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语境理论的发展,然后阐述语境分析和翻译的关系,并分别从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三方面讨论语境分析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也讨论了语境分析在一些固定习语翻译中的作用,最后指出翻译必须从语境探索入手, 以语境为依据, 在翻译过程中重视语境的分析。
关键词:语境分析 词义选择 翻译
一.语境理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任何一种语言, 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该文化的载体, 反映该民族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语境是语言活动进行或产生的环境, 体现在文字材料中即上下文, 离开了语境, 就不可能对语言有正确的理解, 也就无从谈起正确的翻译。No context, no text.
语言学家和哲学家都很关注语境在语言活动中的作用。在语言哲学领域,哲学家对语境问题关注尤早。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 ,1884 —1942)最早提出语境的概念,并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
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John Rupert Firth) 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意义就是语言成分在语境中的功能。弗斯把马林诺斯基的语言环境概念加以扩展,指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外,除了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的身份和历史、参加者的关系等,都构成语言环境的一部分。他认为进行语言交流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范畴之间呈现一定的关系: (一) 参加者的有关特征:是哪些人,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有关特征:如:参加者的语言行为;参加者的语言之外的行为。(二) 有关的事物和非语言性、非人格性的事件。(三) 语言行为的效果
继承和发展弗斯基本理论的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M. A. K. Halliday) 。韩礼德提出语言变体可按不同使用情况划分语域,把制约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个变项: (一) 语场,指言语活动发生的环境(包括话题、说话者和其他参与者的整个活动);(二) 语旨,指参与者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他们间的角色关系);(三) 语式,指言语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如口语还是书面语,即兴发言还是有准备的发言等。
我国学者胡壮麟(1994) 把语境分为三大类: 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语言语境指的是语篇内部环境, 可以是词组、句子或段落篇章的内容;情景语境是语篇产生时的外界环境, 参与交际的人物关系、时间、地点;文化语境是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文化、经济、宗教、历史和政治背景。
二.语境分析和翻译的关系
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以传达语义为主要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语境。把握特定语句赖以产生的语境,对于领会原文的意义和功能,选择恰当而得体的表达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境是一切话语的出发点。正如纽马克(1982) 所说: 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译者只能借助上下文或语境提供的信息确定其确切的含义。例如:I did not marry her because I loved her ,此话有两种翻译:1) 我并非因为爱她才娶了她; 2) 我因为爱她而没有娶她。两种翻译大相径庭,要知其确切含义, 只能借助语境或上下文分析。本文将依据胡壮麟先生的理论从三个层次讨论语境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语言语境与语义的确定
英语当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多义词的确切含义, 只有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才能确定。离开语境孤立地看一个词, 是很难准确理解该词真正含义的。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弗斯( Firth) 所说“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
例1:green, 本义是“绿色”,但在下列语境中则有不同的含义:
a green Christmas (温暖无雪的圣诞节)
a girl green from school (刚出校的姑娘)
a green old age (精力旺盛,老当益壮)
be green with envy (十分嫉妒)
in the green tree (处于佳境)
keep the memory green (永记不忘)
例2:soft,本义为“柔软的”, 在不同语境中, 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用不同的词来翻译:
soft wood 软木;soft music 轻音乐; soft money 纸币; soft light 柔光; soft voice 低声; soft fire 文火; soft drink 不含酒精的饮料
例3:head, 本义为“头”:但在下列语境中:
from head to foot (从头到脚)
a head of state (国家元首)
a head of cabbage (一棵白菜)
a department head (一个部门的主任)
to count heads (点人数)
one hundred head of sheep (一百头羊)
at the head of a list (在名单的开头)
to discuss a question under five heads (分五个小题目讨论问题)
Use your head (动动脑筋)
to lose one’s head (丧命)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两人智慧胜一人)
I had a hand in drafting the con tract。我参与
了合同的起草。
Give me a hand with this desk, w ill you? 帮我搬一下这张桌子好吗?
We need three mo re hands. 我们还需要三个人手。
My watch has only two hands. 我的表只有两根指针。
He had a bad hand in the game. 他拿了一手滥牌。
Many young men asked for her hand when she was only sixteen.
她才16 岁就有很多青年人向她求婚。
He w rites an extremely good hand. 他写得一手好字。
2.情景语境与语义的确定
语言的使用有其特定的交际环境, 在分析语言现象时, 我们必须把语言现象与特定的情境语境相联系。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 交际活动的主题内容, 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等情景语境因素决定了话语的真正意义。
例1:“To get the heat down. ”
“让温度降下来”
这是来自一部影片中一对白的翻译。无论从语法和句法上看,此译文都没有错。但结合当时语境分析则是错误的。美国国影片《云中漫步》(Walk in the Clouds) 中有一个情节:半夜突然霜降,葡萄园主紧急将人们召到园中,在四处燃起火堆,并要每人挥动两个蝴蝶状的人工翅膀。当男主人公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时, 得到的回答便是这句。但看电影的人肯定会纳闷: 既然要温度降下来为什么还要烧火呢? 这里问题的关键是,译者忽略了情景语境所提供的线索。如果译者当初注意到语境分析提供的信息, 就不会闹出专门烧火降温的笑话了。所以,
译文:“让热气往下走”。
例2: “It was clear to me that we were soulmates when it came to reducing government and expanding economic opportunity”.
这是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获悉撒切尔夫人下野后, 回忆两人间融洽关系时说了一句话。 soulmates 有“性情相投的人”、“挚友”和“情人”,“情侣”两个含义。里根在此表示对老朋友下野的慰藉, 所以结合当时情景,
译文:“显而易见, 涉及到减少政府干预和扩大经济机会这一问题上, 我俩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例3:“Which do we live on - a splendid one or a blighted one?”
“A blighted one.”
“Tis very unlucky that we didn’t pitch on a sound one, when there were so many more of em!”
这段对话来自《德伯维尔家的苔丝》。对话发生在苔丝和弟弟亚伯拉罕替喝醉酒的父亲去送蜂窝的路上,他们在谈论天上的星星。我们知道,小孩子通常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里根据小说中的人物特征及其关系,将“blighted one”分别用“坏的”、“有毛病的”这样的简单字眼来表达,符合小孩子的身份。
译文:“咱们住在哪一类上面——是完好无损的,还是有毛病的?”
“有毛病的。”
“真倒霉,天地之间有那么多完好无损的世界,咱们偏偏投错了地方! ”
3.文化语境与语义的确定
文化语境是语篇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文化语境通常是语义引申的最大限度, 作为影响语义的非语言因素, 它的影响范围最大, 更令人难以察觉, 更难于把握。不同民族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这些差异自然也在语言中留下了印记。而这些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可能构成翻译中的障碍。
例1: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Shakespeare)
译文:我怎能把你比作夏天? 你比夏天更可爱也更温婉。
夏天Summer( 夏天) 与“可爱”、“温和”只有在英国文化语境中才能联系起来。而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夏天炎热, 酷暑难耐, 怎能将自己所爱的人比作夏天? 所以理解夏天时应结合英国文化语境来理解,应如实翻译成“夏天”是正确的。
例2:You can not make a Mercury of everyone.
译文:非其材不能成器。
这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的一句名言。这里就不能把Mercury 翻译成“水银”。原来在希腊神话中,Mercury 是风,相传他的神像, 必须用黄杨木才能雕成, 其他木是不能成功地把风神雕出来的。所以只有分析其文化语境中神话故事才能准备把握其词义。
例3:Our history teacher is a good talker. I’d like to ask him, “Where’s the beef?” because we sure don’t learn much from him.
译文:我们的历史老师很能夸夸其谈。我真想问问他,“管用的货色在哪儿?”因为我们真的没有从他那里学到多少东西。
“Where’s the beef?”直译为“牛肉在哪里?”。 这肯定是错误的翻译。“Where’s
the beef?”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原来几年前,美国的一个快餐店在电视上做广告,广告内容是:一个老太太在另一家快餐店里买了一个汉堡包,打开一看,里面的牛肉只有小小的一块,她惊奇又生气地问“Where’s the beef?”,意思是“这个汉堡包里的牛肉太少”。几乎一夜之间,人们就把电视广告里的这句话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赋予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的语用意义,使之变成地地道道的美国习语。从其字面意义绝对推断不出其语用意义的,其语用意义只有在分析文化语境后才能准确无误地显露出来。
4. 语境分析和一些习语的翻译
英语中有一些习语式的特殊句型, 它们通常是约定俗英语中有一些习语式的特殊句型, 它们通常是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是叶子南先生所说的冰冻的句子(freezing sentence) ,不受常规语法的约束。由于不熟悉此种特殊的表达方式,照字面意思理解就会将句子翻译
错。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语境所提供的线索对译文进行分析,看其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然后做出正确的翻译。
例1: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d no turning.
误译: 那是一条没有弯的长巷。
正译: 无论多长的巷也有弯的地方( 路必有弯,事必有变或否极泰来) 。
例2: 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
误译: 聪明人从不犯错误。
正译: 再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
例3: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误译:给任何人都带不来益处的风的确是邪风。
正译:即便是邪风也有人吹得舒服,意为失此得彼。
三.结束语
从上述例证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 无论是语言语境、情景语境还是文化语境都以各自不同的功能影响着翻译。词义不是固定不变的, 唯一的, 它往往随着上下文、环境、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翻译的基础是对一定语境中的词汇、语句、篇章的透彻理解和语义的定位与把握。翻译离开了它所依赖的语境, 就难以准确传达原语的含义。所以, 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者应当对原语语篇的语境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语境因素即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翻译必须从语境探索入手, 以语境为依据, 在翻译过程中重视语境的分析。翻译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语境分析则是通向更好的指路灯。
[参考文献]
[1]关孜慧. 文化语境与翻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3]姜海清. 语境与翻译[J]. 外语研究,2004.
[4]Thomas Hardy. 孙法理译. 德伯家的苔丝[M].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4.
[5]Thomas Hardy. 孙致礼译.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
[6]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1995.
[7]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8]曹阳. 论语境和翻译[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9]彭利元. 语境与翻译关系新探[J]. 外语教学,2003.
[10]戴光荣. 语境、关联与翻译[J]. 中国翻译,2001.
[11]张美芳,黄国文. 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2.
[12]胡壮麟,等.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13]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14]裴文. 现代英语语境学[M].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语境分析 词义选择 翻译
一.语境理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任何一种语言, 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该文化的载体, 反映该民族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语境是语言活动进行或产生的环境, 体现在文字材料中即上下文, 离开了语境, 就不可能对语言有正确的理解, 也就无从谈起正确的翻译。No context, no text.
语言学家和哲学家都很关注语境在语言活动中的作用。在语言哲学领域,哲学家对语境问题关注尤早。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 ,1884 —1942)最早提出语境的概念,并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
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John Rupert Firth) 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意义就是语言成分在语境中的功能。弗斯把马林诺斯基的语言环境概念加以扩展,指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外,除了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的身份和历史、参加者的关系等,都构成语言环境的一部分。他认为进行语言交流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范畴之间呈现一定的关系: (一) 参加者的有关特征:是哪些人,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有关特征:如:参加者的语言行为;参加者的语言之外的行为。(二) 有关的事物和非语言性、非人格性的事件。(三) 语言行为的效果
继承和发展弗斯基本理论的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M. A. K. Halliday) 。韩礼德提出语言变体可按不同使用情况划分语域,把制约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个变项: (一) 语场,指言语活动发生的环境(包括话题、说话者和其他参与者的整个活动);(二) 语旨,指参与者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和他们间的角色关系);(三) 语式,指言语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如口语还是书面语,即兴发言还是有准备的发言等。
我国学者胡壮麟(1994) 把语境分为三大类: 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语言语境指的是语篇内部环境, 可以是词组、句子或段落篇章的内容;情景语境是语篇产生时的外界环境, 参与交际的人物关系、时间、地点;文化语境是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文化、经济、宗教、历史和政治背景。
二.语境分析和翻译的关系
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以传达语义为主要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语境。把握特定语句赖以产生的语境,对于领会原文的意义和功能,选择恰当而得体的表达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境是一切话语的出发点。正如纽马克(1982) 所说: 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译者只能借助上下文或语境提供的信息确定其确切的含义。例如:I did not marry her because I loved her ,此话有两种翻译:1) 我并非因为爱她才娶了她; 2) 我因为爱她而没有娶她。两种翻译大相径庭,要知其确切含义, 只能借助语境或上下文分析。本文将依据胡壮麟先生的理论从三个层次讨论语境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语言语境与语义的确定
英语当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多义词的确切含义, 只有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才能确定。离开语境孤立地看一个词, 是很难准确理解该词真正含义的。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弗斯( Firth) 所说“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
例1:green, 本义是“绿色”,但在下列语境中则有不同的含义:
a green Christmas (温暖无雪的圣诞节)
a girl green from school (刚出校的姑娘)
a green old age (精力旺盛,老当益壮)
be green with envy (十分嫉妒)
in the green tree (处于佳境)
keep the memory green (永记不忘)
例2:soft,本义为“柔软的”, 在不同语境中, 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用不同的词来翻译:
soft wood 软木;soft music 轻音乐; soft money 纸币; soft light 柔光; soft voice 低声; soft fire 文火; soft drink 不含酒精的饮料
例3:head, 本义为“头”:但在下列语境中:
from head to foot (从头到脚)
a head of state (国家元首)
a head of cabbage (一棵白菜)
a department head (一个部门的主任)
to count heads (点人数)
one hundred head of sheep (一百头羊)
at the head of a list (在名单的开头)
to discuss a question under five heads (分五个小题目讨论问题)
Use your head (动动脑筋)
to lose one’s head (丧命)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两人智慧胜一人)
I had a hand in drafting the con tract。我参与
了合同的起草。
Give me a hand with this desk, w ill you? 帮我搬一下这张桌子好吗?
We need three mo re hands. 我们还需要三个人手。
My watch has only two hands. 我的表只有两根指针。
He had a bad hand in the game. 他拿了一手滥牌。
Many young men asked for her hand when she was only sixteen.
她才16 岁就有很多青年人向她求婚。
He w rites an extremely good hand. 他写得一手好字。
2.情景语境与语义的确定
语言的使用有其特定的交际环境, 在分析语言现象时, 我们必须把语言现象与特定的情境语境相联系。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 交际活动的主题内容, 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等情景语境因素决定了话语的真正意义。
例1:“To get the heat down. ”
“让温度降下来”
这是来自一部影片中一对白的翻译。无论从语法和句法上看,此译文都没有错。但结合当时语境分析则是错误的。美国国影片《云中漫步》(Walk in the Clouds) 中有一个情节:半夜突然霜降,葡萄园主紧急将人们召到园中,在四处燃起火堆,并要每人挥动两个蝴蝶状的人工翅膀。当男主人公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时, 得到的回答便是这句。但看电影的人肯定会纳闷: 既然要温度降下来为什么还要烧火呢? 这里问题的关键是,译者忽略了情景语境所提供的线索。如果译者当初注意到语境分析提供的信息, 就不会闹出专门烧火降温的笑话了。所以,
译文:“让热气往下走”。
例2: “It was clear to me that we were soulmates when it came to reducing government and expanding economic opportunity”.
这是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获悉撒切尔夫人下野后, 回忆两人间融洽关系时说了一句话。 soulmates 有“性情相投的人”、“挚友”和“情人”,“情侣”两个含义。里根在此表示对老朋友下野的慰藉, 所以结合当时情景,
译文:“显而易见, 涉及到减少政府干预和扩大经济机会这一问题上, 我俩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例3:“Which do we live on - a splendid one or a blighted one?”
“A blighted one.”
“Tis very unlucky that we didn’t pitch on a sound one, when there were so many more of em!”
这段对话来自《德伯维尔家的苔丝》。对话发生在苔丝和弟弟亚伯拉罕替喝醉酒的父亲去送蜂窝的路上,他们在谈论天上的星星。我们知道,小孩子通常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里根据小说中的人物特征及其关系,将“blighted one”分别用“坏的”、“有毛病的”这样的简单字眼来表达,符合小孩子的身份。
译文:“咱们住在哪一类上面——是完好无损的,还是有毛病的?”
“有毛病的。”
“真倒霉,天地之间有那么多完好无损的世界,咱们偏偏投错了地方! ”
3.文化语境与语义的确定
文化语境是语篇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文化语境通常是语义引申的最大限度, 作为影响语义的非语言因素, 它的影响范围最大, 更令人难以察觉, 更难于把握。不同民族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这些差异自然也在语言中留下了印记。而这些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可能构成翻译中的障碍。
例1: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Shakespeare)
译文:我怎能把你比作夏天? 你比夏天更可爱也更温婉。
夏天Summer( 夏天) 与“可爱”、“温和”只有在英国文化语境中才能联系起来。而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夏天炎热, 酷暑难耐, 怎能将自己所爱的人比作夏天? 所以理解夏天时应结合英国文化语境来理解,应如实翻译成“夏天”是正确的。
例2:You can not make a Mercury of everyone.
译文:非其材不能成器。
这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的一句名言。这里就不能把Mercury 翻译成“水银”。原来在希腊神话中,Mercury 是风,相传他的神像, 必须用黄杨木才能雕成, 其他木是不能成功地把风神雕出来的。所以只有分析其文化语境中神话故事才能准备把握其词义。
例3:Our history teacher is a good talker. I’d like to ask him, “Where’s the beef?” because we sure don’t learn much from him.
译文:我们的历史老师很能夸夸其谈。我真想问问他,“管用的货色在哪儿?”因为我们真的没有从他那里学到多少东西。
“Where’s the beef?”直译为“牛肉在哪里?”。 这肯定是错误的翻译。“Where’s
the beef?”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原来几年前,美国的一个快餐店在电视上做广告,广告内容是:一个老太太在另一家快餐店里买了一个汉堡包,打开一看,里面的牛肉只有小小的一块,她惊奇又生气地问“Where’s the beef?”,意思是“这个汉堡包里的牛肉太少”。几乎一夜之间,人们就把电视广告里的这句话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赋予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的语用意义,使之变成地地道道的美国习语。从其字面意义绝对推断不出其语用意义的,其语用意义只有在分析文化语境后才能准确无误地显露出来。
4. 语境分析和一些习语的翻译
英语中有一些习语式的特殊句型, 它们通常是约定俗英语中有一些习语式的特殊句型, 它们通常是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是叶子南先生所说的冰冻的句子(freezing sentence) ,不受常规语法的约束。由于不熟悉此种特殊的表达方式,照字面意思理解就会将句子翻译
错。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语境所提供的线索对译文进行分析,看其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然后做出正确的翻译。
例1: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d no turning.
误译: 那是一条没有弯的长巷。
正译: 无论多长的巷也有弯的地方( 路必有弯,事必有变或否极泰来) 。
例2: 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
误译: 聪明人从不犯错误。
正译: 再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
例3: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误译:给任何人都带不来益处的风的确是邪风。
正译:即便是邪风也有人吹得舒服,意为失此得彼。
三.结束语
从上述例证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 无论是语言语境、情景语境还是文化语境都以各自不同的功能影响着翻译。词义不是固定不变的, 唯一的, 它往往随着上下文、环境、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翻译的基础是对一定语境中的词汇、语句、篇章的透彻理解和语义的定位与把握。翻译离开了它所依赖的语境, 就难以准确传达原语的含义。所以, 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者应当对原语语篇的语境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语境因素即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翻译必须从语境探索入手, 以语境为依据, 在翻译过程中重视语境的分析。翻译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语境分析则是通向更好的指路灯。
[参考文献]
[1]关孜慧. 文化语境与翻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3]姜海清. 语境与翻译[J]. 外语研究,2004.
[4]Thomas Hardy. 孙法理译. 德伯家的苔丝[M].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4.
[5]Thomas Hardy. 孙致礼译.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
[6]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1995.
[7]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8]曹阳. 论语境和翻译[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9]彭利元. 语境与翻译关系新探[J]. 外语教学,2003.
[10]戴光荣. 语境、关联与翻译[J]. 中国翻译,2001.
[11]张美芳,黄国文. 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2.
[12]胡壮麟,等.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13]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14]裴文. 现代英语语境学[M].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