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透视作为美术基础中的基本概念,在当今建筑装饰学科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透视的概念及历史沿革,其次从手绘效果图必备的技能角度重点阐述透视在手绘效果图中的运用,最后强调了透视的应用在手绘当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 手绘;透视;效果图
1、透视的概述
1.1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英文“Perspective”的含义是“透而视之”。透过一个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景物投影在二维的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形,这就是透视。
1.2透视学的发展简史
1.2.1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
1.文艺复兴前
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壁画上,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的手法吧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来。
古埃及时期:在湿壁画上通过人物横向并列排序的手法来完成。
古希腊时期:与古希腊较相似。
古罗马时期:对平行透视的表现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世纪:继承了古希腊人研究线透视的成果,并试图解决深远空间的表现手法,但未取得多大进展。
2.文艺复兴期间
布鲁内莱斯奇发现了失传的“中心透视法”,并在消失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还有达芬奇,弗朗西斯科等均在消失点的研究上取得了进展。
3. 17-18世纪
透视进入了成熟期,各种透视规则及画法在这一时期基本都已完备了,透视学开始走向成熟。
4. 19世紀
反透视现象开始出现,具体表现在通过削减画面的深度来突出画中的面,进而达到古典浮雕的变体效果。
5. 20世纪
传统的透视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颠覆了传统透视的原有模式和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组合透视、无透视、变形透视、幻觉透视等。
1.2.2中国传统透视学发展简述
1.中国本土的透视学——“远近法”
“远近法”是一种透视学本土化的称呼,这种带有强烈民族文化烙印的表现手法,其基本法则和规律则更多的含有主观倾向,同时也保持着与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核相一致的特点。
2.“远近法”的发展简史
由于“远近法”在中国受到了本土传统哲学思想的支配,成为了一种适用于本土绘画模式,迎合本土审美趣味的绘画透视法则和规律。
2、透视在手绘效果图中的运用
2.1手绘效果图在建筑装饰专业中的重要性
手绘是设计师表达情感、表达设计理念、表述方案最直接的“视觉语言”,也是设计师最传统、最迅速快捷、最方便实用的“视觉语言”。它讲求的是明暗、色彩、透视、肌理、形体,同时融入于专业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运用特色工具绘制虚拟现实环境。
2.2手绘效果图必备的基本技能
1.素描知识。绘画功底的深浅对绘制效果图是有一定影响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装饰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
2.透视基础。效果图是通过表现物体的位置、大小、比列、方向等,并建立在透视规律基础上构成基本骨架的。必须按透视法则来表现各种形象,使画面的形体结构准确、真实、严谨、稳定。学会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待形体内在构成关系和形体之间的空间联系。
2.3透视在手绘效果图中的运用
手绘要求准确把握室内空间比例、尺度、结构、构造等,设计需符合设计规律,对形体、光影、色彩的处理应依据透视学和色彩学的基本规律与规范。本文只针对手绘中最常用的两种透视进行阐述。
1.透视的分类
(1)平行透视(或称直角、一点透视)
一个物体上垂直月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是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因此也叫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
一个物体平行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按不同方向分别汇集于两个灭点,物体最前面的两个面形成的家教里观察点最近,这样的透视关系叫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因此也叫两点透视。
2.透视的应用
(1)平行透视。用一点透视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远近。常用来表现笔直的街道,或用来表现原液、大海等空旷的场景,此外,如在“室内”场景中运用,更可营造出房间宽阔舒适的感觉。
平行透视的运用:
在画物品的平行透视图时,首先在画面上画出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
(2)成角透视的应用:
首先做一条地平线和一条垂直线,然后定好高度,在视平线的左右两端找出灭点,在灭点和高度点之间连线,在视平线和透视线之间画出检出无的轮廓。随着视平线与透视线之间的角度变化不同,画面表现物体的形状也在改变。
3、结语
透视是效果图中最重要的基础。无论你的表现能力有多高超,如果在透视方面出了差错,所有的描绘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要想完成一幅好的手绘效果图,必须对透视要有充分的了解,并能熟练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全钟建;建筑装饰表现技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56-90
[2]胡华中;建筑·景观·室内设计手绘表现技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5-76
[3]张恒国;室内设计手绘效果表现[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16
[4]刘广滨;透视学[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2-37
[5]胡亚强;透视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1-97
【关键词】 手绘;透视;效果图
1、透视的概述
1.1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英文“Perspective”的含义是“透而视之”。透过一个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景物投影在二维的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形,这就是透视。
1.2透视学的发展简史
1.2.1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
1.文艺复兴前
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壁画上,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的手法吧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来。
古埃及时期:在湿壁画上通过人物横向并列排序的手法来完成。
古希腊时期:与古希腊较相似。
古罗马时期:对平行透视的表现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世纪:继承了古希腊人研究线透视的成果,并试图解决深远空间的表现手法,但未取得多大进展。
2.文艺复兴期间
布鲁内莱斯奇发现了失传的“中心透视法”,并在消失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还有达芬奇,弗朗西斯科等均在消失点的研究上取得了进展。
3. 17-18世纪
透视进入了成熟期,各种透视规则及画法在这一时期基本都已完备了,透视学开始走向成熟。
4. 19世紀
反透视现象开始出现,具体表现在通过削减画面的深度来突出画中的面,进而达到古典浮雕的变体效果。
5. 20世纪
传统的透视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颠覆了传统透视的原有模式和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组合透视、无透视、变形透视、幻觉透视等。
1.2.2中国传统透视学发展简述
1.中国本土的透视学——“远近法”
“远近法”是一种透视学本土化的称呼,这种带有强烈民族文化烙印的表现手法,其基本法则和规律则更多的含有主观倾向,同时也保持着与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核相一致的特点。
2.“远近法”的发展简史
由于“远近法”在中国受到了本土传统哲学思想的支配,成为了一种适用于本土绘画模式,迎合本土审美趣味的绘画透视法则和规律。
2、透视在手绘效果图中的运用
2.1手绘效果图在建筑装饰专业中的重要性
手绘是设计师表达情感、表达设计理念、表述方案最直接的“视觉语言”,也是设计师最传统、最迅速快捷、最方便实用的“视觉语言”。它讲求的是明暗、色彩、透视、肌理、形体,同时融入于专业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运用特色工具绘制虚拟现实环境。
2.2手绘效果图必备的基本技能
1.素描知识。绘画功底的深浅对绘制效果图是有一定影响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装饰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
2.透视基础。效果图是通过表现物体的位置、大小、比列、方向等,并建立在透视规律基础上构成基本骨架的。必须按透视法则来表现各种形象,使画面的形体结构准确、真实、严谨、稳定。学会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待形体内在构成关系和形体之间的空间联系。
2.3透视在手绘效果图中的运用
手绘要求准确把握室内空间比例、尺度、结构、构造等,设计需符合设计规律,对形体、光影、色彩的处理应依据透视学和色彩学的基本规律与规范。本文只针对手绘中最常用的两种透视进行阐述。
1.透视的分类
(1)平行透视(或称直角、一点透视)
一个物体上垂直月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是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因此也叫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
一个物体平行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按不同方向分别汇集于两个灭点,物体最前面的两个面形成的家教里观察点最近,这样的透视关系叫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因此也叫两点透视。
2.透视的应用
(1)平行透视。用一点透视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远近。常用来表现笔直的街道,或用来表现原液、大海等空旷的场景,此外,如在“室内”场景中运用,更可营造出房间宽阔舒适的感觉。
平行透视的运用:
在画物品的平行透视图时,首先在画面上画出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
(2)成角透视的应用:
首先做一条地平线和一条垂直线,然后定好高度,在视平线的左右两端找出灭点,在灭点和高度点之间连线,在视平线和透视线之间画出检出无的轮廓。随着视平线与透视线之间的角度变化不同,画面表现物体的形状也在改变。
3、结语
透视是效果图中最重要的基础。无论你的表现能力有多高超,如果在透视方面出了差错,所有的描绘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要想完成一幅好的手绘效果图,必须对透视要有充分的了解,并能熟练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全钟建;建筑装饰表现技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56-90
[2]胡华中;建筑·景观·室内设计手绘表现技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5-76
[3]张恒国;室内设计手绘效果表现[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16
[4]刘广滨;透视学[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2-37
[5]胡亚强;透视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