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1992年首开先河在学校进行寄宿、走读双轨制办学模式的实验,经过不断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但随着社会的需求、家长的期望越来越高,给寄宿生活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校进行五大课程体系的探索和研究。在此,我们来谈谈生活课程实施中的一些思考。
发挥时间空间优势,开展生活课程研究
前门小学实施寄宿、走读双轨制办学模式至今已有20年。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寄宿学校,他们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形成,特别是在心理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有着很多期望和要求,这给寄宿制学校提出了新的课题。
寄宿学生,周一至周五全天候在校园中过着集体生活,没有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自然而然地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生活课程,是以“第二家庭”教育模式引领,教会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生活理念,提高学生自觉、自护的生活能力。其重点在于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积极自立的生活态度的培养。而生活课程的研究,就是为落实这一培养目标而开发、完善相应课程载体的过程。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年段课程重点
小学阶段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段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需求,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能力水平,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课程目标、培养侧重点各有不同。
1.低年级——注重自理能力的提高
低年级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只有六七岁,我们会对他们进行生活训练,让孩子尽快熟悉学校,适应住校生活。对于他们的训练不仅包括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洗漱等生活技能的指导,还包括了团结友爱的品德教育、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教育、不做危险动作的安全自护教育、盐水漱口饭前洗手的防病知识教育等多个方面。生活技能的传授课程化,是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2.中年级——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应该自幼年就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中年级的孩子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有研究显示,从中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开始独立地自我评价,并出现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自制力和坚持性呈下降趋势。此时,积极处事、理解合作、珍惜时间、勤劳节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待人接物有礼貌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强化就成为了生活课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于细化和坚持,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
3.高年级——注重心理生理的辅导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骤变期,易产生烦恼和焦虑情绪。此阶段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转向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注和及时的心理调适,通过心理课程和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赏识、师爱、信任,引导学生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不抱怨,帮助学生建立群体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年段也是多数女生和少部分男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阶段,生理上的一些变化,也会使他们产生焦虑、自责、恐惧等反应。适时开设生理卫生课,由校医老师对男、女生分别讲授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常识,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看待身体的变化,对于消除紧张心理,放松心态,以及身体的健康成长都非常有益。
除了按不同年龄安排不同的课程,我们也会安排通识课程。营养健康课程就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由校医有针对性地主讲膳食营养,意在帮助较胖和较瘦的学生消除挑食、浪费的不良习惯,合理搭配膳食。
采用多种有效途径,推进预期目标达成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生活课程既可以采取集体授课的形式,在指导中给学生讲清要领,也并不拘泥于这种单一的模式。
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在学生实际操作和活动中完成,低年级的“快乐贝贝”穿衣比赛、叠被子比赛、整理床铺比赛,中高年级内务评比,“好棒餐厅”的评选等体验活动都是生活课程实施的平台。
在生活课程推进的过程中,为了使知识的传授规范化,促进预期目标的达成,还应细化指导,设定量化的评价标准,如学生宿舍内务要做到“三齐两平一净”,即被子齐、推拉箱齐、脸盆齐、床单平、枕头枕巾平、地面净;推拉箱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包内的脏、净衣物分开叠放好;毛巾要分类叠好挂放整齐等。
生活课程的推进,需要家校协同。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家长的指导,家长不能事事包办或者撒手不管,家长与教师教育一致,才更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如今社会重视个体感受,都在努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而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政府、媒体如此,我们教师亦应如此。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但却很少能体会到幸福感,虽有同学同伴,但由于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又缺乏目标,不能吃苦。现在孩子的玩具先进了,但却不曾拥有多少快乐时光;生活富足了,但却不曾拥有多少美好回忆。开展生活课程的研究,意在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成功与快乐!我们承担生活课程教授任务的教师会为此目标的实现继续付出努力!■
发挥时间空间优势,开展生活课程研究
前门小学实施寄宿、走读双轨制办学模式至今已有20年。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寄宿学校,他们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形成,特别是在心理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有着很多期望和要求,这给寄宿制学校提出了新的课题。
寄宿学生,周一至周五全天候在校园中过着集体生活,没有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自然而然地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生活课程,是以“第二家庭”教育模式引领,教会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生活理念,提高学生自觉、自护的生活能力。其重点在于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积极自立的生活态度的培养。而生活课程的研究,就是为落实这一培养目标而开发、完善相应课程载体的过程。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年段课程重点
小学阶段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年龄跨度较大,不同年段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需求,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能力水平,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课程目标、培养侧重点各有不同。
1.低年级——注重自理能力的提高
低年级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只有六七岁,我们会对他们进行生活训练,让孩子尽快熟悉学校,适应住校生活。对于他们的训练不仅包括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洗漱等生活技能的指导,还包括了团结友爱的品德教育、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教育、不做危险动作的安全自护教育、盐水漱口饭前洗手的防病知识教育等多个方面。生活技能的传授课程化,是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2.中年级——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应该自幼年就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中年级的孩子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有研究显示,从中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开始独立地自我评价,并出现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自制力和坚持性呈下降趋势。此时,积极处事、理解合作、珍惜时间、勤劳节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待人接物有礼貌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强化就成为了生活课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于细化和坚持,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
3.高年级——注重心理生理的辅导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骤变期,易产生烦恼和焦虑情绪。此阶段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转向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注和及时的心理调适,通过心理课程和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赏识、师爱、信任,引导学生做到不讽刺、不挖苦、不抱怨,帮助学生建立群体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年段也是多数女生和少部分男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阶段,生理上的一些变化,也会使他们产生焦虑、自责、恐惧等反应。适时开设生理卫生课,由校医老师对男、女生分别讲授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常识,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看待身体的变化,对于消除紧张心理,放松心态,以及身体的健康成长都非常有益。
除了按不同年龄安排不同的课程,我们也会安排通识课程。营养健康课程就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由校医有针对性地主讲膳食营养,意在帮助较胖和较瘦的学生消除挑食、浪费的不良习惯,合理搭配膳食。
采用多种有效途径,推进预期目标达成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生活课程既可以采取集体授课的形式,在指导中给学生讲清要领,也并不拘泥于这种单一的模式。
学生是活泼好动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在学生实际操作和活动中完成,低年级的“快乐贝贝”穿衣比赛、叠被子比赛、整理床铺比赛,中高年级内务评比,“好棒餐厅”的评选等体验活动都是生活课程实施的平台。
在生活课程推进的过程中,为了使知识的传授规范化,促进预期目标的达成,还应细化指导,设定量化的评价标准,如学生宿舍内务要做到“三齐两平一净”,即被子齐、推拉箱齐、脸盆齐、床单平、枕头枕巾平、地面净;推拉箱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包内的脏、净衣物分开叠放好;毛巾要分类叠好挂放整齐等。
生活课程的推进,需要家校协同。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家长的指导,家长不能事事包办或者撒手不管,家长与教师教育一致,才更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如今社会重视个体感受,都在努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而幸福就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政府、媒体如此,我们教师亦应如此。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但却很少能体会到幸福感,虽有同学同伴,但由于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又缺乏目标,不能吃苦。现在孩子的玩具先进了,但却不曾拥有多少快乐时光;生活富足了,但却不曾拥有多少美好回忆。开展生活课程的研究,意在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成功与快乐!我们承担生活课程教授任务的教师会为此目标的实现继续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