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文言文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奈,学生更是学得艰难、学得疲惫,以至于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如何改变这个让大部分学生和老师谈之色变的现象呢?我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心得,谈谈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积累;整理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白知。”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每堂课都能听到读书声,或老师范读,或名家范读,或学生朗读。即便是读,也应该尽量形式多样,如吟读、朗读、齐读、轮读、赛读、伴乐读、清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读”并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它还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在文言文“读”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读”的方式。
(1)教师范读
当前,教师的范读基本上被媒体录音替代了。事实上,教师的范读比媒体录音范读更亲切、更真实,更能感染学生。如著名文言教学专家李桐林先生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抓住文中人物角色地位的不同及朝廷、家庭环境的差异进行范读,以强烈的对比、适当的夸张、传神的身段表情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声情并茂地“诠释”了课文,抓住了每一位听课人的心。
(2)听读
所谓“听读”,就是让学生听别人朗读,学会在听中品味、在听中评判、在听中享受。如文章的句读、语气、节奏、停连,朗读者的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課文。
(3)诵读
叶圣陶先生在《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道:“读法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吟诵,一种是宣读。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可以用这两种读法来读。”文言的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为了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诵读既是培养学生语感、加深对文章理解的重要途径,更是积累优秀篇章、积淀文化素养的必然选择。应注意的是,在“读”的过程中,“读”与“思”是不可分离的。朱子读书法中的“熟读精思”、“涵泳体悟”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二、交还话权、畅所欲言
我们都知道,文言学习的重点是:重要实词,常见虚词,常用句式。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同学反映上完一堂文言课跟没上之前一样,书上和头脑里都一片空白,只知道这一课老师讲完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这部分教学既不枯燥,又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呢?新课改提倡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被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我认为,这里面就包括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题,让学生手、嘴、心、耳都动起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赛过教师苦口婆心讲半天。在讲授长篇文言文时尤其如此,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较难的精讲,对于较长的突出重点,对于较容易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或自己演,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你这堂课成为高效课堂。
三、知识整理、高效积累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我的做法是,第一册进入文言文学习时,让学生先学会怎样学习文言文和以及一些诵读的要领,明白积累和诵读的重要性;然后每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整理积累文言词语,并把它称做“文言词语仓库”,谁的“仓库”里装的东西最多,谁就最富裕。还告诉他们如何使自己“仓库”里的东西保存有序,便于查找(规定都按音序排列)。学第一篇古文时老师先做整理积累的示范,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教师列出这样一系列的视、见、窥、看、瞰,让学生比较异同。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看”的系列词,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词,结果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比较和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落实习题、巩固练习
文言文的训练不是很多,主要有四种类型:生字注音、翻译字词句、理解内容,这三点针对性很强,落实得好既可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在应试中游刃有余。最后一个是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
五、知识牵引、拓展迁移
朱熹说:“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因而,我们总渴望引领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之后,聚焦学生的发散性的联想与想像,进一步去体味玩赏,发幽探微,去领悟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去领悟其中的丰富意蕴和美妙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延伸中拓展阅读视野,在发幽探微中采撷意象。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只指望对教材所选的文言文花费大量的精力精讲细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量”的积累。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选择一些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有注释的文言文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在关键的地方给以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子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当然,文无定法,文言文内容是复杂的,对于不同的文章,教法也应有所不同。我这里仅就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阐述自己的几点浅见。我认为,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使学生学会自己思索,自己做主,文言文阅读教学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天地。
关键词:文言文;积累;整理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白知。”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每堂课都能听到读书声,或老师范读,或名家范读,或学生朗读。即便是读,也应该尽量形式多样,如吟读、朗读、齐读、轮读、赛读、伴乐读、清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读”并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它还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在文言文“读”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读”的方式。
(1)教师范读
当前,教师的范读基本上被媒体录音替代了。事实上,教师的范读比媒体录音范读更亲切、更真实,更能感染学生。如著名文言教学专家李桐林先生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抓住文中人物角色地位的不同及朝廷、家庭环境的差异进行范读,以强烈的对比、适当的夸张、传神的身段表情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声情并茂地“诠释”了课文,抓住了每一位听课人的心。
(2)听读
所谓“听读”,就是让学生听别人朗读,学会在听中品味、在听中评判、在听中享受。如文章的句读、语气、节奏、停连,朗读者的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課文。
(3)诵读
叶圣陶先生在《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道:“读法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吟诵,一种是宣读。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可以用这两种读法来读。”文言的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为了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诵读既是培养学生语感、加深对文章理解的重要途径,更是积累优秀篇章、积淀文化素养的必然选择。应注意的是,在“读”的过程中,“读”与“思”是不可分离的。朱子读书法中的“熟读精思”、“涵泳体悟”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二、交还话权、畅所欲言
我们都知道,文言学习的重点是:重要实词,常见虚词,常用句式。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同学反映上完一堂文言课跟没上之前一样,书上和头脑里都一片空白,只知道这一课老师讲完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这部分教学既不枯燥,又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呢?新课改提倡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被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我认为,这里面就包括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题,让学生手、嘴、心、耳都动起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赛过教师苦口婆心讲半天。在讲授长篇文言文时尤其如此,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较难的精讲,对于较长的突出重点,对于较容易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或自己演,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你这堂课成为高效课堂。
三、知识整理、高效积累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我的做法是,第一册进入文言文学习时,让学生先学会怎样学习文言文和以及一些诵读的要领,明白积累和诵读的重要性;然后每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整理积累文言词语,并把它称做“文言词语仓库”,谁的“仓库”里装的东西最多,谁就最富裕。还告诉他们如何使自己“仓库”里的东西保存有序,便于查找(规定都按音序排列)。学第一篇古文时老师先做整理积累的示范,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教师列出这样一系列的视、见、窥、看、瞰,让学生比较异同。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看”的系列词,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词,结果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比较和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落实习题、巩固练习
文言文的训练不是很多,主要有四种类型:生字注音、翻译字词句、理解内容,这三点针对性很强,落实得好既可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在应试中游刃有余。最后一个是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
五、知识牵引、拓展迁移
朱熹说:“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因而,我们总渴望引领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之后,聚焦学生的发散性的联想与想像,进一步去体味玩赏,发幽探微,去领悟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去领悟其中的丰富意蕴和美妙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延伸中拓展阅读视野,在发幽探微中采撷意象。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只指望对教材所选的文言文花费大量的精力精讲细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量”的积累。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选择一些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有注释的文言文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在关键的地方给以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子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当然,文无定法,文言文内容是复杂的,对于不同的文章,教法也应有所不同。我这里仅就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阐述自己的几点浅见。我认为,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使学生学会自己思索,自己做主,文言文阅读教学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