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本山花55万元在长江商学院上CEO课程班,学制半年,总共只有五次课,足迹遍布全球,真正学习的时间加起来总共18天。
继2009年5月在香港进行为期一周的短训后,赵本山7月和8月分别飞赴伦敦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商学院,接下来还要“打飞的”到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听课。
赵本山乐此不疲。第一次上课前,他刚忙完“刘老根大舞台”在北京的开业典礼。为了不落下8月哥伦比亚商学院的课程,他不惜冒飞机晚点无法受封“第四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的风险。
如果单纯为了充电,赵本山完全可以选择国内名校的MBA和EMBA,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拿到正规的毕业文凭。他却选择了四处游走上课、没有文凭的CEO“游学班”。赵本山的目的不在文凭,他是想看看国外怎样搞文化产业,想把“二人转”文化推向世界,把企业做到国际上去。
在中国,通过“游学”来包装商学院的课程,最早出现在2005年。那年,上海中欧管理学院和美国哈佛商学院、西班牙IESE商学院推出全球CEO课程。课程分别在中国、欧洲和美国进行,学费是35万元,但一经推出就受到国内一流企业CEO们的热烈响应,郭为、董明珠、郭广昌等三十多名商业精英是首批学员。学成归来,郭为说:“‘游学’的最大收获之一,是学会了从全球视角来看待经济发展和行业潮流的整体趋势。”
“游学”在丰富企业家生活的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随便点击一个总裁班、MBA课程班或高级经理人研修班的招生简章,只要号称招生对象是企业家、董事长或CEO,“游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国际资本运营企业总裁班“游学”香港联合交易所,工业企业总裁班“游学”德国鲁尔区,房地产总裁班“游学”迪拜和曼哈顿。就连刚刚开课的三智道商国学院也在“游学”上下足了工夫,把学员安排在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青城山、九华山等儒、释、道圣地进行实修,实地体悟三家智慧。
不同于早些年大型会议之后安排的旅游行程,“游学”并不刻意安排路程便捷、路线典型的旅游胜地,所有行程都围绕着实地学习展开,在“游”中“学”,在“学”中“游”。
教学和培训机构之外的社会力量发起的企业家“游学”也颇为叫座。“余明扬专家团”每年11月会邀请曾经服务过的企业老总,到某企业实地学习和聚会,除往返交通费用,所有接待费用由轮值企业埋单。
智慧谷企业家俱乐部是推动企业家群体养成学习习惯的高端俱乐部,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大型“游学”活动。2009年8月,智慧谷企业家俱乐部组织百名企业家“游学”五台山普寿寺。五台山对于这些企业家来说并不陌生,但能够聆听如瑞法师的开示,拜见著名高僧梦参老和尚,并不是简单的“游”能满足的。午斋时,按寺院的过斋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习惯了嘈杂的企业家被禁止说话,不能留剩饭,最后还必须喝光碗里的水,借此表明自己对惜福的认识。这对企业家们来说,是个很难得的体验。
如果把“游学”看成通过旅游来完成学习,那是对“游学”的误解。旅游学界的专家早就认为旅游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细心的企业家发现,越来越多针对他们组织的远游都加重了“学”的分量。
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外展会参展之后会安排到当地企业参观,地区商会举办的友好城市考察会组织企业界座谈,旅行社推出的商务会展团更是围绕企业类型在游览项目上下足工夫。这类“游学”尽管规模不大,也不愿向公众公开,但因其专业性和地域性,更容易得到企业家认可。
企业家们并不希望被动地接受别人组织的参观访问。圈子内部发起的“游学”能主动决定“游学”的时间、行程、主题和内容,更得到企业家青睐。
“游学”带来的收获远不只是能获取专业知识,拓展业务往来。远到在美国西部学骑马,在波尔图学做葡萄酒,在堪培拉学驾驶帆船;近到在海尔博物馆学啤酒酿造,在黔东南学做苗族银饰,甚至到近郊的农场学农艺,如今,亦游亦学的旅游项目涵盖了普通行业的方方面面。在轻松出游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一些领域最表层的知识和技能,即使作为日后与人闲聊的谈资,也会让人另眼相待。
认为“学”还是一件单调和痛苦的事情,不妨选择用“游”来包装你的学习吧。“游学”没有仪式,轻松上路就好。
(摘自《钱江晚报》)
继2009年5月在香港进行为期一周的短训后,赵本山7月和8月分别飞赴伦敦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商学院,接下来还要“打飞的”到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听课。
赵本山乐此不疲。第一次上课前,他刚忙完“刘老根大舞台”在北京的开业典礼。为了不落下8月哥伦比亚商学院的课程,他不惜冒飞机晚点无法受封“第四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的风险。
如果单纯为了充电,赵本山完全可以选择国内名校的MBA和EMBA,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拿到正规的毕业文凭。他却选择了四处游走上课、没有文凭的CEO“游学班”。赵本山的目的不在文凭,他是想看看国外怎样搞文化产业,想把“二人转”文化推向世界,把企业做到国际上去。
在中国,通过“游学”来包装商学院的课程,最早出现在2005年。那年,上海中欧管理学院和美国哈佛商学院、西班牙IESE商学院推出全球CEO课程。课程分别在中国、欧洲和美国进行,学费是35万元,但一经推出就受到国内一流企业CEO们的热烈响应,郭为、董明珠、郭广昌等三十多名商业精英是首批学员。学成归来,郭为说:“‘游学’的最大收获之一,是学会了从全球视角来看待经济发展和行业潮流的整体趋势。”
“游学”在丰富企业家生活的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随便点击一个总裁班、MBA课程班或高级经理人研修班的招生简章,只要号称招生对象是企业家、董事长或CEO,“游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国际资本运营企业总裁班“游学”香港联合交易所,工业企业总裁班“游学”德国鲁尔区,房地产总裁班“游学”迪拜和曼哈顿。就连刚刚开课的三智道商国学院也在“游学”上下足了工夫,把学员安排在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青城山、九华山等儒、释、道圣地进行实修,实地体悟三家智慧。
不同于早些年大型会议之后安排的旅游行程,“游学”并不刻意安排路程便捷、路线典型的旅游胜地,所有行程都围绕着实地学习展开,在“游”中“学”,在“学”中“游”。
教学和培训机构之外的社会力量发起的企业家“游学”也颇为叫座。“余明扬专家团”每年11月会邀请曾经服务过的企业老总,到某企业实地学习和聚会,除往返交通费用,所有接待费用由轮值企业埋单。
智慧谷企业家俱乐部是推动企业家群体养成学习习惯的高端俱乐部,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大型“游学”活动。2009年8月,智慧谷企业家俱乐部组织百名企业家“游学”五台山普寿寺。五台山对于这些企业家来说并不陌生,但能够聆听如瑞法师的开示,拜见著名高僧梦参老和尚,并不是简单的“游”能满足的。午斋时,按寺院的过斋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习惯了嘈杂的企业家被禁止说话,不能留剩饭,最后还必须喝光碗里的水,借此表明自己对惜福的认识。这对企业家们来说,是个很难得的体验。
如果把“游学”看成通过旅游来完成学习,那是对“游学”的误解。旅游学界的专家早就认为旅游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细心的企业家发现,越来越多针对他们组织的远游都加重了“学”的分量。
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外展会参展之后会安排到当地企业参观,地区商会举办的友好城市考察会组织企业界座谈,旅行社推出的商务会展团更是围绕企业类型在游览项目上下足工夫。这类“游学”尽管规模不大,也不愿向公众公开,但因其专业性和地域性,更容易得到企业家认可。
企业家们并不希望被动地接受别人组织的参观访问。圈子内部发起的“游学”能主动决定“游学”的时间、行程、主题和内容,更得到企业家青睐。
“游学”带来的收获远不只是能获取专业知识,拓展业务往来。远到在美国西部学骑马,在波尔图学做葡萄酒,在堪培拉学驾驶帆船;近到在海尔博物馆学啤酒酿造,在黔东南学做苗族银饰,甚至到近郊的农场学农艺,如今,亦游亦学的旅游项目涵盖了普通行业的方方面面。在轻松出游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一些领域最表层的知识和技能,即使作为日后与人闲聊的谈资,也会让人另眼相待。
认为“学”还是一件单调和痛苦的事情,不妨选择用“游”来包装你的学习吧。“游学”没有仪式,轻松上路就好。
(摘自《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