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关系:空巢无助最难熬
夫妻是否和睦、子女孝不孝顺、兄弟姐妹是否团结等,这些家庭关系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的幸福感。而对老年人来说,子女关系更为重要。在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子女关系中,有两类“杀伤力”较大。
第一类是空巢。有人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来形容空巢老年人的孤独和寂寞。一项针对老年人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老年人认为,与(孙)子女相聚是他们生活中最高兴的事情,子女经常回来探望成了他们最大的期待。但难如愿的是,孩子们或在外地工作学习,或过于忙碌无暇顾及,老年人空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第二类是与子女沟通不畅。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老年朋友子女不在身边时,盼着子女回来,可孩子们回来了,亲密的日子没过几天,便开始争吵。平时打电话也没几句好话,子女怪父母太唠叨,父母则怪子女不听话,不懂他们的良苦用心。
其实,老年人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子女没在身边,虽然没那么热闹,但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还不用为子女忙前忙后。转换思维后,不妨积极主动地规划好自己的生活,比如重新发展兴趣爱好、规定自己每天做多长时间的运动等。关于沟通的问题,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用言语能伤害到的往往是最在乎我们的人,以剩男剩女的问题为例,面对父母的念叨,子女一句“还没遇到合适的”,比“我的事不用你管”会让父母心里好受得多。
自身因素:衰老得病没自我
自己才是幸福的掌舵人,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看,以下几大因素也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
疾病缠身。身体的老化是必然的。活到七八十岁时,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如果因疾病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幸福感就会减退得更加厉害。平日里,只要天气允许,一定要进行适量锻炼,规律饮食,行动得越早,得到的回报越大。
不爱出门。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不爱出门,也相对更难交到朋友。有些老年人宁愿闷在家里看一天电视,也不愿出去晒晒太阳,和邻居们聊聊天。其实,一个人的社会参与度越高,能获得的社会支持便越多,幸福感也会更强。
没有自我。中国的老年人无疑是世界上为子女牺牲最多的群体,很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自己省吃俭用为子女攒钱买房;为了帮子女照顾孩子,哪怕在大城市生活再不适应也会强忍着。他们为子女活,却很少问问自己到底快乐不快乐。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年朋友也要逐渐转变观念,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自己的身上,比如和老伴儿制订旅行计划或健身计划。
社会氛围:尊重支持都不够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习惯向“下”看,更关注儿童,而不习惯向“上”看,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支持均不够,整个社会没有形成敬老爱老的氛围,这也会让为社会奉献一辈子的老年人很受伤。
首先,从社会支持角度看,老年人的特殊性在很多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比如,哪怕有些场所有老年人优先窗口,但摆设往往大于实质;老年人去医院看病,面临着“站不住、挤不动、等不及”这三大难;交通方面,公交车台阶过高,老年人腿脚不便上车难,出租车师傅担心出事,往往拒载老年朋友,打车难的问题由来已久;商场超市,冬季厚重的门帘老年人推起来十分费劲,夏季20℃以下的空调让人受不了;适合老年人的服饰、生活用品也不够丰富等。
其次,社会尊重度不够。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很多年轻人抱怨,早高峰时,老年人不应该出来添堵。其实,我们站在老年人的立场上替他们想想,他们要去逛早市,去医院看病,这些也都需要在早上进行。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理解的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无疑幸福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要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支持度,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在公共场所尽可能提供方便于老年人的设施,并通过各种方式倡导大家尊老敬老。此外,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代人之间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年轻人应该感恩老年人对社会的付出,当然,老年人也应多体谅年轻人打拼的不易,切忌倚老卖老,无理取闹。
社区服务:便利设施被忽视
进入老年后,社区成了老年人最重要的生活场所。部分社区会积极组织各类丰富的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
调查发现,在设计住所安全方面,老年人最不满意的是防滑和防跌设施不足,以及社区信息栏里,宣传信息字太小或有玻璃覆盖导致反光,看起来太费劲。此外,在接受信息方面,老人们也觉得十分不便。比如有的社区用网络、微信发布信息,组织活动,这对很多老年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这些技术让沟通越来越方便,但社区更应该从老年人的实际出发,想出一些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的办法。
社区需要在两方面为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努力,一是从功能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为老人创建圈子,激发老年人参与的热情,为不同职业、不同爱好、不同性格的老年朋友提供活动场所和平台,让他们走出家门,老有所乐;二是要从老年人自身出发,在每个细节上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为他们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可以在社区提供一个老年人意见箱,随时审查哪些服务还不到位,及时改进。
(摘自《人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