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探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根据这一理论,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总结如下:
1 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识字需要激发学生和教师双方的热情
识字能认识客观规律。这些客观规律是从人类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概括出来的、并且记录在书面语言里的知识经验。儿童以认识字词为中介去认识这些客观规律,从而能开始知识的积累。
识字难,那是因为识字过程容易流于枯燥乏味。一种现象是教师对识字教学不够重视,把识字教学简单化,为识字来教识字,把识字教学从整个语文教学中割裂出来;另一种现象是,教师重视了但不知如何才能让识字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出热情。教师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些试图用一个“多”字来解决问题。多读、多写、多练,固然能强化识字记忆,但是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儿童而言,过多的反复无非就是一种惩罚。研究表明,让一个孩子写三到四遍是最佳的记忆过程,此时记忆和需求正好互为补充。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对违背这一规律的良苦用心,必事与愿违。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伤害了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在识字过程中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途径去激发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热情,这是决定识字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2 以情激情,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
对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去了解汉字,热爱汉字,把这份感情露之于表,显之于行,去影响感染学生,这是识字教学中能够以情激情的一个首要条件;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之后,自发地去寻美探幽,增强对汉字的敏感性和学习的自觉性,并以此作为一种需求。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2.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识字。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会对学生说:“今天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能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然后再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数”等等。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采”字,就让学生伸出五个指头在树木上做“采果子”、“采药”的姿势,明白“采”的用法。
课堂上,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高见”,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苦学”变成了“乐学”。这种创造性的学习,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望,而且还能在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2 应充分运用汉字结构特点进行形象的理解。同时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编制成儿歌、顺口溜、一句贴近生活的话去帮助学生进行记忆。首先,在教授学生象形字时可根据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象形字是汉字的基础,教师可结合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如教“火、口、水、山、田、石”等字时可出示图片。在教“门”字时,可问学生:“小朋友看‘门’字的字型跟我们的门框像不像?”如同学们说门框的左上方多了一点时,教师可趁机教儿歌“四四方方一扇门,左边上方有个孔,书写一定要记清,小孔是点不能丢。”
其次,在教授会意字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和象形字相比,会意字具有明显的特点,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所以教师更应该把其抽象性用丰富的联想表示出来。如“旦”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天亮了;“休”字,表示一个人累了,于是就靠在树旁休息。同时,对某些指示意义明确的,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猜想,如“呆”字,可问:“小朋友学习了‘旦’和‘休’后对‘呆’字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吗?”有些学生便说:“一个人张大嘴巴,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是在发呆啊。”这是多么精彩的解释,多么丰富的联想啊!
再次,教授形声字时应该对形声字进行归纳。形声字是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的,所以它既有表意的成分也有表声的成分。语言里的词是“声音意义”的结合体,选择一个同音或近音字做声旁,再配上一个合适的形旁,就可以造出一个新字来。形声字占的比例相当大,应帮助学生对形声字进行归纳。如先教学生“方”字,再加上意义教“放、房、纺、芳……”这样,学生知道音义的同时也不易发生混淆了。
识字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的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就有倒塌的可能。识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特点,举一反三,学会识字,爱好识字;学会写字,爱好写字。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用汉字自身的庄重幽深、光明亮丽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这应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1 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识字需要激发学生和教师双方的热情
识字能认识客观规律。这些客观规律是从人类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概括出来的、并且记录在书面语言里的知识经验。儿童以认识字词为中介去认识这些客观规律,从而能开始知识的积累。
识字难,那是因为识字过程容易流于枯燥乏味。一种现象是教师对识字教学不够重视,把识字教学简单化,为识字来教识字,把识字教学从整个语文教学中割裂出来;另一种现象是,教师重视了但不知如何才能让识字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出热情。教师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些试图用一个“多”字来解决问题。多读、多写、多练,固然能强化识字记忆,但是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儿童而言,过多的反复无非就是一种惩罚。研究表明,让一个孩子写三到四遍是最佳的记忆过程,此时记忆和需求正好互为补充。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对违背这一规律的良苦用心,必事与愿违。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伤害了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在识字过程中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途径去激发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热情,这是决定识字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2 以情激情,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
对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去了解汉字,热爱汉字,把这份感情露之于表,显之于行,去影响感染学生,这是识字教学中能够以情激情的一个首要条件;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之后,自发地去寻美探幽,增强对汉字的敏感性和学习的自觉性,并以此作为一种需求。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2.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识字。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会对学生说:“今天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能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然后再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数”等等。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采”字,就让学生伸出五个指头在树木上做“采果子”、“采药”的姿势,明白“采”的用法。
课堂上,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高见”,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苦学”变成了“乐学”。这种创造性的学习,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望,而且还能在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2 应充分运用汉字结构特点进行形象的理解。同时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编制成儿歌、顺口溜、一句贴近生活的话去帮助学生进行记忆。首先,在教授学生象形字时可根据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象形字是汉字的基础,教师可结合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如教“火、口、水、山、田、石”等字时可出示图片。在教“门”字时,可问学生:“小朋友看‘门’字的字型跟我们的门框像不像?”如同学们说门框的左上方多了一点时,教师可趁机教儿歌“四四方方一扇门,左边上方有个孔,书写一定要记清,小孔是点不能丢。”
其次,在教授会意字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和象形字相比,会意字具有明显的特点,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所以教师更应该把其抽象性用丰富的联想表示出来。如“旦”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天亮了;“休”字,表示一个人累了,于是就靠在树旁休息。同时,对某些指示意义明确的,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猜想,如“呆”字,可问:“小朋友学习了‘旦’和‘休’后对‘呆’字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吗?”有些学生便说:“一个人张大嘴巴,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是在发呆啊。”这是多么精彩的解释,多么丰富的联想啊!
再次,教授形声字时应该对形声字进行归纳。形声字是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的,所以它既有表意的成分也有表声的成分。语言里的词是“声音意义”的结合体,选择一个同音或近音字做声旁,再配上一个合适的形旁,就可以造出一个新字来。形声字占的比例相当大,应帮助学生对形声字进行归纳。如先教学生“方”字,再加上意义教“放、房、纺、芳……”这样,学生知道音义的同时也不易发生混淆了。
识字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的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就有倒塌的可能。识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特点,举一反三,学会识字,爱好识字;学会写字,爱好写字。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用汉字自身的庄重幽深、光明亮丽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这应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