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合作学习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cxy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适时把握课堂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将问题解决的熔点同学生合作学习的焦点有机联结,从而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技巧、合作能力等,使合作学习产生“共生效应”的良好效果。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艺术得以升华,教学品位得以提升。
  【关键词】 合作学习
  
  1解读课堂合作学习的认知建构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枯黄而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枝叶茂密,生机盎然,人们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这种现象既适应于人类,又存在于人类,并为人类服务。英国“卡迪文实验室”自1901年到1982年的81年间,先后有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不是“共生效应”的典型代表又是什么呢?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且进一步推进的今天,课堂合作学习不能不说是“共生效应”的化身。因为学生无论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形成、思维的发展、人格的塑造、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健康的成长等,都是以发现问题为前提,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而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群体的智慧,团体的力量。具体地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的个体,不可避免地要与身边的伙伴这一人际关系相互作用,即师与生、生与生互动交流、合作学习(这里的合作学习暂且不谈师生合作学习)。而在这一合作学习活动中“共生效应”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这是因为,当基础层次、兴趣爱好等不同的儿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学习时,会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伙伴关系,这是其一。其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由于他们所处的层面、角度、认知、理解不一,因此,会存在千万种疑问,孕育千万种信息,饱含千万种答案。如果让学生自己单独为某一学习目标去提出问题,处理信息,寻求答案,那么,显得是多么的渺茫和无奈,相反,把学生个体集结起来成为一个小组或团体的时候,成员之间就会积极、主动、和谐地相互支持、互动交流、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其三,成员个体在自身现有的知识、能力层面上,与已有的现实生活经验密切融合,然后,对问题或目标进行整合、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假定、猜想,并作出判断,接着展示自己的“成果”给伙伴,让其比较、甄别、筛选、评估等使问题逐渐明朗化,再经加工和内化,最终达到去伪存真、优选劣汰,共同认可、完成任务之目的,使合作学习产生“共生效应”的良好效果。
  
  2营造课堂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全新理念的体现,更是当今教育形势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只有在舒适、温馨、惬意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情愿、主动、积极地展开功势,对每一个“结点”进行试探和触摸,要么独立思考,作出大胆的猜测及推断;要么与伙伴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交流与探讨;要么把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拉下水”,彼此手挽手、肩并肩、同舟共济,驶向问题的彼岸。
  在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要把自己视为旁观者,撒手不管、放任自流,相反,教师作为合作小组的普通一员,应同时参与到各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及合作者的重要作用。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感觉到:教师是迷津的指路人,是友好的伙伴,是亲密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展开其思维、想象的翅膀,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谋良策,共商大计”,齐心协力,冲刺目标,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要根据学生表现欲强烈,而缺乏合作经验,合作能力的弱点,特别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本能的情绪性障碍:唯恐说不好,讲炸了,会失面子,遭人嘲笑,所以其表现是谨小慎微,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学生合作探究处于低欲,出现错误时,教师不是责备、挖苦,任由学生取笑,而是把平和的心态呈现到学生面前,给予理解、帮助和鼓励。并从学生的错误中寻找美丽,提炼其有益的“汁液”,加以赏识,学会给学生补台和圆场,做到补台补得撒土不漏,圆场圆得水泄不通。这样才会使低下的头再次高昂起来;放下的手再次高高举起……如是此,宽松、和谐的课堂合作学习氛围岂不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
  
  3把握课堂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顺从,也不是一种强迫,更不是一种做作,而是一种相互认同、互相接纳、默契配合、各负其责、各尽其能,通过交流,达成共识,起到解疑答难、探究新知、优势互补、共同受益之作用。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形式的合作学习,无论那种形式、方法和手段,都应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技巧、独立思考、独到见解、积极主动、自我展示等合作学习的综合能力出发,否则,合作便成为一种形式,以疲于应付为目的,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合作学习,务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是根本,更是核心。那么,怎样才能把握最佳时机做到适时组织合作学习呢?我认为:
  3.1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是否适时,关键在教师。合作学习是否适时,对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根据问题凸显的难易程度,或者在老问题刚刚解决,接着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且很棘手的时候,应准确把握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达到问题的解决非合作学习不可的程度。具体点说:①在学生似懂非懂、模棱两可、有思有疑、急于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而又苦于不知的节骨眼上。如一位教师在讲《麻雀》一课,结课时,告诉学生老麻雀强大的力量是伟大的母爱,一生突然问到:“老师,麻雀是公是母,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觉得这是伟大的父爱”。②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应达到深思熟虑的程度,对教学的重、难点准确把握,当突破重点,辨析疑混点,巧妙处理难点,且遇障碍的当口。如我在讲《草船借箭》一课,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一生提出:“根据课文内容大意,我认为,课题中的‘借’字应改为‘骗’字才合适”。“你提出的问题太好啦!猜得出,大家读完课文,大部分学生都会有同感:箭确实是骗来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骗’而用‘借’呢,恐怕它不仅是全文的主线,而且也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同学们,我们只有把课文学完,透彻理解,才能体会到作者的绝妙意图。”我解释说。
  教师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促进者和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不仅要透彻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巧妙设计教学方案,而且要善于预测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性目标、偶发事件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适时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无可置疑,这就是关键在教师的依据所在。
  3.2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是否适时,关键在联结,合作学习的组织是否适时,应准确地把握问题的熔点,学生求疑的焦点,二者只有有机联结,合作学习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目的。
  如上述谈到的《麻雀》一课的案例(略),既是处在模棱两可,苦于不知的接眼上,又是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对于学生这种突发奇想,无疑是给教学经验不足教师的当头一棒,使其猝不及防、无以应对,因此,只好给学生以白眼,结果,使学生的求知欲受到较大的压抑,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这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相反,对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是难得的发现、亮点、机遇和创新。相信他们会以刹那间的本领,巧用精湛的教育艺术,风趣而机智的故作反问:“是母爱呢,还是父爱呢?专家还没发现这个问题呢,现在你发现了,就是了不起的小专家啊!同学们,睁开你的慧眼,打开你的智囊,相互交流一下吧,相信,这个问题是难不住智多星的”。看,名师就是名师,专家就是专家,在课堂突发事件这一教学活动中,他们娴熟运用教育艺术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使这一棘手问题与合作学习联结得如: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真可谓是至善至美,天衣无缝。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学会同伙伴或他人合作,汲取精华、排其糟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从中受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的潜能。当今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经验向人们昭示:真正需要学会的本领是富有成效的合作本领。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创新意识 培养    1创新意识和特征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
期刊
【摘 要】 创新教育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新教育兴趣质疑发散思维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创新,是素质教育之核心。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语文学科。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
期刊
【摘 要】 班级管理工作面向的是人,将爱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世界的最短距离是家,把爱像阳光一样洒向你的周围,学生就会在博爱中成长。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则是来自于内心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热爱 教育 榜样 关系 感恩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
期刊
“……在一只可爱的流浪猫——樱樱身上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假如晚上找不到它,你就抬头看天上最亮的星星,正对着星星的地方就能找到它。……后来我们为樱樱找到了一个伴侣,它的名字叫桃桃。樱樱和桃桃是幸福的一对,因为它们的名字之和就是人见人爱的“樱桃”。我想过不久,它们身边就会有很多的小樱桃,到时候,我们就该为小樱桃的出生举办庆典了!……”  读完以上这段学生的习作后,读者可能会忍俊不禁吧。童真的话语,无邪
期刊
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而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且又以其乏味枯燥,令学生望而却步的化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呢?    1上好起始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今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第一节化学课上的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所以要想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要设置许多问题“催化”他们
期刊
【摘 要】“数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从探究中学习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在问题探究中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本文是“数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主要探讨问题:①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②在例题情境中把知识迁移和创新,获得探究、发现问题的方法。③让学生从实验中体验研究数学的过程和方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中,形成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一部“收音机”,很被动地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这一切归根到底是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方式已不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促进思维深化,增强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角色的全面转换,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开始转换。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打破古老教学的程式“传道、授业、解惑”,把发展学生的思维理念作为教学的战略议题,从本质上理解教材,组合教学内容,将素质教育的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物理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物理知识之纲,更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学习之策。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具备独特的物理创意,追求最优秀的教学效果。“激励
期刊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它需要的是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全民的素质提高了,国家才能更加的繁荣昌盛。因此,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的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怎样在自己的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    1课前留给学生五分钟自己“说”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多数学生都是在自娱自乐中长大,他们缺乏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
期刊
【摘 要】 课程改革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课改精神,以及具体实际的问题,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一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课改理念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数学课改的基本理念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的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转变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社会素质,为目的去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