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尔塔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Crimea Conference)。1945年初,纳粹德国临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美国、英国、苏联三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为加强相互信赖,协调战略计划,尽快结束战争,安排战后国际事务,维护战后和平,三国首脑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和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于1945年2月4日-11日在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在牵涉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主权利益问题上,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有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表现。
会议着重讨论了战败德国的处理问题,决定德国投降后由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军队分区占领德国,设立“大柏林区,由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军队共同占领,设立盟国管制委员会,协调管理控制工作。
关于波兰问题,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公里-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
关于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个-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原属中国领土)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联、中国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关于联合国问题,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
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美国、英国、苏联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国、日本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以及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日-26日)、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这些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开罗会议主要是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问题。宣言主要内容包括:三国军事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经获一致意见;对日作战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此宣言的公布,对加速击败日本军国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
德黑兰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波茨坦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并就战后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从而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会上,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反映了美国、英国和苏联的关系开始恶化。随着战争的结束,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又重新上升为东、西方大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从而成为战后一段时期内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
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在牵涉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主权利益问题上,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有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表现。
会议着重讨论了战败德国的处理问题,决定德国投降后由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军队分区占领德国,设立“大柏林区,由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军队共同占领,设立盟国管制委员会,协调管理控制工作。
关于波兰问题,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公里-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
关于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个-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原属中国领土)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联、中国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关于联合国问题,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
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美国、英国、苏联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国、日本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以及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先后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其中主要有: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日-26日)、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11日)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8日-8月2日)。这些首脑会议形成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特别是以《雅尔塔协定》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开罗会议主要是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问题。宣言主要内容包括:三国军事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经获一致意见;对日作战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此宣言的公布,对加速击败日本军国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
德黑兰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波茨坦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并就战后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从而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会上,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反映了美国、英国和苏联的关系开始恶化。随着战争的结束,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又重新上升为东、西方大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从而成为战后一段时期内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