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不少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教学法的融入,以其图文并茂、视听合一的形式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感染力,引起了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科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教学生动性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小说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很多中学生因此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笔者认为,成功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情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声图并茂,形象、生动、直观、新颖,有较强的感染力,能静能动、能快能慢。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优化组合视频、图片和声音,创设“鲜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因境生情、因情生理。
例如,笔者教学“热爱祖国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内容时,通过电脑播放MTV《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下子就打动了学生的心,学生从歌声和图像中深深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可爱,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进而激发了他们想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兴趣,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又如教学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笔者播放了一段《人与自然》的录像。画面显示“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土地沙漠化迅速扩大,风呼啸着卷起漫天风沙,水怒吼着冲破堤坝,城市里是拥挤不堪的人群,混浊的空气”,看到此情景时,教师无须多讲,学生也能强烈地感受到:人口、资源、环境一定要协调发展。这时,学生会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因而他们乐于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探求知识、掌握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繁为简,加强教学直观性
思想政治理论抽象、枯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调呆板地讲解,用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来完成一堂课,容易抑制学生思维,使其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以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课堂效果也就不理想。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把思想政治中最能剖析和破解教学重难点的各种现象、人物、事实、趣闻和例证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例如,《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教学重难点是经济活动参与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中学生并不了解经济行为,更不理解他们将来作为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也不明白自己作为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该怎么办,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因而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漫画展示消费者深受假冒伪劣商品危害的情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作为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的解决办法。然后,再播放表现现实生活中假烟、假酒、假药的危害性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假冒伪劣商品损害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最后,请学生为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设计一幅广告。这种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迅速实现了抽象理论的形象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从而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三、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材,增强教学时代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滞后性,往往不能反映当前社会最新的变化和热点,难以贴近学生的实际,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社会热点问题的信息在网上随手可摘,运用网络资源可以轻松地解决资料不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拓展。
比如,笔者利用每节课前2分钟的时间进行新闻发布、新闻点评,当场打开一些新闻网站,从中挑出与教材知识有关的时政热点、精彩案例进行点评,该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又如,在学习《新科技革命》的内容时,笔者把我国科学家参与测定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成功这一重大新闻带人课堂,既使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基因工程,又瞻望了人类的美好未来,加强了学生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又如,初中政治课中的法律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粮油问题等都是与当前社会变化和热点密切结合的知识点,但由于教材原因不可能广泛而及时地反映当今社会的最新状况,如果教师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就能使教学活动更具时代气息。
四、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却未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是当前教育的严重缺陷,也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最大障碍。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可以改变满堂灌的格局,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要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由被动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转变为主动去探索和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如在《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的教学中,教师可用5分钟的时间引入新课,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用3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爱好和能力,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后,再用10分钟时间归纳总结。又如,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教师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网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可由学生自己确定选题,选择合作伙伴。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师生均可采用FRONTPAGE或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教师应在教学难点、课堂流程、主菜单设计制作及有关资料的剪接上下功夫。教师可将师生作品、重要环保网站、网络信息进行链接,便于在课堂上充分合理利用。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对大量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进行自主选择和理性思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政治课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创造情境、激发兴趣、挖掘才能、拓宽思维、扩展知识、增大课堂容量等诸多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明显优势,能使政治课的教与学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责编 雷 靖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教学生动性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小说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很多中学生因此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笔者认为,成功的教学离不开一定的情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声图并茂,形象、生动、直观、新颖,有较强的感染力,能静能动、能快能慢。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优化组合视频、图片和声音,创设“鲜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因境生情、因情生理。
例如,笔者教学“热爱祖国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内容时,通过电脑播放MTV《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在优美、深情的歌声中,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下子就打动了学生的心,学生从歌声和图像中深深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可爱,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进而激发了他们想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兴趣,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又如教学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笔者播放了一段《人与自然》的录像。画面显示“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土地沙漠化迅速扩大,风呼啸着卷起漫天风沙,水怒吼着冲破堤坝,城市里是拥挤不堪的人群,混浊的空气”,看到此情景时,教师无须多讲,学生也能强烈地感受到:人口、资源、环境一定要协调发展。这时,学生会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因而他们乐于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探求知识、掌握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繁为简,加强教学直观性
思想政治理论抽象、枯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调呆板地讲解,用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来完成一堂课,容易抑制学生思维,使其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以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课堂效果也就不理想。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把思想政治中最能剖析和破解教学重难点的各种现象、人物、事实、趣闻和例证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例如,《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教学重难点是经济活动参与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中学生并不了解经济行为,更不理解他们将来作为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也不明白自己作为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该怎么办,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因而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漫画展示消费者深受假冒伪劣商品危害的情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如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作为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的解决办法。然后,再播放表现现实生活中假烟、假酒、假药的危害性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假冒伪劣商品损害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最后,请学生为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设计一幅广告。这种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迅速实现了抽象理论的形象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从而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三、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材,增强教学时代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滞后性,往往不能反映当前社会最新的变化和热点,难以贴近学生的实际,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社会热点问题的信息在网上随手可摘,运用网络资源可以轻松地解决资料不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拓展。
比如,笔者利用每节课前2分钟的时间进行新闻发布、新闻点评,当场打开一些新闻网站,从中挑出与教材知识有关的时政热点、精彩案例进行点评,该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又如,在学习《新科技革命》的内容时,笔者把我国科学家参与测定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成功这一重大新闻带人课堂,既使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基因工程,又瞻望了人类的美好未来,加强了学生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又如,初中政治课中的法律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粮油问题等都是与当前社会变化和热点密切结合的知识点,但由于教材原因不可能广泛而及时地反映当今社会的最新状况,如果教师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就能使教学活动更具时代气息。
四、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却未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是当前教育的严重缺陷,也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最大障碍。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可以改变满堂灌的格局,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要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由被动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转变为主动去探索和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如在《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措施做了明确规定》的教学中,教师可用5分钟的时间引入新课,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用3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爱好和能力,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后,再用10分钟时间归纳总结。又如,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教师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网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可由学生自己确定选题,选择合作伙伴。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师生均可采用FRONTPAGE或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教师应在教学难点、课堂流程、主菜单设计制作及有关资料的剪接上下功夫。教师可将师生作品、重要环保网站、网络信息进行链接,便于在课堂上充分合理利用。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对大量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进行自主选择和理性思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政治课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创造情境、激发兴趣、挖掘才能、拓宽思维、扩展知识、增大课堂容量等诸多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明显优势,能使政治课的教与学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