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日在家午睡,却被闺蜜一个电话打醒。以为是什么急事,沒想到却是她拿不定主意给5岁的孩子报哪几个培训课。
幼年曾被父母送去学小提琴。记忆中,四岁的我怯生生地拉琴,拉错一点,虎妈就用竹尺照着脚踝使劲敲一下,越敲越紧张,越紧张越出错。可怕的是,这样的戏码每天都要上演。最终,在我强烈抵触下,父母妥协了,我如愿以偿地告别了枯燥而恐惧的学琴生涯。
然而直到现在,每每在各种场合看到有人优雅自如地演奏小提琴,那副专注陶醉、沉浸其中的神情,总是会刺得我心里隐隐作痛。我时常会想,如果晚一点、等我准备好了再接触小提琴,如果节奏放得慢一些,如果父母没有那么焦虑严苛,我是不是就有可能把小提琴学下去?
几次搬家,那把儿童尺寸的小提琴我都舍不得扔掉,尽管琴弦已有锈蚀,琴弓上的马尾也已变黄发脆。可是我摸着它,就不禁开始幻想,在成人世界感到疲倦的我,悲伤时,可以拉些悲怆舒缓的乐曲,浑然忘我,让心情慢慢地平复下来;焦躁时,演奏一些激烈狂放的旋律,心无旁骛,任汹涌的情感肆意地宣泄。音乐,可以为你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处避风港,觅得一个出口。
然而,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错过就是错过了。
认识一个在音乐学院学低音提琴的小姑娘。我曾问过她,弦乐器枯燥乏味,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小姑娘却告诉我,在高中时,因为高考的原因进入了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的艺术班,而低音提琴又是个冷门专业,于是她误打误撞选择了低音提琴。只用三年时间,勤奋加上天赋,她在低音提琴上的音乐造诣甚至超过了别人专业学习七八年的水准。
她的故事就是典型的早未必好,迟未必不佳的案例,这也让我感同身受。
80后是独生子女第一代,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我们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三岁刚过我就上了幼儿艺校,学习唱歌跳舞,然后是小提琴,最后是美术。只有美术才是我当时所热爱的。对孩子而言,兴趣就是最好的导师,美术一直学到了初中,因为中考才被迫中断。
基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不想让孩子的童年太累。可是,曾经是孩子的我们,走着走着,就忘记了童年的那些快乐和痛苦是如何影响着我们一生的。身边的妈妈们或焦虑或雀跃,校外教辅机构也火上浇油,让亲妈们觉得错过了这个夏天,孩子就错过了一生……
中国父母都望子成龙,信奉“艺多不压身”,这种观点本身没有错,错在家长们太急功近利。中国式父母要孩子学“艺”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份艺术家的情怀,做一个有趣的人,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幸福,而是为了让孩子不要做个平凡的人。
台湾作家吴念真的儿子被老师在家长联络簿上留言“数学成绩要加强!”儿子回家即被母亲臭骂。吴念真赶紧拉着老婆到厨房小声问“你读书时,数学有没有很好啊?”老婆回答“很烂。”吴念真说,“我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然后吴念真和老婆严肃探讨了这个问题,最后达成一致: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吴念真无疑是清醒的,可是大多数中国父母却不明白,自己都不是人中龙凤,凭什么要求孩子成龙成凤呢?
很多事情,欲速则不达。学习是终身的,不必急于一时,更不必求全责备。
幼年曾被父母送去学小提琴。记忆中,四岁的我怯生生地拉琴,拉错一点,虎妈就用竹尺照着脚踝使劲敲一下,越敲越紧张,越紧张越出错。可怕的是,这样的戏码每天都要上演。最终,在我强烈抵触下,父母妥协了,我如愿以偿地告别了枯燥而恐惧的学琴生涯。
然而直到现在,每每在各种场合看到有人优雅自如地演奏小提琴,那副专注陶醉、沉浸其中的神情,总是会刺得我心里隐隐作痛。我时常会想,如果晚一点、等我准备好了再接触小提琴,如果节奏放得慢一些,如果父母没有那么焦虑严苛,我是不是就有可能把小提琴学下去?
几次搬家,那把儿童尺寸的小提琴我都舍不得扔掉,尽管琴弦已有锈蚀,琴弓上的马尾也已变黄发脆。可是我摸着它,就不禁开始幻想,在成人世界感到疲倦的我,悲伤时,可以拉些悲怆舒缓的乐曲,浑然忘我,让心情慢慢地平复下来;焦躁时,演奏一些激烈狂放的旋律,心无旁骛,任汹涌的情感肆意地宣泄。音乐,可以为你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处避风港,觅得一个出口。
然而,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错过就是错过了。
认识一个在音乐学院学低音提琴的小姑娘。我曾问过她,弦乐器枯燥乏味,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小姑娘却告诉我,在高中时,因为高考的原因进入了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的艺术班,而低音提琴又是个冷门专业,于是她误打误撞选择了低音提琴。只用三年时间,勤奋加上天赋,她在低音提琴上的音乐造诣甚至超过了别人专业学习七八年的水准。
她的故事就是典型的早未必好,迟未必不佳的案例,这也让我感同身受。
80后是独生子女第一代,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我们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三岁刚过我就上了幼儿艺校,学习唱歌跳舞,然后是小提琴,最后是美术。只有美术才是我当时所热爱的。对孩子而言,兴趣就是最好的导师,美术一直学到了初中,因为中考才被迫中断。
基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不想让孩子的童年太累。可是,曾经是孩子的我们,走着走着,就忘记了童年的那些快乐和痛苦是如何影响着我们一生的。身边的妈妈们或焦虑或雀跃,校外教辅机构也火上浇油,让亲妈们觉得错过了这个夏天,孩子就错过了一生……
中国父母都望子成龙,信奉“艺多不压身”,这种观点本身没有错,错在家长们太急功近利。中国式父母要孩子学“艺”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份艺术家的情怀,做一个有趣的人,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幸福,而是为了让孩子不要做个平凡的人。
台湾作家吴念真的儿子被老师在家长联络簿上留言“数学成绩要加强!”儿子回家即被母亲臭骂。吴念真赶紧拉着老婆到厨房小声问“你读书时,数学有没有很好啊?”老婆回答“很烂。”吴念真说,“我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然后吴念真和老婆严肃探讨了这个问题,最后达成一致: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吴念真无疑是清醒的,可是大多数中国父母却不明白,自己都不是人中龙凤,凭什么要求孩子成龙成凤呢?
很多事情,欲速则不达。学习是终身的,不必急于一时,更不必求全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