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要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听和读是对知识信息的吸收,而说和写是对知识信息的运用,是学生语文能力强弱的突出表现。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写”的能力训练谁也不敢轻视,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说”的能力训练却往往被忽视了。部分教师认为“中考”、“高考”没有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专项考核,抽出宝贵的教学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划算”,只要学生能把作业做好,能写出锦绣文章来就是“优秀学生”,而对学生“说不说、会不会说、能不能说好”不够重视。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大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不想说、不敢说”的习惯,致使有些学生读完了高中都不敢在大众面前讲话。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积累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工作实践。
一、改变观念,提高学生的表达认识
语文老师不仅自己要摒弃以“分数”论成败的应试教育思想,认真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方针,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克服“不敢说或不愿说”的心理。初中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发言少,一方面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养成的学习习惯,认为只要认真听老师讲,知道标准答案能考个好成绩就达到学习目标了,至于“说不说、能不能说好”无所谓。另一方面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了青春期,害羞心理和自我封闭的心理也随之而生,因而不敢也不愿在课堂上多说话,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也就逐渐消失了。所以,在现在素质教育贯彻还不够彻底的情况下,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他们才能鼓励自己大胆发言、多发言,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否则,教师认识再深刻,训练的方式方法再多,学生不配合也是枉然。
二、创设语境,提高学生的表达兴趣
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努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有逻辑、有趣味、精炼而优美的语言影响和熏陶学生,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二是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平等地与教师讨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三是多用鼓勵性评价,引导学生克服害羞和自我封闭心理。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一言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学生的发言要尽量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肯定和成功的愉悦感。同时,注意运用心理暗示循循善诱,激发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想说、敢说、会说。
三、形式多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一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安排新生作自我介绍或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见闻和感受。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都很兴奋,都有很多话想说,就看谁的表达能力强,能在全体同学面前说得好,说得生动。通过这一节课,既能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从中看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和存在的问题,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认识到“说”的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自我显示的需要,为日后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做好铺垫。
二是朗读。每次语文早读时间,安排学生轮流到讲台前领读课文。要求领读的学生姿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能够引领全体同学读得清楚响亮、准确流畅。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面对众人开口说话的胆量,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做到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能够落落大方;也可以使同学们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的词汇句子储存到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学生的口语表现力。在课堂教学中则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采取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训练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技巧。
三是复述课文。复述时,要求学生表现出原文的重点内容和语言风格,但不能机械地口头重复课文内容和情节,更不能用背诵来代替。这种训练方式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技巧。
四是课前演讲。每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两次课前演讲,时间为3~5分钟。演讲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可以是小故事、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时事新闻,也可以针对某人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演讲者的声音、仪态、表达效果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不仅能督促学生学习了解课外知识,开阔视野,也使学生的口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五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故事大王”比赛、演讲比赛、小话剧表演赛、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比赛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师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坚持不懈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汉市新华中学校
(责任编辑 刘颖)
一、改变观念,提高学生的表达认识
语文老师不仅自己要摒弃以“分数”论成败的应试教育思想,认真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方针,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克服“不敢说或不愿说”的心理。初中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发言少,一方面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养成的学习习惯,认为只要认真听老师讲,知道标准答案能考个好成绩就达到学习目标了,至于“说不说、能不能说好”无所谓。另一方面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了青春期,害羞心理和自我封闭的心理也随之而生,因而不敢也不愿在课堂上多说话,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也就逐渐消失了。所以,在现在素质教育贯彻还不够彻底的情况下,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他们才能鼓励自己大胆发言、多发言,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否则,教师认识再深刻,训练的方式方法再多,学生不配合也是枉然。
二、创设语境,提高学生的表达兴趣
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努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有逻辑、有趣味、精炼而优美的语言影响和熏陶学生,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二是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平等地与教师讨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三是多用鼓勵性评价,引导学生克服害羞和自我封闭心理。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一言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学生的发言要尽量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肯定和成功的愉悦感。同时,注意运用心理暗示循循善诱,激发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想说、敢说、会说。
三、形式多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一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安排新生作自我介绍或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见闻和感受。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都很兴奋,都有很多话想说,就看谁的表达能力强,能在全体同学面前说得好,说得生动。通过这一节课,既能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从中看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和存在的问题,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认识到“说”的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自我显示的需要,为日后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做好铺垫。
二是朗读。每次语文早读时间,安排学生轮流到讲台前领读课文。要求领读的学生姿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能够引领全体同学读得清楚响亮、准确流畅。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面对众人开口说话的胆量,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做到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能够落落大方;也可以使同学们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的词汇句子储存到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学生的口语表现力。在课堂教学中则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采取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训练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技巧。
三是复述课文。复述时,要求学生表现出原文的重点内容和语言风格,但不能机械地口头重复课文内容和情节,更不能用背诵来代替。这种训练方式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技巧。
四是课前演讲。每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两次课前演讲,时间为3~5分钟。演讲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可以是小故事、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时事新闻,也可以针对某人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演讲者的声音、仪态、表达效果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不仅能督促学生学习了解课外知识,开阔视野,也使学生的口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五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朗诵比赛、“故事大王”比赛、演讲比赛、小话剧表演赛、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比赛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师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坚持不懈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汉市新华中学校
(责任编辑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