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个性化阅读应运而生,其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更加侧重于个体的差异化以及个性化需求。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氛围下,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彰显出其个性思想,在学习领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实现语文素养乃至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作用;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052
一、深度发掘课文价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每篇课文中均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但传统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老旧,教师仅按照特定的流程讲述,颇有“机械化操作”之意,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语文素质的培养成果难以取得突破式提升。在如此沉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对阅读的热度持续下降。而教师在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方式后,可以扩宽阅读的范畴,给学生更宽广的思考空间,从中感触字里行间的美好[1]。以《魅力的集邮册》为例,在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方式后,有助于延伸课文的宽度、挖掘课文的深度,学生从中培养阅读能力[2]。实际教学中可以按如下流程展开: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经过阅读后再给予其思考和沟通的空间,学生畅所欲言,讨论自身对于文章的想法,例如有些学生仿佛看到一幅祖国顽强发展的历史画卷,有些学者则为“唐三彩”等文化结晶而深深惊叹;在经过学生的思想沟通后,由教师引导,进一步对文章标题中的“美丽”一次展开论述,发掘其内涵。经该流程后,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得以彰显,阅读的氛围更为轻松与活跃。
二、鼓励阅读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基于既有知识的衍生,其强调的是思维的扩展以及内容的升华,在本就巧妙的语文知识体系中,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创造能力除学生先天的优势外,更为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探明问题的本质[4]。以《钓鱼的启示》为例,其中阐述了规则对个人行为约束的作用,课堂中学生提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循规则吗”的疑问,在面对该声音时,我并非直接做出反驳,而是给予学生鼓舞,使其能够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并带动同学们共同就该问题展开讨论。在部分学生看来,我们应当完全遵循规则,例如在超市购买商品时需做到先来后到,不可插队。又如在路上捡到东西时不可占为己有,但部分学生则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传统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的行为,更为可行的是将捡到的物品放置于某个区域,创建失物招领网站,向外界发布信息,通过打破规则的方式达到失物归还的效果。显然,此过程充分反映出学生去伪存真的思想,也彰显出不同学生对于相同事物所持有的个性化看法,暂不论最终的结果如何,仅凭其中思维碰撞的过程,便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而这则是除传授课本知识之外的又一教学效果。
三、提出阅读冲突,扩散语文思维
个性化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制造一些能够引起思维探讨的冲突,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更加主动的方式参与其中,形成并发展语文思维,在此过程中逐步增强语文素养[5]。此处以《月光曲》为例展开分析,教师向学生抛出“贝多芬和兄妹都待在屋子里,又为何感受到海水和月光呢”的问题。显然这是一个看似存在冲突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进行思考。对此,教师进一步向学生阐述“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以便学生能够感触到文字的魅力,在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使其更为深入地了解到文字创造的精彩所在。以教师敲击桌子这一事实为例,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向“虚”的方向扩展,例如“教师敲击桌子,我们宛如置身于游乐场一般,过山车一阵一阵的轰隆声穿耳而过,令人感到刺激而新奇”。在采取此类方法后,学生能够在“实”的基础上衍生出“虚”的事物,从而发散语文思维。
四、优化阅读评价,注重习惯培养
个性化阅读的成效需要学生在长期坚持之下才能有所感触,因此学生需要从日常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历程中能够自发性地閱读,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库,升华自身的价值意识[6]。作为教师,还需要重视优化阅读评价工作,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辩证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学习,逐步培养语文素养。以《草原》为例,对该文章的个性化阅读评价工作展开分析。教师根据所需了解的内容制定评价表,包含阅读时长、写作技巧掌握程度、阅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将其下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如实填写。在确定评价表后,安排学生根据评价表中的内容展开分析,向同学学习高效的方法。此后,再由学生自评,使其审视自身的语文阅读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评价与总结,辅助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在落实日常评价工作后,学生能够摒弃不良阅读行为,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模式,达到热于学习、高效学习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思考空间,在掌握文章基础内容的同时实现思维的扩散,逐步养成语文素养。教师需要将个性化阅读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看待,积极探索富有趣味性的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春凤.构建分层阅读课程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1):37-39.
[2]万灿娟.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变革——基于PISA阅读素养测评文本的分析[J].教学研究,2019,42(04):113-119.
[3]王文华. 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4]陈琳. “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19.
[5]任辉. 阅读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科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6]卢美杏. 混合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对学生阅读素养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7]任侠. 湖北省中考语文卷的阅读素养测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8]姜欢晓.主题阅读: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课例开展策略浅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50.
[9]李井泉. 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作用;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052
一、深度发掘课文价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每篇课文中均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但传统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老旧,教师仅按照特定的流程讲述,颇有“机械化操作”之意,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语文素质的培养成果难以取得突破式提升。在如此沉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对阅读的热度持续下降。而教师在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方式后,可以扩宽阅读的范畴,给学生更宽广的思考空间,从中感触字里行间的美好[1]。以《魅力的集邮册》为例,在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方式后,有助于延伸课文的宽度、挖掘课文的深度,学生从中培养阅读能力[2]。实际教学中可以按如下流程展开: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经过阅读后再给予其思考和沟通的空间,学生畅所欲言,讨论自身对于文章的想法,例如有些学生仿佛看到一幅祖国顽强发展的历史画卷,有些学者则为“唐三彩”等文化结晶而深深惊叹;在经过学生的思想沟通后,由教师引导,进一步对文章标题中的“美丽”一次展开论述,发掘其内涵。经该流程后,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得以彰显,阅读的氛围更为轻松与活跃。
二、鼓励阅读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基于既有知识的衍生,其强调的是思维的扩展以及内容的升华,在本就巧妙的语文知识体系中,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创造能力除学生先天的优势外,更为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探明问题的本质[4]。以《钓鱼的启示》为例,其中阐述了规则对个人行为约束的作用,课堂中学生提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循规则吗”的疑问,在面对该声音时,我并非直接做出反驳,而是给予学生鼓舞,使其能够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并带动同学们共同就该问题展开讨论。在部分学生看来,我们应当完全遵循规则,例如在超市购买商品时需做到先来后到,不可插队。又如在路上捡到东西时不可占为己有,但部分学生则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传统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的行为,更为可行的是将捡到的物品放置于某个区域,创建失物招领网站,向外界发布信息,通过打破规则的方式达到失物归还的效果。显然,此过程充分反映出学生去伪存真的思想,也彰显出不同学生对于相同事物所持有的个性化看法,暂不论最终的结果如何,仅凭其中思维碰撞的过程,便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而这则是除传授课本知识之外的又一教学效果。
三、提出阅读冲突,扩散语文思维
个性化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制造一些能够引起思维探讨的冲突,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更加主动的方式参与其中,形成并发展语文思维,在此过程中逐步增强语文素养[5]。此处以《月光曲》为例展开分析,教师向学生抛出“贝多芬和兄妹都待在屋子里,又为何感受到海水和月光呢”的问题。显然这是一个看似存在冲突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进行思考。对此,教师进一步向学生阐述“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以便学生能够感触到文字的魅力,在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使其更为深入地了解到文字创造的精彩所在。以教师敲击桌子这一事实为例,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向“虚”的方向扩展,例如“教师敲击桌子,我们宛如置身于游乐场一般,过山车一阵一阵的轰隆声穿耳而过,令人感到刺激而新奇”。在采取此类方法后,学生能够在“实”的基础上衍生出“虚”的事物,从而发散语文思维。
四、优化阅读评价,注重习惯培养
个性化阅读的成效需要学生在长期坚持之下才能有所感触,因此学生需要从日常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历程中能够自发性地閱读,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库,升华自身的价值意识[6]。作为教师,还需要重视优化阅读评价工作,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辩证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学习,逐步培养语文素养。以《草原》为例,对该文章的个性化阅读评价工作展开分析。教师根据所需了解的内容制定评价表,包含阅读时长、写作技巧掌握程度、阅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将其下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如实填写。在确定评价表后,安排学生根据评价表中的内容展开分析,向同学学习高效的方法。此后,再由学生自评,使其审视自身的语文阅读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评价与总结,辅助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在落实日常评价工作后,学生能够摒弃不良阅读行为,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模式,达到热于学习、高效学习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思考空间,在掌握文章基础内容的同时实现思维的扩散,逐步养成语文素养。教师需要将个性化阅读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看待,积极探索富有趣味性的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春凤.构建分层阅读课程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1):37-39.
[2]万灿娟.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变革——基于PISA阅读素养测评文本的分析[J].教学研究,2019,42(04):113-119.
[3]王文华. 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4]陈琳. “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19.
[5]任辉. 阅读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科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6]卢美杏. 混合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对学生阅读素养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7]任侠. 湖北省中考语文卷的阅读素养测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8]姜欢晓.主题阅读: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课例开展策略浅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50.
[9]李井泉. 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