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构建绿色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意味着生命、和谐、可持续。绿色课堂是实现绿色教育理念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一线政治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一份绿色心态,构建以生为本的绿色课堂,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那么,究竟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才能保持绿色心态,构建绿色课堂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绿色课堂的基石
  以生为本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以全面发展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乃是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所谓个性全面发展的人,乃是指在德、智、体、美以及劳动能力各方面都获得正常的、健全的、和谐的发展,而同时又是能够充分发展各自的性格、兴趣和才能的活生生的人。”政治教师要由传统的“传道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与学生是共同学习的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等方面要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思考,乐于探究。
  二、简约高效,构建活力课堂——绿色课堂的营养液
  简洁绝不是简单,简洁是手段,高效是目的,简洁高效的课堂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达到育人的目标。简洁高效的课堂充满着激情和智慧,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的色彩。也只有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的课堂教学境界,才会彻底解放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持续的营养液。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有效课堂,是绿色的课堂。
  三、平等和谐,构建民主互动的课堂——绿色课堂的健康保证
  朱小蔓教授说:“和谐教育是个体生命和谐发展的理想乐园。”民主互动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政治课堂上,教师要摆脱授道者居高临下的姿态,避免让学生生吞活剥地去接受书本提供的所谓的客观知识结论。否则,学生自由、创新的思想就会遭到扼杀,从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又或是口服心不服,变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教师应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上。对于学生的种种想法,无论是浅薄幼稚,还是谬误百出,或是辛辣尖锐,教师都应尊重,不要动辄就充当法官,轻易做出是非判断,这样才能真正培育自由的思想和独立、创新的精神,师生也才能做到平等地交流。
  四、倾听心声,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绿色课堂的清洁能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人文化设计的主题要关注人,关注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关爱弱者,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用设计的语言去表达人文思想,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要处处体现人性特点。优化课堂氛围,形成师生互动,体现人性的平等,要让学生独立地表达见解,学会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正是政治教学人性化的有力体现,也是政治课培养学生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填鸭式”的“一言堂”课堂,使得政治这门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功能日渐衰落。作为政治课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应该认识到随着多元开放社会的形成,课堂教学的开放与多元,这正是市场经济发展推动人们主体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和趋势。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彼此分享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格;播种人格,收获命运。”我们在政治教学中播下了人文的种子,我们收获的将是美丽的春天!
  五、合理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绿色课堂的原动力
  “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明确目标。绿色课堂倡导绿色评价,因此思想政治课评价的价值取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支持,使评价更多地成为平等对话和沟通理解的过程。
  “绿色是永恒的色彩”,绿色课堂,是充满着思想的碰撞,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课堂;绿色课堂,是源源不断地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课堂。构建绿色课堂,让学生在绿色课堂里幸福健康地成长,是我们永远的教育追求!
  
  参考文献
  [1]孙淑萍,李文.深入理解“绿色教育”内涵 推进“绿色”课堂改进行动[J].北京教育(K刊中刊),2010(12).
  [2]康宁等.教育理念的反思与建设[J].教育研究,2003(6).
  [3]朱智贤.“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方针是符合个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J].人民教育,1956(9).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公式U=Ed是从匀场电场中推导出来的,适用条件是匀强电场,但是我们用等效、定性分析的方法也能分析一些非匀强电场问题,且效果很好。  【例4】试证明:点电荷的电场中,如果相邻的两个等势面间的间距相等,则相邻的等势面间的电势差不相等,反之,如果相邻的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则等势面的间距不相等。  解析:我们可以仿照上面的思路加以证明。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教学的引入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一堂课能设计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导入,学生就会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探索活动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没有良好的情景引入,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来引入新课,学生可能在一开始就注意力涣散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始络困扰着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才的相对匮乏及管理滞后与其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乡镇企业特有的创业背景,经营机制以及经营
身体语言简称体语,就是通过自己身体的四肢及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这种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说在全世界是通用的。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使用一些体语,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一、体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我们之所以喜欢看电视胜过听收音机,是因为在看电视时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还可以看到剧中人物的动作,这些动作都属于体语范畴。初中课本上有一首歌曲“Head,Shoulder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巧妙而高效的导入方式,不但能让课堂绽放出异样的光彩,还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氛围,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下面就英语课堂导入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英语课堂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  1.导入设计粗糙,形式呆板,单调乏味。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不重
随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步明确。然而,在某些地区,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理念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种局面如得不到及时改善,将直接成为这些地区信息技术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种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需要教学跟随技术一起更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教师关注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