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接触日本艺术始于它闻名世界的浮世绘,而于此前的渊源则知之不多。事实上,日本艺术也有1万2千年的历史,它拥有着灿烂绚丽的魅力,其独特的风格甚至影响了远洋之外的欧美艺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6月展出了美国著名的亚洲艺术研究学者、日本艺术品大藏家哈里·G·C·帕卡德先生(HarryG.C.Packard,1914~1991)生前所珍藏的400多件日本艺术精品。此次展览展出的藏品纵贯日本古代、中世纪直至近代的明治时期,囊括工艺品、卷轴书画、陶瓷器皿、屏风画和日本所独有的浮世绘版画等种类的作品,可谓是日本古代艺术的一次百科全书式展览。
帕卡德先生倾其毕生心血收藏的艺术珍品
哈里·G·C·帕卡德先生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亚洲艺术史研究学者及日本艺术品大藏家。二战时期曾服役于美国海军的帕卡德在海军语言学校学习过日语,此后便深深地被亚洲文化所吸引。帕卡德先生的亚洲艺术品收藏之路开始于1946年,当时他被派往中国接管等待遣送回国的日本俘虏,随后在他辗转去日本的途中,亦未有间断过其收藏。1951年战争结束不久,他有幸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艺术史系的学生,1953年获得该专业的学士学位。同年,为了获得日本艺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帕卡德先生再次奔赴日本,并于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完成了他的硕士学位。时至1975年,大都会博物馆通过接受捐赠和购买等方式收藏了帕卡德先生所珍藏的400多件日本艺术品。这次为期近半年的展览正是为纪念大都会博物馆收藏35周年而设,而独具馆藏特色的工艺品、佛像画自是其中亮点,而整个展览的压轴之作则是狩野派大师狩野山雪(1589~1651)与狩野永纳(1631~1697)父子的名作,其中永纳的《百子图》是美术馆于2009年新收入的幅六页屏风画珍品。正是因藏品丰富且质量上乘,而且日本各朝各代艺术品均有所藏,1975年的这次收藏成为大都会美术馆地位的一大转折点。从此,它成为了西方艺术界在日本艺术方面独具收藏实力的机构之。
除了展出帕卡德先生倾其毕生心血的艺术珍品之外,馆方同时也举办了系列讲座,内容涵盖帕卡德生平介绍和对藏品的深入研究,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将带你走进西方人的视界,去发掘异域藏家眼中的日本艺术究为何样。
从滥觞到全盛的日本艺术变迁之旅
很多人接触日本艺术始于它闻名世界的浮世绘,而于此前的渊源则知之不多。其实,一万二千多年前,日本就已经出现了造型物。学界称这批先民遗物为绳文土器。绳文土器被定位为真正的艺术品是在20世纪60年代,也就是西方美术界对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等20世纪初期出现的画派展开全面梳理并给予肯定的时段,因为与此同时影响此类派别的原始艺术也被高度重视,其中,日本的绳文土器也地位见涨。此前,绳文土器直只是被当作探讨民族起源的证物。绳文土器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表面印有绳索纹路的土器。那个时代并没有绳索,有人推测那可能是以数股草或植物皮绑缚待干的土器,而留在器表的纹路。展览中这一时期的藏品器型有生活用品也有土偶等与原始崇拜相关的土雕。其中能反映当时日本生殖崇拜以及石雕技法的生殖器型石雕是以往相对介绍较少的绳文时期石雕作品。
展览中涉及中世纪(12~16世纪)日本的艺术品主要与佛教题材相关,这与之前奈良、平安两期大规模学习中国文化(日本向中国派出遣唐使正是在奈良、平安两期)以及从镰仓时期开始受中国宋朝禅宗的影响有关。在平安时期,日本遣唐使所习得的密宗佛教一枝独秀,同时代的美术也深受影响,其所刻画的佛像一反原有的冥思神态,是迤逦而官能的动态表现。从镰仓开始,才重返奈良时期的写实风格,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幅名为《异代赛诗图》的白描肖像,画面上方还撰有草书诗文。这正是此时期日本艺术家重视人本写实精神的一大写照,也是古代日本艺术中难能可贵的艺术品质。写实风格蔓延到宗教题材中则表现为对环境的再现,其中《普陀山十一面观音像》画面背景中的春花秋叶和下方的山川水流将朝拜的场景现实化了。描绘阿弥陀降临人间的《阿弥陀及信众归西方极乐图》则以阿弥陀的流线造型和人间天堂之间的灵动飘渺而充分反映出镰仓时期画家的刻画能力。关于日本南北朝时期的藏品亦是秉承前代,以佛像为主。不过,属于此时期中后期的书法作品《(源氏物语·航标)图》和绢本水墨《芦苇大雁图》可说是向后代水墨山水过渡的一个典型。《(源氏物语·航标)图》所录为《源氏物语》的一个片段,日本中世纪关于这部小说的图绘极为罕见,帕卡德先生所藏仅为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为京都天理大学天理图书馆所藏。进入室町时代的日本艺术完全是水墨独当一面,而且艺术品已经完全摆脱了其宗教功能,成为纯粹的鉴赏品。
扛鼎之藏——狩野派
众多藏品中,最令帕卡德先生所重视的是其收藏的日本狩野派晚期两位大师——狩野山雪及其子狩野永纳的两幅障壁画。狩野派是日本一个著名的宗族画派,其画风是在15至19世纪之间(历经室町、战国、江户和明治早期)发展起来的,共有七代画家。日本主要的画家都来自这个宗族,同时他们也是为将领武士等上层阶级服务的画家。
狩野派在技法上仍旧可见中国传统的影子,但是它粗犷和装饰性的表达方式却为其所独有,其明丽的线条和装饰性的设色尤其适合他们的创作媒介——屏风。可以说,狩野派的作品是基于日本人审美情趣的和式汉画。狩野派的首倡者是武士阶层的业余画家狩野景信,而被公认为第一代狩野派画家的则是他的儿子狩野正信(1434~1530)。狩野派画风完全成熟则是正信之子元信(1477一1559)之时。狩野山雪的障壁画(亦称屏风画)《古李图》便颇可见狩野派成熟时期的风骨。山雪是狩野派第六代传人、德川幕府御用画师狩野山乐的学生,也是他的女婿。这幅四门屏风画上并没有签名或章印,研究者根据画面上道劲夸张的树干、嶙峋山石以及镀金贴纸的装饰方式与山雪署名作品如出一辙,推定其为山雪真迹。恣意卷曲的主干布局于中心两扇屏风上,位于最两端的两扇则以奇石衬之,枝干上花蕾蓬勃待发,正预示着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料峭寒春。不过,可惜的是,屏风在收藏过程中曾为一藏家以迁就其房间大小而被裁去上半部分,所以如今所见已有一部分枝干不见于画幅。
作为《百子图》的作者,狩野山雪之子狩野永纳的出名之处并非只是画作,还有他所作的日本第一部以绘画作为主题的史著《本朝画史》,文中所反映的正是狩野派画家对于中国的大陆情结,也明显可见中国同类史著的痕迹。
在狩野派中,并称为狩野“三大画家”的除了前文所提及的狩野元信、元信的孙子狩野永德,还有永德的孙子狩野探幽(1602~1674)。探幽17岁时就已是德川幕府的御用画师。与此前的狩野画家不一样,狩野探幽的风格不再是奢华且带有英雄气质的,而是转向了内敛又不失深度,恢复了狩野派 早期画家的柔和色调和图案,这也成为后来狩野画家的典范。像山雪、永纳等人都受其影响。展览中所展为探幽的三联画《月光山水图》。探幽以传统的《潇湘八景图》为创作的主题来源,却避免刻板的重复,而是更注重三联画之间的虽断尤连的表现方式,飘渺的云气仿佛贯通画幅之间。三幅画署名为“法印探幽”,可见作于其获得政府荣誉称号“法印”之后,也就是艺术家61岁高龄之后。
风格多样的江户之期
帕卡德先生所藏最为丰富的是日本江户时期(1603~1867)的艺术品,不仅藏品数量多,藏品形态也多样,有上文提到的狩野派后期作品,有受中国文人画影响而出现的日本文人书画,同时江户后期兴起的西洋风格的绘画在藏品中也有所体现。这当然与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江户时代,至少有过狩野派、琳派、浮世绘派、文人书派以及洋风画派的兴衰起伏有关,整个江户时代便是日本艺术形成自我风格的定型期,学术界称其为“江户趣味”。料理的艺术,穿着的考究,居家的精致,曲艺的风雅乃至社会伦理,差不多于江户时代都有了雏形,尤其是艺能范畴的歌舞伎、日本音调的“三味线”,或是胶彩画祖型的琳派图案和浮世绘,概属这个时代的产物。
江户早期的狩野、文人画笔墨之间无不透露出中国画的气息。琳派是日本审美风格形成的先锋,同时也是将艺术商品化、生活化的首倡者。曾作为南画运动(文人画)
员的祗园南海创作于18世纪前半叶的《画竹小袖》将艺术与服饰紧密联系起来,明显可见其受琳派将艺术生活化的影响。竹,作为文人画独爱表现的个主题,南海将其栩栩如生的描绘于日本民族风情的和式罩衫上,并以金粉施底衬托出或明或暗的摇曳竹叶,可说是文人画与和式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
作为日本文化名片的浮世绘则可谓是此时期“江户趣味”的个顶峰,它是此时期兴起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而且是以手绘作品作为其开篇的,称作肉笔浮世绘。在封建经济发展,同时此前琳派所倡导的艺术商品化、生活化的宗旨下,浮世绘开始将艺术中的生活情趣发挥至一个顶点。这个画派的开始,是带有装饰性的。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前期的“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便为浮世绘由肉笔创作走向木刻印制提供了巨大的需求量。此次展览呈现的“江户趣味”明显的浮世绘作品是三幅肉笔浮世绘:怀月堂度繁的《美人图》,奥村政信的《须磨的行平与两位盐业千金》还有窟俊满的《岸边美人图》。度繁的画相对后两者来说,还只是人物的创作,没有任何背景,但是他所赋予美人的窈窕身段则为后世著名的浮世绘版画家铃木春信所推崇。作为浮世绘的推动者,政信的这幅画是日本一部古典文学作品的图像再现,男主人公行平被刻画成一个江户时期城市贵公子的形象。这无疑正迎合一派繁荣景象下市民们的审美趣味。在馆藏浮世绘作品的艺术家中,对于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是喜多川歌磨。不过,帕卡德先生所藏并非歌摩的浮世绘版画,而是体现当时艺术家集会的“席画”(日本当时常有画家、诗人集会,他们席间会即兴于纸上创作诗画)。歌磨所作为散落于冰冻池塘上的几片枫叶,为纸本水墨,与中国观众平日多见的歌磨擅长的美女画不太一样,枫叶所发似为歌磨一种远离尘嚣的心态。这一时期的瓷器也充分反映了绘画中的和式趣味,形态颇为活泼,已完全脱去宗教影响下的造型程式。
毋庸置疑,这一收藏展是日本艺术在日本主流收藏圈之外的一个重要补充,像绳文土器、古坟埴轮等,其中尤为精彩的狩野派后期的作品、江户时期的文人画和浮世绘等,进一步充实了整个日本艺术收藏界,也丰富了学术界的研究对象。
帕卡德先生倾其毕生心血收藏的艺术珍品
哈里·G·C·帕卡德先生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亚洲艺术史研究学者及日本艺术品大藏家。二战时期曾服役于美国海军的帕卡德在海军语言学校学习过日语,此后便深深地被亚洲文化所吸引。帕卡德先生的亚洲艺术品收藏之路开始于1946年,当时他被派往中国接管等待遣送回国的日本俘虏,随后在他辗转去日本的途中,亦未有间断过其收藏。1951年战争结束不久,他有幸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艺术史系的学生,1953年获得该专业的学士学位。同年,为了获得日本艺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帕卡德先生再次奔赴日本,并于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完成了他的硕士学位。时至1975年,大都会博物馆通过接受捐赠和购买等方式收藏了帕卡德先生所珍藏的400多件日本艺术品。这次为期近半年的展览正是为纪念大都会博物馆收藏35周年而设,而独具馆藏特色的工艺品、佛像画自是其中亮点,而整个展览的压轴之作则是狩野派大师狩野山雪(1589~1651)与狩野永纳(1631~1697)父子的名作,其中永纳的《百子图》是美术馆于2009年新收入的幅六页屏风画珍品。正是因藏品丰富且质量上乘,而且日本各朝各代艺术品均有所藏,1975年的这次收藏成为大都会美术馆地位的一大转折点。从此,它成为了西方艺术界在日本艺术方面独具收藏实力的机构之。
除了展出帕卡德先生倾其毕生心血的艺术珍品之外,馆方同时也举办了系列讲座,内容涵盖帕卡德生平介绍和对藏品的深入研究,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将带你走进西方人的视界,去发掘异域藏家眼中的日本艺术究为何样。
从滥觞到全盛的日本艺术变迁之旅
很多人接触日本艺术始于它闻名世界的浮世绘,而于此前的渊源则知之不多。其实,一万二千多年前,日本就已经出现了造型物。学界称这批先民遗物为绳文土器。绳文土器被定位为真正的艺术品是在20世纪60年代,也就是西方美术界对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等20世纪初期出现的画派展开全面梳理并给予肯定的时段,因为与此同时影响此类派别的原始艺术也被高度重视,其中,日本的绳文土器也地位见涨。此前,绳文土器直只是被当作探讨民族起源的证物。绳文土器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表面印有绳索纹路的土器。那个时代并没有绳索,有人推测那可能是以数股草或植物皮绑缚待干的土器,而留在器表的纹路。展览中这一时期的藏品器型有生活用品也有土偶等与原始崇拜相关的土雕。其中能反映当时日本生殖崇拜以及石雕技法的生殖器型石雕是以往相对介绍较少的绳文时期石雕作品。
展览中涉及中世纪(12~16世纪)日本的艺术品主要与佛教题材相关,这与之前奈良、平安两期大规模学习中国文化(日本向中国派出遣唐使正是在奈良、平安两期)以及从镰仓时期开始受中国宋朝禅宗的影响有关。在平安时期,日本遣唐使所习得的密宗佛教一枝独秀,同时代的美术也深受影响,其所刻画的佛像一反原有的冥思神态,是迤逦而官能的动态表现。从镰仓开始,才重返奈良时期的写实风格,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幅名为《异代赛诗图》的白描肖像,画面上方还撰有草书诗文。这正是此时期日本艺术家重视人本写实精神的一大写照,也是古代日本艺术中难能可贵的艺术品质。写实风格蔓延到宗教题材中则表现为对环境的再现,其中《普陀山十一面观音像》画面背景中的春花秋叶和下方的山川水流将朝拜的场景现实化了。描绘阿弥陀降临人间的《阿弥陀及信众归西方极乐图》则以阿弥陀的流线造型和人间天堂之间的灵动飘渺而充分反映出镰仓时期画家的刻画能力。关于日本南北朝时期的藏品亦是秉承前代,以佛像为主。不过,属于此时期中后期的书法作品《(源氏物语·航标)图》和绢本水墨《芦苇大雁图》可说是向后代水墨山水过渡的一个典型。《(源氏物语·航标)图》所录为《源氏物语》的一个片段,日本中世纪关于这部小说的图绘极为罕见,帕卡德先生所藏仅为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为京都天理大学天理图书馆所藏。进入室町时代的日本艺术完全是水墨独当一面,而且艺术品已经完全摆脱了其宗教功能,成为纯粹的鉴赏品。
扛鼎之藏——狩野派
众多藏品中,最令帕卡德先生所重视的是其收藏的日本狩野派晚期两位大师——狩野山雪及其子狩野永纳的两幅障壁画。狩野派是日本一个著名的宗族画派,其画风是在15至19世纪之间(历经室町、战国、江户和明治早期)发展起来的,共有七代画家。日本主要的画家都来自这个宗族,同时他们也是为将领武士等上层阶级服务的画家。
狩野派在技法上仍旧可见中国传统的影子,但是它粗犷和装饰性的表达方式却为其所独有,其明丽的线条和装饰性的设色尤其适合他们的创作媒介——屏风。可以说,狩野派的作品是基于日本人审美情趣的和式汉画。狩野派的首倡者是武士阶层的业余画家狩野景信,而被公认为第一代狩野派画家的则是他的儿子狩野正信(1434~1530)。狩野派画风完全成熟则是正信之子元信(1477一1559)之时。狩野山雪的障壁画(亦称屏风画)《古李图》便颇可见狩野派成熟时期的风骨。山雪是狩野派第六代传人、德川幕府御用画师狩野山乐的学生,也是他的女婿。这幅四门屏风画上并没有签名或章印,研究者根据画面上道劲夸张的树干、嶙峋山石以及镀金贴纸的装饰方式与山雪署名作品如出一辙,推定其为山雪真迹。恣意卷曲的主干布局于中心两扇屏风上,位于最两端的两扇则以奇石衬之,枝干上花蕾蓬勃待发,正预示着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料峭寒春。不过,可惜的是,屏风在收藏过程中曾为一藏家以迁就其房间大小而被裁去上半部分,所以如今所见已有一部分枝干不见于画幅。
作为《百子图》的作者,狩野山雪之子狩野永纳的出名之处并非只是画作,还有他所作的日本第一部以绘画作为主题的史著《本朝画史》,文中所反映的正是狩野派画家对于中国的大陆情结,也明显可见中国同类史著的痕迹。
在狩野派中,并称为狩野“三大画家”的除了前文所提及的狩野元信、元信的孙子狩野永德,还有永德的孙子狩野探幽(1602~1674)。探幽17岁时就已是德川幕府的御用画师。与此前的狩野画家不一样,狩野探幽的风格不再是奢华且带有英雄气质的,而是转向了内敛又不失深度,恢复了狩野派 早期画家的柔和色调和图案,这也成为后来狩野画家的典范。像山雪、永纳等人都受其影响。展览中所展为探幽的三联画《月光山水图》。探幽以传统的《潇湘八景图》为创作的主题来源,却避免刻板的重复,而是更注重三联画之间的虽断尤连的表现方式,飘渺的云气仿佛贯通画幅之间。三幅画署名为“法印探幽”,可见作于其获得政府荣誉称号“法印”之后,也就是艺术家61岁高龄之后。
风格多样的江户之期
帕卡德先生所藏最为丰富的是日本江户时期(1603~1867)的艺术品,不仅藏品数量多,藏品形态也多样,有上文提到的狩野派后期作品,有受中国文人画影响而出现的日本文人书画,同时江户后期兴起的西洋风格的绘画在藏品中也有所体现。这当然与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江户时代,至少有过狩野派、琳派、浮世绘派、文人书派以及洋风画派的兴衰起伏有关,整个江户时代便是日本艺术形成自我风格的定型期,学术界称其为“江户趣味”。料理的艺术,穿着的考究,居家的精致,曲艺的风雅乃至社会伦理,差不多于江户时代都有了雏形,尤其是艺能范畴的歌舞伎、日本音调的“三味线”,或是胶彩画祖型的琳派图案和浮世绘,概属这个时代的产物。
江户早期的狩野、文人画笔墨之间无不透露出中国画的气息。琳派是日本审美风格形成的先锋,同时也是将艺术商品化、生活化的首倡者。曾作为南画运动(文人画)
员的祗园南海创作于18世纪前半叶的《画竹小袖》将艺术与服饰紧密联系起来,明显可见其受琳派将艺术生活化的影响。竹,作为文人画独爱表现的个主题,南海将其栩栩如生的描绘于日本民族风情的和式罩衫上,并以金粉施底衬托出或明或暗的摇曳竹叶,可说是文人画与和式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
作为日本文化名片的浮世绘则可谓是此时期“江户趣味”的个顶峰,它是此时期兴起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而且是以手绘作品作为其开篇的,称作肉笔浮世绘。在封建经济发展,同时此前琳派所倡导的艺术商品化、生活化的宗旨下,浮世绘开始将艺术中的生活情趣发挥至一个顶点。这个画派的开始,是带有装饰性的。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前期的“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便为浮世绘由肉笔创作走向木刻印制提供了巨大的需求量。此次展览呈现的“江户趣味”明显的浮世绘作品是三幅肉笔浮世绘:怀月堂度繁的《美人图》,奥村政信的《须磨的行平与两位盐业千金》还有窟俊满的《岸边美人图》。度繁的画相对后两者来说,还只是人物的创作,没有任何背景,但是他所赋予美人的窈窕身段则为后世著名的浮世绘版画家铃木春信所推崇。作为浮世绘的推动者,政信的这幅画是日本一部古典文学作品的图像再现,男主人公行平被刻画成一个江户时期城市贵公子的形象。这无疑正迎合一派繁荣景象下市民们的审美趣味。在馆藏浮世绘作品的艺术家中,对于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是喜多川歌磨。不过,帕卡德先生所藏并非歌摩的浮世绘版画,而是体现当时艺术家集会的“席画”(日本当时常有画家、诗人集会,他们席间会即兴于纸上创作诗画)。歌磨所作为散落于冰冻池塘上的几片枫叶,为纸本水墨,与中国观众平日多见的歌磨擅长的美女画不太一样,枫叶所发似为歌磨一种远离尘嚣的心态。这一时期的瓷器也充分反映了绘画中的和式趣味,形态颇为活泼,已完全脱去宗教影响下的造型程式。
毋庸置疑,这一收藏展是日本艺术在日本主流收藏圈之外的一个重要补充,像绳文土器、古坟埴轮等,其中尤为精彩的狩野派后期的作品、江户时期的文人画和浮世绘等,进一步充实了整个日本艺术收藏界,也丰富了学术界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