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呈低龄化趋势,传播途径也在逐渐演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青少年中进行艾滋病常识教育,防患于未然。笔者设计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洁身自好,做负责的选择是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
教学目标
第一,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第二,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第三,分专题教育,让学生直面成长,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负责任的决定,为青春成长之路保驾护航。
教学重点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条件、传播途径 解决方法:采用快速联想的活动方式先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再明确传播条件、传播途径,然后在体验活动中进一步深化认知。
提高学生的警觉性,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解决方法: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活动中深刻体悟艾滋病的传染、亲身体验感染者的内心,进而感同身受,提高警觉性,更加关注、关心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教学难点
课堂上,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绪、参与热情的调动,感同身受程度的把控都非常重要。解决方法:活动中利用团体活动、音乐等多媒体打造真实情境,让参与者一直沉浸在活动的氛围中;活动结束,组织佩戴红丝带活动,及时小结,适当引导,让学生们的思维和感受更深刻,分享内容更丰富有意义。
活动体验式教学方法 应用到这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转变为主持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交流、相互学习,完成整个课程的体验与理解。课程时间分配遵循361 原则,即课程前 30%的时间用于初步走近艾滋病,此时教师为主持人、为向导,引导学生唤醒自我体验、分享生活经验;60%时间用于组织艾滋病体验活动,此时教师为参与者、引导者,强化氛围、维持秩序、激发学生交流分享倾听、推动活动过程;最后的10%时间组织红丝带活动,升华感受、领悟,此时教师为爱心大使。
情境教学法 通过体验活动、背景音乐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宁静、祥和、自由、安全的氛围,创设真实的活动现场感,配合主持人的追问,附身倾听等,让学生融入情境,深刻感悟。
项目教学法 课程主题——直面艾滋,做负责任选择,在其引导下完成探究、感悟,有艾滋病基础知识,有情感领悟、有道德挑战,更有人性、大爱的升华。
教学过程
导入:滚动播放有关艾滋病生存现状的画面,配音乐,营造悲惨触目惊心画面。笔者问:“看了这组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知道他们得了什么病吗?”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名称。随后,笔者说:“关于艾滋病,你们一定有许多问题想了解?老师提前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预设,现在看大家的疑问基本围绕这几个方面(课件中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预设)。教师指着课件中的几个问题,课前同学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将这些问题内部消化(3分钟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1个问题来回答,其他小组补充。”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学生能回答大部分问题,只有艾滋病的传染,因为是重点,教师需要展开引导。有学生说:“我们组解答的是‘传染’。艾滋病通过血液、性、母婴三个途径传播(其他小组补充唾液传播等)。”笔者接着问:“这些真的能传染艾滋病吗?一起来看屏幕,艾滋病除了三个途径传播,还要有两个必备条件?”有学生回答:“数量和质量。举唾液或蚊子不能传播的例子。”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艾滋病传播途径,笔者出示表格(以下情况可能感染艾滋病毒吗)。
最后播放视频:白岩松艾滋病新闻1 1。笔者问:“看了视频,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艾滋病越來越年轻化了。”笔者引导:“艾滋病就在我们的同龄人中间。下面开展一个活动,体验一下如果你或你的同学得感染了艾滋病毒会是什么感受?”
项目实施——野火体验活动(音乐《天空之城》)。①拉手组队:全体成员拉手组成一个大圆圈,等待活动开始。②活动开始,主持人强调活动规则:第一,被教师拍到肩膀的两位同学为第一批疑似艾滋病毒感染者。第二,第一批感染者与同学握手时扣到对方手心,病毒进行了传染。第三,第二次握手感染者同样扣对方手心,病毒再次被传染。所有疑似艾滋病毒感染者都要不漏声色,越自然越好;没有被拍到肩膀和被扣到手心的人,握手时不能随意去扣对方手心;每次握手只能跟一个人握手;已经握过手的人之间不能重复握手。
③第一阶段的两位感染者体验分享:当我在每个人身边走过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当大家睁开眼睛的时候,我们中间已经有两位被感染者了,大家能看出是谁吗?这说明什么?请两位被感染者站出来,请问,当你被拍肩膀时心里想些什么?扣别人手心时想了什么?为什么?
④第二阶段是询问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体验分享——检测结果、感悟分享。面对这样的检测结果,此时此刻你内心有怎样感受,有什么想法?
你会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告诉给别人吗?如果会,会告诉谁,为什么?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为什么?你需要帮助吗,如果需要,你最想要的帮助是什么?询问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看到这样的结果,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询问外圈陪伴的家人,你能理解此时此刻他们最需要什么吗,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什么?
项目总结:所有参与者再次拉手,这时的拉手带有更深层的意义,是情感的舒缓、是责任的担当、是同学间彼此的关爱和温暖。主持人总结以下几点:艾滋病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社会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推向深渊,尊重和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延伸活动:佩戴红丝带活动。项目作业:制作有关艾滋病知识宣传手册,写下自己庄严的承诺,以及如何帮助艾滋病患者,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计划。
教学后记
第一,尊重体现在活动中,往往一个小动作、一个眼神就能表现你的尊重、平等的心态,课程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与主持者、参与者,要让“尊重、平等、信任”成为一种习惯。
第二,课程活动是“参与式”,不是“灌输式”;教师的身份是“主持人”,不是“主讲人”,要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要适时、适度给予引导,作为工作10余年的教师,自我身份的转变尤为重要,切记不要说教,不要以“老师”的身份自居,要有真情实感,真正深入活动,深切理解学生的情感,才会在一言一行中走进学生的世界。
第三,依据学生的情感带入感的强弱来调整课堂节奏,面对不愿发言、不善表达的学生时,教师要放松身段,调动活动氛围;面对异常活跃、表达积极的学生,要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控现场节奏,主持人的观察领悟能力、控场能力,追问探究,深化与升华引导等越发重要。因而活动公约的内容和制定方式要依据具体学情适度调整。
第四,活动过程及小结的开放性,不强迫学生回答问题的一致性、准确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要有正能量的引导,不多评价,更多的是给予理解、尊重,是心灵碰撞的过程,让年轻人学会做健康、安全、负责任的决定,这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研中心)
教学目标
第一,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第二,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第三,分专题教育,让学生直面成长,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负责任的决定,为青春成长之路保驾护航。
教学重点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条件、传播途径 解决方法:采用快速联想的活动方式先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再明确传播条件、传播途径,然后在体验活动中进一步深化认知。
提高学生的警觉性,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解决方法: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活动中深刻体悟艾滋病的传染、亲身体验感染者的内心,进而感同身受,提高警觉性,更加关注、关心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教学难点
课堂上,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绪、参与热情的调动,感同身受程度的把控都非常重要。解决方法:活动中利用团体活动、音乐等多媒体打造真实情境,让参与者一直沉浸在活动的氛围中;活动结束,组织佩戴红丝带活动,及时小结,适当引导,让学生们的思维和感受更深刻,分享内容更丰富有意义。
活动体验式教学方法 应用到这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转变为主持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交流、相互学习,完成整个课程的体验与理解。课程时间分配遵循361 原则,即课程前 30%的时间用于初步走近艾滋病,此时教师为主持人、为向导,引导学生唤醒自我体验、分享生活经验;60%时间用于组织艾滋病体验活动,此时教师为参与者、引导者,强化氛围、维持秩序、激发学生交流分享倾听、推动活动过程;最后的10%时间组织红丝带活动,升华感受、领悟,此时教师为爱心大使。
情境教学法 通过体验活动、背景音乐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宁静、祥和、自由、安全的氛围,创设真实的活动现场感,配合主持人的追问,附身倾听等,让学生融入情境,深刻感悟。
项目教学法 课程主题——直面艾滋,做负责任选择,在其引导下完成探究、感悟,有艾滋病基础知识,有情感领悟、有道德挑战,更有人性、大爱的升华。
教学过程
导入:滚动播放有关艾滋病生存现状的画面,配音乐,营造悲惨触目惊心画面。笔者问:“看了这组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知道他们得了什么病吗?”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名称。随后,笔者说:“关于艾滋病,你们一定有许多问题想了解?老师提前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预设,现在看大家的疑问基本围绕这几个方面(课件中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预设)。教师指着课件中的几个问题,课前同学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将这些问题内部消化(3分钟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1个问题来回答,其他小组补充。”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学生能回答大部分问题,只有艾滋病的传染,因为是重点,教师需要展开引导。有学生说:“我们组解答的是‘传染’。艾滋病通过血液、性、母婴三个途径传播(其他小组补充唾液传播等)。”笔者接着问:“这些真的能传染艾滋病吗?一起来看屏幕,艾滋病除了三个途径传播,还要有两个必备条件?”有学生回答:“数量和质量。举唾液或蚊子不能传播的例子。”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艾滋病传播途径,笔者出示表格(以下情况可能感染艾滋病毒吗)。
最后播放视频:白岩松艾滋病新闻1 1。笔者问:“看了视频,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艾滋病越來越年轻化了。”笔者引导:“艾滋病就在我们的同龄人中间。下面开展一个活动,体验一下如果你或你的同学得感染了艾滋病毒会是什么感受?”
项目实施——野火体验活动(音乐《天空之城》)。①拉手组队:全体成员拉手组成一个大圆圈,等待活动开始。②活动开始,主持人强调活动规则:第一,被教师拍到肩膀的两位同学为第一批疑似艾滋病毒感染者。第二,第一批感染者与同学握手时扣到对方手心,病毒进行了传染。第三,第二次握手感染者同样扣对方手心,病毒再次被传染。所有疑似艾滋病毒感染者都要不漏声色,越自然越好;没有被拍到肩膀和被扣到手心的人,握手时不能随意去扣对方手心;每次握手只能跟一个人握手;已经握过手的人之间不能重复握手。
③第一阶段的两位感染者体验分享:当我在每个人身边走过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当大家睁开眼睛的时候,我们中间已经有两位被感染者了,大家能看出是谁吗?这说明什么?请两位被感染者站出来,请问,当你被拍肩膀时心里想些什么?扣别人手心时想了什么?为什么?
④第二阶段是询问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体验分享——检测结果、感悟分享。面对这样的检测结果,此时此刻你内心有怎样感受,有什么想法?
你会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告诉给别人吗?如果会,会告诉谁,为什么?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为什么?你需要帮助吗,如果需要,你最想要的帮助是什么?询问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看到这样的结果,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询问外圈陪伴的家人,你能理解此时此刻他们最需要什么吗,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什么?
项目总结:所有参与者再次拉手,这时的拉手带有更深层的意义,是情感的舒缓、是责任的担当、是同学间彼此的关爱和温暖。主持人总结以下几点:艾滋病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社会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推向深渊,尊重和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延伸活动:佩戴红丝带活动。项目作业:制作有关艾滋病知识宣传手册,写下自己庄严的承诺,以及如何帮助艾滋病患者,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计划。
教学后记
第一,尊重体现在活动中,往往一个小动作、一个眼神就能表现你的尊重、平等的心态,课程活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与主持者、参与者,要让“尊重、平等、信任”成为一种习惯。
第二,课程活动是“参与式”,不是“灌输式”;教师的身份是“主持人”,不是“主讲人”,要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要适时、适度给予引导,作为工作10余年的教师,自我身份的转变尤为重要,切记不要说教,不要以“老师”的身份自居,要有真情实感,真正深入活动,深切理解学生的情感,才会在一言一行中走进学生的世界。
第三,依据学生的情感带入感的强弱来调整课堂节奏,面对不愿发言、不善表达的学生时,教师要放松身段,调动活动氛围;面对异常活跃、表达积极的学生,要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控现场节奏,主持人的观察领悟能力、控场能力,追问探究,深化与升华引导等越发重要。因而活动公约的内容和制定方式要依据具体学情适度调整。
第四,活动过程及小结的开放性,不强迫学生回答问题的一致性、准确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要有正能量的引导,不多评价,更多的是给予理解、尊重,是心灵碰撞的过程,让年轻人学会做健康、安全、负责任的决定,这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