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颈椎病 按摩治疗
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关节、肌肉、韧带、筋膜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平衡的失调,压迫刺激颈部的神经、血管、脊髓,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颈肩疼痛、头晕、头痛、耳鸣、颈项僵硬、颈部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双下肢麻木等称为颈椎病,又称颈部综合症或颈肩综合征。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强度的加大,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在我所观察的这2000例患者中,青,中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且女性多于男性。现将我十年中用中医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200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0例,其中颈型颈椎病886例,神经根型164例,椎动脉型372例,交感神经型86例,混合型492例。男性692例,女性130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4岁;14~20岁,181例;21~30岁,636例,31~40岁,707例,41~50岁,277例;51~65岁,199例;学生232例;电脑操作员680例;会计206例;教师201例;干部309例;体力劳动者109例;其他工作者263例。骨质增生368例,颈椎间盘突出217例,小关节紊乱912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消失1020例。本组病例均经医院检查排除颈椎先天畸形、骨折等。
2 临床表现与分型
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分为如下类型:
2.1 颈型 颈椎各椎间关节及周围筋肉软组织的积累性损伤,致使颈肩背酸胀,疼痛,僵硬,不能做点头及头颈部旋转活动,严重者呈斜颈姿势,回头时颈部与躯干共同旋转。
2.2 神经根型颈丛和臂丛神经受到压迫所出现一系例症状。如颈肩及上肢(单或双侧)的放射性疼痛、上肢麻木无力、持物不稳等,严重者可出现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缩。患者睡眠时喜取患肢在上的屈肘侧卧位。
2.3 椎动脉型钩椎关节的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颈部侧弯或后伸到一定位置出现头晕加重甚至摔倒。
2.4 交感神经型 颈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导致患者心动失常、假性心绞痛、胸闷气短、顽固性头痛、眼痛、眼窝发胀、流泪、视物不清、四肢发凉、指端红肿、出汗障碍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5 脊髓型颈脊髓因受到压迫而缺血变性,致使脊髓传导障碍。可出现走路不稳、四肢无力、手足麻木、大小便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瘫痪等。此型颈椎病属重度颈椎病不宜按摩治疗。故本文不予论述。
2.6 混合型 两型或两型以上的临床症状同时出现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3 治疗方法
3.1 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后方用单双手多指由上至下反复拿揉颈肩部数遍(以患者颈肩部肌肉有松软感为宜)。
3.2 拇指及肘部拨揉按压颈肩部数遍,以敏感点及肌肉隆起处为重,拇指由上至下弹拨按揉项韧带3~5遍,以项韧带弹响剥离处为重。
3.3 将患者头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数遍,以颈肩部肌肉有牵拉感为宜,动作应轻柔舒缓切记过猛过快。
3.4 患者坐于低凳上,术者立其后方一手拇指顶拄偏歪棘突,用另一肘窝部夹住患者下颌部,手掌托扶侧头部,使颈部向健侧前下方屈曲,然后将头部向患侧后上方旋转扳提,同时顶住偏歪棘突的拇指用力将偏歪棘突向健侧顶推,这时可有指下位移感或伴有复位的响声,头颈部恢复中立位。
3.5 患者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用双膝抵紧患者两肩部,固定两手,分别托起枕颈部用力向上拔伸并缓稳的左右旋转数次,恢复中立位,放松牵引。
3.6患者取坐位,术者用前臂滚揉患者颈肩部数遍,多指拿揉,空拳叩击,双手拍打并搓擦患者颈肩部数遍结束治疗。
本套手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4 辨型加减
4.1 颈型 除上述手法外可加按揉风池、肩并、肩外俞、秉风、天宗、巨骨等穴各1分钟,并搓擦颈肩背部以透热为度。
4.2 神经根型 除上述手法外加作上肢部手法,双手拿揉患侧上肢3~5遍,拇指由上至下沿臂丛神经分布区拨揉数遍,弹拨臂丛神经敏感点数遍,点揉缺盆、肩俞、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各1分钟。双手叩击拍打握拿上肢数遍。
4.3 椎动脉型 除上述手法外,加作头部手法,多指及拇指按揉头部胆经、膀胱经、督脉等循行路线数遍,按揉印堂、头维、太阳、神庭、百会、玉枕、风池、风府等穴各1分钟,双手多指拿揉头部数遍。
4.4 交感神经型 除上述手法外,可加俯卧位手法,拇指拨揉颈段及上胸段华佗夹脊穴数遍,双手拇指交替按压颈段及上胸段脊柱数遍,按揉风池、风府、肩井、心俞、天宗、内关、神门等穴各1分钟。
5 疗效标准及结果
痊愈: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所有症状基本消失,潮凉受累偶有不适;有效:所有症状有改变。痊愈1676例,占83.8%;显效252例,占12.6%;有效72例,占3.6%;总有效率100%。
6 体会
形成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外邪侵袭,反复扭挫伤,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以及颈椎的各种先天性畸形。笔者认为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以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麻木最为多见。检查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颈项活动幅度是否正常。(2)触诊时可发现椎棘突偏离脊柱中心轴线,项韧带剥离钝厚,颈肩部肌肉压痛或有条索状硬物,多数病例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僵硬感,患椎棘突旁压痛并沿神经分布区放射至伤侧上肢及手部。(3)上侧肢体可有发凉,肌肉萎缩或肌力肌张力改变。(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5)注意颈神经分布区的痛觉、触觉、温度觉有无改变,腱反射是否正常。下肢腱反射有无病理改变。(6)必要时可做X线片CT及其他辅助检查。此外,为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还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美尼尔氏症、风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原发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等。
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属肝肾不足,经脉阻塞至气血不通畅。不通则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按摩手法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解痉镇痛、松解粘连、整复错位解除神经血管压迫,恢复颈椎的平衡,此病得以痊愈。
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关节、肌肉、韧带、筋膜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平衡的失调,压迫刺激颈部的神经、血管、脊髓,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颈肩疼痛、头晕、头痛、耳鸣、颈项僵硬、颈部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双下肢麻木等称为颈椎病,又称颈部综合症或颈肩综合征。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强度的加大,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在我所观察的这2000例患者中,青,中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且女性多于男性。现将我十年中用中医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200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0例,其中颈型颈椎病886例,神经根型164例,椎动脉型372例,交感神经型86例,混合型492例。男性692例,女性130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4岁;14~20岁,181例;21~30岁,636例,31~40岁,707例,41~50岁,277例;51~65岁,199例;学生232例;电脑操作员680例;会计206例;教师201例;干部309例;体力劳动者109例;其他工作者263例。骨质增生368例,颈椎间盘突出217例,小关节紊乱912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消失1020例。本组病例均经医院检查排除颈椎先天畸形、骨折等。
2 临床表现与分型
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分为如下类型:
2.1 颈型 颈椎各椎间关节及周围筋肉软组织的积累性损伤,致使颈肩背酸胀,疼痛,僵硬,不能做点头及头颈部旋转活动,严重者呈斜颈姿势,回头时颈部与躯干共同旋转。
2.2 神经根型颈丛和臂丛神经受到压迫所出现一系例症状。如颈肩及上肢(单或双侧)的放射性疼痛、上肢麻木无力、持物不稳等,严重者可出现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缩。患者睡眠时喜取患肢在上的屈肘侧卧位。
2.3 椎动脉型钩椎关节的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颈部侧弯或后伸到一定位置出现头晕加重甚至摔倒。
2.4 交感神经型 颈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导致患者心动失常、假性心绞痛、胸闷气短、顽固性头痛、眼痛、眼窝发胀、流泪、视物不清、四肢发凉、指端红肿、出汗障碍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5 脊髓型颈脊髓因受到压迫而缺血变性,致使脊髓传导障碍。可出现走路不稳、四肢无力、手足麻木、大小便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瘫痪等。此型颈椎病属重度颈椎病不宜按摩治疗。故本文不予论述。
2.6 混合型 两型或两型以上的临床症状同时出现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3 治疗方法
3.1 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后方用单双手多指由上至下反复拿揉颈肩部数遍(以患者颈肩部肌肉有松软感为宜)。
3.2 拇指及肘部拨揉按压颈肩部数遍,以敏感点及肌肉隆起处为重,拇指由上至下弹拨按揉项韧带3~5遍,以项韧带弹响剥离处为重。
3.3 将患者头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数遍,以颈肩部肌肉有牵拉感为宜,动作应轻柔舒缓切记过猛过快。
3.4 患者坐于低凳上,术者立其后方一手拇指顶拄偏歪棘突,用另一肘窝部夹住患者下颌部,手掌托扶侧头部,使颈部向健侧前下方屈曲,然后将头部向患侧后上方旋转扳提,同时顶住偏歪棘突的拇指用力将偏歪棘突向健侧顶推,这时可有指下位移感或伴有复位的响声,头颈部恢复中立位。
3.5 患者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用双膝抵紧患者两肩部,固定两手,分别托起枕颈部用力向上拔伸并缓稳的左右旋转数次,恢复中立位,放松牵引。
3.6患者取坐位,术者用前臂滚揉患者颈肩部数遍,多指拿揉,空拳叩击,双手拍打并搓擦患者颈肩部数遍结束治疗。
本套手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4 辨型加减
4.1 颈型 除上述手法外可加按揉风池、肩并、肩外俞、秉风、天宗、巨骨等穴各1分钟,并搓擦颈肩背部以透热为度。
4.2 神经根型 除上述手法外加作上肢部手法,双手拿揉患侧上肢3~5遍,拇指由上至下沿臂丛神经分布区拨揉数遍,弹拨臂丛神经敏感点数遍,点揉缺盆、肩俞、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各1分钟。双手叩击拍打握拿上肢数遍。
4.3 椎动脉型 除上述手法外,加作头部手法,多指及拇指按揉头部胆经、膀胱经、督脉等循行路线数遍,按揉印堂、头维、太阳、神庭、百会、玉枕、风池、风府等穴各1分钟,双手多指拿揉头部数遍。
4.4 交感神经型 除上述手法外,可加俯卧位手法,拇指拨揉颈段及上胸段华佗夹脊穴数遍,双手拇指交替按压颈段及上胸段脊柱数遍,按揉风池、风府、肩井、心俞、天宗、内关、神门等穴各1分钟。
5 疗效标准及结果
痊愈: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所有症状基本消失,潮凉受累偶有不适;有效:所有症状有改变。痊愈1676例,占83.8%;显效252例,占12.6%;有效72例,占3.6%;总有效率100%。
6 体会
形成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外邪侵袭,反复扭挫伤,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以及颈椎的各种先天性畸形。笔者认为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以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麻木最为多见。检查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颈项活动幅度是否正常。(2)触诊时可发现椎棘突偏离脊柱中心轴线,项韧带剥离钝厚,颈肩部肌肉压痛或有条索状硬物,多数病例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僵硬感,患椎棘突旁压痛并沿神经分布区放射至伤侧上肢及手部。(3)上侧肢体可有发凉,肌肉萎缩或肌力肌张力改变。(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5)注意颈神经分布区的痛觉、触觉、温度觉有无改变,腱反射是否正常。下肢腱反射有无病理改变。(6)必要时可做X线片CT及其他辅助检查。此外,为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还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美尼尔氏症、风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原发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等。
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属肝肾不足,经脉阻塞至气血不通畅。不通则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按摩手法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解痉镇痛、松解粘连、整复错位解除神经血管压迫,恢复颈椎的平衡,此病得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