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型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是现代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力量,推动地方经济产业升级和转型,本文以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阐述了技能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探讨了数控技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数控技术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0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机构,担负着适用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应用技术领域的创新水平。《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制造业大省和强省,在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时期,需要大批较高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数控技术人才,这成为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瓶颈”。培养创新型高技能数控技术人才符合地方紧急发展的迫切需要。
1 数控技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
作为高技能的创新型数控技术人才,一方面必须掌握精深的数控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应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数控技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1专业素质:“知识+技术”
在先进制造企业生产加工一线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
1.2职业品质:“技能专长+创新精神”
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资格,且能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技术和技能专长,区别与一般操作。其次,要有致力于提高技能、工艺革新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3发展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
先进制造行业的技术更新快,市场淘汰率较高的行业,因此需要数控技术人才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要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适应产业技术发展的要求。
2 数控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
2.1 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制造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保证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企业任务执行能力(就业能力),又要保证毕业生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潜力,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调生产技能、工艺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
2.2 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
围绕创新型数控技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化知识的理论层面到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单向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实践层面,以及搭建技能竞赛平台、专项技能开放训练,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2.3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环节。专业知识的运用、设备的使用、生产工艺的编制、技术应用能力的展示,直至成果的转化和技术的创新,都贯穿在技能实训中。而校内生产实训是完成高职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校内生产性实训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和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一是要创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积极争取省财政建设资金和校企合作等不同途径,建立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的生产实训车间,创建“空间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二是要引入企业生产性实训项目,采用企业真实生产的产品或案例开展实训教学;三是紧跟省、国家数控大赛的技能要求和水平,把握高超技能方向。
2.4 搭建技能平台
突破教学内容及学时的有限性,将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内延伸到校外,以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方式,集中有限资源进行实质有效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效力。一是以省级、国家级数控赛事为导向,组建师生竞技团队;二是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推行“超市化”技能培训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性;三是搭建全校性的技能平台,引导学生重视技能和技能创新。通过挖掘社会资源、结合实际创设条件,搭建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平台,营造一个“竞技、精技、乐技”的氛围,拓宽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2.5 建设高技能“双师”教学团队
数控技术是光、机、电一体化的综合领域,教师教学不仅要求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扎实、丰富的实践技能和经验,以及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和信心。为此,要建立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制度,提高教师实践技能,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在技能竞赛的团队合作中,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走出去”,开展对外服务,以项目载体为专业教师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通过双方员工互聘,保持教师队伍在专业技术上的高度和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创新型数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人才培养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识规律,按认知和能力传递方式,互相衔接,还要在人才培养中融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身持续发展能力,在工学结合平台下,以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角色,在具有真实情境的校内车间型生产实训基地,真正实践“教、学、做、工”融合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潇明,周劲松等.湖南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55-58
[2]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作者简介:
朱洪军(1979-),男,浙江上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教学管理与教学工作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创新能力的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程主持人:朱洪军。课题编号:SCG251。
关键词:数控技术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0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机构,担负着适用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应用技术领域的创新水平。《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制造业大省和强省,在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时期,需要大批较高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数控技术人才,这成为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瓶颈”。培养创新型高技能数控技术人才符合地方紧急发展的迫切需要。
1 数控技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
作为高技能的创新型数控技术人才,一方面必须掌握精深的数控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应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数控技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1专业素质:“知识+技术”
在先进制造企业生产加工一线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
1.2职业品质:“技能专长+创新精神”
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资格,且能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技术和技能专长,区别与一般操作。其次,要有致力于提高技能、工艺革新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3发展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
先进制造行业的技术更新快,市场淘汰率较高的行业,因此需要数控技术人才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要具有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适应产业技术发展的要求。
2 数控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
2.1 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制造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保证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企业任务执行能力(就业能力),又要保证毕业生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潜力,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调生产技能、工艺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
2.2 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
围绕创新型数控技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化知识的理论层面到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单向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实践层面,以及搭建技能竞赛平台、专项技能开放训练,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2.3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环节。专业知识的运用、设备的使用、生产工艺的编制、技术应用能力的展示,直至成果的转化和技术的创新,都贯穿在技能实训中。而校内生产实训是完成高职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校内生产性实训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和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一是要创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积极争取省财政建设资金和校企合作等不同途径,建立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的生产实训车间,创建“空间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二是要引入企业生产性实训项目,采用企业真实生产的产品或案例开展实训教学;三是紧跟省、国家数控大赛的技能要求和水平,把握高超技能方向。
2.4 搭建技能平台
突破教学内容及学时的有限性,将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内延伸到校外,以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方式,集中有限资源进行实质有效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效力。一是以省级、国家级数控赛事为导向,组建师生竞技团队;二是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推行“超市化”技能培训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性;三是搭建全校性的技能平台,引导学生重视技能和技能创新。通过挖掘社会资源、结合实际创设条件,搭建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平台,营造一个“竞技、精技、乐技”的氛围,拓宽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2.5 建设高技能“双师”教学团队
数控技术是光、机、电一体化的综合领域,教师教学不仅要求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扎实、丰富的实践技能和经验,以及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和信心。为此,要建立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制度,提高教师实践技能,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在技能竞赛的团队合作中,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走出去”,开展对外服务,以项目载体为专业教师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通过双方员工互聘,保持教师队伍在专业技术上的高度和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创新型数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人才培养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识规律,按认知和能力传递方式,互相衔接,还要在人才培养中融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身持续发展能力,在工学结合平台下,以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角色,在具有真实情境的校内车间型生产实训基地,真正实践“教、学、做、工”融合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潇明,周劲松等.湖南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55-58
[2]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作者简介:
朱洪军(1979-),男,浙江上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教学管理与教学工作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创新能力的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程主持人:朱洪军。课题编号:SCG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