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warm—up 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YW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初步建立自信心,并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和学习习惯。这就要求高效的英语课堂要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面对时间紧(课堂只有40分钟)、任务重(三维目标必须落实)、困难大(学生要走出“哑巴英语”的困境)等诸多严峻问题,如何克服这些实际问题与困难呢?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企图寻找到好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在被很多教师所忽略的课堂前3-5分钟的“warm-up”给了我启发,我发现短短的5分钟同样可以很精彩,并让warm-up成为师生的脱口秀。在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听懂、能说,三年级则要求在听、说、读、写四方面都达标,这使得过渡之中有跨越。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 创设情境,感受语言,让学生“想说”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一定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学习、感受语言,课前的5分钟就是很好的一个载体,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科学、生动、人文的语言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在红果果与绿泡泡主持的少儿节目中,小朋友们可以亲历各种场景,以身临其境之乐引发了无数小朋友的参与热情,我将这一模式引进到课前的warm-up中,可以达到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的最佳效果。如设计“羊羊奇遇记”活动,可以成为一周主题或月主题,可以是个人连续剧或小组合作情景剧,大胆编排“美羊羊逛公园”场景表演、“懒羊羊进美食城”创编故事、“喜羊羊时装秀”续写结尾、“沸羊羊生日派对”设计台词……如此成为一个主题系列,课堂预设,层层递进,课课推进,人人参与。
  二、 突出目标,体验语言,让学生“敢说”
  要突破语言障碍,关键是要让学生“敢说”,不怕发音失误、不怕吐音不清晰,克服语言障碍和心理障碍,教师要给课堂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设置有层次、有递度、有侧重点的语言目标,并帮助学生共同实现。比如以视听结合的方法,重视学习内容与其它活动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感兴趣的、最易体验的、最富有普遍价值的活动,融入到语言材料之中,在学生的表达中注重趣味性、综合性、寓学于乐,并由学生组织语言,生成语言。例如:
  1. I am at the farm. I see some animals. They are goats.
  2. I am at the farm. I see some animals. They are horses.
  3. I am at the farm. I see some vegetables. They are tomatoes and potatoes.
  从语言表达上来看,这一组句子在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语言体系中,从易到难,句式与表达方面进行了词语的替换、句型的重复强化,并在练习的基础过程中逐步达到由浅入深的训练,为学生的“敢说”创造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排除了单词障碍,顺理成章地实现了语言的表达。
  三、 注重规律,输入语言,让学生“能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游戏法、鼓励常识法、表演法……都是小学英语课堂的制胜法宝。尤其是在课前的3-5分钟,属于课堂的热身阶段,科学的导入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它是“前奏”,教师的教、导、问、评,学生的学、思、练、议都是“后戏”,由游戏向认知的转变,形式向规律发展,通过唱一唱、跳一跳、说一说、演一演等丰富多彩的“脱口秀”,不但使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在轻松愉悦中走进课堂学习,而且使学生产生“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课堂情结,以积极的态度、高效的方法提高进步。
  学生的“能说”必须是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大量输入语言信息,进而习得并灵活运用语言。比如在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词语接龙”游戏中,可以有如下三种表达方式:
  1.词语接龙。如:wear—rabbit—tea—apple—ear—ruler。
  2.分类接龙。如:tang clothes—jacket—jeans—sweater—shirt—dress(服装类);tomato—cucumber—potato—carrot—onion(实物类)。
  3.混合接龙:如:coat—my coat—My coat is red.—My coat is red, what about yours?
  四、 强化主体,运用语言,让学生“多说”
  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学以致用对于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考虑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在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焦点方面都有不同,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学习进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所有的学生在语言能力上都有所发展,防止教学中的“一刀切”,留出一定的弹性,使学生能够各得其所,实现其个性发展的要求。那么,教师的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学生在课前的“脱口秀”语言专场活动中,必须切实体现其主体地位,还课堂于每一个学生,使人人多说,生生乐说。
  1.入门级。从语言发音起步,元音发音方法的练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如:cake—hat; me—bed; kite—milk; nose—box; student—bus。
  2.发展级。对简单的句子或者短文进行课前诵读或者交际,如:I like carrots, yummy and orange. I don’t like onions, smelly and white.
  3.超越级。学生已经能够熟读成诵,并且热爱语言,可以一边表达一边模拟表演,类似于小品形式,如:Put on your sandals. Dance in your room. It’s rainy. Open up your umbrella.
  五、 增强互动,交流语言,让师生“共说”
  学习的过程就是文本、课堂、师生三者的公开对话,如何使课堂活起来?使教材活起来?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加大语言交流互动,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和语言生成,要求师生“共说”,通过相同的角色定位和不同的角色互换促进语言的学习,教学相长,相辅相成,如:以one by one/speak in group/try again等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通过以上五种形式的学习表达,变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重复读背为丰富精彩的语言脱口秀,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灵活运用语言大胆交流表达的愿望,在挖掘教材本身的意趣、创造性地开发使用语言素材的基础上,使课堂趣味盎然,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马燕妮,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一小,723215)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叶老强调的就是在学校期间要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下面就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实践谈几点感悟!  一、目前在语文学习方面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习惯之提前预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均要有充分的准备。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预适,也是对具体内容的准备:教材的
本文从益智课堂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提问的重要作用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把握课堂提问难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参与度,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合理利用情境教学,开展课堂提问的有效措施,旨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元化的提问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构建益智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一、引言  基于益智课堂理念下,学生的大多数学习活动都是由教师进行引导的,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不仅能够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关于教师的“期望与责任”一节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是世界上组织得最紧密的职业之一,……在许多国家,他们是学校和社会之间对话的重要参与者。教师组织与教育负责当局之间的对话应当得到改进,……应将讨论扩展到教师在规划和实施改革中应起中心作用这一问题上来。教师组织可在有关建立职业信任气氛和对教育革新持正面态度方面做出决定性的贡献。在所有的教育系统中,教师组织都提供一条
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转型的过渡时期,面临着一场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震荡和变革.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医务人员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发生着变化,怎样
认为给卫生院带来实际经营效果的并不是股份合作制,但冠之以“股份合作制”的头衔却使这些卫生院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但股份合作制的一些要素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基本属性中运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很重要。一节好的语文课必定是书声琅琅的。但是有时候老师们发现,往往我们会布置朗读作业,会在课堂上指导朗读,但是总觉得没有达到效果,孩子们读得没有情感,没有激情,不愿意读,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呢?  首先,抓好生字教学,扫除朗读障碍。识字是朗读的前提基础,只有把生字学好,才能把课文朗读好。把每个会写的生字的字形、读音记清楚。这样,学生把生字学会了,解决了字音问
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同年9月,全国各地在小学一二年级中开设了科学课。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3-5岁幼儿期儿童的注意缺乏自觉性、目的性,以无意注意为主,到了6-11岁学龄期时逐渐发展了有意注意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能力。但是,一二年级的儿童尚处在学龄期的早期阶段,刚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且他们的自我调控和约束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控制不住自己,随意和同桌讲话、上课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