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计算机有效性教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四条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技校 计算机专业 有效性教学 策略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学是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最紧要任务。计算机教学集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的特点。因此,搞好计算机课堂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技校计算机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阻碍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力求通过探索高效的方法来提高技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
一、影响计算机有效性教学的因素
1.教学观念落后
技校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更重要地是通过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计算机领域的能力。然而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在这样的授教模式下,学生失去了求学的热情和欲望,甚至对计算机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有效性教学的实现。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普遍存在着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平衡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课时比例的现象,造成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使教学有效性无从谈起。
3.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间的互动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中,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担任的只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则是知识的被灌输者,师生间、学生间感情交流少,整个课堂就笼罩在沉重、乏味、死板的氛围中。教师感受不到教学的激情,学生体会不了学习的乐趣,教学完全失效,
4.教材有待更新
技校教材更新离市场需求有差距,造成了技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与用人市场的需求脱节,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也是影响有效性教学的因素。
5.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对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通过参加全国或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来实现的。这就必然导致完全无用的理论依然存在,操作题几年来根本没什么变化,学生只要把模拟光盘里的题目做几遍,绝大多数人是能通过的。学生通常为应对考试而进行练习,学习效果保持的时间往往很短,这与计算机教学目标是违背的,导致教学失效。
二、计算机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有效的计算机课教学,离不开业务精湛的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变“言传身教”为“学生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成为咨询者、引路人,履行主导者的责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切实将教与学调整到平衡的状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2.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技校办学是应对社会需求的,因而计算机课程设置大多是应用型软件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平衡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的关系。笔者认为,恰当的课程设置理论课与上机课的课时比例应为1:1。只有这样,计算机课程的教与学才能真正实现价值,课程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教学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
3.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
(1)情境创设教学。据调查,技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心,积极性不高,给进一步教学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个现实,笔者引入了情境创设教学方式,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病毒及防御手段”时,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你知道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计算机受病毒侵害后会有哪些损害?”问题往往能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所提出的某一计算机病毒作具体讲析,以这种方式引出教学内容自然有趣而不生硬呆板。内容讲授完成后,教师可以再设问“如果不希望电脑受到病毒侵害,应该做好哪些防御措施?”,让学生课后自主研究这个问题,又进一步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的热情,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2)分层互动教学。分层互动教学是在班级内,教师根据事先对学生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将他们分为不同层次,再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成学习小组,每个组挑选一名优等生任学习组长,上课时按照学习组层次组合座次。教师依据各层次学生可接受的程度,有针对性地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训练任务及评价体系。小组对各层次问题都要研究,小组中的每名学生均参加课堂活动、完成本层次练习任务,并累计小组成绩,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例如,进行PPT制作教学时,首先分小组操作,小组成员自由讨论、发表观点,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在制作过程中,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请教小组长或者优秀成员,以优化自己的制作成果。同时,优秀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强化了熟练程度,提高了处理偶发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双赢。待PPT制作完成后,教师在课堂上公开评比,通过评比发现各自的优缺点,再进行评分,将每组学生各自的分数和小组总分记录下来,并公布小组排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探寻完善自己的途径,提高计算机水平,同时增强竞争意识。
(3)行为导向性教学。行为导向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追求学生专业技能、方法能力、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发展。这种教学方式适合职业教育,能更好地培养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笔者学校采取实训模拟的方式,模拟社会上真实的电脑公司,在计算机专业建立模拟计算机工作室,根据理论和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系统结构,合理设置水平、垂直方向的分部门,如水平方向的组装与维修室、动漫室、图像处理室、网页设计室、net工作室、Java工作室等不同专业的科室,以及垂直方向的管理部门。各科室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依据个人喜好选择科室,让他们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担任管理和指导工作,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咨询师、指导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取今后职业生活的“金钥匙”。在活动或项目中,组织与被组织、指导与被指导、咨询与被咨询等方面,师生默契配合,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做到师生双向互动。
4.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对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通过参加全国或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来实现的。等级考试已经实行十几年了,可以看到可喜的效果,而且还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国家的等级考试从过去的理论与操作考试分开变为今天的无纸化考试,理论题目的比例也逐渐在减少。为此笔者认为,等级考试应将理论题目减小到最少,提升操作题的难度,保证优秀学生能够提升能力。改变以往“为证而考”的思想,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变为学生展现学习成果的平台,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长期保持。
总之,开展好计算机教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计算机人才,是技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设计,完整衔接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力求计算机教学全过程的完美,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西冶金技师学院)
关键词:技校 计算机专业 有效性教学 策略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学是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最紧要任务。计算机教学集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的特点。因此,搞好计算机课堂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技校计算机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阻碍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力求通过探索高效的方法来提高技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
一、影响计算机有效性教学的因素
1.教学观念落后
技校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更重要地是通过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计算机领域的能力。然而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在这样的授教模式下,学生失去了求学的热情和欲望,甚至对计算机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有效性教学的实现。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普遍存在着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平衡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课时比例的现象,造成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使教学有效性无从谈起。
3.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间的互动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中,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担任的只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则是知识的被灌输者,师生间、学生间感情交流少,整个课堂就笼罩在沉重、乏味、死板的氛围中。教师感受不到教学的激情,学生体会不了学习的乐趣,教学完全失效,
4.教材有待更新
技校教材更新离市场需求有差距,造成了技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与用人市场的需求脱节,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也是影响有效性教学的因素。
5.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对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通过参加全国或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来实现的。这就必然导致完全无用的理论依然存在,操作题几年来根本没什么变化,学生只要把模拟光盘里的题目做几遍,绝大多数人是能通过的。学生通常为应对考试而进行练习,学习效果保持的时间往往很短,这与计算机教学目标是违背的,导致教学失效。
二、计算机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有效的计算机课教学,离不开业务精湛的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变“言传身教”为“学生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成为咨询者、引路人,履行主导者的责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切实将教与学调整到平衡的状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2.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技校办学是应对社会需求的,因而计算机课程设置大多是应用型软件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平衡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的关系。笔者认为,恰当的课程设置理论课与上机课的课时比例应为1:1。只有这样,计算机课程的教与学才能真正实现价值,课程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教学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
3.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
(1)情境创设教学。据调查,技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心,积极性不高,给进一步教学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个现实,笔者引入了情境创设教学方式,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病毒及防御手段”时,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你知道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计算机受病毒侵害后会有哪些损害?”问题往往能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所提出的某一计算机病毒作具体讲析,以这种方式引出教学内容自然有趣而不生硬呆板。内容讲授完成后,教师可以再设问“如果不希望电脑受到病毒侵害,应该做好哪些防御措施?”,让学生课后自主研究这个问题,又进一步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的热情,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2)分层互动教学。分层互动教学是在班级内,教师根据事先对学生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将他们分为不同层次,再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成学习小组,每个组挑选一名优等生任学习组长,上课时按照学习组层次组合座次。教师依据各层次学生可接受的程度,有针对性地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训练任务及评价体系。小组对各层次问题都要研究,小组中的每名学生均参加课堂活动、完成本层次练习任务,并累计小组成绩,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例如,进行PPT制作教学时,首先分小组操作,小组成员自由讨论、发表观点,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在制作过程中,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请教小组长或者优秀成员,以优化自己的制作成果。同时,优秀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强化了熟练程度,提高了处理偶发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双赢。待PPT制作完成后,教师在课堂上公开评比,通过评比发现各自的优缺点,再进行评分,将每组学生各自的分数和小组总分记录下来,并公布小组排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探寻完善自己的途径,提高计算机水平,同时增强竞争意识。
(3)行为导向性教学。行为导向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追求学生专业技能、方法能力、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发展。这种教学方式适合职业教育,能更好地培养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笔者学校采取实训模拟的方式,模拟社会上真实的电脑公司,在计算机专业建立模拟计算机工作室,根据理论和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系统结构,合理设置水平、垂直方向的分部门,如水平方向的组装与维修室、动漫室、图像处理室、网页设计室、net工作室、Java工作室等不同专业的科室,以及垂直方向的管理部门。各科室由学生自主管理,学生依据个人喜好选择科室,让他们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担任管理和指导工作,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咨询师、指导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取今后职业生活的“金钥匙”。在活动或项目中,组织与被组织、指导与被指导、咨询与被咨询等方面,师生默契配合,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做到师生双向互动。
4.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对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通过参加全国或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来实现的。等级考试已经实行十几年了,可以看到可喜的效果,而且还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国家的等级考试从过去的理论与操作考试分开变为今天的无纸化考试,理论题目的比例也逐渐在减少。为此笔者认为,等级考试应将理论题目减小到最少,提升操作题的难度,保证优秀学生能够提升能力。改变以往“为证而考”的思想,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变为学生展现学习成果的平台,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长期保持。
总之,开展好计算机教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计算机人才,是技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设计,完整衔接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力求计算机教学全过程的完美,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西冶金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