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64-01
高二的哲学课,概念、原理较多,不易理解,容易混淆。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质量与效率是教学的生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谈几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1从教材如手,把教材知识形象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材是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基础和桥梁。学生能否驾驭教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驾驭教材。把教材形象化,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时常关注身边事、国家事和天下事。把这些事件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课堂之中。简单的事例往往能说明深刻的道理。对于哲学课的教学,故事、成语、典故、谚语都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课堂效率。
我在教学内外因关系原理时讲了三个事例:一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成才,三次搬家,择邻而居。此故事由于反映了母爱的光辉是家喻户晓,然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却是不全面的,忽视了内因的作用。二是分析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典故。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得出了两个结论其一是看到了内因的作用;其二是忽视了外因;因而此观点仍然是不全面的。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分析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通过讨论很自然得出了“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结论。通过以上事例学生基本掌握了内外因关系原理,并体会了学哲学的乐趣。
教學哲学还要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我再教学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时,讲了我国抗击“非典”的故事。在学生听的过程中问了三个问题:一是在“抗非”的过程中认识了“非典”说明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二是认识了“非典”后人们积极预防又说明了什么道理?三是至今未找到治疗“非典”的特效药,又说明什么道理?三个问题问下来,学生不仅理解了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点,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
要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教材上有很多难懂的属语,要用最简单而又准确的语言去解释它。哲学语言是精辟的,是充满智慧和深刻道理的。含蓄的表达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意境,在哲学课上要多用,通过学生感悟体会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的理解概念与原理。
2涉足其它学科,搞好本科教学
选用常用的学科语言,说明哲学道理,哲学是对具体学科 的概括和总结,要教好哲学,必须涉足其它学科,找到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知识点。语文科的名言警句、历史科的典型事件与故事、地理科的人文风俗与资源状况、日月星辰、天体的运行,都是哲学课必备的教学资料。用得好,能使一堂课妙趣横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语文科的寓言《拔苗助长》可用在教学规律的知识点中,也可以用来教学“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个知识点。历史人物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用来教学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地理学科中的自然灾害则可以用来教学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等等。
3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哲学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在课堂上要始终以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能力在问题中培养,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挑战性问题,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辨别真假;能力在阅读中培养,让学生自己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发现其中的思维缺陷,让学生得到完善和发展。能力在训练中培养,要做到每课时一练,每单元一考,让学生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4加强课堂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相互听课,是加强交流的好形式,在备课组要形成按时听课制度,加强与同科教师交流,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便于得到及时纠正和完善。
采用集体备课制,可以提高备课质量,及时发现教学中隐患,是搞好教学的好办法。
总之,教有法而无定法。只要努力探索、积极进取,就一定能找到适合本班特色的教学方法。
高二的哲学课,概念、原理较多,不易理解,容易混淆。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质量与效率是教学的生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谈几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1从教材如手,把教材知识形象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材是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基础和桥梁。学生能否驾驭教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驾驭教材。把教材形象化,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时常关注身边事、国家事和天下事。把这些事件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课堂之中。简单的事例往往能说明深刻的道理。对于哲学课的教学,故事、成语、典故、谚语都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课堂效率。
我在教学内外因关系原理时讲了三个事例:一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成才,三次搬家,择邻而居。此故事由于反映了母爱的光辉是家喻户晓,然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却是不全面的,忽视了内因的作用。二是分析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典故。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得出了两个结论其一是看到了内因的作用;其二是忽视了外因;因而此观点仍然是不全面的。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分析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通过讨论很自然得出了“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结论。通过以上事例学生基本掌握了内外因关系原理,并体会了学哲学的乐趣。
教學哲学还要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我再教学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时,讲了我国抗击“非典”的故事。在学生听的过程中问了三个问题:一是在“抗非”的过程中认识了“非典”说明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二是认识了“非典”后人们积极预防又说明了什么道理?三是至今未找到治疗“非典”的特效药,又说明什么道理?三个问题问下来,学生不仅理解了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点,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
要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教材上有很多难懂的属语,要用最简单而又准确的语言去解释它。哲学语言是精辟的,是充满智慧和深刻道理的。含蓄的表达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意境,在哲学课上要多用,通过学生感悟体会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的理解概念与原理。
2涉足其它学科,搞好本科教学
选用常用的学科语言,说明哲学道理,哲学是对具体学科 的概括和总结,要教好哲学,必须涉足其它学科,找到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知识点。语文科的名言警句、历史科的典型事件与故事、地理科的人文风俗与资源状况、日月星辰、天体的运行,都是哲学课必备的教学资料。用得好,能使一堂课妙趣横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语文科的寓言《拔苗助长》可用在教学规律的知识点中,也可以用来教学“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个知识点。历史人物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用来教学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地理学科中的自然灾害则可以用来教学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等等。
3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哲学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在课堂上要始终以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能力在问题中培养,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挑战性问题,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辨别真假;能力在阅读中培养,让学生自己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发现其中的思维缺陷,让学生得到完善和发展。能力在训练中培养,要做到每课时一练,每单元一考,让学生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4加强课堂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相互听课,是加强交流的好形式,在备课组要形成按时听课制度,加强与同科教师交流,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便于得到及时纠正和完善。
采用集体备课制,可以提高备课质量,及时发现教学中隐患,是搞好教学的好办法。
总之,教有法而无定法。只要努力探索、积极进取,就一定能找到适合本班特色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