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系统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后,这一教育思想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本文从终身教育思想的内涵入手,着重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终身学习思想;历史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12-02
【Abstract】Since putting forward by Parl Lengrand, thought of lifelong learning has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education.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lifelong learning first. Moreover,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methods which we should adopt according to our realities.
【Key words】thought of lifelong learn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method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古亦有之。但其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则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自从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系统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后,这一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引起很大反响,成为20世纪席卷世界各国的重大教育思潮。世界各国都把这一教育思想作为指导本国教育的基石,它不仅在宏观上影响着各国教育战略的规划,同时也在微观上催生了各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革,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1 终身教育思想的内涵
1.1 终身教育的含义:关于终身教育的定义,保罗·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个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认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教育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没有一个非终身的而又分割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终身教育是“指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己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由此可见,所谓终身教育,就是指能满足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生存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的教育。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终身教育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不断的过程;
(2)终身教育的基本日标是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
(3)终身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个体获取知识的能力。
1.2 终身教育的特征:从其含义可以看出,终身教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终身性。终身教育,顾名思义,即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限制,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知识的更新速度激增。90年代以来,知识总量每年翻一番。一个人即使上了大学也只能获得整个一生所需知识的10%左右。知识的无限增加,使人们原来持有的前半生受教育即可一劳永逸的观点不再符合现实。“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人生准则。
(2)整体性。从在时间上看,终身学习贯穿人的一生,从早期的学前智力开发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采用适合各年龄段智力特征的教育模式,进行任何人都可接受的教育;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促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上的整合,充分发挥了三者立体交叉的整体影响作用,使人获得全面发展。
(3)全面性。终身教育是全面教育,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人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终身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要求学习者要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独立自主,富有创新精神,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4)民主性。终身教育思想注重教育的民主化,其意味着教育机会均等;但是,它并非指每个人都接受同样的教育,而是指每个人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3)指导性。未来教育的主题是“学会生存”。人类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学会生存”的最佳途径和选择就是学会学习、终生学习。而终身教育则为终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途径,从而最终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
2 终身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教育领域影响最大、流传最少、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的产生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2.1 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终身教育是对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对教育思想重新清理的结果,是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是教育的全新高度。它设计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和新的意识形态,设想培养一种新型的现代人。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定义,它否认了学校等于教育、进学校;人生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以及青少年在学校学的东西得以终生受用等的错误观点,主张人们在一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接触和学习许多智力体力方面的知识技能,使教育成为一个统一性和连续性的结合。
2.2 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终身教育则注重人们个性的发展;传统教育重在一个阶段、某个方面的成果,终身教育则着眼于全过程的多个方面的成果;传统教育鼓励竞争,实行淘汰,使人们在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下学习和生活,终身教育则强调教育是一个过程,着眼于它的全过程的多个方面的表现,对于整个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结果应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也就是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克服了传统教育过分地重视其社会价值,忽略其培养人的内在价值的弊端,而使教育能充分实现内在、外在价值的统一。因此,终身教育被认为是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终身教育将人的认知、动机、情感等个性心理与人的体魄发展整合一体,贯穿于人的一生,消除一次性教育带给人的失败和苦恼,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并尽叫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宗旨。
2.3 催化“学习化社会”的出现: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催生了“学习化社会”的出现。所谓“学习化社会”,即是求得自我实现的学习被贯穿于每一个人终身的社会,它跟终身教育所倡导的社会是统一的内涵,是末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它们相互包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和理想境界,而终身教育则是学习化社会的核心和最根本的特征。
2.4 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终身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占据了人类活动的全部,既与工作有联系,又与闲暇时间有联系,从而为实施终身教育提供了空前少阔的发展路子。丰富多彩的途径、形式和手段,使教育成为伴随人一生的多次回归教育,成为包括正规和非正规、正式和非正式教育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百花园”,使人们能在口常生活中和空余时间内接受教育,不断调节自我,实现自我。这就能使终身教育有效地贴近生活,充分发挥和提高教育功能的释放效益,这也能使终身教育在改造世界、创造末来方面,在塑造完善人类自身方面发挥更大更好更有效的作用。
2.5 促进教育手段和方法法的多样化: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在学习手段上,有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远程教育、视听结合的声像教学媒体、与计算机互联网络同步发展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校教育以书本为媒体、以教师系统讲授与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不足,有力促进了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样化,为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创造了条件。
3 我国发展终身教育思想采取应的措施
我国如何应用和发展终身教育思想?怎样才能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体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从宏观上对终身教育体系进行立法监督和保证,使其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另外,政府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开发,使全民普遍具有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现代意识,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打破成人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各自为政、封闭管理的局面,形成开放性的教育系统。
3.2 加强舆论宣传,构建学习型社会:通过各种方式让社会各阶层国民接受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构建学习型社会。要使每个人都知道学习不仅限于学校教育阶段,它伴随人的一生,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促进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加强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的密切联系,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企业内教育、社区教育的一体化、系统化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来完成我国的终身教育。
3.3 开拓创新,发展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大学首先应当成为终身教育体制建构的先锋和主力。要努力创办研究型大学、社区大学、远距离大学等多种类型的大学。开辟入学渠道多元化途径,普及高等教育。
3.4 筑牢基础,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是提高终身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为许多继续教育方式是由各级各类教师去组织实施的。教师若没有最新知识、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改革创新的能力是无法担任这一艰巨任务的。因此,要重视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把它当作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制度上也作了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
[1] 单中惠主编.外国教育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李申申.简明外国教育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4]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I].中国教育报,2008 年3 版
[5] 保罗·朗格郎,终身教育引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6] 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终身学习思想;历史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012-02
【Abstract】Since putting forward by Parl Lengrand, thought of lifelong learning has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education.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lifelong learning first. Moreover,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methods which we should adopt according to our realities.
【Key words】thought of lifelong learn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method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古亦有之。但其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则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自从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系统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后,这一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引起很大反响,成为20世纪席卷世界各国的重大教育思潮。世界各国都把这一教育思想作为指导本国教育的基石,它不仅在宏观上影响着各国教育战略的规划,同时也在微观上催生了各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革,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1 终身教育思想的内涵
1.1 终身教育的含义:关于终身教育的定义,保罗·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个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认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教育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没有一个非终身的而又分割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终身教育是“指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己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由此可见,所谓终身教育,就是指能满足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生存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的教育。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终身教育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不断的过程;
(2)终身教育的基本日标是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
(3)终身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个体获取知识的能力。
1.2 终身教育的特征:从其含义可以看出,终身教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终身性。终身教育,顾名思义,即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限制,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知识的更新速度激增。90年代以来,知识总量每年翻一番。一个人即使上了大学也只能获得整个一生所需知识的10%左右。知识的无限增加,使人们原来持有的前半生受教育即可一劳永逸的观点不再符合现实。“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人生准则。
(2)整体性。从在时间上看,终身学习贯穿人的一生,从早期的学前智力开发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采用适合各年龄段智力特征的教育模式,进行任何人都可接受的教育;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促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上的整合,充分发挥了三者立体交叉的整体影响作用,使人获得全面发展。
(3)全面性。终身教育是全面教育,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人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终身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要求学习者要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独立自主,富有创新精神,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4)民主性。终身教育思想注重教育的民主化,其意味着教育机会均等;但是,它并非指每个人都接受同样的教育,而是指每个人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3)指导性。未来教育的主题是“学会生存”。人类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学会生存”的最佳途径和选择就是学会学习、终生学习。而终身教育则为终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途径,从而最终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
2 终身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教育领域影响最大、流传最少、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的产生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2.1 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终身教育是对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对教育思想重新清理的结果,是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是教育的全新高度。它设计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和新的意识形态,设想培养一种新型的现代人。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定义,它否认了学校等于教育、进学校;人生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以及青少年在学校学的东西得以终生受用等的错误观点,主张人们在一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接触和学习许多智力体力方面的知识技能,使教育成为一个统一性和连续性的结合。
2.2 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终身教育则注重人们个性的发展;传统教育重在一个阶段、某个方面的成果,终身教育则着眼于全过程的多个方面的成果;传统教育鼓励竞争,实行淘汰,使人们在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下学习和生活,终身教育则强调教育是一个过程,着眼于它的全过程的多个方面的表现,对于整个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结果应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也就是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克服了传统教育过分地重视其社会价值,忽略其培养人的内在价值的弊端,而使教育能充分实现内在、外在价值的统一。因此,终身教育被认为是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终身教育将人的认知、动机、情感等个性心理与人的体魄发展整合一体,贯穿于人的一生,消除一次性教育带给人的失败和苦恼,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并尽叫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宗旨。
2.3 催化“学习化社会”的出现: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催生了“学习化社会”的出现。所谓“学习化社会”,即是求得自我实现的学习被贯穿于每一个人终身的社会,它跟终身教育所倡导的社会是统一的内涵,是末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它们相互包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和理想境界,而终身教育则是学习化社会的核心和最根本的特征。
2.4 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终身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占据了人类活动的全部,既与工作有联系,又与闲暇时间有联系,从而为实施终身教育提供了空前少阔的发展路子。丰富多彩的途径、形式和手段,使教育成为伴随人一生的多次回归教育,成为包括正规和非正规、正式和非正式教育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百花园”,使人们能在口常生活中和空余时间内接受教育,不断调节自我,实现自我。这就能使终身教育有效地贴近生活,充分发挥和提高教育功能的释放效益,这也能使终身教育在改造世界、创造末来方面,在塑造完善人类自身方面发挥更大更好更有效的作用。
2.5 促进教育手段和方法法的多样化: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在学习手段上,有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远程教育、视听结合的声像教学媒体、与计算机互联网络同步发展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校教育以书本为媒体、以教师系统讲授与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不足,有力促进了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样化,为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创造了条件。
3 我国发展终身教育思想采取应的措施
我国如何应用和发展终身教育思想?怎样才能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体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从宏观上对终身教育体系进行立法监督和保证,使其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另外,政府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开发,使全民普遍具有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现代意识,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打破成人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各自为政、封闭管理的局面,形成开放性的教育系统。
3.2 加强舆论宣传,构建学习型社会:通过各种方式让社会各阶层国民接受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构建学习型社会。要使每个人都知道学习不仅限于学校教育阶段,它伴随人的一生,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促进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加强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的密切联系,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企业内教育、社区教育的一体化、系统化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来完成我国的终身教育。
3.3 开拓创新,发展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大学首先应当成为终身教育体制建构的先锋和主力。要努力创办研究型大学、社区大学、远距离大学等多种类型的大学。开辟入学渠道多元化途径,普及高等教育。
3.4 筑牢基础,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是提高终身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为许多继续教育方式是由各级各类教师去组织实施的。教师若没有最新知识、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改革创新的能力是无法担任这一艰巨任务的。因此,要重视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把它当作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制度上也作了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
[1] 单中惠主编.外国教育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李申申.简明外国教育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4]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I].中国教育报,2008 年3 版
[5] 保罗·朗格郎,终身教育引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6] 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