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正在推行本科生班导师制度,更有一些高校辅以小辅导员制度,这种创新的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以专业为导向,顺应了新形势的发展,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完善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度,充分发挥班导师及小辅导员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一、班导师制度的起源及必要性
导师制被普遍认为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这一制度产生的条件是学分制改革和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培养。20世纪90年代,本科生导师制度被引进中国教育,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名校率先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随后,国内很多高校开始纷纷试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导师制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目前班导师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导师制度不完善
本科生班导师制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聘任班导师时缺乏系统科学的培训制度。如图1,目前担任高校班导师工作的虽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大多数还是工作年限较短的专业任课年轻教师,与专职的学生工作人员相比,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对班导师的工作职责还比较模糊,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班导师工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其自身知识理论体系还不足够完善,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还有所欠缺,以会计专业为例,不能很好的以专业为向导,有效快速地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班导师制度执行不彻底尽管各高校对于班导师制度有着明确的规范和要求,然而该制度的执行并不彻底。首先,班导师主观认知不正确。就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班导师,对于班导师的定位:先是专业教师,后是学生导师。其次,大多数班导师与小辅导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没有充分发挥小辅导员协助班导师做好班级建设工作的作用。再则,如图2,绝大多数同学每学期与班导师谈话次数不足三次,还存在,一年内班级同学只能见到班导师寥寥数面的问题。
(三)监督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各高校对班导师工作情况的监督考核方式单一。如图3,多数高校采用班级学生评分制度,由班级学生对班导师各项工作打分,从而监察班导师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如图4,绝大多数高校按照班导师所负责的班级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奖惩评估。这种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足以有效督促班导师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加强对学生心理生理情况的关注,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导致班导师在开展和落实工作时得不到预期效果。
三、对于班导师制度改善的建议
(一)完善班导师培训、工作及评价奖励机制
在班导师制度中应完善对班导师的评估制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班级学风建设情况、学生学习成绩情况、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情况以及学生对班导师评价情况等。同时,导师要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并针对测评结果中提出的问题,改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建立及完善班导师的奖励、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班导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班导师的作用。对表现突出的班导师给予荣誉方面的表彰,从而促进班导师们的积极性。多次获得精神奖励以及薪酬奖励的班导师还有机会获得工作奖励,即晋升到更高的职位。认真负责并且有能力的班导师有机会升职,以便更好的管理学生。
(二)深入执行班导师工作制度
若使班导师工作执行更加彻底,首先需要班导师确立自己的定位并在执行过程中有正确的认知。班导师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激发学生们对自身专业深度探知的热情,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此外,班导师与小辅导员的沟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沟通中能更深入了解每个同学的详细情况,并针对每个学生建立一套相应的教育方法。
(三)多元化监督
1.道德伦理监督,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对班导师进行监督。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身为会计专业学生最基本的素养,学生素养和责任感可以体现出班导师的教育水平。
2.班风学风建设监督
定期组织开展树立良好班风学风的班会活动,通过学生上课出勤率,成绩通过率、优秀率进行班导师监督。例如,会计专业可以通过学生们会计专业活动的参与情况来评价班导师对学生们专业技能的引导。
3.专业导向监督
指导学生了解职业市场、做好职业规划,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通过学生对专业规划的认知对班导师进行监督。以会计专业为例,可以通过会计专业同学的实习情况进行监督。
本文系北方工业大学2015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以专业为导向的新生导师制度实践与探讨”研究成果之一。
一、班导师制度的起源及必要性
导师制被普遍认为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这一制度产生的条件是学分制改革和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培养。20世纪90年代,本科生导师制度被引进中国教育,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名校率先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随后,国内很多高校开始纷纷试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导师制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目前班导师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导师制度不完善
本科生班导师制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聘任班导师时缺乏系统科学的培训制度。如图1,目前担任高校班导师工作的虽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大多数还是工作年限较短的专业任课年轻教师,与专职的学生工作人员相比,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对班导师的工作职责还比较模糊,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班导师工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其自身知识理论体系还不足够完善,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还有所欠缺,以会计专业为例,不能很好的以专业为向导,有效快速地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班导师制度执行不彻底尽管各高校对于班导师制度有着明确的规范和要求,然而该制度的执行并不彻底。首先,班导师主观认知不正确。就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班导师,对于班导师的定位:先是专业教师,后是学生导师。其次,大多数班导师与小辅导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没有充分发挥小辅导员协助班导师做好班级建设工作的作用。再则,如图2,绝大多数同学每学期与班导师谈话次数不足三次,还存在,一年内班级同学只能见到班导师寥寥数面的问题。
(三)监督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各高校对班导师工作情况的监督考核方式单一。如图3,多数高校采用班级学生评分制度,由班级学生对班导师各项工作打分,从而监察班导师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如图4,绝大多数高校按照班导师所负责的班级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奖惩评估。这种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足以有效督促班导师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加强对学生心理生理情况的关注,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导致班导师在开展和落实工作时得不到预期效果。
三、对于班导师制度改善的建议
(一)完善班导师培训、工作及评价奖励机制
在班导师制度中应完善对班导师的评估制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班级学风建设情况、学生学习成绩情况、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情况以及学生对班导师评价情况等。同时,导师要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并针对测评结果中提出的问题,改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建立及完善班导师的奖励、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班导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班导师的作用。对表现突出的班导师给予荣誉方面的表彰,从而促进班导师们的积极性。多次获得精神奖励以及薪酬奖励的班导师还有机会获得工作奖励,即晋升到更高的职位。认真负责并且有能力的班导师有机会升职,以便更好的管理学生。
(二)深入执行班导师工作制度
若使班导师工作执行更加彻底,首先需要班导师确立自己的定位并在执行过程中有正确的认知。班导师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激发学生们对自身专业深度探知的热情,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此外,班导师与小辅导员的沟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沟通中能更深入了解每个同学的详细情况,并针对每个学生建立一套相应的教育方法。
(三)多元化监督
1.道德伦理监督,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对班导师进行监督。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身为会计专业学生最基本的素养,学生素养和责任感可以体现出班导师的教育水平。
2.班风学风建设监督
定期组织开展树立良好班风学风的班会活动,通过学生上课出勤率,成绩通过率、优秀率进行班导师监督。例如,会计专业可以通过学生们会计专业活动的参与情况来评价班导师对学生们专业技能的引导。
3.专业导向监督
指导学生了解职业市场、做好职业规划,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通过学生对专业规划的认知对班导师进行监督。以会计专业为例,可以通过会计专业同学的实习情况进行监督。
本文系北方工业大学2015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以专业为导向的新生导师制度实践与探讨”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