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好的爹妈就别瞎教孩子了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算数、几何、开方程、建模型……这一个个字眼简直是一座更比一座高的大山,“压”着我们长大。小时候,恐怕很多人都因为学不好数学而被父母责备过。不过最近,“学渣”们终于找到一个还击的机会了——“数学不好,还不是因为你们(父母)太害怕数学了!”
  父母怕数学,越辅导孩子成绩越差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莱文和同事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那些父母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家庭里,如果父母自己对数学感到焦虑的话,孩子的数学成绩就会相对差一些,而且孩子还会因数学表现差,也染上数学焦虑情绪。
  莱文教授和她的同事选用了438名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小学儿童,其中一年级学生185人、二年级学生253人。研究者要求这些小学生在学期初和期末的时候完成两次数学测验,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运算问题,用来考察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小学生还顺带着完成了一份评估他们数学焦虑的问卷。之后,研究者访问了小学生各自的家长,详细调查了家长们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频率、以及家长自己对数学的焦虑水平。


  将孩子的成绩、数学焦虑和家长的辅导频率、数学焦虑对应起来分析之后,研究者得到结果:父母越害怕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績就越差。但是这个效应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它受家长辅导频率的影响。换句话说,只有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家长,他们的焦虑才会“传导”至孩子的成绩上;而那些对孩子功课漠不关心的家长们,即使是被数学吓破了胆,也不会对孩子的成绩有什么影响。
  莱文教授在文中还特意强调,所谓“经常辅导”,至少也要家长的辅导频率在所有家长中位于前15.85%这个区间内。
  焦虑会“传染”
  那么,父母的焦虑是如何影响孩子成绩的呢?
  莱文教授说,对数学感到焦虑的父母,通常也不大喜欢数学,他们对数学的态度一般比较消极,甚至存在“数学无用论”。因此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这些父母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消极态度传染给孩子,进而挫败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再好学的小孩,也经不住父母总是在耳边说“会解几何题对生活有什么用”“会数钱就够了,你买菜还要开个根号2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那些经常辅导的家长,他们的焦虑才会影响孩子学习。毕竟消极态度在亲子之间的数学交流中才好发生作用,不做交流反而相安无事。
  其实,这并不是莱文教授第一次和数学焦虑杠上了。早在2010年,她和她的团队就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撰文指出,老师对数学的焦虑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最早可发生在一年级儿童身上。这些研究再加上最近发表的这篇文章,充分说明成年人对数学的态度这种外在的、与教学无关的因素,在儿童数学学习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少家长和老师认为,只要父母尽心,平时多督促、辅导一下,孩子就有可能进步。然而这项研究却着实泼了一盆冷水:如果父母对数学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多多辅导反而还没有不辅导效果好,甚至会适得其反。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实验早已揭示,儿童经常通过模仿,从成年人那里习得不良习惯,而父母又是他们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因此,孩子很容易就会习得焦虑父母对待数学的那一套坏习惯。
  看样子,要想教好孩子数学,父母得自己先树立一个好态度,这样“好心”才不会办成了“坏事”。
  在最后,莱文教授还为那些对数学深感焦虑、自己又没办法克服的家长们支了些招——这些家长可以避免直接辅导孩子,改用一些能够增加亲子互动性的方式进行间接辅导,比如数学读物、电脑和棋盘游戏,以及网络应用等等。
  换句话说:自己都没学明白就别瞎指挥下一代了,孩子们靠自己,可能还有点戏……
其他文献
都知道猫爱吃腥,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猫也爱吃草,我们家率先发现这个事的是儿子。  有一段,家里新收养了一只小猫唤作露西,刚来的时候挺活泼,养着养着就不精神了,食量大减。  儿子忽然想起来,说:不如喂点草给它吃吃看,也许是它自己舔毛毛舔的,又吐不出来。  儿子说,以前家里的那只大猫迪娜整天在外面玩,有一回在家里吐出一团东西来,全是自己的毛毛,他注意到,迪娜就经常在外面草地里吃草。  经儿子这么一说,我
期刊
我住所旁边有一座被各类培训机构占满了的大楼,每到下午放学之后,特别是双休日、节假期间,周围停满了车辆,站满了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可谓车满为患,人满为患,有点像农村赶集那样摩肩接踵。看上去,进进出出的既有学龄前儿童,也有正在读书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其中也不乏已经长大成人的美女、小伙。虽然对现在孩子们的课外辅导班之多有些了解,但是究竟有哪些學习班,却知之甚少。  于是,鼓足了勇气,走进了这座对我
期刊
如果你对人贩子的骗术认知还停留在:“我帮你看会儿孩子”“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小朋友真漂亮,叔叔给你糖吃”这种初级阶段,那么你家的孩子就太危险了!随着家长的警惕性越来越高,人贩子的招数也在不断升级!我们来看看有“经验”的妈妈们怎么说——  招数1:假装“制服”人员,趁机带走孩子  上个星期天下午,我和宝宝在家,拿些积木让他在餐桌上玩,自己躺在客厅沙发上戴着耳机听音乐,听着听着就迷糊了。餐厅靠门口,客
期刊
午夜,门外那一声叹息。冬夜难眠,今晚的月尤其明亮,突如其来的降温,让这午夜的被窝都冷飕飕的,而这个子夜我的无眠,却无关这天气。  因为孩子。  像往常一样,在校门口接儿子回家时,只见他一脸的兴奋。跑步过来的时候,我问孩子是什么原因这么高兴,孩子一脸“意外”地说:“没有啊,没什么事儿。”  拉着孩子的手回家,见他也不想多说什么,我就把这个话题岔了过去。一切一如之前每个夜晚,回家后的晚餐、自修、洗漱等
期刊
一次,我去朋友那办事。下午的时候,朋友接到她7岁儿子打来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跟妈妈说,他已经把米饭焖上了,正在炒菜呢,发现冰箱里没有西红柿了。  当朋友把这些告诉我时,我很吃惊:一个7岁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妈妈没有回家的时候主动去做饭?问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说儿子上小学后,她做饭时会把他叫到厨房,告诉他哪些菜怎么做。有时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会打电话让儿子去做她教过儿子的那些菜,让儿子做好了等她回
期刊
老爹:  我生在一个讲道理的家里,自己的大、小事,都会有一个平等的商量,“民主”这个词就是在家里学会的。现在想一想,能够记得的几件事,当时自己的“道理”也很勉强很强词夺理,有不依不饶的嫌疑,事后也有站不住脚的,只是当时的老爹老妈,还是依了我。孩子需要逐渐地学会讲道理啊!  很庆幸,我们家遇事商量的宽松气氛,直到今天还保持着。从小就以为所有的家庭都是这样,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家庭氛围。这次陕西支教才发
期刊
刚生完老二那段时间,我还没出月子,老公临时有事需要回国一个月,每天晚上都是我一个人带着俩孩子。或许是因为没有依靠,我反而更加强大,也找到了一些方法帮助自己把已经疲惫到极限的身体恢复过来。  老二醒来之前,会有10分钟征兆期。他会先轻轻地、慢慢地动一动、扭一扭、哼两声、再迷迷糊糊地睡着,然后再开始动作大一点,声音大一点,但并没完全醒来。这个时候,我会以最舒服的姿势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幻想此刻我是躺在
期刊
这天是个雨天。  风吹开了窗前的那本书,走过去一看,上面写着:雨季不再来。  《雨季不再来》是我最近读的一本书。这是一本散文集,本书作者正是我心中永远的三毛。《雨季不再来》是三毛少女时期写的一本记录她雨季的特殊事情,文章富有童趣,语言特别但又易懂。  一提到三毛,我就来劲。虽然我只读过她的这一本书,但从她文章的字里行间,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好像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她做的事我都理解。我了解很多她的事
期刊
背景:这是一位妻子写给丈夫的信。此信未经任何文字加工,完全是流浪母亲对生存的原生态记录。  本文作者“红”,今年34岁,当年因家境贫寒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于是,将改变命运、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可是,结果怎样呢?    大昌:  两年以前,我去新疆打工,在那儿摘棉花,挣了2000元钱。当我满怀喜悦回来的时候,你已经与一个杜十娘式的女人好上了。她虽然没有百宝箱,却有二十多万,这二十万让
期刊
韦钰被人称做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在我的一生中,从事过不同的职业,但‘骨子里’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地探究是我们的乐趣、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将比较认真地做这件事”    将自己的最新文章上传,回复网友的跟帖,而今已成为韦钰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她却坦言迄今也没弄懂“博客确切的含义”。  与时下流行的博客相比,韦钰的博客显得很另类。几乎看不到任何个人生活经历的展示,她的博客更像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