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的差异更为明显。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是真正教育的需要,而且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律性。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建立他们个人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关键词: 理论依据 英语教学 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良的学生。而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那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依据是什么呢?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因材施教理论。
现实告诉我们: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在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个性化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全面发展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每个学生发展”应该是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师教学的共同出发点。英语教师要跳出英语学科的局限,既要为具有英语特长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又要为不具备英语特长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
(三)终身发展理论。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人生的发展方向和领域尚未确定。此阶段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将终身从事英语专业的工作,而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将来未必不以英语为职业或重要工具。所以,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说,英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不能放弃学习成绩提高较慢的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奠定基础就会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多的选择,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个性发展理论。
我们都知道,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科设置,其目的不是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和考试淘汰一部分不适合学习英语的人,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素养。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英语对他或她的价值是什么,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定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他或她的个性化发展留出时间和空间。
二、个性化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一)制定差异性目标,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在教学大纲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作两个分析,一是要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共同基础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二是要分析所教的学生,具体到一节课来讲,要根据本节课所规定的,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和目标,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在学习成绩上分出层次,在学习风格上归成类别。特别是要了解学有困难的学生基础与本节课的起点所应具备的基础差距有多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对于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来说,只有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有共同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扩展内容;有实践性活动和创新性活动;有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等。这样,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民主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2.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即“合分结合”的教学模式,既有针对不同层次小组的教学,又有对全班同学或两个小组合起来的教学。一般来说,新授课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可放慢速度,多采用“合”的形式,以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能力的培养训练则可采用“分”的形式;在复习课中,适宜采用“合”的形式,讲评分析课采用“分”的形式。例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便采用了“以合为主,以分为补”的形式。并适当放慢速度,通过若干个例句的讲解和练习,从而让每个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总结出现在完成时的语法基本构成。在学生练习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疑惑,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点拨。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学”能总结出语法基本构成的喜悦,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努力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发挥最大,铸造仅仅属于他个人的模型。
(1)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选择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在词语释义和句型转换的例题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层次,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只要我们能深入地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地学习,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的目的。
(2)给学生交流的机会。不同的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正是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例如:在做一道完成句子“My father ?摇 ?摇 (不在)now.”的例题时,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答,有的学生的答案是“isn’t in”,有的学生的答案是“isn’t here”,有的学生的答案是“is away”,还有的学生的答案是“is out”,我就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的做法推荐给全班同学。交流中,学生们收获和感受都很多。交流完毕,我并没有让学生比较哪种做法最好,而是让学生说说除了自己的做法以外,你还准备采用哪些做法?为什么?事实上有些做法很难简单地判断优劣,对于每个学习个体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而且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力强项,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理论依据 英语教学 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良的学生。而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那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依据是什么呢?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因材施教理论。
现实告诉我们: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在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个性化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全面发展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每个学生发展”应该是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师教学的共同出发点。英语教师要跳出英语学科的局限,既要为具有英语特长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又要为不具备英语特长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
(三)终身发展理论。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人生的发展方向和领域尚未确定。此阶段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将终身从事英语专业的工作,而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将来未必不以英语为职业或重要工具。所以,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说,英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不能放弃学习成绩提高较慢的学生。为所有的学生奠定基础就会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多的选择,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个性发展理论。
我们都知道,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科设置,其目的不是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和考试淘汰一部分不适合学习英语的人,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素养。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英语对他或她的价值是什么,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定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他或她的个性化发展留出时间和空间。
二、个性化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一)制定差异性目标,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在教学大纲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作两个分析,一是要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共同基础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二是要分析所教的学生,具体到一节课来讲,要根据本节课所规定的,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和目标,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在学习成绩上分出层次,在学习风格上归成类别。特别是要了解学有困难的学生基础与本节课的起点所应具备的基础差距有多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对于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来说,只有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有共同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扩展内容;有实践性活动和创新性活动;有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等。这样,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不同个体的思维发展。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民主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2.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即“合分结合”的教学模式,既有针对不同层次小组的教学,又有对全班同学或两个小组合起来的教学。一般来说,新授课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可放慢速度,多采用“合”的形式,以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能力的培养训练则可采用“分”的形式;在复习课中,适宜采用“合”的形式,讲评分析课采用“分”的形式。例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便采用了“以合为主,以分为补”的形式。并适当放慢速度,通过若干个例句的讲解和练习,从而让每个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总结出现在完成时的语法基本构成。在学生练习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疑惑,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点拨。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学”能总结出语法基本构成的喜悦,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努力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发挥最大,铸造仅仅属于他个人的模型。
(1)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选择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在词语释义和句型转换的例题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层次,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只要我们能深入地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地学习,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的目的。
(2)给学生交流的机会。不同的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正是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例如:在做一道完成句子“My father ?摇 ?摇 (不在)now.”的例题时,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答,有的学生的答案是“isn’t in”,有的学生的答案是“isn’t here”,有的学生的答案是“is away”,还有的学生的答案是“is out”,我就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的做法推荐给全班同学。交流中,学生们收获和感受都很多。交流完毕,我并没有让学生比较哪种做法最好,而是让学生说说除了自己的做法以外,你还准备采用哪些做法?为什么?事实上有些做法很难简单地判断优劣,对于每个学习个体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而且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力强项,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