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四种模式,并根据实践情况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科技创新
作者简介:樊振军(1975-),女,山东临清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讲师;郑志远(1975-),男,山东潍坊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8-0156-02
创新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培养下一代科技创新能力为重任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和内容以及学生管理上进行探索、改革和创新就显得尤为迫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下简称“我校”)在给学生提供科研机会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下面主要介绍我校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困难。
一、给学生提供的主要研究机会包括下面四种模式
1.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项目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通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精神,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调动全校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每年9月开展一次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项目的申报。创新实验项目是校教务处资助并管理的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的主体是学生。
(1)申报要求。申请立项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必须是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的基础性、应用性的项目,项目主要来源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申报的项目选题要适合。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鼓励跨学科合作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学科合作项目。要求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或发明创造具有浓厚兴趣。学生是项目的主体。参与项目的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应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
(2)申报程序。申请人或团队填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提交所在院(系),院(系)组织专家对本院(系)申请项目进行评审,主要包括项目选题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经费核算及最终成果量化考核。经评审后每个院(系)可推荐3~5个优秀项目报教务处,对推荐的优秀项目应在申请书中填写具体的推荐意见。教务处在院(系)评审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复审,评选出一般项目及重点项目。项目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与教务处签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合同书》,项目负责人按照申请书规定的时间和研究内容启动研究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3)经费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视研究课题而定,一般项目资助3000~5000元,重点项目资助5000~10000元。如项目成果超出预期目标(如超额发表三大检索、核心刊物文章等),学校将提供额外支持(如资助版面费等),以示鼓励。
(4)考核及激励措施。教务处作为资助与最高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学生的经费使用,进行中期检查以及结题检查,结题通过的学生可以申请选修课的学分。
2.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项目
对于我校验收获得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在下一年度还将得到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以下称“计划”)的资助。这一项目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一项本科生创新教育资助计划,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以分配限额、学校组织评审申报、市教委批准的方式确定各校实际立项项目,2008年至2010年市教委每年资助1300个左右的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理工类项目每项资助1万元,文科、艺术、经管类项目每项资助0.5万元。市教委将对评审确定的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进行备案并予以公布。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的期限一般为1年。北京市教委将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抽查。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北京市教委。验收结果中,必需材料为各学生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3.实验室的开放研究项目
高校的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实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快速成长。我校资产处每年资助校级各实验室及实验中心申报开放研究项目。项目主要由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提出,实验题目要求是与各个实验室具体实验相关的项目,可以是实验的改进或实验内容的延伸,教师是开放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的申报程序与我校大学生创新项目基本相同,也是各个实验室提前公布项目的题目,感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组团进行申报,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答辩。答辩通过的学生填写书面申请书,提交校资产处审核,通过即可进行项目的研究工作,每个项目的资助额度为3000元。开放项目的研究周期为一年,具体的管理为各个实验室及相应的指导老师,资产处也要进行中期及结题的考核。
设立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的初衷是在学校已有的实验条件上,最大限度地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让更多学生在实验室进行锻炼。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了操作技能,同时也改进了实验。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已经设立三年,物理實验中心每年有7~8个实验题目,每个题目约3个学生。结题的三年中有的项目改进了实验装置,有的项目发表了论文,学生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4.物理实验技能大赛
2006年11月在我校教务处与资产处的协助下,物理实验中心作为组织者举办了第一届物理实验技能大赛,以后每年都举办校级的物理实验技能大赛。在部分高校物理实验技能大赛取得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7月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组委会成立,于2009年在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成功举办了北京市的物理实验技能大赛。
我校的校物理实验技能大赛题目与北京市的一致,每年在暑假前我们根据北京市的考题提前公布竞赛题目,学生根据兴趣选定题目在假期进行准备。选出我校比赛的优胜者,派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备战北京市的竞赛。物理实验技能竞赛每年的比赛题目类型固定,为论文、作品及两个与物理相关的命题项目。
物理实验技能竞赛学生的准备时间约为半年。虽然准备时间不太长,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从查阅资料到准备实验再到最后的成果总结,对于学生的锻炼是多方面的。与大学生创新实验和实验室的开放项目相比,物理实验技能大赛项目的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强。
二、当前大学生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发现现在的大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1.研究项目的选题,学生的原创内容太少
我校学生的研究题目超过九成都是教师提出的,学生跟着做一些工作,很少有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题目。即便提出题目也往往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原因是学生很少在网上查阅科技文章,基本没有科研信息。所以,在指导大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时候,指导教师一定要锻炼他们查阅文献的能力,学生只有能对科研信息进行总结,在以后的科研活动中才能提出自己的研究题目。
2.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差
现在的大学生科技活动,很多都是学生做指导教师的科研助手,教师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如果在科研活动中只是被动执行老师的意愿,就达不到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3.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现在很多学校由于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也不积极。作为管理部门应该研究完善的激励制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到科研项目中来,使指导教师在项目指导中的工作也得到认可,从而增加教师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创新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说不是一种新思想,但无疑是一个新课题。它给宏观的教育体制和微观的教育措施等都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高校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科技创新环境,对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松武,刁鸣,于云峰.适应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验室开放与运行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4(7):139-141.
[2]郭伟锋.实验室环境下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观[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4-16.
[3]葛龙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及问题分析和管理对策研
究[J].经济师,2006,(3):88-89.
[4]徐洪珍,李茂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294-297.
[5]樊振军,郝会颖,赵长春.通过参加科学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8,(9):205-206.
[6]张小康,王亚南,刘华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重视文献综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23.
[7]张幼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導刊,2009,(31):171.
[8]唐杰,王跃球,尹进田.大学生创新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2):119-120.
[9]朱亦赤,王玲.从研究生的视角谈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168.
[10]车刚.农业院校工科类学生科技活动与实践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0,23(5):125-126.
[11]郑志远,樊振军,董爱国,等.浅谈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举办及其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0,23(5):123-124.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科技创新
作者简介:樊振军(1975-),女,山东临清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讲师;郑志远(1975-),男,山东潍坊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8-0156-02
创新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培养下一代科技创新能力为重任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和内容以及学生管理上进行探索、改革和创新就显得尤为迫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下简称“我校”)在给学生提供科研机会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下面主要介绍我校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困难。
一、给学生提供的主要研究机会包括下面四种模式
1.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项目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通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精神,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调动全校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每年9月开展一次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项目的申报。创新实验项目是校教务处资助并管理的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的主体是学生。
(1)申报要求。申请立项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必须是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的基础性、应用性的项目,项目主要来源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申报的项目选题要适合。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鼓励跨学科合作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学科合作项目。要求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或发明创造具有浓厚兴趣。学生是项目的主体。参与项目的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应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
(2)申报程序。申请人或团队填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提交所在院(系),院(系)组织专家对本院(系)申请项目进行评审,主要包括项目选题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经费核算及最终成果量化考核。经评审后每个院(系)可推荐3~5个优秀项目报教务处,对推荐的优秀项目应在申请书中填写具体的推荐意见。教务处在院(系)评审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复审,评选出一般项目及重点项目。项目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与教务处签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合同书》,项目负责人按照申请书规定的时间和研究内容启动研究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3)经费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视研究课题而定,一般项目资助3000~5000元,重点项目资助5000~10000元。如项目成果超出预期目标(如超额发表三大检索、核心刊物文章等),学校将提供额外支持(如资助版面费等),以示鼓励。
(4)考核及激励措施。教务处作为资助与最高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学生的经费使用,进行中期检查以及结题检查,结题通过的学生可以申请选修课的学分。
2.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项目
对于我校验收获得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在下一年度还将得到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以下称“计划”)的资助。这一项目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一项本科生创新教育资助计划,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以分配限额、学校组织评审申报、市教委批准的方式确定各校实际立项项目,2008年至2010年市教委每年资助1300个左右的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理工类项目每项资助1万元,文科、艺术、经管类项目每项资助0.5万元。市教委将对评审确定的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进行备案并予以公布。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的期限一般为1年。北京市教委将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抽查。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北京市教委。验收结果中,必需材料为各学生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3.实验室的开放研究项目
高校的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实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快速成长。我校资产处每年资助校级各实验室及实验中心申报开放研究项目。项目主要由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提出,实验题目要求是与各个实验室具体实验相关的项目,可以是实验的改进或实验内容的延伸,教师是开放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的申报程序与我校大学生创新项目基本相同,也是各个实验室提前公布项目的题目,感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组团进行申报,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答辩。答辩通过的学生填写书面申请书,提交校资产处审核,通过即可进行项目的研究工作,每个项目的资助额度为3000元。开放项目的研究周期为一年,具体的管理为各个实验室及相应的指导老师,资产处也要进行中期及结题的考核。
设立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的初衷是在学校已有的实验条件上,最大限度地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让更多学生在实验室进行锻炼。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了操作技能,同时也改进了实验。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已经设立三年,物理實验中心每年有7~8个实验题目,每个题目约3个学生。结题的三年中有的项目改进了实验装置,有的项目发表了论文,学生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4.物理实验技能大赛
2006年11月在我校教务处与资产处的协助下,物理实验中心作为组织者举办了第一届物理实验技能大赛,以后每年都举办校级的物理实验技能大赛。在部分高校物理实验技能大赛取得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7月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组委会成立,于2009年在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成功举办了北京市的物理实验技能大赛。
我校的校物理实验技能大赛题目与北京市的一致,每年在暑假前我们根据北京市的考题提前公布竞赛题目,学生根据兴趣选定题目在假期进行准备。选出我校比赛的优胜者,派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备战北京市的竞赛。物理实验技能竞赛每年的比赛题目类型固定,为论文、作品及两个与物理相关的命题项目。
物理实验技能竞赛学生的准备时间约为半年。虽然准备时间不太长,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从查阅资料到准备实验再到最后的成果总结,对于学生的锻炼是多方面的。与大学生创新实验和实验室的开放项目相比,物理实验技能大赛项目的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强。
二、当前大学生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发现现在的大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1.研究项目的选题,学生的原创内容太少
我校学生的研究题目超过九成都是教师提出的,学生跟着做一些工作,很少有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题目。即便提出题目也往往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原因是学生很少在网上查阅科技文章,基本没有科研信息。所以,在指导大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时候,指导教师一定要锻炼他们查阅文献的能力,学生只有能对科研信息进行总结,在以后的科研活动中才能提出自己的研究题目。
2.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差
现在的大学生科技活动,很多都是学生做指导教师的科研助手,教师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如果在科研活动中只是被动执行老师的意愿,就达不到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3.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现在很多学校由于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也不积极。作为管理部门应该研究完善的激励制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到科研项目中来,使指导教师在项目指导中的工作也得到认可,从而增加教师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创新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说不是一种新思想,但无疑是一个新课题。它给宏观的教育体制和微观的教育措施等都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高校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科技创新环境,对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松武,刁鸣,于云峰.适应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验室开放与运行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4(7):139-141.
[2]郭伟锋.实验室环境下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观[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4-16.
[3]葛龙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及问题分析和管理对策研
究[J].经济师,2006,(3):88-89.
[4]徐洪珍,李茂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294-297.
[5]樊振军,郝会颖,赵长春.通过参加科学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8,(9):205-206.
[6]张小康,王亚南,刘华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重视文献综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23.
[7]张幼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導刊,2009,(31):171.
[8]唐杰,王跃球,尹进田.大学生创新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2):119-120.
[9]朱亦赤,王玲.从研究生的视角谈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168.
[10]车刚.农业院校工科类学生科技活动与实践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0,23(5):125-126.
[11]郑志远,樊振军,董爱国,等.浅谈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举办及其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0,23(5):123-124.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