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素养提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t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热点。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文章结合钟村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区域特色教研,谈谈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数学素养;提升策略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为了完成这一过渡,就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现代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挖掘信息资源,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经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而数学化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活动,在数学化过程中,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创设数学情境,并组织和引导学生展开与数学情境的对话性实践,下面以《有关0的除法》教学为例:
  【案例1】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关0的除法”的情景引入
  利用微课视频引入,创设生动的动画情景: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途中经过火焰山,师徒四人又热又渴的,于是孙悟空和猪八戒买来了四个大西瓜,想平均分给四师徒吃。
  师:你知道每人可以分得几个西瓜,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式吗?
  生: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1个,4÷4=1。
  孙悟空去找师傅,留下八戒一人看西瓜,没想到嘴馋的八戒竟然一下子把四个西瓜都吃完了。
  师:那现在还剩下几个西瓜,其余三师徒每人能分得几个呢?
  生:还剩下0个,三师徒平均每人都分得0个西瓜。
  师:你会列算式表示吗?
  生:0÷3=0。
  师:同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把0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每人分得0个。
  生2:3个人每人分得0个,3乘0个得0个。
  师:尝试计算“0÷5=0÷2=0÷8=( )”。你会计算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归纳)你还能列举这样的除法算式吗?
  (生举例)
  师:像这样的算式有举不完的例子,我们可以概括成: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进行有关0的除法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想乘法算除法”,还可以让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结合除法的意义说一说。现实中,孩子遇到把0个物品平均分成几份的情况是非常少的,因此笔者通过巧设剩余0个西瓜,平均分给师徒三人的情景,把教材中枯燥的除法算式与现实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借助直观的画面,将现实分西瓜的问题联想到有关0的除法算式,紧接着让学生尝试用分东西的经验(除法的意义)解决同类的除法算式(把0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最后引导归纳总结有关0的除法的算法。微课视频引入了生动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先获得数学建模的直接经验,再到建立模型的数学化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实践,充分开发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学生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使学生知算法明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还要根据题目条件寻求正确的运算途径。下面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教学为例:
  【案例2】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法”的探究過程
  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仅凭“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来说明是不够的,必须利用直观图帮助学生,特别是那些抽象思维水平较弱的学生。(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垃圾分类微课引入生活垃圾分类统计扇形图,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并列式。(2)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只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孩子可以借助电子书包资源(分圆软件)、画草图分,折一折圆片等学具。(3)巧用电子书包技术,感知相同分数单位。开始有的孩子使用画草图分或折一折纸,但最后都选择电子书包内的自动等分软件操作探究。通过直观的图,孩子直观发现分母不同,每一份的大小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直观感知重新分圆(分成每份大小相同)的必要性。(4)“图”与“式”结合,沟通“算理与算法”。
  在探索算理的过程中,把单位“1”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这样每一份的大小相同。电子书包的自动分圆动画轻松实现了快速平均分,将涂份数、重叠的过程直观地展现,让全班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平均分成二十份,每份小扇形的大小一样,份数直接相加。
  信息化整合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不同层次的孩子可以选择不同的学具作为支撑,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考过程通过直观的图示,清晰地展示出来,使他们知道“算法”、明白“算理”,从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小数学科学习方法的整合,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实现着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整合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下面以《小数的意义》教学为例:
  【案例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的自主探究过程
  (一)借助直观,感知意义
  1. 借助直观模型,引导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dm,用米作單位,用分数表示是■m,也可以用小数0.1m表示。
  师:如果是3dm、7dm,用m作单位,用分数和小数又该怎样表示呢?
  2. 引导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cm,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m,也可以用小数0.01m表示。那么4cm、8cm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和小数是多少m?
  3. 直观迁移,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师:你能猜猜三位小数、四位小数跟什么分数有关系吗?
  引导探索,重点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mm,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m,也可以用小数0.001m表示。那么6mm、13mm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和小数是多少,并说说你的想法。
  (二)迁移推理,自主提升,抽象意义,了解进率
  回顾探究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师: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掌握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师:再次回顾1dm、1cm、1mm转化成0.1m、0.01m、0.001m的过程。
  (借助毫米、厘米、分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在借助多媒体调用米尺直观教具,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继续借助直观模型,进一步理解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借助多媒体课件读取方便和交互性强的优势,通过三次回顾和对比小结巩固学生对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的理解,并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突出教学重点。又通过多媒体快速回顾把低级长度单位改写成高级长度单位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理解相邻两个小数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课中学生借助米尺直观教具,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迁移类推等学习方法,经历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小数意义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类推迁移的能力及概括能力。课后学生通过微课继续学习,能有效地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整合,促使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体会语言文字情感、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解读文本,尤其是在教课文的时候,真正做到“教语文”。在以语文素养为中心的阅读教學中,教师既要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素养,又要研究各类目标,还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这样才能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关键词】语文素养;文本解读;策略
摘 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该言传身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那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表率呢?笔者认为,一要明确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二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三要注重言传身教,做学生语言的表率,做学生仪表的表率,做学生行动的表率,做学生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学生自我检讨与自我批评的表率。  关键词:教师;言传身教;表率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向教师建议:“既然为人师
摘 要:攀岩课程是一门教学形式新颖、教育意义深远的课程,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将攀岩运动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能创新授课形式,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就教学状态、教学方法与效果以及改进方向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攀岩课程;体育教学;教学实践;学习效果  攀岩运动(Rock Climbing)源于50年代苏联的一项军事训练项目,而现代的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
【摘 要】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人们还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还可以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体育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德育教学的融入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价值;人际交往;
【摘 要】科技创新活动是学校常态活动之一,是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系统性教育活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内容缺乏规划、随意性大的问题;在时间安排上,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并未纳入课程范畴,更多是通过学校传统活动如科技节的契机开展,难以在课程中实施,活动的连续性较差,活动时间难保证。据此,笔者在实践中探索科技创新教育与综合实践设计制作课的整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融合各种
摘要: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并自我完善的过程,而阅读正是人类提升自我的阶梯,更是引导人类启蒙的捷径。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观与世界观处在快速建立的阶段,正确引导他们阅读健康的课外读物,对于提高学生个人能力、修养和智慧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以身示范,与学生共同读整本书,借此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观与世界观的同时,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师生共读
【摘 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运用适应儿童的艺术手段而创作的,以反映儿童生存于其中的现实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作家对现实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情感、趣味、观点、理想),呈现为儿童乐于接受的、有优美形式的艺术形象。童话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童话教
【摘 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纲要》以及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小学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构建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本文在分析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態实施的困难的基础上,以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为例,对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在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三种不同的
摘 要:作为一种近年才跃入人们视野的教辅手段,导学案越来越为初中语文教师所认同。但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文章采用对症下药的思路,先列举了导学案设计不科学、使用太频繁、缺乏针对性、方式欠灵活、存档待合理等缺憾,简要进行了归因分析,进而从端正认识和改进实践等角度阐述了优化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优化对策  随着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名校先进教改经验的推广,“导学
【摘 要】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材作为语文学习的例子,教学中需要根据语文课标要求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在学生学习的六年时间里,读写结合需要遵循读写迁移原理,寻找科学的优化训练的策略,本文主要围绕“入眼”把脉、“入心”悟法、“入笔”实践、“入文”对比的“四入”法实施策略,以《颐和园》为例阐明如何探寻读写结合优化训练的策略。  【关键词】读写结合;优化策略;双重逆转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