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现役保障装备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现役保障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装备质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保障装备标准化通用性综合化
航空维修保障装备是组织实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手段和物资基础,是空中力量形成战斗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信息作战条件下,航空装备科技含量加大,对维修保障装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已充分显示出了维修保障装备对航空武器装备的完好率和战斗力的影响。
一、现役保障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役保障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军现役航空维修保障装备的发展不平衡,体系结构不够科学、完整,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标准化、通用性较差,保障装备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滞后于航空装备的发展,不能满足现有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需要。
1、总体性能落后,设备老旧
我军现役保障装备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研制的产品,型号老旧、性能落后;飞机抢修设备数量少、实用频率低,未能及时更新和补充;部队修理厂的维修装备普遍老旧落后,急需要更新和优化;即使是新研制的一些设备,在性能和实用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检测设备技术水平落后,测试过程由操作者按照手册的要求,波动转换开关,靠人工读取仪表指示数据,由人工计算和判断来完成整个检查过程,判读误差大,监测车虽有自动功能,但故障率高。检测设备大多没有图形化人机界面设计,操作显示不直观,监测过程复杂,效率低,对人员素质依赖性强,人为差错难以避免。
2、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程度低
一是现有航空维修设备通用性以及维修保障装备自身的可维修性差,难于互换、互通。二是自成一体,缺乏连贯性和继承性,各机种的维修保障装备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监测设备、软件五花八门,未形成系列化。三是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存在着型号多、种类杂、规格乱等问题。以电源起动设备为例,从型号上讲,动力起动车就有十多种规格。由于多而乱,维修保障装备难于形成维修合力,维修效率低。
3、结构不完善,可靠性和效费比低
一是量多质低,体积庞大。老机种一般有50多种保障装备,新机种一般都有60种以上,甚至是一架主战飞机转场机动作战,需两架运输机伴随保障。二是缺少应急机动和野战保障装备,严重影响了部队机动能力和战斗力的保持。三是可靠性和维修性差。造成保障任务增大,保障费用增多。
二、提高维修保障装备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目前航空设备发展系统性不强,维修保障设施、设备、器材通用性差的问题,急需研制出性能先进、功能全面、防护能力好的维修保障装备,以适应信息作战的需要。
1.做好保障装备改进研制的顶层设计
要突出整体优势,注意保持均衡,防止出现“短板”,在综合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先进、可靠的顶层设计。一是要以作战需要为牵引。适应未来空中作战机动频繁,战场空间广阔的要求,保障装备必须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可运输性和野外适应性和综合性;适应高强度作战的要求,保障装备必须具有快速高效、方便实用、可靠耐用的性能。二是要以发挥整体效能为目的。根据设计依据,准确设定保障装备体系结构、规模数量和技术水平建设的宏观目标。综合考虑综合保障设备、应急机动及野战保障装备、外场供应保障装备以及通信和管理自动化网络系统等保障装备体系的建设,实现保障装备体系的优化。三是要以高技术改进为手段。注重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改进保障装备,使保障装备与高技术航空装备相匹配,实现功能上的综合化和智能化,结构上的小型化和模块化,使用上的野战性和集约化等要求。
2.解决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问题
采用标准化的通用保障装备,易于实现快速换件修理,减少修理时间,提高维修保障效率。当然,由于各机型的几何参数、机载设备、电源和电子设备不同,保障装备必然存在差异,但这功能集中在一种装备上,使之具有系统的保障能力,实施多机种保障功能装备的通用化、标准化。一是可将性质相近的功能集中在一种装备上,使之具有系统的保障能力,实施多机种保障。如液压试验台、燃料附件试验台等。二是可将性质不同的保障功能体现在一种保障装备上。如飞参自动检测车,军械、无线电自动检测车等。三是制定统一的标准,将保障装备模块化、系列化,使其功能齐全、撤收方便、维修快捷,并可更具需要进行不同组合,以提高装备保障的规范化水平。
3.实现综合化、小型化和自动化
一是通过综合的方法,减少维修装备的数量,做到一种维修装备多种用途。二是对维修装备实施小型化设计与制造,较少航空维修装备的体积和重量,以便战时快速机动。三是提高航空维修装备自动化水平,逐步研制一些高效、机动、自动化的航空维修保障装备。外军在这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20世纪90年代,美军就在自动监测设备中采用总线技术,实现了自动监测设备的模块化,并使体积显著缩小,部队转场和维修极为方便。俄军的su-27导弹拖车,不仅适用于所有su-27机载空空导弹,而且在设计上采用独特的悬挂结构,使整车可以方便地分解为三大部件,从而大大减小运输体积。
4.注重保障装备的机动能力建设
外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普遍注重向机动化和野战化方向发展。美军为切实提高战场修理能力,为一线修理分队配备了战场抢修装备、战场修理装备、战场抢修工具箱等系列机动维修装备。面对与外军的差距和战场的需求,我军航空维修保障装备必须从三个方面加强快速机动能力建设。一是伴随保障能力建设。由于高技术战争节奏快,地域广,战损装备依靠后送维修几乎不可能,要变后勤为前勤,实施伴随保障,确保不间断、无缝隙的维修保障。二是快速保障能力建设。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对装备故障进行快速检测、诊断和定位;故障部位找准后,采用机械或人工的办法,迅速把故障零部件拆卸下来,实现快速拆卸;拆下故障零部件后,及时请领零部件并更换零部件,实现快速更换。三是精确保障能力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测试诊断技术、故障分析与预测技术以及各种维修分析与决策技术,实现对高技术装备的精确维修保障,达到高效、低耗、优质的目标。
5.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科学维修保障
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保障装备。如美军第3机步师配备了数字诊断与预测的“工具箱”,用电子技术手册替代书面手册,可以借助数字化通信网实现远程诊断和修理。二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出先进的维修保障设备,如研制模块化通用自动检测技术,如声阻抗法、全息摄影、红外检测、声发射、磁橡胶法、光谱分析法等,提高故障检测率,使检测范围从外表损伤扩大到装备内部结构的质量和状况等。四是为了使装备保障力量适应战场抢修的需要,应研制适用于航空和导弹等装备的野战修理方舱,即便于平时储存保管,又可提高机动性。
6.加强保障装备的使用管理
一是实行全寿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对保障装备进行科学测算、统筹管理,将保障装备的备件需求量同主装备的可靠性水平、装备数量、修理周期等结合起来,及时反馈保障装备使用过程中的信息,综合考虑,充分挖掘现有保障装备的潜力,实现装备管理科学化。二是实行集中统管和按系统分工分级管理相结合。对通用工具、设备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其使用和更新;对专用工具、设备,实行按系统分工分级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三是实行网络化管理。逐渐建立全军统一的航材备件计算机网络管理自动化系统,实现保障装备的快速查询、统一调控和科学购置、储备和配置。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把握备件的储备情况和储备地点,需要时可随时查询、迅速调配、及时补充。
不断改进和发展维修保障装备,使之适应我军航空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是建立信息化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 长春)
[关键词]保障装备标准化通用性综合化
航空维修保障装备是组织实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手段和物资基础,是空中力量形成战斗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信息作战条件下,航空装备科技含量加大,对维修保障装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已充分显示出了维修保障装备对航空武器装备的完好率和战斗力的影响。
一、现役保障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役保障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军现役航空维修保障装备的发展不平衡,体系结构不够科学、完整,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标准化、通用性较差,保障装备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滞后于航空装备的发展,不能满足现有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需要。
1、总体性能落后,设备老旧
我军现役保障装备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研制的产品,型号老旧、性能落后;飞机抢修设备数量少、实用频率低,未能及时更新和补充;部队修理厂的维修装备普遍老旧落后,急需要更新和优化;即使是新研制的一些设备,在性能和实用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检测设备技术水平落后,测试过程由操作者按照手册的要求,波动转换开关,靠人工读取仪表指示数据,由人工计算和判断来完成整个检查过程,判读误差大,监测车虽有自动功能,但故障率高。检测设备大多没有图形化人机界面设计,操作显示不直观,监测过程复杂,效率低,对人员素质依赖性强,人为差错难以避免。
2、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程度低
一是现有航空维修设备通用性以及维修保障装备自身的可维修性差,难于互换、互通。二是自成一体,缺乏连贯性和继承性,各机种的维修保障装备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监测设备、软件五花八门,未形成系列化。三是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存在着型号多、种类杂、规格乱等问题。以电源起动设备为例,从型号上讲,动力起动车就有十多种规格。由于多而乱,维修保障装备难于形成维修合力,维修效率低。
3、结构不完善,可靠性和效费比低
一是量多质低,体积庞大。老机种一般有50多种保障装备,新机种一般都有60种以上,甚至是一架主战飞机转场机动作战,需两架运输机伴随保障。二是缺少应急机动和野战保障装备,严重影响了部队机动能力和战斗力的保持。三是可靠性和维修性差。造成保障任务增大,保障费用增多。
二、提高维修保障装备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目前航空设备发展系统性不强,维修保障设施、设备、器材通用性差的问题,急需研制出性能先进、功能全面、防护能力好的维修保障装备,以适应信息作战的需要。
1.做好保障装备改进研制的顶层设计
要突出整体优势,注意保持均衡,防止出现“短板”,在综合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先进、可靠的顶层设计。一是要以作战需要为牵引。适应未来空中作战机动频繁,战场空间广阔的要求,保障装备必须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可运输性和野外适应性和综合性;适应高强度作战的要求,保障装备必须具有快速高效、方便实用、可靠耐用的性能。二是要以发挥整体效能为目的。根据设计依据,准确设定保障装备体系结构、规模数量和技术水平建设的宏观目标。综合考虑综合保障设备、应急机动及野战保障装备、外场供应保障装备以及通信和管理自动化网络系统等保障装备体系的建设,实现保障装备体系的优化。三是要以高技术改进为手段。注重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改进保障装备,使保障装备与高技术航空装备相匹配,实现功能上的综合化和智能化,结构上的小型化和模块化,使用上的野战性和集约化等要求。
2.解决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问题
采用标准化的通用保障装备,易于实现快速换件修理,减少修理时间,提高维修保障效率。当然,由于各机型的几何参数、机载设备、电源和电子设备不同,保障装备必然存在差异,但这功能集中在一种装备上,使之具有系统的保障能力,实施多机种保障功能装备的通用化、标准化。一是可将性质相近的功能集中在一种装备上,使之具有系统的保障能力,实施多机种保障。如液压试验台、燃料附件试验台等。二是可将性质不同的保障功能体现在一种保障装备上。如飞参自动检测车,军械、无线电自动检测车等。三是制定统一的标准,将保障装备模块化、系列化,使其功能齐全、撤收方便、维修快捷,并可更具需要进行不同组合,以提高装备保障的规范化水平。
3.实现综合化、小型化和自动化
一是通过综合的方法,减少维修装备的数量,做到一种维修装备多种用途。二是对维修装备实施小型化设计与制造,较少航空维修装备的体积和重量,以便战时快速机动。三是提高航空维修装备自动化水平,逐步研制一些高效、机动、自动化的航空维修保障装备。外军在这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20世纪90年代,美军就在自动监测设备中采用总线技术,实现了自动监测设备的模块化,并使体积显著缩小,部队转场和维修极为方便。俄军的su-27导弹拖车,不仅适用于所有su-27机载空空导弹,而且在设计上采用独特的悬挂结构,使整车可以方便地分解为三大部件,从而大大减小运输体积。
4.注重保障装备的机动能力建设
外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普遍注重向机动化和野战化方向发展。美军为切实提高战场修理能力,为一线修理分队配备了战场抢修装备、战场修理装备、战场抢修工具箱等系列机动维修装备。面对与外军的差距和战场的需求,我军航空维修保障装备必须从三个方面加强快速机动能力建设。一是伴随保障能力建设。由于高技术战争节奏快,地域广,战损装备依靠后送维修几乎不可能,要变后勤为前勤,实施伴随保障,确保不间断、无缝隙的维修保障。二是快速保障能力建设。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对装备故障进行快速检测、诊断和定位;故障部位找准后,采用机械或人工的办法,迅速把故障零部件拆卸下来,实现快速拆卸;拆下故障零部件后,及时请领零部件并更换零部件,实现快速更换。三是精确保障能力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测试诊断技术、故障分析与预测技术以及各种维修分析与决策技术,实现对高技术装备的精确维修保障,达到高效、低耗、优质的目标。
5.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科学维修保障
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保障装备。如美军第3机步师配备了数字诊断与预测的“工具箱”,用电子技术手册替代书面手册,可以借助数字化通信网实现远程诊断和修理。二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出先进的维修保障设备,如研制模块化通用自动检测技术,如声阻抗法、全息摄影、红外检测、声发射、磁橡胶法、光谱分析法等,提高故障检测率,使检测范围从外表损伤扩大到装备内部结构的质量和状况等。四是为了使装备保障力量适应战场抢修的需要,应研制适用于航空和导弹等装备的野战修理方舱,即便于平时储存保管,又可提高机动性。
6.加强保障装备的使用管理
一是实行全寿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对保障装备进行科学测算、统筹管理,将保障装备的备件需求量同主装备的可靠性水平、装备数量、修理周期等结合起来,及时反馈保障装备使用过程中的信息,综合考虑,充分挖掘现有保障装备的潜力,实现装备管理科学化。二是实行集中统管和按系统分工分级管理相结合。对通用工具、设备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其使用和更新;对专用工具、设备,实行按系统分工分级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三是实行网络化管理。逐渐建立全军统一的航材备件计算机网络管理自动化系统,实现保障装备的快速查询、统一调控和科学购置、储备和配置。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及时把握备件的储备情况和储备地点,需要时可随时查询、迅速调配、及时补充。
不断改进和发展维修保障装备,使之适应我军航空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是建立信息化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 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