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信息化是现代物流最突出的技术特点,正是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也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宽广的市场。因此,研究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发展,是把握物流信息化走向的重要方法。
近来物流信息化出现了一些引人瞩目的新发展。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这些动向无论对于物流的发展还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都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意义,会给我们带来激动人心的憧憬和期盼。
信息系统的整合与面向服务的架构出现
随着物流业务的整合、企业的连锁或兼并、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等深入发展,信息系统整合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整合?采用什么样的理念和技术?成为物流信息化领域的一个热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如:系统整合的基本模式是采用集中式还是分布式?采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标准?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影响了物流的整合,甚至也影响了物流信息化的IT供应商能否得到发展。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提供物流信息系统软件(解决方案)的IT供应商普遍不赚钱,尽管大家一致公认物流信息化的市场极其宽广。原因就是陷入了一个过分个性化的市场,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现在SOA的出现使情况开始发生改变。
SOA开始成为建设信息系统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这种理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主张系统的松耦合,因为整合总是相对的,整合必须注意处理好整体效率与局部活力的矛盾,所以大系统或复杂系统的结构模式总是分布式的。二是在系统结构设计时尽可能地屏蔽技术问题,主张以服务来概括功能模块,集中体现每一个物流流程对应一对双向的信息流程,从而实现信息流反映、控制物流目标。三是尽可能采用组件技术组装流程,以标准化组件的装配来满足个性化需求,把系统开发变为设计标准组件和利用组件装配两部分。四是确立一些基础标准如XML、WEB、SERVICE等,成为开放的行业标准,只要基于这些标准,系统之间就能够通畅地交流信息,也很容易整合为一个整体。
SOA得到了国际著名IT商的认同,IBM、ORACLE、SAP、BEA等一批跨国公司已经开发了基于SOA的开发工具和大量的组件,并在许多企业中得到成功的应用,不仅极大地减少开发成本,更重要的是不同开发商开发的系统之间很容易整合。据国际著名的IT咨询商GARTNER预测:到2008年,SOA将成为占有绝对优势的软件工程实践方法,它将结束传统的整体软件体系架构长达40年的统治地位。届时,将有70%的企业在进行企业IT建设时会转向SOA。就连微软公司也宣布,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名称为“长号”(Longhorn),是以整合互联网资源为基本任务的,因此也将采用SOA的框架。看来SOA成为整合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已经得到业界的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也会影响到IT商的发展模式,促进供应商的整合。
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射频(Radio Frequency,RF)技术出现得很早,但是近两年突然在国内外物流市场上热起来,几乎到了讨论物流信息技术言必称RFID的地步,而且国际上开发RFID的著名厂商纷纷到中国来开论坛、办展览,可以说RFID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物流技术之一。为什么会这样?除了IT界自身发展的需要外,客观上来看,与物流开始进入动态跟踪、控制的管理层次是有密切关系的。
商品的更新周期缩短,市场竞争加剧,使得商机的捕捉越来越困难,一要靠反应速度,二要靠动态跟踪,实时调控,这就是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新要求。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率先提出要求主要供应商向其提供商品时必须采用RFID技术,作为沃尔玛“天天低价”的战略组成部分,从而也使其成为这轮全球RFID热潮的领头羊。我们关注RFID的发展,也是在关注物流管理从静态向动态的进展,在关注新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有的专家预测RFID的普遍应用将会给物流甚至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看来此言并非耸人听闻的猜想。
事实上,国内已经开始了各种层次、各种形式应用RFID技术的探索。例如海尔、北京医药股份的立体仓库早就采用了射频通讯+条形码的方案来采集和传输物流信息,深圳白沙集团的仓库则采用了完整的RFID解决方案,收到很好的效果。国内最大的应用案例是铁道部的车辆信息系统,在全国55万多辆车厢、车头上安装了射频标签,可以随时、自动、精确的掌握所有车辆的分布、使用、运行状态等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并直接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此项应用也成为国内最成功的应用案例。但是,就全国的应用市场而言,RFID还是一项超前的技术,尽管发展很快,大规模地推广应用还会有较长的路要走。
我们之所以关注RFID技术的发展,还有两点原因:第一是技术进步如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如何支持和推进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得双赢?中国的物流管理正在从传统的、落后的方式向现代化方式转变,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但是目前还没有达到RFID应用所需要的市场条件。目前最迫切、最普遍的需求是低成本、广覆盖的无线通讯和定位技术。有实力的企业已经采用了GPS/GIS,一般企业在尝试各种手机(短信)定位和动态跟踪的技术。就中国市场而言,更需要在这一层次整合出一个解决方案来,才能收到物流与IT双赢的效果,同时也为RFID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这方面很可能随着3G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够出现突破。第二是标准化问题在物流信息化中的作用。就全球市场而言,标准不统一、不成熟是RFID发展的首要障碍。其中涉及到信息技术标准和编码标准两类,前者如频率、安全、差错率等,后者则是对于商品、企业、物流方式等信息的表达方式。我们关心的是这方面国际标准的进展情况,中国是否能够和如何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这些都关系到中国未来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商业智能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当信息化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基本实现了决策依赖数据信息的模式以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时积累的丰富数据,培养的信息化人才成为宝贵的资源,挖掘新的规律,实现技术、制度的创新成为主要的增长方式和核心竞争力。
关于BI的话题,最经典的案例是众所周知的关于“啤酒与尿不湿”的故事:沃尔玛公司在分析积累的历史数据时发现一条奇特的规律,啤酒与“尿不湿”纸尿裤的销售波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管理人员尽管对此百思不得其解,還是决定把这两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排放在一起。结果出人意料,两样商品的销售明显上升。后来经过深入了解才知道,是由于每到周末会有许多家庭把看婴儿的任务交给了丈夫,丈夫又普遍迷恋周末的足球转播,于是到超市买好啤酒和“尿不湿”,一边看足球一边看孩子,两不耽误。这样消费的规律性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分析是很难被发现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信息化的新阶段,开始追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信息系统具有商业智能的功能,这些需求促使了B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使得在物流信息系统中决策支持模块越来越成为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讲,BI技术包括三部分:一是数据仓库技术,这是基础。要有可以承载各种形式的信息海量数据库,包括非结构化的数据在内,能够很好地联库操作。二是多维分析工具,也就是常说的数据挖掘的工具。目前比较通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分类、相关性、周期性、阀值与异常的识别等。由于要处理海量数据,所以需要非常先进的算法。三是商业模型研究。即根据应用的专业领域,研究理论模型,指导数据分析走向新规律、新知识的发现。由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所以BI作为工具也带有明显的专业化特点。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如:连锁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银行金融业等,这些领域都有很好的商业智能成功应用案例。
物流信息化的新发展还有许多,这里只是选择三个带有一些前瞻性的动向作一番概略的分析和评论,希望引起同行们的注意。这些动向除了具有前瞻性,还具有战略性,因为其中任何一个趋势发展起来都将会极大地改变物流信息化的内容、形式和效率,足以成为物流信息化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