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互联网众筹开始兴起,影视行业及其资本也开始积极尝试探索影视众筹的中国模式。文章通过对我国互联网众筹十年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勾勒互联网影视众筹模式的中国式演进全貌,探讨其在新趋势下重新出发的可能性。
[关键词]影视众筹;回报式;股权式;债权式
一、互联网众筹的类型及其中国式发展
互联网众筹是指项目发起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筹款项目,向大众筹集资金,支持者获得相应权益回报的筹资方式[1]。按照众筹形式分类,美国Massolution研究公司将其分为四种:回报产品和服务的回报式、给予股份的股权式、返还本金和利息的债权式和慈善捐赠的公益式。按照项目类别的集中度分类,众筹平台可分为综合型和垂直型两种:前者是指平台上的项目类别丰富,包含智能科技、影视娱乐、音乐舞蹈、书籍设计、旅行住宿、美食餐饮等;后者则指专注于某一领域项目,如音乐、出版或影视等项目。
2011年7月,点名时间效仿美国Kickstarter网站采用综合型回报式众筹的形式正式上线,拉开了互联网众筹在中国发展的序幕。之后,点名时间经历了从综合型平台到专注于智能硬件项目的垂直型众筹网站的变化,直至今天的没落[2]。其发展进程代表了我国整个互联网众筹的兴衰史。
经过2011—2013年的众筹发展萌芽期,我国互联网众筹在2014年发展势头猛烈。当时,国内众筹总额高达1.88亿元,共发起了1400多个众筹项目;互联网巨头进入众筹领域,如娱乐宝、百发有戏、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相继出现;众筹方式增多、市场放量增长,众筹行业进入发展元年[3]。
2015—2016年,我国互联网众筹开启快速增长阶段,众筹平台年增量到达顶峰。仅2015年上半年,其共发起了1.7万多个项目,成功募集资金46.66亿元。
2017年,由于互联网金融热度下降,多家众筹平台频繁“暴雷”,国家政策监管趋严,众筹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各方观望气氛浓重;众筹平台增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全年仅增加70家。2018年,区块链技术出现,但其也未能给互联网众筹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平台全年增量仅14家。
2019年,我国众筹平台新增仅5家,在线运营的平台数量更是急速下降,众筹行业进入谨慎发展阶段。2020年,行业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多数互联网众筹平台关闭。
纵观互联网众筹十年的发展,其形式已从单一的回报式众筹发展为回报式、股权式、债权式和公益式等四种众筹形式,其从最初的综合型众筹平台发展成为综合型与垂直型众筹平台并存,且以回报式、股权式、债权式众筹和综合型众筹平台最为普遍[4]。这期间,国内出现过的回报式众筹平台有点名时间、众筹网、淘宝众筹、开始吧、摩点网等;股权式众筹平台有人人创、原始会、天使汇、多彩投、聚募众筹等;债权式众筹平台有聚米金融、幕客、烯易等;公益式众筹平台有水滴筹、轻松筹、腾讯乐捐、米公益等。其中,点名时间、众筹网、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属于综合型众筹平台;乐童音乐、点筹网、赞赏、淘梦网、追梦网、聚米金融、幕客、演娱派、烯易等属于垂直型众筹平台。
二、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的主要形式
最初的互联网影视众筹特指项目发起人在众筹平台上发布影视项目,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回报权益,针对项目的拍摄制作、宣传发行向大众募集所需资金,支持者在项目众筹成功,完成制作、发行后收获相应回报的过程。
目前,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按项目类别细分为院线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微电影、短片等众筹项目。不同于美国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的影视项目多采用回报式众筹的形式,中国互联网的影视众筹项目根据回报设置的不同分为产品回报型和投资权益型两种。
产品回报型通常以影视作品的观看权益(电影票、首映礼门票、明星见面会门票等),相关的周边产品(影音制品、海报、道具等),荣誉(名誉出品人、公开致谢等)和定制服务(与主创人员的互动、获得电影出鏡机会等)作为回报。
投资权益型则包括股权式和债权式两种,而这两种众筹形式往往都伴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前者是指影视项目发起人通过出让影视项目股权的方式向支持者进行融资;后者则指影视项目发起人将项目未来包括票房收入在内的收益权部分转让给投资人,以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在债权式影视众筹中,收益权主要包括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一般以预期5%—10%的年化固定收益为主;浮动收益则以影视项目上映后的票房区间和播映收益分成区间来确定。如《叶问3》就是在苏宁众筹上以8%的年化固定收益和票房达到5亿后的与票房收入挂钩的浮动收益相结合的收益权来众筹融资[5]。
三、互联网影视众筹的中国式演进
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发端于综合型回报式众筹平台,发展成综合型和垂直型众筹平台共存,回报式、债权式、股权式众筹形式并置,制片、发行、放映、衍生品全环节覆盖的模式,其经过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回报式影视众筹从综合平台走向垂直细分
作为国内首个综合型回报式众筹平台,点名时间效仿美国众筹平台Kickstarter,开设了十一类众筹项目,其中一类就是影视。在成立之初,其为处于筹备、制作阶段的《大鱼·海棠》《十万个冷笑话》等筹资超过100万元[6]。在这之后,众筹网、摩点网等综合型回报式众筹平台纷纷上线,都设有影视类别。
随后,国内众筹平台开始走向行业细分,影视众筹垂直型平台出现。2011年9月,追梦网成立;2012年2月,淘梦网成立;2011年10月,二十四帧(23frame)成立。前两者专注于草根微电影项目,后者专注于小成本的专业影视项目。此后,众筹成为一些商业化影视项目试水的融资环节。如2013年9月的《快乐男声》主题电影在众筹网上20天内成功筹资501万元[7]。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影视众筹项目在回报上依然采用了产品回报型。但当时创投圈和影视行业普遍认为这种单一的众筹形式把项目的支持者局限在了粉丝范围,如果能提供其他投资收益,必定能够提高普通资金支持者的参与热情。 (二)债权式影视众筹兴起,股权式影视众筹萌芽
2014年,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开始出现债权式、股权式众筹。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进军众筹领域,带动影视众筹进入井喷式发展[8]。
阿里巴巴、百度依靠其大数据优势,分别推出“娱乐宝”和“百发有戏”,这些影视众筹项目起购点低、体量大,让用户通过购买同期一部或几部电影不同定额的理财产品,获取一定的年化收益,并享有娱乐权益。其本质上都是债权式众筹形式。“娱乐宝”和“百发有戏”在推出初期就受到热捧,折射出支持者参与投资权益型影视众筹项目的热情。
“娱乐宝”在2014年3月推出以电影《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非法操作》《魁拔3》以及游戏《魔范学院》为投资标的的投资权益型众筹产品,在4天内就吸引了22.38万人参与投资,成功筹得7300万元[8]。“百发有戏”在同年9月为电影《黄金时代》融资,以10元作为该影视众筹项目起购点,把支持者的权益回报与电影票房挂钩,最终募集资金1800万元[8]。
之后,金融机构也涉足影视众筹领域。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在2014年12月推出“小浦娱乐”,客户可以用信用卡的存量积分参与影视众筹项目;其首期推出的影视众筹项目电影《港囧》,设置每份8万元积分,每位持卡人可限兑5份,但在回报设置上并不涉及现金,而是全部以电影票务及衍生品作为回报。
当时,众筹已经成为国内新兴的投资手段,而影视众筹则依然以回报式、债权式众筹为主,股权式众筹尚未登场。但众筹平台和影视行业从未放弃过将股权式众筹引入影视众筹项目的尝试。在国内法律法规对互联网众筹的规定下,基于“熟人圈层”的私募形式(人数不超过200人),股权式的影视众筹形式产生。
此后,中国首例成功的股权式影视众筹案例出现: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出品人通过其朋友圈为该影片众筹宣发经费,并最终获得780万元投资,参与的投资者(包括企业法人、投资人)的投资金额从一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9]。该影片截至2015年8月共获得票房9.56亿元,投资者人均收益25万元。至此,成熟的商业化影视众筹项目开始试水:2016年上映的影片《美人鱼》,其除了由和和影业、联瑞影业等9家机构投资外,还有89位众筹个人,共筹资近千万元[10]。
(三)债权式影视众筹垂直型平台暴增,网络电影项目居多
2015年4月,国内首家垂直型债权式影视众筹网站聚米金融成立,该平台为参与项目的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与浮动收益回报相结合的收益方式;之后,其进一步聚焦影视行业的新兴领域—网络电影。截至2021年3月,在聚米金融上成功众筹资金的影视作品有349部。
同年,一款名为“幕客”的垂直型影视众筹应用程序上线。该众筹平台综合了回报式众筹和股权式众筹两种形式;每个影视众筹项目可以根据各自的属性和特色,设置产品回报和投资权益,后者按照每个众筹项目所在播映平台的收益计算方式进行结算。
2015年至2016年,演娱派、烯易等同类众筹平台纷纷推出。这些影视众筹平台均为影视公司所开发,可以依靠公司所在影视业内具备的相对丰富的项目资源和投融资经验,将参与运作的影视众筹项目放到各自的众筹平台上,多采用债权式进行众筹。从项目类别上看,其众筹的影视项目多为网络电影。2016年,国内网络电影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影视众筹行业的发展,当年全国共上线影视众筹项目约1400个。
(四)影视衍生品众筹项目扎堆,放映众筹异军突起
2014年,国内电商平台开始陆续进入众筹领域。同年7月,京东众筹成立;次年3月,淘宝众筹成立。在此类众筹平台上,多数影视众筹项目开始对已完成制作,甚至已发行上映的影视作品的衍生品进行“预售+团购”众筹。如《大圣归来》《捉妖记》都在上映期间通过淘宝众筹发起系列衍生品的预售众筹,并依托电商平台了解消费者对衍生品的实际需求,进一步营销电影,增加综合票房收益。
此时,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项目针对项目制片、宣发、衍生品开发等一个或多个环节展开,其回报式、债权式、股权式众筹悉数登场,但尚未出现放映众筹的尝试。而对众筹平台方、项目发起方和支持者来说,影视众筹项目最大的投资风险在于票房的不稳定。那么,能否将影视众筹的模式运用到放映环节以保障票房,还需要尝试。
2016年6月,一部名为《我的诗篇》的纪录片在全国100个城市的影院同步放映。这正是一次对互联网影视放映众筹的尝试,项目发起人通过互联网发起影片放映众筹,聚集该片的观影人群,通过与影院合作,预先售票;当售票数量达到一定目标后,影片便可在影院排片上映[11]。
2016年10月,《我的诗篇》导演吴飞跃成立“大象点映”,用户可以通过大象点映决定自己看什么电影,实现“自主排片”;此举帮助艺术电影找到自身影片的目标群体,在影院获得排片。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宣发B2C(影院-观众)的销售模式,实现了C2B的影片众筹放映模式。截至2020年初,全国440多个城市的近百万观众在大象点映发起影片众筹点映,并组团观影。大象点映的出现,让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完成了其整个中国式的演进历程。
四、结语
在国内众筹平台的商业模式、影视的发展现状和资本的多方合力下,互联网影视众筹的初衷、主体、形式和结果都发生了变化。
经过十年演进与发展,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当下的发展受限、式微。目前,基于无线互联技术的发展、5G的出现,现存的影视众筹平台都从PC端的网站转为移动端的应用程序,或用户可通过扫码进入众筹平台,甚至通过微信客户端里的公众号和小程序进行链接。
未来,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将以互联网影视企业为基石,以其日益扩大的版权库为内容源头,基于各自的自主网络院线发行窗口,顺应当下视频内容细分和市场差异化所带来的内容定制的生产趋势,利用视频平台已建成的会员系统和支付系统,打造一个真正独立于传统影视行业生产发行系统之外的会员众筹付费—定制生产—网络院线分发的影视众筹生态闭环,助力良性影视生态圈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邓建鹏.互联网金融时代众筹模式的法律风险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03):115-121.
[2]黃玲,尼安木,周科.创业融资、众筹平台转型与中国智造—以点名时间为例[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01):28-38.
[3]孙一文,刘永宁.影视众筹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6(11):106-107.
[4]郝雅琼.美国电影众筹实践及其启示[J].传播与版权,2016(02):181-183.
[5]郭中敏,朱国华.电影众筹的监管路径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9):66-68.
[6]虞海峡.众筹:电影内容运营风险管理的试金石[J].当代电影,2014(08):9-13.
[7]郝雅琼,彭志强.我国电影众筹实践及问题研究[J].海南金融,2016(04):70-72,85.
[8]王广振,王新娟.互联网电影企业:产业融合与电影产业链优化[J].东岳论丛,2015(02):55-61.
[9]祁悦.中国电影众筹初探[J].科技传播,2016(06):5,10.
[10]金韶.浅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影视产业创新[J].传媒,2016(09):51-53.
[11]刘稚亚.电影众筹:风光与风险并存[J].经济,2016(18):94-96.
[关键词]影视众筹;回报式;股权式;债权式
一、互联网众筹的类型及其中国式发展
互联网众筹是指项目发起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筹款项目,向大众筹集资金,支持者获得相应权益回报的筹资方式[1]。按照众筹形式分类,美国Massolution研究公司将其分为四种:回报产品和服务的回报式、给予股份的股权式、返还本金和利息的债权式和慈善捐赠的公益式。按照项目类别的集中度分类,众筹平台可分为综合型和垂直型两种:前者是指平台上的项目类别丰富,包含智能科技、影视娱乐、音乐舞蹈、书籍设计、旅行住宿、美食餐饮等;后者则指专注于某一领域项目,如音乐、出版或影视等项目。
2011年7月,点名时间效仿美国Kickstarter网站采用综合型回报式众筹的形式正式上线,拉开了互联网众筹在中国发展的序幕。之后,点名时间经历了从综合型平台到专注于智能硬件项目的垂直型众筹网站的变化,直至今天的没落[2]。其发展进程代表了我国整个互联网众筹的兴衰史。
经过2011—2013年的众筹发展萌芽期,我国互联网众筹在2014年发展势头猛烈。当时,国内众筹总额高达1.88亿元,共发起了1400多个众筹项目;互联网巨头进入众筹领域,如娱乐宝、百发有戏、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相继出现;众筹方式增多、市场放量增长,众筹行业进入发展元年[3]。
2015—2016年,我国互联网众筹开启快速增长阶段,众筹平台年增量到达顶峰。仅2015年上半年,其共发起了1.7万多个项目,成功募集资金46.66亿元。
2017年,由于互联网金融热度下降,多家众筹平台频繁“暴雷”,国家政策监管趋严,众筹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各方观望气氛浓重;众筹平台增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全年仅增加70家。2018年,区块链技术出现,但其也未能给互联网众筹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平台全年增量仅14家。
2019年,我国众筹平台新增仅5家,在线运营的平台数量更是急速下降,众筹行业进入谨慎发展阶段。2020年,行业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多数互联网众筹平台关闭。
纵观互联网众筹十年的发展,其形式已从单一的回报式众筹发展为回报式、股权式、债权式和公益式等四种众筹形式,其从最初的综合型众筹平台发展成为综合型与垂直型众筹平台并存,且以回报式、股权式、债权式众筹和综合型众筹平台最为普遍[4]。这期间,国内出现过的回报式众筹平台有点名时间、众筹网、淘宝众筹、开始吧、摩点网等;股权式众筹平台有人人创、原始会、天使汇、多彩投、聚募众筹等;债权式众筹平台有聚米金融、幕客、烯易等;公益式众筹平台有水滴筹、轻松筹、腾讯乐捐、米公益等。其中,点名时间、众筹网、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属于综合型众筹平台;乐童音乐、点筹网、赞赏、淘梦网、追梦网、聚米金融、幕客、演娱派、烯易等属于垂直型众筹平台。
二、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的主要形式
最初的互联网影视众筹特指项目发起人在众筹平台上发布影视项目,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回报权益,针对项目的拍摄制作、宣传发行向大众募集所需资金,支持者在项目众筹成功,完成制作、发行后收获相应回报的过程。
目前,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按项目类别细分为院线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微电影、短片等众筹项目。不同于美国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的影视项目多采用回报式众筹的形式,中国互联网的影视众筹项目根据回报设置的不同分为产品回报型和投资权益型两种。
产品回报型通常以影视作品的观看权益(电影票、首映礼门票、明星见面会门票等),相关的周边产品(影音制品、海报、道具等),荣誉(名誉出品人、公开致谢等)和定制服务(与主创人员的互动、获得电影出鏡机会等)作为回报。
投资权益型则包括股权式和债权式两种,而这两种众筹形式往往都伴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前者是指影视项目发起人通过出让影视项目股权的方式向支持者进行融资;后者则指影视项目发起人将项目未来包括票房收入在内的收益权部分转让给投资人,以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在债权式影视众筹中,收益权主要包括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一般以预期5%—10%的年化固定收益为主;浮动收益则以影视项目上映后的票房区间和播映收益分成区间来确定。如《叶问3》就是在苏宁众筹上以8%的年化固定收益和票房达到5亿后的与票房收入挂钩的浮动收益相结合的收益权来众筹融资[5]。
三、互联网影视众筹的中国式演进
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发端于综合型回报式众筹平台,发展成综合型和垂直型众筹平台共存,回报式、债权式、股权式众筹形式并置,制片、发行、放映、衍生品全环节覆盖的模式,其经过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回报式影视众筹从综合平台走向垂直细分
作为国内首个综合型回报式众筹平台,点名时间效仿美国众筹平台Kickstarter,开设了十一类众筹项目,其中一类就是影视。在成立之初,其为处于筹备、制作阶段的《大鱼·海棠》《十万个冷笑话》等筹资超过100万元[6]。在这之后,众筹网、摩点网等综合型回报式众筹平台纷纷上线,都设有影视类别。
随后,国内众筹平台开始走向行业细分,影视众筹垂直型平台出现。2011年9月,追梦网成立;2012年2月,淘梦网成立;2011年10月,二十四帧(23frame)成立。前两者专注于草根微电影项目,后者专注于小成本的专业影视项目。此后,众筹成为一些商业化影视项目试水的融资环节。如2013年9月的《快乐男声》主题电影在众筹网上20天内成功筹资501万元[7]。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影视众筹项目在回报上依然采用了产品回报型。但当时创投圈和影视行业普遍认为这种单一的众筹形式把项目的支持者局限在了粉丝范围,如果能提供其他投资收益,必定能够提高普通资金支持者的参与热情。 (二)债权式影视众筹兴起,股权式影视众筹萌芽
2014年,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开始出现债权式、股权式众筹。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进军众筹领域,带动影视众筹进入井喷式发展[8]。
阿里巴巴、百度依靠其大数据优势,分别推出“娱乐宝”和“百发有戏”,这些影视众筹项目起购点低、体量大,让用户通过购买同期一部或几部电影不同定额的理财产品,获取一定的年化收益,并享有娱乐权益。其本质上都是债权式众筹形式。“娱乐宝”和“百发有戏”在推出初期就受到热捧,折射出支持者参与投资权益型影视众筹项目的热情。
“娱乐宝”在2014年3月推出以电影《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非法操作》《魁拔3》以及游戏《魔范学院》为投资标的的投资权益型众筹产品,在4天内就吸引了22.38万人参与投资,成功筹得7300万元[8]。“百发有戏”在同年9月为电影《黄金时代》融资,以10元作为该影视众筹项目起购点,把支持者的权益回报与电影票房挂钩,最终募集资金1800万元[8]。
之后,金融机构也涉足影视众筹领域。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在2014年12月推出“小浦娱乐”,客户可以用信用卡的存量积分参与影视众筹项目;其首期推出的影视众筹项目电影《港囧》,设置每份8万元积分,每位持卡人可限兑5份,但在回报设置上并不涉及现金,而是全部以电影票务及衍生品作为回报。
当时,众筹已经成为国内新兴的投资手段,而影视众筹则依然以回报式、债权式众筹为主,股权式众筹尚未登场。但众筹平台和影视行业从未放弃过将股权式众筹引入影视众筹项目的尝试。在国内法律法规对互联网众筹的规定下,基于“熟人圈层”的私募形式(人数不超过200人),股权式的影视众筹形式产生。
此后,中国首例成功的股权式影视众筹案例出现: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出品人通过其朋友圈为该影片众筹宣发经费,并最终获得780万元投资,参与的投资者(包括企业法人、投资人)的投资金额从一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9]。该影片截至2015年8月共获得票房9.56亿元,投资者人均收益25万元。至此,成熟的商业化影视众筹项目开始试水:2016年上映的影片《美人鱼》,其除了由和和影业、联瑞影业等9家机构投资外,还有89位众筹个人,共筹资近千万元[10]。
(三)债权式影视众筹垂直型平台暴增,网络电影项目居多
2015年4月,国内首家垂直型债权式影视众筹网站聚米金融成立,该平台为参与项目的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与浮动收益回报相结合的收益方式;之后,其进一步聚焦影视行业的新兴领域—网络电影。截至2021年3月,在聚米金融上成功众筹资金的影视作品有349部。
同年,一款名为“幕客”的垂直型影视众筹应用程序上线。该众筹平台综合了回报式众筹和股权式众筹两种形式;每个影视众筹项目可以根据各自的属性和特色,设置产品回报和投资权益,后者按照每个众筹项目所在播映平台的收益计算方式进行结算。
2015年至2016年,演娱派、烯易等同类众筹平台纷纷推出。这些影视众筹平台均为影视公司所开发,可以依靠公司所在影视业内具备的相对丰富的项目资源和投融资经验,将参与运作的影视众筹项目放到各自的众筹平台上,多采用债权式进行众筹。从项目类别上看,其众筹的影视项目多为网络电影。2016年,国内网络电影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影视众筹行业的发展,当年全国共上线影视众筹项目约1400个。
(四)影视衍生品众筹项目扎堆,放映众筹异军突起
2014年,国内电商平台开始陆续进入众筹领域。同年7月,京东众筹成立;次年3月,淘宝众筹成立。在此类众筹平台上,多数影视众筹项目开始对已完成制作,甚至已发行上映的影视作品的衍生品进行“预售+团购”众筹。如《大圣归来》《捉妖记》都在上映期间通过淘宝众筹发起系列衍生品的预售众筹,并依托电商平台了解消费者对衍生品的实际需求,进一步营销电影,增加综合票房收益。
此时,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项目针对项目制片、宣发、衍生品开发等一个或多个环节展开,其回报式、债权式、股权式众筹悉数登场,但尚未出现放映众筹的尝试。而对众筹平台方、项目发起方和支持者来说,影视众筹项目最大的投资风险在于票房的不稳定。那么,能否将影视众筹的模式运用到放映环节以保障票房,还需要尝试。
2016年6月,一部名为《我的诗篇》的纪录片在全国100个城市的影院同步放映。这正是一次对互联网影视放映众筹的尝试,项目发起人通过互联网发起影片放映众筹,聚集该片的观影人群,通过与影院合作,预先售票;当售票数量达到一定目标后,影片便可在影院排片上映[11]。
2016年10月,《我的诗篇》导演吴飞跃成立“大象点映”,用户可以通过大象点映决定自己看什么电影,实现“自主排片”;此举帮助艺术电影找到自身影片的目标群体,在影院获得排片。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宣发B2C(影院-观众)的销售模式,实现了C2B的影片众筹放映模式。截至2020年初,全国440多个城市的近百万观众在大象点映发起影片众筹点映,并组团观影。大象点映的出现,让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完成了其整个中国式的演进历程。
四、结语
在国内众筹平台的商业模式、影视的发展现状和资本的多方合力下,互联网影视众筹的初衷、主体、形式和结果都发生了变化。
经过十年演进与发展,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当下的发展受限、式微。目前,基于无线互联技术的发展、5G的出现,现存的影视众筹平台都从PC端的网站转为移动端的应用程序,或用户可通过扫码进入众筹平台,甚至通过微信客户端里的公众号和小程序进行链接。
未来,中国互联网影视众筹将以互联网影视企业为基石,以其日益扩大的版权库为内容源头,基于各自的自主网络院线发行窗口,顺应当下视频内容细分和市场差异化所带来的内容定制的生产趋势,利用视频平台已建成的会员系统和支付系统,打造一个真正独立于传统影视行业生产发行系统之外的会员众筹付费—定制生产—网络院线分发的影视众筹生态闭环,助力良性影视生态圈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邓建鹏.互联网金融时代众筹模式的法律风险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03):115-121.
[2]黃玲,尼安木,周科.创业融资、众筹平台转型与中国智造—以点名时间为例[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01):28-38.
[3]孙一文,刘永宁.影视众筹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6(11):106-107.
[4]郝雅琼.美国电影众筹实践及其启示[J].传播与版权,2016(02):181-183.
[5]郭中敏,朱国华.电影众筹的监管路径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9):66-68.
[6]虞海峡.众筹:电影内容运营风险管理的试金石[J].当代电影,2014(08):9-13.
[7]郝雅琼,彭志强.我国电影众筹实践及问题研究[J].海南金融,2016(04):70-72,85.
[8]王广振,王新娟.互联网电影企业:产业融合与电影产业链优化[J].东岳论丛,2015(02):55-61.
[9]祁悦.中国电影众筹初探[J].科技传播,2016(06):5,10.
[10]金韶.浅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影视产业创新[J].传媒,2016(09):51-53.
[11]刘稚亚.电影众筹:风光与风险并存[J].经济,2016(1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