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菊花石”沉重的归属中诉说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皆不是偶然的约见,也不是纯属的巧合;一切的偶然,皆孕育于必然之中。归属,不仅仅是物质有意抑或无意的坐落,更是精神指向安身立命的处所。就如同埔尾村这一块来自广东河源、蕴育于海底数百万年前的 “菊花石”!
  当我走进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埔尾村,映入眼帘的“进士坊”“明大参白石林公重兴官港水利功德碑”“白石祠”等文物史迹,深深地镌刻于脑海之中。而走进“端本堂”大门左侧、遇见摆放在门厅一隅的“菊花石”,细细观赏、揣摩、凝视的过程,它的主人——林魁先生,似乎也在凝神注视着我。时空仿佛凝滞,距离顷刻消失,清风明月之下,与主人在闽南功夫茶弥漫升腾的雾气里,迷离往事烟云,斗转星移岁月……
  近代学人王履亨所撰于林魁神龛的联句:“抗疏不令君过举,返田不使民受亏,假想犹闻词严义正;进则文章焕皇猷,退则著述扶名教,允矣勿替俎豆千秋”,是对先生一生为人处世贴切的真实写照;而“白石祠”正门王履亨的撰联“江水云山典型在望,文章志节儒业流芳”,更是对先生名望气节的赞赏。林魁(1476~1540)先生,字廷元,号白石山人,明龙溪县廿九都白石社(现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埔尾村)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戍进士。先生官至广东参政(从三品),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深得百姓爱戴;致士还乡,重修水利造福桑梓,买地建义冢给贫穷无地的人安葬,无不深受乡人敬仰。
  工于文笔的林魁先生,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部中疏议,直谏敢言。武宗(正德)欲废太平仓以赐给亲近,先生斗胆力谏直至终止;西僧大乘法王,强夺民田四百顷,先生呵斥不法,使得田地终归还民。出任镇江知府,擢升山西按察司提学副使,调云南兵备道,以“抚彝功”升任广东参政。先生之不阿权贵,正气浩然,亲民爱民,令人敬仰!在其离任之时,百姓们深知先生的廉正为人,通过大家的公议,将象征洁白品格的稀世珍宝“菊花石”赠送之。先生耽于“却之不恭”收下此物,并虔诚供养,以鞭策警醒自己的初心,在告老还乡的余生里,书写了重修官港水利工程及买地建义冢的千秋功德!
  告老还乡期间,林魁先生看到贫穷无地的村民苦于死后无处安葬,便买地百亩设义冢,民无不感念其恩德(参自明·嘉靖《龙溪县志》)。凝视竖立在埔尾村中“明大参白石林公重兴官港水利功德碑”,深为慨叹。碑文云“……凿石二十余所,改桥二十余座,潮行无阻,溉田二十余里,变盐卤为膏腴,(魁)功德在于梓里焉”。据记载,明嘉靖十二年(1533),宋代丁知几倡建的上通柳营(今江东)、下通石美的官港,桥圮水涌,民田不利。先生见此情景,率领乡人请准于县、省之后,主持修建官港这项浩大的水利工程。林魁先生所修水利,耗时260天,将年久失修、港道淤滞的官港加宽加深,并延长13里,上通柳营(江东)下连石美港(至泗洲洋),沿途经过课堂、坂美、东美、玉江、流传、恒苍、杨厝、埔尾、蔡店、沙坂、石尾、南门、埭头、东山、石厝、下屿等16个行政村,最后至泗洲洋,全长二十余里,灌溉面积达二百余顷(约合20000余亩),惠泽数万人。
  埔尾村林魁先生遗存的菊花石,高56厘米,托座底盘13厘米,石连座高69厘米,半径27厘米,围161厘米,重260斤,底座100斤,菊石22朵,海草状枝叶针400余。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其数据与林魁先生生平中的一些主要数据,竟有诸多巧合:“56岁完(解)龙梦,延凿官港13里,增寿13年,享年69岁,27岁登科,退隐围石城161米,凿官港260天,买地百亩设义塚,仕途22年,退田400顷”。
  菊花石——被称之为“会唱歌的石头”,其“花”蕴育于数百万年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亦可称“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其花呈乳白色,花型酷似异彩纷呈之秋菊,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以“菊花石”的归属并喻比林魁先生,贴切且具教义!
  “鹤山有寒泉,我来濯炎热。明月飞入山,千秋照岩穴。”林魁先生落款题署于云洞岩“玄岩”西壁上的这首五言绝句,不也是其一生光明磊落的寫照吗?!
  附注:“进士坊”“明大参白石林公重兴官港水利功德碑”“菊花石”,均为市级文保。
其他文献
有朋友问我,你要去科岭吗?我在脑中搜索半天,不知道何意。科岭,这是地名吗,与我的生活显然从未交集过。朋友说,在南靖县。啊,南靖,一个布满土楼的神奇之地,那么科岭肯定也有土楼,定然也会有我向往的碧水绕孤村的悠然,一下子,陌生之地,俨然近在咫尺。  第二天,经过两个半小时车程的峰回路转,我们便踏上了科岭这片位于南靖西北部的红土地。下车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半,夜色的黑正一点点吞噬着小山村,加上电路检修导致停
期刊
在东山岛风光旖旎的风动石景区里,关帝庙(也称武庙)以其秀美、古朴、典雅、肃穆闻名海内外,它修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位列全国五大关庙,是台湾全省诸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东山地处东南沿海,岛上百姓崇拜关帝的文化习俗有它地理位置的特殊成因。据我所知,有关东山关帝及关帝庙的论著、歌、诗、典故及介绍除古人论述以外,单单现代的文本就已琳琅满目,如陈汉波先生的《东山与台湾关帝文化缘系小考》,有刘小龙先生的
期刊
闽南的冬,静默,明丽。秋到冬的弧线轻轻滑过……  寒风凛冽,北风呼啸,冷得刺骨,一切与严冬有关的词可圈可点,各色保暖服,使人在寒冬中颓废了遭遇寒流的本体抵抗力。冬天的滋味偶尔在这块温暖的土地上播撒冷冷的气息,年轻人上半身是哈尔滨的冬天,下半截穿着肉色光滑的裤袜子像是闽南的春天,单单从视觉上很难超越冬天的暗示,有点踌躇与迷茫。再冷些吧,闽南就是闽南,冷,不像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也不像珠穆朗玛峰,不像雪
期刊
古代士子凭借读书走上仕宦之途,向以参加科举取士为主要途径。彼时教育机制远非今朝可比,承担儿童启蒙教育的,多由私人设立的学塾完成。此类学塾在明清时期较为普遍,大抵由有钱人家开设,延聘西宾教授本族及庶出子弟。另有部分义学或义塾,则由地方或个人捐资设立,招收寒门子弟入学。因为机会难得,一般寒门子弟能辨字识数就已经不错了,很难有人可以通过童试进入县学继续深造,进而参加乡试、会试获取功名的机会。就是在这样的
期刊
我在金湾念书的时候,有两次我单方面落实的初恋,充其量是对女生的好感,相对于经典恋爱的容量,我的情事可以忽略不计。  那一年,云朵在我眼前像花一般开放,我上大学了,至今我都无法忘记在科干院盛开紫荆花的路上那种我将有新开始的欣欣然的心情,迎接新生的自愿者都有着无私地接纳你的笑容。在艺术设计学院报名处,我看见一个女生背着一把小提琴在登记,于是在那一整天和日后的很多时间里,她像白天的一首流动的静夜思留在我
期刊
这个隐藏在闽西南峰峦叠嶂之间的古老村落,历史上叫作“长教”,更早的时候叫作“张窖”。明洪武四年(1371)的春天如期来临,这个地方注定要起一些变化。一个叫作简德润的私塾先生得到风水师的喻示,从西北十里的村子觅龙寻踪至此,入赘张姓人家,连生三子,又娶卢氏生了五子,据说家里的母鸭每天都生双蛋,添丁又发财,很快成为当地的大户人家,子孙均以“张简”为姓。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有个叫作张简逢泰的子孙进京赶考,金
期刊
柔软的东西能带来很美好的感觉,比如赤足走在沙滩上,脚底传来柔柔的痒;或浮沉于碧澈的湖水中,仰望天上绵绵的云;甚至将自己窝进沙发的怀里,轻抚一只猫的皮毛。此皆最惬意的时刻,让人流连而忘情。  沉醉于杨柳轻风杏花春雨,动情于柳絮扑天惹帘沾帏,或放逐脚步于无际的雪野,在那一片柔软的洁白上写下自己的足迹。在月色柔和的夜色里,躺在床上,一枕甜蜜的旧梦让心境无比盈然。无论柔软的感触还是柔软的心緒,都能将生命点
期刊
近日,笔者前往漳州芗城天宝镇区九一八街拜访94岁高龄的健康老人韩先生。一到韩先生家门口,便能见到他自己书写的春联:“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那字体颇为刚劲有力,很难想象出自老先生之手。一进门,韩先生正同几位老人朋友在聊天。韩先生看上去比他的年龄还年轻。他身材不高,却很康健,笑容可掬。笔者说,没想到韩先生的身板还这样硬朗。韩先生说他的身骨是年轻时练就的。原来他年轻时,曾挑货担到南靖县金山圩
期刊
当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当璀璨的灯光将公园装扮得五彩缤纷,当行色匆匆的人流涌入站前广场候机大厅,当年味正浓的时候,无论忙活一年的农民工,还是在外工作的游子,都归心似箭,拎上大包小包回家过年。  每逢准备回老家过年时,孩子就会嘀咕,在城里待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回老家过年。因为老家有儿时熟悉的年味,有儿时玩过的伙伴,更有生我养我的父亲母亲。回家过年,我们年年以这样的方式体味着过年的幸福和甜蜜。儿时,我们津
期刊
在台湾散文家张晓风的文字中,我一直记得这样一个小细节:她喜欢吃柑橘,巷口有人卖桶柑,还买了三斤提回家。那桶柑叶子碧绿坚挺,和皮色的“金”相映衬,她说提了一袋“金碧辉煌”回家,心中喜不自胜。  然到家发现,她的公公也买了一袋同样的桶柑,还高兴地教她买这种橘子,要拣没有梗没有叶的这种买才划算。  她什么都没说,悄悄把那袋金碧辉煌拎进了自己的卧房。她以为从穷苦日子过来的公公是对的,而自己也没有错。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