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对新事物不仅仅有一份好奇,还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因此,这一时期所受的教育就直接关系到中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着眼于未来,培养未来型的人才,即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而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作为“工具”,作为人类最初涉及的也是用得最多最广的一门学科,也就注定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造。
一、思维的创造
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而最基础的创造是思维的创造。遗憾的是,当前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这一点,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时代背景 生字词 内容分析 中心思想 写作特点”的呆板教学程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新的思想,没有活的灵性,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单调的、机器式的、程序化的思想活动。在文言文教学中,更是如此。传统的古文化精华成了简单的字词翻译和语法分析。
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教师要有勇气,敢于向传统思维挑战,向教参挑战。②要精心备课。教师要研透教材,把握住方方面面,上课不能按教材循规蹈矩,要随时发现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课文的闪光点。③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新见解和新观点,切忌一棍子打死。要鼓励、表扬,即使是错误的,也要认可他的创新意识,再在此基础上以理服人。
二、能力的创造
1.听说能力的创造
过去的教学只注重老师讲,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而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导致学生只会“死听”,不会“活问”。因此,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变无意识为有的放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并注重多种文体的全面训练。未来信息的快速传播,是不可能全部通过文字来实现的,口头语言将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听。
2.说话能力的创造
语言课,经常遇到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成章的现象,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成绩好的同学在别人热烈的说话声中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一是胆小,二是无话可说,三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这都是平时训练不够的结果。因此,语言教学中要采取举手发言、课堂讨论、即兴演讲、书面演讲、课后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是使他们能说,然后是会说,最终能带动别人说。
3.阅读能力的创造
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除了有限的几篇课文外,阅读教学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语文课从根本上讲,应该是一个名篇名作的阅读消化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理所当然是一个重点。
(1)增大阅读容量。只有多看,才能吸收丰富的养料。新课改实施后,编写了语文读本,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里面的文章依旧只是一个装饰,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有清醒认识,在完成必修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
(2)重视教师的指导。一方面是要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掌握介绍名篇名著;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叶圣陶说过:“课文也无非是个例子。”例子,就应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启迪。
4.写作能力的创造
中学作文常常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学生无话可说,于是瞎编乱造,胡乱抄袭,缺乏感情,缺乏个性,没有“源头”,也就没有“活水”。因此,作文命题必须遵循“使学生愿意写又最有东西可写”这一原则,只要是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然是行云流水,下笔有神。
三、个性的创造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画面上一个艺人在做小泥人,做出来的泥人一个模样,这无疑是对教育扼杀个性的批评。教育与其他劳动的最根本不同点,就在于教育要使 “生产”出的每一个劳动对象区别于其他“产品”。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给语文教学制定一个僵化的框架,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四、人格的创造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它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创造就成了教师的神圣使命。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等。这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江泽民同志说:“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语文老师应该使课堂成为塑造高尚人格的前沿阵地。
五、创造教育对语文课堂的要求
实施创造教育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解答,然后教师分析讲解这样一个固有的流程。创造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尽可能多说,尽可能说好,尽可能说新,这就对课堂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有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二是要创设激励情境,让学生有发言的欲望。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县五美中学)
一、思维的创造
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而最基础的创造是思维的创造。遗憾的是,当前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这一点,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时代背景 生字词 内容分析 中心思想 写作特点”的呆板教学程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新的思想,没有活的灵性,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单调的、机器式的、程序化的思想活动。在文言文教学中,更是如此。传统的古文化精华成了简单的字词翻译和语法分析。
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教师要有勇气,敢于向传统思维挑战,向教参挑战。②要精心备课。教师要研透教材,把握住方方面面,上课不能按教材循规蹈矩,要随时发现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课文的闪光点。③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新见解和新观点,切忌一棍子打死。要鼓励、表扬,即使是错误的,也要认可他的创新意识,再在此基础上以理服人。
二、能力的创造
1.听说能力的创造
过去的教学只注重老师讲,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而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导致学生只会“死听”,不会“活问”。因此,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变无意识为有的放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并注重多种文体的全面训练。未来信息的快速传播,是不可能全部通过文字来实现的,口头语言将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听。
2.说话能力的创造
语言课,经常遇到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成章的现象,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成绩好的同学在别人热烈的说话声中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一是胆小,二是无话可说,三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这都是平时训练不够的结果。因此,语言教学中要采取举手发言、课堂讨论、即兴演讲、书面演讲、课后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是使他们能说,然后是会说,最终能带动别人说。
3.阅读能力的创造
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除了有限的几篇课文外,阅读教学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语文课从根本上讲,应该是一个名篇名作的阅读消化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理所当然是一个重点。
(1)增大阅读容量。只有多看,才能吸收丰富的养料。新课改实施后,编写了语文读本,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里面的文章依旧只是一个装饰,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有清醒认识,在完成必修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
(2)重视教师的指导。一方面是要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掌握介绍名篇名著;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叶圣陶说过:“课文也无非是个例子。”例子,就应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启迪。
4.写作能力的创造
中学作文常常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学生无话可说,于是瞎编乱造,胡乱抄袭,缺乏感情,缺乏个性,没有“源头”,也就没有“活水”。因此,作文命题必须遵循“使学生愿意写又最有东西可写”这一原则,只要是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然是行云流水,下笔有神。
三、个性的创造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画面上一个艺人在做小泥人,做出来的泥人一个模样,这无疑是对教育扼杀个性的批评。教育与其他劳动的最根本不同点,就在于教育要使 “生产”出的每一个劳动对象区别于其他“产品”。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给语文教学制定一个僵化的框架,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四、人格的创造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它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创造就成了教师的神圣使命。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等。这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江泽民同志说:“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语文老师应该使课堂成为塑造高尚人格的前沿阵地。
五、创造教育对语文课堂的要求
实施创造教育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解答,然后教师分析讲解这样一个固有的流程。创造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尽可能多说,尽可能说好,尽可能说新,这就对课堂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有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二是要创设激励情境,让学生有发言的欲望。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县五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