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十分强调学生主体发展和情感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师应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创设情景和方法。笔者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巧用鲜活生动的事例
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能够增强抽象知识的趣味性、直观性,拉近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对有一定难度知识的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例证,如讲授“供求影响价格”时,举例“2007年5月下旬以来,猪肉价格上涨较快较大,究其原因并非生产猪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而是受生猪的供给减少的影响”;在讲授“事物联系的条件性”时,举例“一只鸡蛋,一块石头,二者是不同的东西并无直接联系,而当二者相互碰撞时,才产生了具体的联系”......同时,还可常用新闻媒体中的相关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举例是激发学习动机最常用的方法,但应注意事例的趣味性、形象性,且适当切题,切忌随意性。
二、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由于在竞争的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胜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因此,正确使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具有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组织大小不一、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课堂小竞赛、单元竞赛、朗读竞赛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激发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竞赛作为一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手段,既可起积极的作用,又会产生消极作用。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产生失败感,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产生紧张气氛。因此,运用竞赛时要注意:
1、竞赛要慎用少用。要注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了解竞赛的意义在于相互促进,以避免出现嫉妒和不友好的消极情绪,防止部分学生产生自负感或自卑感,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2、竞赛要注意方式。应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题目不宜过难,另一方面不宜只在少数优秀生中进行。可采用分组竞赛和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竞赛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在竞赛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笔者的做法是:
1、对学生的回答以及在作业批改、谈话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或不同成绩分别给予不同的评析。如:对甲等成绩的评以“好,坚持下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乙等成绩的评以“良好,继续前进”、“你至少还可提10分”;对丙等成绩的评以“试试看,再提高点吧”、“你还有潜力可挖”;对丁等成绩的评以“让我们把这成绩改进一步吧”、“老师和同学都期待你的进步”等。
2、适当地运用批评。特别是当发现成绩好的学生产生自负心理,或学习松懈、开小差时,要及时适度地进行批评教育。
通过以上的奖惩做法,收到了一定的好效果。但是奖惩的作用也具有双重性。因此,运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老师要教育学生对奖惩有正确的态度,把奖惩看成是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2、奖励和惩罚一定要公平适当。经验证明,教师的奖惩若搀杂了主观印象,不能做到公平合理,往往会使奖惩产生相反的消极的结果。对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不好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3、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惩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例如: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对批评很敏感,故宜适当惩罚,成绩差的学生易对奖励产生敏感,故宜多奖励;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表扬和奖励,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严格要求;对于女学生切忌当众指责等。
四、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下转第126页)(上接第122页)习动机和积极性。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等,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通过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也可以了解自己的特点,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
1、对于课堂跟踪练习,当堂反馈;
2、对于课后作业及时跟踪检查,保证下节课一定反馈;
3、对于单元测验、月考等检测考试一定及时批阅,及时分析反馈;
4、建立“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巩固-检测-反馈的系统教学模式。
利用学习结果反馈的原则有:
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清晰的记忆表象,满足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否则过时的反馈,效果大减。
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反馈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教育性、具体详细,要使学生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写上”优”或”良”的评语,而要用中肯的语言评出优点或不足,用热诚的语言予以鼓励,从而使学生获得激发的同时,明确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方向。
五、指导学生对学生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
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在每个阶段性学习,特别是检测之后,笔者指导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寻找成功的原因,查找失分的原因。特别是让学生查找自己哪些题目是因为没有学会而失分;哪些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失分;哪些是因为不规范失分等。
通过良好的归因活动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成功与失误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但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而且会产生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到:
1、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地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身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人,自身的努力程度是学习的内因,是根本,树立“只要我努力,我能行”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与学的良好效果。
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师应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创设情景和方法。笔者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巧用鲜活生动的事例
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能够增强抽象知识的趣味性、直观性,拉近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对有一定难度知识的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例证,如讲授“供求影响价格”时,举例“2007年5月下旬以来,猪肉价格上涨较快较大,究其原因并非生产猪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而是受生猪的供给减少的影响”;在讲授“事物联系的条件性”时,举例“一只鸡蛋,一块石头,二者是不同的东西并无直接联系,而当二者相互碰撞时,才产生了具体的联系”......同时,还可常用新闻媒体中的相关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举例是激发学习动机最常用的方法,但应注意事例的趣味性、形象性,且适当切题,切忌随意性。
二、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由于在竞争的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胜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因此,正确使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具有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组织大小不一、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课堂小竞赛、单元竞赛、朗读竞赛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激发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竞赛作为一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手段,既可起积极的作用,又会产生消极作用。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产生失败感,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产生紧张气氛。因此,运用竞赛时要注意:
1、竞赛要慎用少用。要注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了解竞赛的意义在于相互促进,以避免出现嫉妒和不友好的消极情绪,防止部分学生产生自负感或自卑感,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2、竞赛要注意方式。应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题目不宜过难,另一方面不宜只在少数优秀生中进行。可采用分组竞赛和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竞赛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在竞赛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笔者的做法是:
1、对学生的回答以及在作业批改、谈话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或不同成绩分别给予不同的评析。如:对甲等成绩的评以“好,坚持下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乙等成绩的评以“良好,继续前进”、“你至少还可提10分”;对丙等成绩的评以“试试看,再提高点吧”、“你还有潜力可挖”;对丁等成绩的评以“让我们把这成绩改进一步吧”、“老师和同学都期待你的进步”等。
2、适当地运用批评。特别是当发现成绩好的学生产生自负心理,或学习松懈、开小差时,要及时适度地进行批评教育。
通过以上的奖惩做法,收到了一定的好效果。但是奖惩的作用也具有双重性。因此,运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老师要教育学生对奖惩有正确的态度,把奖惩看成是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2、奖励和惩罚一定要公平适当。经验证明,教师的奖惩若搀杂了主观印象,不能做到公平合理,往往会使奖惩产生相反的消极的结果。对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不好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3、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惩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例如: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对批评很敏感,故宜适当惩罚,成绩差的学生易对奖励产生敏感,故宜多奖励;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表扬和奖励,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严格要求;对于女学生切忌当众指责等。
四、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激发学生的学(下转第126页)(上接第122页)习动机和积极性。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等,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通过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也可以了解自己的特点,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
1、对于课堂跟踪练习,当堂反馈;
2、对于课后作业及时跟踪检查,保证下节课一定反馈;
3、对于单元测验、月考等检测考试一定及时批阅,及时分析反馈;
4、建立“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巩固-检测-反馈的系统教学模式。
利用学习结果反馈的原则有:
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清晰的记忆表象,满足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否则过时的反馈,效果大减。
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反馈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教育性、具体详细,要使学生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写上”优”或”良”的评语,而要用中肯的语言评出优点或不足,用热诚的语言予以鼓励,从而使学生获得激发的同时,明确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方向。
五、指导学生对学生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
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左右着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在每个阶段性学习,特别是检测之后,笔者指导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寻找成功的原因,查找失分的原因。特别是让学生查找自己哪些题目是因为没有学会而失分;哪些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失分;哪些是因为不规范失分等。
通过良好的归因活动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成功与失误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但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而且会产生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到:
1、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地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身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2、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人,自身的努力程度是学习的内因,是根本,树立“只要我努力,我能行”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与学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