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延安去 到群众中去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k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革命的圣地。
  延安——我们仰慕已久的地方。
  “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人贺敬之充满激情的诗句,不知吸引了多少热血青年和共产党员,让他们到延安去寻根溯源,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圣地,大美延安
  2013年11月8日,迎来了中国第14个记者节,河南省记协组织“追寻红色足迹——延安行”集中采访报道活动。来自河南省内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期刊的40多名青年编辑、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踏上了行程。
  11月的延安,寒意渐浓,但坐在大巴车里,大家依然热情高涨。前方,就是大家心向往之的地方。进入延安境内,心向往之的窑洞和半圆的拱门,开始在车窗旁闪过。正在大家各自畅想的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声:“快看,宝塔山!”
  这一喊声让大家顿时兴奋了起来,纷纷隔着车窗向外张望。眼前,一座矗立在山峦上的宝塔直入云霄,如国画般美丽。大家纷纷下车,举起了相机,摆着各种姿势,欣喜地拍个不停。
  站在宽阔的街道上环顾四周,目及之处是耸立的高楼大厦,是陕北姑娘热情的笑容,是五光十色的广告橱窗,是波光粼粼穿城而过的美丽延河。延河旁边的广场上,有嬉戏打闹的孩子,有拉着乐器的老人,有唱着秦腔的媳妇,有扭着秧歌的姑娘们。延安处处散发着生机,处处荡漾着快乐。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驰名中外的革命圣地和意蕴悠长的黄土风情文化让人神往。
  在历史上,延安一向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这座古老的城市经久不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无数。特别是在战火纷飞、艰苦创业的革命年代,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笔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财富。
  南泥湾:延安精神嵌入国人灵魂
  南泥湾是我们到达的第一站。上世纪,郭兰英的一首歌曲,将南泥湾传遍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也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嵌入国人的灵魂。
  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940年,朱德总司令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1941年春,八路军在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克服重重困难,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一停车,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走进展览馆,想尽快看到南泥湾在上世纪40年代创造的丰功伟绩。展览馆内,郭兰英那熟悉的歌声动听悠扬,看着先辈们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农具,对比着南泥湾贫穷的旧貌和富裕的新颜,一种敬意油然而生: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先辈们就是凭借这些简陋的农具,为我们创造了值得永恒追随的延安精神。
  杨家岭:开启党的新征程
  离别南泥湾,我们前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的杨家岭。这里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
  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即使没有来过杨家坪,对这个地方也不会陌生,因为在他们小学时的《语文》中,《杨家岭的早晨》让人记忆犹新。“太阳刚刚升起。毛主席走出窑洞,来到他亲手耕种的地里。毛主席一手扶着水桶,一手拿着瓢。瓢里的水缓缓地流到小苗上。毛主席身边的小八路端着水,望着小苗笑。他好像在说:‘小苗啊小苗,你喝了延河的水,长吧,快长吧!’远处,八路军战士也在忙着挑水浇苗。杨家岭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阳光……”
  站在杨家坪,举目四顾,有种故地重游的感觉。中央大礼堂是杨家岭的标志性建筑,阳光中,这个始建于1942年的革命古迹显得端庄、肃穆。
  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隆重召开的,会议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从此,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新的征程。
  枣园:“为人民服务”世代相传
  距离杨家岭6公里,是环境优美的枣园革命旧址。枣园又称延园,现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这里背山面水,视野开阔,树木茂密,每年重阳,红枣满树,桃李压枝。
  站在枣园革命旧址的门口,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小礼堂建成于1941年,砖木结构,呈凸字形。据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枣园的几年里,每逢过年都要请群众在此吃饭或举行团拜,官民和谐相处,亲如一家。
  小礼堂前方不远处,有一条清澈蜿蜒的水渠,这便是有名的“幸福渠”了。史料记载,当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为了给群众谋福利,在此修建了边区的第一长渠——裴庄渠。这条渠使西川靠天吃饭的农民连年丰收,因而人们改称其为“幸福渠”,一直使用至今。
  小礼堂右侧的一孔窑洞,是周总理曾经办公和休息的地方。在革命最艰难的时期,周总理常常在这里工作到天亮,困了、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为了新中国,他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工作,日理万机!
  参观完周总理的故居,我们又来到了毛主席的旧居。毛主席当年在这里曾主持召开过多次会议,分析国内外形势,激励共产党员要昂首挺胸,奋发图强,为了建立一个民主全新的中国而奋斗。
  “毛主席时刻心系群众,把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只要时间允许他便常常到百姓家里嘘寒问暖,问长问短,从来都不嫌弃百姓啰唆、麻烦,相反总是和他们谈成一片,让人们觉得他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更像一位知冷知热平易近人的朋友。在聊天时,当他了解到当前困扰人民群众的问题时,便立刻吩咐身边的人尽量去解决,而且还会询问解决的情况。”导游对伟人的讲解,让每一个人动容。“毛主席对人民群众宽容热情,可他对自己的儿女却相当的严厉苛刻。他经常教导孩子记住自己永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孩子,要学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作风。”   枣园也是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1944年9月,中央警卫团的一名叫张思德的战士在安塞石峡山谷中烧木炭时牺牲了,毛泽东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在会上作《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从此,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世代相传。
  延安革命纪念馆:党辉煌事业的聚光点
  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延安革命纪念馆意义非凡。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始建于1950年1月,距城1公里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参观时指出:“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科书。”1989年,江泽民总书记来延安时,神情专注地参观了全部展览内容。延安革命纪念馆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是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1996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纪念馆内有6个展厅,这里展出的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
  站在平坦开阔的纪念馆广场前,迎面绿地成片,繁花似锦。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着毛泽东青铜像。塑像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在延安”六个金色大字。铜像两侧,由柏树组成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我是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我宣誓: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党的宗旨,维护人民利益,恪守职业道德,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站在毛主席塑像前,我们郑重宣誓。
  清凉山,新闻事业的摇篮
  如果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清凉山无疑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位于延安城区清凉山南麓的延安新闻纪念馆,由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部门(单位)共同筹资修建而成,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
  展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580平方米。馆的外形呈窑洞形,意寓着党的新闻事业是从延安的土窑洞里创建和发展起来的。陈列共分五个单元,分别在四个展厅进行展出。共展出文物180余件,珍贵历史照片、文献及各类图表资料400余幅,陈列大量运用场景复原、景像合成等展示,并配合以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延安时期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成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的生动课堂。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清凉山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的所在地。当年,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党的新闻机构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人民群众呼吸相通,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毅将军曾赋诗称赞:“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从瞩目清凉山。”
  如今,矗立在清凉山的延安新闻纪念馆,依然保持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特性。走进纪念馆大门,迎面是一个2米多高的钢笔雕塑,下方写着“深入实际、不尚空谈”八个大字。那别出心裁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那长青不衰的文化内涵让这座走过半个世纪的新闻纪念馆,永远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平坦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我们怀着朝圣的心情踏上了延安这块圣洁的黄土高台,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离开了这里的湖光塔影。5天的时间里,我们沿着当年共产党人走过的足迹,重温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时代所孕育的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冬日的延安,给我们进行了一次难能可贵的精神洗礼,给我们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其他文献
科茨沃兹有“英格兰心脏”之称,其山丘主脉位于格罗斯特郡,其地区范围还跨越了伍斯特、沃里克、牛津、威尔特、萨默塞特等郡。中世纪晚期以来的数度转身,最终使科茨沃兹成为乡村城镇化的突出代表。  原工业化兴起带动了科茨沃兹城镇化起步  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科茨沃兹在中世纪早期是农牧混合型经济,养羊业非常重要,所产优质羊毛闻名西欧。当时的人认为,欧洲最好的羊毛出在英格兰,英格兰最好的羊毛出在科茨沃兹。最初羊
期刊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4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总体形势平稳向好,继续保持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
期刊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句农谚,如今我们都知道要想庄稼长得好,施肥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肥料的认识可谓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我国远古时期,地广人稀,粗放型的种植方式已经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所以施肥并不在人们的思考范围之内。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可开发耕地的减少,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发展农业生产单靠扩大种植面积是不行的,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中收获更多粮食,成为
期刊
菠菜张罗的是四季菜谱,这一点不像有些蔬菜,断了春天的音信和衷肠,在其他季節都退席了。尤其在冬季,白雪皑皑下的菠菜愈发碧绿清秀,鲜艳得让腊梅羞涩,让寒冰怯懦。最好的蔬菜应有三个使命:一是四季咸宜,二是营养丰富,三是口味适中。菠菜不懂得大道至简,也不会大盈若冲,但张罗的三个使命一点儿也不含糊。冬季的餐桌绿意盎然,菠菜算是头一功吧。  菠菜是活跃的菜。属于藜科滨藜族菠菜属的它,活跃在四季,不需要大棚,不
期刊
贷款数十万给当地一家签约公司养鸭,却在养殖亏损后被“遗弃”,河南潢川县的一位鸭农感叹自己没吃到“馅饼”却掉入“陷阱”,更令鸭农心寒的是,签约公司承诺的技术指导、免费拉货等配套服务非但没有兑现,还趁鸭子出栏时强行跟农户收取小费……  笔者近期在河南、吉林、山东、贵州等地调研了解到,龙头企业在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时,由于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民仍以“松散型”的市场联结为主,风险分摊和利益分配机制失衡,农
期刊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指明了航向,广袤田野从此焕发勃勃生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金融改革……35年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35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三农”发展迎来了又一次重要机遇。健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
期刊
日前,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的通知》,广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居保)合二为一,缴费标准有所提高,其中个人缴费最低标准由原来的每年100元提高到120元,缴费档次分为10个。待遇方面,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65元,比过去提高10元。  该办法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  当地实施原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基础养老金。 
期刊
初见铁俊梅,就发觉她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刚毅,正是这样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刚毅的女性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她就是舞钢市铁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舞钢市肉牛养殖场场长、舞钢市第八届人大代表、平顶山市第八届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也是拥有573亩高效农业种植园的“庄园主”。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铁俊梅深懂此理。  回首看,梅花香自苦寒来  铁俊梅,1966年出生在驻马店市板桥镇的一个回族家庭,家
期刊
11月16~1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陕西省延安市调研并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他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改革促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要打破  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通过以农补工、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为建
期刊
在没有机械动力运输工具之前,担、筐、驮具、车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使用,运输量较大。其中汉代就已出现的独轮车是我国农村使用最悠久、最广泛的运输工具。  独轮车是以人力推动的小型运载工具,又称为鸡公车、手推车、平车、二把子车、羊角车、土车子。河北等地的手推车,车架为平顶,适合运输各种物品;山东等地的二把子车,中间装有立架,两边载物或坐人;四川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