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欢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l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从洒器一出现,人们就十分注重酒器的造型与装饰,也非常讲究酒器的用料。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爵、角、斝均为饮器,但形制有区别。至于作为饮器的杯、樽出现在战国中期,至汉而盛行。储酒器主要有尊、卣、方彝、瓿、罍、壶等。
  盛唐五代酒风大盛。天宝年间出现桌子,执壶(注子)成了适应桌上使用的小巧玲珑的斟酒器,杯盏与执壶配套,风靡一时。直到现在,还有宋代青白瓷的执壶流传下来
  古人饮酒很讲意境,吴斌在《酒政》中说,理想的饮酒对象是“高雅、豪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饮酒地点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曲涧、平畴、荷亭”,饮酒季节是“春郊、花时、清秋、新绿、雨霁、积雪、新月、晚凉”。
其他文献
中国人讲究天地人合一,人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采备食物,这样的食物得天地之精气。不时不食,作为中国人的养生智慧中的第一要义,已经流传千年。  不时不食,说的是自然的秘密。  三月清风微拂,郑板桥在泛潮的宣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诗:“江南鲜笋趁鲥鲜,烂煮春风三月初”。 在江南,这个时节正是吃鲥鱼的良辰,一期一会,等的好比是久别的情人。  所谓“鲥鱼”,犹如候鸟,春季顺长江溯流而上,到中下游一带产卵繁殖,按
期刊
古老的香文化为何在近几年突然复苏?香传当代,又会有哪些新变化?  收藏市场里、网络上、拍卖会上,沉香制品热卖;品香会、香文化讲座成为当下的一大热门……玩香、品香在近几年来被视为雅事,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中国的香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直至清末因战乱、西方文化的传入、文人传统的割裂等等社会与文化的因素而中断,而这个断层大概在七八年前才接续上。古老的香文化为何在近几年突然复苏?香传当
期刊
在很多时候,好吃的人一般厨艺都很好。“吃货”们互相攀比自家厨房,可是比攀比厨艺更欢乐的事。其实,在古代,厨房可是一个极重要的所在。比如说我们都熟知的灶王爷即灶神,平日就生活在厨房里。  当然,古人做饭烧菜的地方并不叫厨房,而是叫灶房,顾名思义,就是灶王爷的房子——管辖权分明。  灶房中最重要的配件便是灶了,即生火做饭的地方。古代没有天然气,加热设备就是最原始的植物点火。我们常见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樵
期刊
清宫以保和殿下三阶为界,阶前称外朝,阶后称内廷。前朝的宴膳机构为光禄寺,承办清政府循例举办的各类朝宴,即国宴。本文说的是内廷的宴膳机构——御茶膳房和皇家的膳事,也算是对历史的一种文字收藏吧。  御茶膳房是御茶房和御膳房的合称。先说御茶房,是承办乳茶(奶茶)和各种清茶之所,自清初设置后一直无甚变化。熬乳茶者皆为蒙古茶役,可见乳茶是满蒙的传统饮品。制作方法是牛乳一镟(一镟相当于今天的三斤八两),置桶内
期刊
鹿“食则相呼,行则同旅,居则环角向外以防害”,古代先祖们将鹿这种群居的习性推及人类,以鹿喻宾朋,以“鹿鸣”为宴会宾客之乐。《诗经·小雅·鹿鸣》中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后来,所谓“鹿鸣宴”也就有了大宴群臣嘉宾的意思。南朝时《宋书·符瑞志》中也有记载:“天鹿者,纯灵之兽也。五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备则至。”还有,“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  鹿的形象最早出现在玉器中是
期刊
制钱中有种“民国通宝”背“一文”的机造铁钱,由于非主流币材,除了不见于金银币论述文章内,在铜镍铝等钱谱也不见收录。或许醉心古钱的认为这是机制币,专注机制币的又觉得它是方孔钱。虽有“天津造”的说法,但无可靠依据,因此常被列为“铸地不详”、“用途不明”。归属的困惑加妾身未明,藏友几乎忘了它的存在。  中国传统的方孔制钱基本用铜,数千年来皆以浇铸法制造,在物价稳定及社会封闭的情况下历久不衰。直到19世纪
期刊
陶饼,在我国的河南和陕西等地的汉墓中常有出土,且常与陶质五株、鎏金铜饼等一同出土,出土时常常是一罐,数量一个到几十个,被泉界定为随葬用的冥币,是研究古代货币文化和丧葬文化的珍贵文物。近些年,江浙地区也曾大量出土陶饼,且种类更加繁多。  笔者认为陶饼的出现与西汉时期的黄金使用是密不可分的。西汉时期小额交易一般使用五铢钱,大额交易使用黄金。黄金使用也主要用于对外贸易。黄金使用样式最多的是金饼,还有麟趾
期刊
如今的收藏热,不仅将紫砂收藏推向一个新高峰,而且还让品茗赏壶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的追求者众多,但能真正品玩出紫砂三大境界的人,又有多少?  最早使用紫砂壶饮茶的人是一位老和尚——金沙僧。因为枯寂,更为了修心,他便捏出一把紫砂壶,放上香茶,一泡泡、一道道、一巡巡、一口口,既慰口舌之欲,又可修身养性、健体强身。  品茗赏壶,这一娴静有致的意趣,既得益于老和尚曾与陶工相处而习得的陶艺——在宋元陶罐的基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合(肥)九(江)铁路施工中,抢救发掘了10多座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墓葬群。此墓葬群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城以西8公里处,南距罗塘战国墓葬群1公里,隔105国道相望。该墓葬群的特点是分布稀疏,均有高大封土,同期还伴有大量的陶器出土。其中一座春秋墓葬位于梅城镇七里村黄岭,在该墓出土的众多器物中,以一组盉、甗、鬲青铜礼器最为突出,它们的发现为我们展示了古皖国曾经的辉煌。  蒸煮为食  甗为饪食
期刊
唐山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它起步于清末洋务运动,1878年李鸿章在唐山创办的开平煤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诞生了中国的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由此带动和刺激了唐山一带其他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的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都先后在此应运而生。翻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史,我们会看到“开滦煤矿、唐山机车车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