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的创作特点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37912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中国的目录学史,则不得不提清末民初时期著名的学者姚名达所著的《中国目录学史》。这是姚名达先生自身长期对中国目录学的教学与研究的结晶,在中国目录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探究,进而总结出三个创作特点,这些创作特点对当代目录学研究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民国;目录学
  民国学术在中国学术史上地位重要,目录学是其中之一。《中国目录学史》一书发表于1937 年。全书采用主题法撰写,共分叙论、溯源、分类、体质、 校雠、史志、宗教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和结论十个主题,全面论述了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客观评价了中国历代目录学家目录学理论、观点和方法的优劣短长,以及各自的特色。目前,学界对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很多,对姚名达本人的学术著作以及学术思想的研究亦不少。1986年,董广文在《姚名达对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贡献》一文中把姚名达对中国目录学史的发展所作的贡献进行了梳理与研究,但对《中国目录学史》一书的研究仍显单薄。2009年,尤小平在《图书情报工作》上发表的论文《姚名达生平及其文献学研究》,该文侧重于从姚名达本人的角度来探讨它的学术思想。但是专门从创作特点这个角度来研究《中国目录学史》这本书的文章还很罕见。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一、别出心裁的编排方式---“主题法”
  “一般治历史者,每喜用断代法,盖一时代苟有一时代之特殊色彩,其断代也固宜;然在中国目录学史中,则时代之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强立名义,反觉辞费。”[1]因而。他在编写该书时,“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全书除首列“叙论篇”,末以“结论篇”作结外,先设“溯源篇”,采用追问法,以推究目录之渊源,然后按主题依次分为“分类”、“体质”、“校雠”、“史志”、“宗教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诸篇,系统阐述了从先秦至抗战前二千年中国目录学发展史。显然,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为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比如清末皮锡瑞的《经学历史》、民初蒋元卿的《校雠学史》等。这样一般不习见的的编排方式,主题鲜明,内容集中,使人一目了然。
  二、篇目齐全,史料丰富
  姚名达为撰写《中国目录学史》,可以说殚精竭虑。他“每趁课暇,辄走京杭各图书馆借读。”对目录学史籍,逐书考察其内容,逐事确定其年代,逐人记述其生平。后又 “力辞复旦讲席,移居杭州,专心研究。”其艰辛程度,正如他自己所说:“如独入古墓,如长征沙漠。”除了累年弥月搜集目录史料外,并二易其稿,仅第二次撰写就费时八月。其目的就是要在博搜精考的基础上,“撰成毫无遗留的文献史”。[2]因此,名达二部目录学史专著,史料极为丰富。我们仅举一例,如“目”与“录”二字的考订,他就参考了甲骨文、钟鼎文和古今有关甲骨文的著作,并引录了《尚书》、《文选》、《汉书》、《礼记》、《管子》、《考工记》、《吕氏春秋》、《论语》、《春秋》、《诗经》等百余种史籍,在广搜博考的基础上,最后才对“目录”一词下定义。这种治学态度,近代鲜有人比。所以1957年,著名目录学家王重民为《中国目录学史》作《后记》,也感叹到:“在过去几十年内,关于‘中国目录学史’的专著和论文不下二三十种,不论在采辑资料方面,或是编写内容方面,都应该以姚先生这部著作为最好。”[3]
  三、重视解题的思想
  解题又称叙录、提要、书录,它不仅是介绍作者生平事迹、揭示书籍来源与内容、考察书籍学术价值等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目录学的优良体式之一,体现了中国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
  姚名达也深刻认识到解题的重要性,虽然他受到西方现代目录学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目录学成就并不推崇,总体评价甚至较低,认为“二千年来校雠目录之学并无特殊飞跃之进步”,责疑“中国之目录学无乃尚未成功”[4]。他认为解题是我国传统目录的最大优点,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也是传统目录唯一优于西方现代目录之处。
  书中论解题者仅三四处,篇幅也不大,但其见解、论断颇有新意,并多能切中要害,发人思考。比如他提出目录分类应从多方面着眼,若“自目录内容之体制分之,则有纯书目(有仅记书名、著名、卷数者,有兼记版本参考者)、纯解题(有于书目后作解题者,有于书籍中做题跋者)、兼书目及解题之异”。[5]
  此外,他在对历代书目解题作了一番深入考察后,将解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体进行了分类:完全接受《别录》么体例派、撮取《别录》之精华派、偏举《别录》之局部派、特别注重版本派、侧重考证派、以及为方便读者取材,在解题中专述书籍之内容派,并列举了有代表性的书目于各派前后,便于读者比照。姚名达在书中正式提出“解题目录”这一概念,还在《特种目录篇》中专门设立了“解题目录”一节,重点讲述了古代的解题目录和现代的解题目录两个问题,指出古代解题“皆典藏目录”,而现代解题“实即读书指南”,二者的概念不同,并以吕思勉《经子解题》和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为例,介绍了古、今解题目录的体例内容特点。在《结论篇》中,姚名达还对未来的目录学提出了希望,他說目录学之编目,“与其详列篇目,不若精传解题”,“删解题之叙录而古录之优点尽矣”,[6]希望解题能够得到后世治目录学者的充分重视。
  解题是揭示图书内容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目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姚名达对撰写解题的历史、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对于加强和改进当今提要目录的编制工作,均有着一定的意义。
  结语:
  姚名达置身于由古代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在中西文化、国内新旧潮流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大背景下,他在研究目录学时,敢于打破传统的观念,大胆的运用新的创作手法,融古今中外于一体,拓宽了目录学的知识领域和研究范围。《中国目录学史》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目录学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开新”的方向,为我国现代目录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书中“主题法”的撰写方式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对当代目录学研究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1]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叙论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2]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见王重民为《中国目录学史》所作《后记》。
  [4]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叙论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5]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叙论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6]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结论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08页。
  作者简介:杨硕林(1993-),男,河南开封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
其他文献
近几年,语文高考卷大多选用“题目自拟”的作文出题方式,恰当的题目能反映出学生对作文材料在审题立意上的把握。学生对于写作存在着难下笔,找不到灵感思路等困境。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很少以及作文语言单调,词汇量少。研究论述类作文提升的途径,尝试让学生在审题中准确把握题意,迅速拟出相对满意的标题,并且有与材料相对吻合的思路,为平时写作和考场作文提供了相对实用的经验借鉴。作为高考题目里的大题,作文的写作分数占6
期刊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党的队伍中最富有活力的力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机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质量,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作用。然而就目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情况来看,还存在部分学生党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化、先进性意识薄弱、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单一,教育内容匮乏,教育趋向形式化,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力量薄弱,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加上国际、国内形势对大学生群体造成的潜移默化影响,强化大学
期刊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目标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和指导意义。在马克思逝世之后,列宁在结合当时俄国的国内环境和革命形势充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国家与革命》对于当时俄国开展工人运动起到了催化作用,也是十月革命成功的精神保障。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巨作中结成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
期刊
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丽进行的三次战争。 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政权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農民起义的爆发。  一、征讨原因  在近代许多史学著作中都把隋炀帝三征高丽视为一种侵略战争,是隋炀帝的主要错误之一。例如朱绍侯先生主编的的《中国古代史》﹙福建人
期刊
【摘要】:《声无哀乐论》(以下简称《声论》)和儒家思想都以“和”为其音乐理论的核心,在音乐审美领域有“尚和”的音乐追求。但这种“尚和”音乐精神在康、儒的深入阐释中却体现着不同的哲学内涵及功能。嵇康的乐之“和”将老庄自然无为之道发挥到极致,而儒家乐之“和”却带有强烈“入世”精神。这使得两者以不同方式体现音乐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功能。康、儒音乐思想虽有很大不同,却都体现着我国古代音乐“尚和”的精神及关注音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念、内容、思想内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统家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无疑是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摘要】:“人间佛教”的理念先由太虚大师所提出,而后在赵朴初、星云、印顺法师等人的努力实践下,日趋完善,从而成为推动佛教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思想。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层面是指将佛教从天堂拉回人间,将佛教教义、教理重新放到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来解读和思考佛教,将佛教与世间人事相结合,切实来解决人事和人生问题即 “人间化”的过程,另一层面,佛教的本意在于在人间弘扬佛法,行
期刊
【摘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也是最地道的汉民族心灵救治良方。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修道成仙为终极目标。源于黄帝和老子,创建于张道陵,至今有1800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提倡的养生术,至今仍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国民众。  【关键词】:道教;养生法;优点;缺点  前言  道教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追求宇宙和谐,国家太平,相信修道积德能安乐幸福。道教对于一般
期刊
一、国际背景  (一)新科技革命发展机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格局逐渐发生重大变化,新学科的不断产生与广泛应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广泛应用并且呈现迅猛发展。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出现新态势,技术融合呈现新特征,制造方式发生新变化,产业发展孕育新形态。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一些重要关键的核心科学技术与问题已经呈现革命性突破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历史沿革;特点  1.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沿革  (1)探索与创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