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晓媚是两个女儿的母亲,但她自诩有“三个孩子”。一次偶尔帮助朋友做母婴类视频策划案,让她创立亲子类视频专业平台“奇育记”。她对两个女儿悉心照料,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她们富养。在对“三个娃”无微不至的关怀过程中,她的人生也在不断地丰盈和完善。
育儿充满未知的奇遇
“都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窗在哪里。”和很多80后一样,过了而立之年的魏晓媚,遇到了职业瓶颈期。
出生于黑龙江的魏晓媚,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摄影专业。大四时,她作为交换生赴美学习娱乐产业管理,在奥兰多迪士尼参加国际大学生实践项目。回国后,她被保送到上海大学攻读艺术产业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魏晓媚从上海回到北京,在国家话剧院从事宣传策划工作。从普通的宣传策划专员,一直做到宣传总监,再到后来任职演出中心副主任,兼顾演出中心的管理工作。
2013年5月,魏晓媚的大女儿出生。生大宝的前一周,她仍坚持工作。休完产假,她立马回到工作岗位,负责剧院电视剧的项目运营。2015年7月,二女儿来到这个世界。就在二宝出生后不久,魏晓媚辞去了工作。不是因为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而是不想再做原来的工作,她感觉体制内的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她对成就事业的渴望。
辞职后,魏晓媚当了一段时间全职妈妈,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寻找创业方向。那时候,为了科学育儿,她很认真地学习怎样做一个好妈妈。因为互联网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她买了很多正规的育儿图书,可读书需要安静的时间,她照顾两个孩子,根本抽不出来大块时间,怎么办呢?她开始思考,现在的人们都喜欢看图片和视频,那能不能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传播专业的育儿知识呢?这样妈妈们不就可以利用乘车、等地铁等零碎时间,学到需要的知识了吗?
有了这样的念头,魏晓媚激动不已,一直想找个机会实践一下。2016年初,一位朋友请魏晓媚帮忙,策划一部母婴类短视频的拍摄主题。魏晓媚很高兴,熬了几个通宵,拿出十多页纸的策划案。可最终,由于资金问题,这个项目没有推进。魏晓媚不希望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就这样打了水漂,便从这个企划案中,梳理出一个商业计划书,想丢到资本市场中试试,如果有人愿意投钱,就说明项目有市场。就这样,她拿到了第一笔天使轮融资。
有了钱后,魏晓媚开始组建团队,同时策划制作第一部视频短片《遇见“四十年后”的父母》。这部短片,魏晓媚的团队花了两周时间,从30多个选题中筛选出来。她希望这部片子向观众传递“坦然接受慢慢变老”的观念。2016年6月,“奇育記”以短片《遇见“四十年后”的父母》正式上线。当天就在各大网站获得数百万点击量,并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之所以取名“奇育记”,就是取“奇遇”的谐音,因为在魏晓媚眼中,育儿过程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奇遇,值得每个父母好好珍惜。
育儿是自身成长的过程
魏晓媚说,她努力工作,一方面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另一方面就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不仅在物质上富养女儿,更要在精神上富养她们。但如果用工作忙为借口疏于照顾孩子,那和她工作的初衷相违背,对她和孩子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因为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不论工作多忙,她都会抽时间陪伴两个孩子。
现在社会中,难免会有形形色色的坏人,是否要对孩子提及这些负面因素?如果提了会不会过早挫伤孩子们纯真的童心?魏晓媚曾对这类问题很是疑惑。
一天晚上,她给两个孩子讲睡前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皮皮的小象,开着车去花店送花,路上遇到在路边哭的小兔、咳得很厉害的山羊公公、拿着大包小包的河马大婶,还有跑得气喘吁吁的黑熊先生。皮皮特别热心,一路搭载需要帮助的动物们。而在大家都到站下车之后,皮皮的车轮陷进大坑,怎么也出不来了。大家知道后都跑过来帮他推车,最终皮皮再次开心地上路了。
故事很正能量,让孩子们看到互相帮助的美好。然而联想到英国太阳报网站的那篇新闻报道,魏晓媚感到不寒而栗。那是一位4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因为腹痛准备去医院。带着4个孩子去医院的过程中,她给邻居打电话,希望对方来趟医院接两个孩子去学校。这位母亲嘱咐两个大一点的儿子,在就诊室外的凳子上坐好,把小女儿和小儿子交给护士照顾,随后走进就诊室。
就在两个儿子等待的过程中,有两个成年男性和一个成年女性过来,请求得到两个孩子的帮助。孩子的警惕性很高,坚决地予以拒绝。就在局面僵持时,邻居推门进来,两个孩子迅速跑到他身边。这位母亲后来才知道,这是一次预谋绑架孩子的骗局。从警察调出的监控录像中,确认那三个请求帮助的成年人就是此前一起绑架儿童案的犯罪嫌疑人。
太阳报网站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孩子选择“不帮助”他人,而睡前故事是教导孩子要乐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何平衡好助人为乐和防范陌生人,成了魏晓媚那天晚上的功课。
魏晓媚借用那篇报道最后那个“狡猾的大人”的说法,告诉两个孩子:“如果一个大人需要帮助,他会找另一个大人,而不是向一个孩子寻求帮助。”看两个女儿还有些迷糊,她接着说:“如果有人真需要帮忙,你要找到大人一起帮助他。一定要记住,向小孩子寻求帮助的人,就是狡猾的大人!”两个孩子貌似懂了,点点头。
魏晓媚很欣慰:与其让孩子们把所有陌生人与危险画上等号,不如教她们分辨什么样的陌生人才是安全的,这比单纯地告诉孩子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伤害。魏晓媚认为,作为父母,不是帮孩子们屏蔽各种伤害,而是要在伤害来临时,教会她们如何更坚强地面对它。
有一天,因为父亲的不小心,大女儿子子的头部重重磕到桌角上,撞出一条很长的口子,鲜血直流。魏晓媚急忙从公司赶回来,带女儿去医院缝针。护士怕她手脚乱动,就用白床单把她包成粽子状,裹得紧紧的。魏晓媚便在旁边想法子减缓女儿的恐惧:“你记得妈妈曾拍过一个片子,就是把小宝宝包成粽子是不是?片尾的配音还是你配的,你说,端午节快乐,宝宝很‘粽’要!对不对?”
育儿充满未知的奇遇
“都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窗在哪里。”和很多80后一样,过了而立之年的魏晓媚,遇到了职业瓶颈期。
出生于黑龙江的魏晓媚,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摄影专业。大四时,她作为交换生赴美学习娱乐产业管理,在奥兰多迪士尼参加国际大学生实践项目。回国后,她被保送到上海大学攻读艺术产业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魏晓媚从上海回到北京,在国家话剧院从事宣传策划工作。从普通的宣传策划专员,一直做到宣传总监,再到后来任职演出中心副主任,兼顾演出中心的管理工作。
2013年5月,魏晓媚的大女儿出生。生大宝的前一周,她仍坚持工作。休完产假,她立马回到工作岗位,负责剧院电视剧的项目运营。2015年7月,二女儿来到这个世界。就在二宝出生后不久,魏晓媚辞去了工作。不是因为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而是不想再做原来的工作,她感觉体制内的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她对成就事业的渴望。
辞职后,魏晓媚当了一段时间全职妈妈,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寻找创业方向。那时候,为了科学育儿,她很认真地学习怎样做一个好妈妈。因为互联网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她买了很多正规的育儿图书,可读书需要安静的时间,她照顾两个孩子,根本抽不出来大块时间,怎么办呢?她开始思考,现在的人们都喜欢看图片和视频,那能不能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传播专业的育儿知识呢?这样妈妈们不就可以利用乘车、等地铁等零碎时间,学到需要的知识了吗?
有了这样的念头,魏晓媚激动不已,一直想找个机会实践一下。2016年初,一位朋友请魏晓媚帮忙,策划一部母婴类短视频的拍摄主题。魏晓媚很高兴,熬了几个通宵,拿出十多页纸的策划案。可最终,由于资金问题,这个项目没有推进。魏晓媚不希望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就这样打了水漂,便从这个企划案中,梳理出一个商业计划书,想丢到资本市场中试试,如果有人愿意投钱,就说明项目有市场。就这样,她拿到了第一笔天使轮融资。
有了钱后,魏晓媚开始组建团队,同时策划制作第一部视频短片《遇见“四十年后”的父母》。这部短片,魏晓媚的团队花了两周时间,从30多个选题中筛选出来。她希望这部片子向观众传递“坦然接受慢慢变老”的观念。2016年6月,“奇育記”以短片《遇见“四十年后”的父母》正式上线。当天就在各大网站获得数百万点击量,并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之所以取名“奇育记”,就是取“奇遇”的谐音,因为在魏晓媚眼中,育儿过程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奇遇,值得每个父母好好珍惜。
育儿是自身成长的过程
魏晓媚说,她努力工作,一方面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另一方面就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不仅在物质上富养女儿,更要在精神上富养她们。但如果用工作忙为借口疏于照顾孩子,那和她工作的初衷相违背,对她和孩子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因为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不论工作多忙,她都会抽时间陪伴两个孩子。
现在社会中,难免会有形形色色的坏人,是否要对孩子提及这些负面因素?如果提了会不会过早挫伤孩子们纯真的童心?魏晓媚曾对这类问题很是疑惑。
一天晚上,她给两个孩子讲睡前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皮皮的小象,开着车去花店送花,路上遇到在路边哭的小兔、咳得很厉害的山羊公公、拿着大包小包的河马大婶,还有跑得气喘吁吁的黑熊先生。皮皮特别热心,一路搭载需要帮助的动物们。而在大家都到站下车之后,皮皮的车轮陷进大坑,怎么也出不来了。大家知道后都跑过来帮他推车,最终皮皮再次开心地上路了。
故事很正能量,让孩子们看到互相帮助的美好。然而联想到英国太阳报网站的那篇新闻报道,魏晓媚感到不寒而栗。那是一位4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因为腹痛准备去医院。带着4个孩子去医院的过程中,她给邻居打电话,希望对方来趟医院接两个孩子去学校。这位母亲嘱咐两个大一点的儿子,在就诊室外的凳子上坐好,把小女儿和小儿子交给护士照顾,随后走进就诊室。
就在两个儿子等待的过程中,有两个成年男性和一个成年女性过来,请求得到两个孩子的帮助。孩子的警惕性很高,坚决地予以拒绝。就在局面僵持时,邻居推门进来,两个孩子迅速跑到他身边。这位母亲后来才知道,这是一次预谋绑架孩子的骗局。从警察调出的监控录像中,确认那三个请求帮助的成年人就是此前一起绑架儿童案的犯罪嫌疑人。
太阳报网站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孩子选择“不帮助”他人,而睡前故事是教导孩子要乐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何平衡好助人为乐和防范陌生人,成了魏晓媚那天晚上的功课。
魏晓媚借用那篇报道最后那个“狡猾的大人”的说法,告诉两个孩子:“如果一个大人需要帮助,他会找另一个大人,而不是向一个孩子寻求帮助。”看两个女儿还有些迷糊,她接着说:“如果有人真需要帮忙,你要找到大人一起帮助他。一定要记住,向小孩子寻求帮助的人,就是狡猾的大人!”两个孩子貌似懂了,点点头。
魏晓媚很欣慰:与其让孩子们把所有陌生人与危险画上等号,不如教她们分辨什么样的陌生人才是安全的,这比单纯地告诉孩子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伤害。魏晓媚认为,作为父母,不是帮孩子们屏蔽各种伤害,而是要在伤害来临时,教会她们如何更坚强地面对它。
有一天,因为父亲的不小心,大女儿子子的头部重重磕到桌角上,撞出一条很长的口子,鲜血直流。魏晓媚急忙从公司赶回来,带女儿去医院缝针。护士怕她手脚乱动,就用白床单把她包成粽子状,裹得紧紧的。魏晓媚便在旁边想法子减缓女儿的恐惧:“你记得妈妈曾拍过一个片子,就是把小宝宝包成粽子是不是?片尾的配音还是你配的,你说,端午节快乐,宝宝很‘粽’要!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