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节庆传播研究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节庆传播是近年来品牌营销关注的热点,探索并尊重其传播规律是品牌经营发展的必须。本文从节庆文化的特点入手,以愚人节为例剖析了消费者的节庆心理,对不同类型的心理动机和心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探讨了品牌节庆传播的思路。
  【关键词】消费者心理 品牌节庆传播
  无论迎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每逢情人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西方舶来节日,众多品牌都积极应对,通过新颖的策划,借助节庆的关注热度和主题氛围传播品牌的价值主张,完成与消费者之间的深度沟通。对比每年的节庆日历和品牌传播节奏不难发现,品牌声浪以节庆为时间轴,拉起了一个又一个营销小高潮。在品牌的推力下,社会生活中节庆文化的生长与节庆气氛的营造也得到了加强,这对未来的品牌传播又创造了新的机会。本文以愚人节为例,对其传播规律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愚人节与品牌传播
  节庆指节日及其庆典。从人类有历史记载开始,人们就在庆祝节日。节庆活动可能是人类最普遍的现象,它穿越了种族、宗教、血缘、年龄、政治、经济、教育和地理的界限。①在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中,节庆活动丰富多彩,除了传统民俗节庆及国家法定节庆,还有本土化了的外来节庆及各式创新节庆,例如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其中,愚人节属于本土化了的外来节庆。在西方历史上,12世纪开始出现了愚人节记录,但关于它的起源至今没有确切的说法。②它流行于民间,曾是中世纪法国最重要的狂欢节庆,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人们在每年的4月1日这天,以各种方式互相愚弄,往往玩笑开到最后,宣告没有识破真相的为“愚人”。愚人节至今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正因为它的非官方色彩及活动方式的互动性、创意性、娱乐性、开放性和话题性,它深受年轻人的喜欢,也给品牌传播提供了很大的创造和发挥空间。
  近年来,愚人节传播被越来越多的品牌重视,国内外营销案例层出不穷。愚人节的品牌传播与其他节庆有所不同,这个节日既没有特定的庆祝主题和群体仪式,也没有鲜明的价值主张和情感诉求,因而,品牌得以突破常规的传播框架,以接近游戏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传播就易于策划和执行,不少品牌尝到过愚人节传播的苦头。2017年的愚人节,某知名IT资讯网站以一篇长文严肃地宣布自己连续亏损15个月,即将搬离北京。该消息引起了网站用户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同情,许多用户主动转发并打赏,以示支持。但后来得知为假消息,舆论即刻反转,一系列讽刺该网站的文章喷薄而出,用户以猛烈的还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受到愚弄后的愤怒,使该网站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与此类似,一些品牌本来只想与消费者开个玩笑,吸引更高的关注度,未料到因沟通方式失当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使愚人节传播不但没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反倒破坏了消费者长久以来建立的信任,损失了品牌声誉。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深入分析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特征,在传播策划时误判了消费者可能产生的态度或情绪反应。
  二、愚人节的消费者心理分析
  消费者心理分析是品牌传播策划的重要基础,因为品牌传播的本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意义共享。③以愚人节为例,只有认识到消费者对愚人节的接受程度、參与动机、潜在需求及心理过程,才能恰当地融人品牌信息,完成有效的意义共享。
  首先,在愚人节情景下,消费者可以被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类,有过节意识的消费者;第二类,没有过节意识的消费者。毕竟,愚人节对中国人来说是外来节日,缺乏文化传统的支撑,尚未形成普遍的习俗。尽管近年来逐渐被年轻人接受并流行开来,但国内的主流媒体始终没有对之予以足够关注,因此这个节日在中国节庆文化中的地位是比较边缘化的,许多消费者完全没有过节的意识。
  其次,对有过节意识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的心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主动过节和被动过节。主动过节的消费者参与性较高,他们往往是愚人活动的发起者,发挥着想象力、创造力和幽默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极大乐趣。对主动过节的消费者而言,游戏心理和狂欢心理表现突出,他们通过期待他人的反应,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和社交需求。被动过节的消费者对愚人节活动缺乏热情,他们一般不会主动策划愚人游戏。这类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主要是警惕和怀疑,他们知道每年的这一天都可能出现各种谎言,所以不会轻易相信任何消息,常常提醒自己思考这是不是愚人节骗局。如果自己偶然上当或者发现别人上当,他们往往不会太计较,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面对玩笑,甚至欣赏玩笑的创意,乐在其中。
  第三,对完全没有过节意识的消费者而言,他们跟平常一样面对接收到的信息,根据生活经验和内心期待来解读信息,作出判断。当品牌信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接下来可能出现三种心理过程。第一种,期待——满足——强化信任。如果消费者并没有受到品牌的愚弄,而是得到了预期的满足,甚至是意外的惊喜,他们的品牌信任感会更加牢固。尽管并没有过节的意识,一旦接收到了愚人节提示,对比充斥着骗术的环境氛围,这些消费者的心理会得到充分的安慰,从而提升品牌好感,强化品牌信任。第二种,期待——失望——信任崩塌。如果消费者对接收到的品牌信息产生了较高的心理期待,在付出信任与情感之后得知上当,一定产生心理挫折和失望情绪。消费者的心理契约遭到破坏,可能导致信任崩塌,甚至采取断裂品牌关系、产生抱怨、沉默希望品牌的改变或采取更为激烈的破坏性行为,主动传播一些对品牌不利的消息等。④第三种,好奇——转化——重塑理解。如果消费者没有明确的心理预期,只是在好奇心驱动下深入理解品牌信息,即使最后发现是愚人节玩笑,他们也不会产生极端的失望情绪。他们会转化成前文所述的被动过节型消费者,重塑对品牌的理解。
  三、愚人节的品牌传播策略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品牌在制定愚人节传播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到没有过节意识的消费者可能产生的反应。品牌传播的最终目标是争取消费者的好感,赢得他们对品牌价值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在设计传播策略时,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评估信息传播风险,注意平衡信息的反常性与可信度,以及消费者的期待值与接受度。不论是否开玩笑,或者玩笑怎么开,最大程度地释放善意都是必须的。因此,愚人节的品牌传播策略大致有以下几种思考角度:   第一,不开玩笑,表达诚恳,坚守承诺,强化信任。例如,新东方的广告文案“孩子的教育,新东方从来不过愚人节”;界面新闻的文案“分辨了一天新闻真假,辛苦你们了。不过,这里是不会有假新闻的。”奇酷网在愚人节宣布“你可以去奇酷网立即付款下单购买一部手机,也可以选择看看付款者的下场,信不信,敢不敢,由你。”并配有一张“发货时间、配置、长相都不知道,只有10部,12点开卖,恕不退钱,360元,仅限今天”图片。许多消费者以为这是玩笑,结果当天下午,奇酷网公布了消费者名单,并附言“谢谢你今天依旧选择信任。愚人节,不敢相信,却是真的。”以信任诉求为主的互动活动往往会让消费者产生意外的感动。
  第二,将谎言与品牌主张形成关联,彰显品牌的核心价值。彰显的方式有两种,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情感诉求侧重挖掘平凡生活中的故事和细节,通过正面引导激起消费者共鸣,争取消费者的情感认同。例如,爱情信物品牌ro-seonly的广告文案“爱情里,几多愚人,愿你我不是”。家电品牌美的将营销主题设计为:其实每天都是愚人节。通过展现家庭生活的各种善意谎言,体现品牌对家庭的贴心关爱,比如生病的子女对父母说“爸,我现在很好,你不用担心”。围绕此主题,美的还与消费者互动,送出假话话费补贴,请消费者分享生活中的温馨假话。理性诉求是以谎言的形式直接强调品牌特色,例如奔驰在愚人节发布的文案“首个搭载ESP系统的不是我们”。通过与谎言的巧妙结合,让消费者对品牌主张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以反常方式表现常规产品,让消费者感到吃惊和意外。例如,互联网品牌谷歌和淘宝都曾在消费者打开网页时展示反转或颠倒的页面,让他们迷惑、惊讶,继而提示愚人节玩笑,恢复正常使用。新浪微博让用户打开主页时发现自己的名字竟然上了实时热搜榜首位,也有类似效果。这种互动如果没有给消费者使用造成太大的困扰,一般不会激怒他们,反而能让他们在紧张之后得到片刻放松,获得一些趣味。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更改产品相对简单,倾斜、闪烁、晃动、碎屏等异常的效果都不难实现,但对实体产品制造商来说就相对困难。因而,他们往往选择发布反常产品的消息,而不是实际更改产品。例如,奥迪汽车的愚人节广告中,车灯竟然成了显示器,亮着各种呆萌的颜文字,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总之,反常产品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以制造惊讶和创造互动为目的。
  第四,创造特殊产品以方便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例如,一些软件公司在愚人节推出结婚证生成器,让消费者可以自定义其中的信息,并把证件和结婚登记地址分享到社交平台,从而愚弄自己的朋友们。类似的思路,软件公司推出的机票生成器、景点门票生成器、各类体育大赛门票生成器等,都很受消费者追捧,因为它创造了一种社交情景,满足了消费者互相捉弄的游戏心理,尤其是前文提到的主动过节类的消费者。通过创造愚人主题的社交素材,提供特殊产品,品牌不仅可以提高亲和力与知名度,还能拉动消费者数量的实际增长。
  第五,发布创想式产品或服务,强调品牌发展的特色与方向。高科技公司常常在愚人节发布并未实现的黑科技,凸显品牌的技术实力和未来前景,激发消费者的想象力。例如,2018年愚人节,腾讯发布成立“AI生态鹅厂”,百度发布“狗脸识别”,蚂蚁金服发布“区块链喷漆”,饿了么发布“送餐竹蜻蜓”等等。传统企业也有类似尝试,例如快餐品牌汉堡王发布“汉堡味牙膏”,帮助迷恋汉堡王的消费者一直留住美味。为了增加信息可信度,某些品牌甚至制作了精致的视频广告,以假乱真。这类玩笑具有累积效应,不熟悉的消费者容易被吸引,完成前文提到的“好奇——转化——重塑理解”这个心理过程。但接触过的消费者会产生免疫,娱乐心态胜过好奇,只是多了一些谈资而已。唯有愚人节创想变成现实,才可能真正留给消费者震撼。“百度筷搜”食品安全智能硬件就曾经被以为是愚人节玩笑,在面世时带给了消费者巨大惊喜。
  以上五种类型的品牌传播各有特色,尽管目标消费者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消费者节庆心理的把握,以及与自身品牌特征的融合。此外,一些愚人节品牌传播的雷区也需要特别警惕。雷区一,发布可能导致消费者恐慌的假新闻;雷区二,骗取消费者的爱心和同情心;雷区三,刻意拔高期待之后加剧消费者的失望情绪;雷区四,造成消费者对品牌基础调性的认知冲突,比如,向来以权威性和公信力自立的品牌就不适合开愚人节玩笑。任何传播都蕴藏着风险,不尊重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哗众取宠将导致最大的风险。
  四、结语
  随着节庆传播越来越受重视,探索并尊重其传播规律是品牌经营发展的必须。任何品牌在传播策划前,都应充分理解节庆文化,解读节庆主题,寻找可能的品牌触点。随着节庆主题的变换,消费者的心理情境也随时空转换。应根据他们对节庆的认同和参与程度,分析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心理,推演他们在信息接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心理变化,尤其顾及节庆意识相对淡漠的消费者群体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结合品牌特点和传播目标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地制定节庆传播策略。
  注释:
  ①张晓明、尹昌龙.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第一卷.2007)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②沈坚、唐运冠.节庆游戏与“共同体”生活——法国中世纪的愚人节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③钱广贵、辜泓.从传递观到仪式观的品牌传播转型[J].當代传播,2016年第3期.
  ④余可发.消费者-品牌关系维系:基于心理契约的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Eddleston,K.A., Kid-der,D. L.,Litzky,B. E.. Who'sthe Boss Contending withCompeting Expectations fromCustomers andManagement [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2,16 (4):85-95.
  [2]Zweig, David and Pan-kaj Aggarwal. Breaking PromIs-es: TheRole of PsychologicalContract Breach in Mediatingthe RelationshipBetween Mar-keting Practices and Brand Eval-uations[J].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005, (32):-342-343.
  [3]Schiffman LG and Ka-nuk L L. Consumer Behavior[M]. New Jesey: prentice -Hall Inc.,1995.
  [4]班允刚.把脉节庆营销[J].广告主市场观察,2009年第2期,第26-27页.
  [5]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6]贺远琼、唐漾一、张俊芳.消费者心理逆反研究现状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年2月刊,第49-61页.
  [7]刘婷、卜正学、王赣华.基于消费者心理因素与行为模式的品牌选择模型研究[J].企业经济,2015年第7期,第35-39页.
  [8]李勇.哲学批判素养在美学教学中的培养——以愚人节的文化阐释为案例[J]科技信息,2013年22期,第1页.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全国各党刊社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通过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难点。本文以内蒙古党刊《实践》杂志为例,尝试从转变发展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突破技术瓶颈、建设全媒体采编平台,解决人才问题、打造新型人才队伍三个方面对推进媒体融合的难点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媒体融合 互联网思维 信息技术 全媒体采编平台  在新闻和舆论工作的新形势下,新媒体取得了
期刊
【内容提要】移动互联网重塑了触达和沟通消费者的渠道和方式,视频网站因为对多媒体内容的包容性于内容营销而言具有先天优势。当前,主流在線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和版权竞争业已达到白热化阶段。Bilibili作为一家依托ACG文化以用户自上传视频内容为核心并通过弹幕的方式进行实时互动的在线视频分享平台,用户生成优质内容和活跃的社区氛围塑造了鲜明的品牌个性。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归纳出B站内容营销区别于其他主流
期刊
忽视的重要学术领域。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假新闻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假新闻泛滥的现象,引起了传播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今后国内的假新闻研究,应该考虑突破学科界限,重视研究方法,同时在针对社交媒体的假新闻治理、假新闻的认知心理机制以及对外传播中的假新闻监管机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关键词】假新闻 知识图谱 虚假消息 谣言 web of science  假新闻
期刊
【內容提要】“江歌案”是2017年最热门的舆论事件之一,其引发的舆论博弈对我们探讨自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李普曼的《公众舆论》的问世不仅在报纸主导传媒业的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新媒体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李普曼经典的舆论观和新闻思想分析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论博弈的典型案例——“江歌案”,通过对整个舆论事件进行回顾和梳理,分析公众、主流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一种价值观的传播,主旋律电影并不排斥市场化和商业化。关键是如何找到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模式,让主旋律和市场实现有机结合。电影《红海行动》作为2018年最具话题性的军事动作电影,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其背后的叙事模式——“故事主题:国家‘巧实力’的立體传播;故事人物:集体群像光辉下的人性光芒:故事讲述:悬念丛生中的专业场景构建”,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成功样本。  【关键词】
期刊
【内容提要】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新闻与媒体相关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设置是为满足当下媒体行业环境的新形势,扩展新闻专业知识的边界。文中以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学实践为依据,分析了该专业在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总结了为改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赛代课的课程组织形式的相关经验,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实现了以赛促
期刊
【编者按】新闻社会学是新闻学和社会学跨学科领域的结合。缘起于西方的新闻社会学因其跨学科视角和理论阐释力逐渐受到我国新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新闻行业边界的模糊、新闻生产主体的多样化都为新闻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议题,数字时代的新闻社会学也不同于经典的新闻社会学研究。本刊特约记者就迈向数字时代的新闻社会学发展等问题,在不久前召开的华东政法大学沪上传播学青年学者交流会后,采访了复旦大学新闻
期刊
2021年1月初,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以下简称《规划》)就“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等提出一系列要求。在新时代环境下,如何做好法治宣传教育等问题,本刊特约记者近日采访了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教授。  记者:我们看到,《规划》中格外强调了“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构建凸显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等系列表述,您如何看待法治传播、法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新媒体客户端直播功能的成熟,在5G技术的支持下,直播在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广泛。摆脱了传统媒体下新闻直播需要大型直播车、大量专业人员支持的需要,大大提升了新闻直播的可操作性,第一时间、全方位、多角度为公众提供报道。央视新闻,作为国家级媒体,更是将直播应用到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直播 新闻报道 应用  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广泛应用,能为观众带来现场的最新情况和一手报道。在传统媒
期刊
【内容提要】以杨东升为总导演的春晚团队在2017年和2018年春晚的创作中,持续对中国故事的影像呈现与文艺表达进行创新实践,在抒发家国情怀上体现出独特气质,在深挖中华传统文化及实现其全球传播上留下重要创作经验。  【关键词】春晚 中国故事家国情怀 国际传播  一、提炼内涵,融合多元,创新中华文化  在节目创作上,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获取灵感,创作出既有民族艺术内核,又融合多元艺术元素,既有新时代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