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小说通过最常见的题材,巧妙地将传统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结合起来,并借颜色、味道等形象载体体现其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象征意味,使作品兼具社会和心理双重意义。
关键词:地方精神;机械文明;心理学意义
劳伦斯的一生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现存秩序充满矛盾的一生。作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巨匠,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以其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痛苦与无助,他的作品力图表现资本主义机械文明摧残下人性的扭曲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破坏。劳伦斯在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上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因素,又有现代的象征成分。其一反零度写作冷漠的文体风格及文本所体现的地方精神兼具社会和心理双重意义,这恰恰就是劳伦斯小说的魅力所在。
一、创作灵感来源
与美国超验主义领袖爱默生和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一样,劳伦斯也十分崇尚自然并且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应用到小说创作之中。由于受当时哲学思潮和心理学的影响,劳伦斯非常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心理状态。当与他同时代的人正在为迅猛发展的工业化大唱颂歌的时候,劳伦斯以一种预言家的姿态呼喊着被人们忽略和忘记的真理。他坚信本能,自发性和自由意识,并认为有限的理性并不能解释无限的生活奥秘。为了获得生命力,更加接近生活的奥秘,人们应该回到神秘的自然和和谐的两性关系中去。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人类才能生活地更加有活力,才能摆脱现代社会无尽的痛苦。具有共同特点的悲惨遭遇与渺茫的人生仕途,爱默生选择了华尔登湖畔用沉默打破平静;老子试图寻求一条和谐之路回归自然;而劳伦斯则梦想在流利辗转的生活中建立自己的乌托邦。
尼采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对劳伦斯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尼采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上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意识深深地影响了劳伦斯的创作倾向。尼采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哲学大师,他对置身其中的工业化时代深感不安;尼采又是一个钟情于大地和天籁之乐的自然主义者,他明确表示了对资本主义的工业制度、教育制度和基督教旧道德价值体系的不满。劳伦斯认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同人的自我实现是背道而驰的,它使人的世界发生了全面的异化:既使人类与大自然异化;也使一部分人与另一个部分人异化;还使社会发展同个人心性之间异化。19世纪中期以后,工业发展进程加快,英国终于实现了全国规模的工业化,劳伦斯家乡的小镇诺丁汉也变成了农田与矿区相杂的、争斗的奇异景象。工业化和机器文明的迅速发展使农村经济濒临全面解体,残余的宗法感情也日益消失,人类越来越沦为机器的奴隶,人的自然本能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受到金钱社会的腐蚀,人已经不是身心统一、完整的人了。现实世界是异化了的,现实的人生也是病弱苦难的,于是像尼采一样,劳伦斯也勾画出一个美好“乌托邦社会”,并且创造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人物——超人,以拯救社会。他认为他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不人道,人像神话中的凤凰一样,只有在死了以后才能从灰烬中复活,取得新生。他梦想在美洲西海岸建立的乌托邦乐园就用凤凰为徽号,以此寄托他关于世界获得新生的理想。
二、创作技巧运用
作为处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叉点上的伟大作家,劳伦斯的早期小说创作从现实主义角度对生命哲学进行了探索。在他早期短篇小说代表作《菊馨》中,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菊馨》的故事取材于发生在劳伦斯叔叔、婶婶家的真实悲剧。小说主题仍然围绕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及其机械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而展开。与其说《菊馨》是一篇短篇小说,不如说它是一片优美的散文。因为故事情节本身并不复杂,撷取了煤矿工人
家庭日常的一个生活片断,更多触动读者心怀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丈夫沃尔特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活动。在该篇小说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缠绵悱恻、温柔甜蜜、至纯至美的真是爱情,我们看到的一幕幕充满争斗和挣扎、寻觅与求索、痛苦然而真实的爱情。由于矿山工作环境和安全条件的缘故,矿工家属盼亲人平安下班归来,是每个矿工家庭天天上演的话剧。劳伦斯出身于英国的矿工家庭,亲身体验过这样的生活,也看到过矿工家属失去亲人后的悲痛情景,他对矿工的生命被工业文明毁灭给以极大的关注,他为田园式古老英国的消失而叹息。劳伦斯的写作手法是传统的,然而每一部作品除了优美的、细致的景色描写外,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与复杂细腻的心理描写着实让人卷不释手,总有一丝困惑与遗憾留在读者心头,萦绕不去。
劳伦斯小说中的诸多意象,比如:树林,花朵,月亮,奔马等都受到评论家的关注和诠释。《菊馨》这部小说拉开序幕之时,菊花便伴随着伊丽莎白而登场了。菊花及其幽香贯穿于故事的开始、发展和高潮整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菊花就代表着女主人公矿工沃尔特的妻子一伊丽莎白。菊花暗示着母亲的坚忍不拔和高尚纯洁,象征着劳动人民的本质特征和美好品性,也象征着他们被无情粉碎的良好的愿望。紧接着和菊花有关的场景是极富启发性的一个细节:庭院外,调皮的儿子扯下菊花花瓣并大把大把地扔着花瓣;伊丽莎白批评了儿子的行为,怜悯之情顿生,她把落花贴在脸上。回到院中,女儿却一把抢过菊花,使劲嗅着它的芳香。花的芬芳无疑是发人深思的,它充满着整个房间,飘逸在秋夜清冷干燥的空气中,宁静而悠远;和矿工妻子因丈夫久久不归而产生愤懑、焦虑与不安交织在一起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菊花的馨香极自然地唤起了矿工妻子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菊花开时,我嫁给了他;菊花开始,你出生了;他第一次醉酒被送回来时,他衣服扣眼里插着褐色的菊花。”花开花落,岁月流逝,她从少女变成矿工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而自己的女儿也即将走进花季的年龄。对她而言,菊花的馨香曾经是那么熟悉和难忘;裙带上的那株粉红的菊花,也许就暗示着她自己的人生。菊花再次出现时也即暗示了沃尔特的死亡,花瓶打碎了,菊花散落一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被完全、彻底的打碎了。
此外,劳氏小说着力描绘的工业化象征便是现代文明的产物-火车、机器。火车、机器的入侵破坏了乡村的宁静,他们的咆哮声惊扰了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人类不得不在这种艰辛环境下从事高压、单调、乏味、危险而收入微薄的工作。俊朗儒雅的硬汉也成了机械文明的牺牲品,变得如此狼狈与颓废,借酒浇愁是麻痹自己的唯一办法。
三、创作主题意义
矛盾、困惑一直是劳氏小说创作的一条主线。劳伦斯以工业文明对人的找害来表达物性对人性的冲突,并以此来展现人在物性的蓬勃发展之下所遭受到的戕害。在劳伦斯以英国中部诺丁汉郡煤炭工业区为创作背景的小说里,工业文明的代表是劳伦斯最为熟悉的煤矿产业,工业文明的栽害对象则是既存在于现实生活又活动于虚拟世界中的矿工群体。在劳伦斯小说的展现中,工业文明对矿工的栽害由物质层面深入至精神层面,不仅给人带来了体貌的丑恶,还遭造就了人类的精神荒原。工业文明巨潮已经将人的道德和人的生命全部吞没,又造出了迷醉于金钱及社会政治生活,而自然的直觉的官能却死灭了的新人类。劳氏小说在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上既具有社会意义,又有心理意义,其风格技巧和主题凸显出彼此相适应的双重性。没有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劳伦斯的作品可能会是另一种样子,用他的话看来说:“现代人类的矛盾与困惑便是精神——光明与肉体——黑暗之间的对立。”
劳伦斯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伟大作家。他虽然只活了四十四岁,但却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评传和不少的文论及书信等,其中多数作品脍炙人口。纵观劳伦斯的全部创作,占主导地位的当推他的小说创作。在劳伦斯的小说作品中充满了哲学思想,实际上他的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他对生命哲学的探索过程。劳伦斯认为,哲学和文学应该“统一在小说之中”。如果我们不是抱着好奇、寻求感官刺激的态度走进劳伦斯时,我们会被劳伦斯小说中真正伟大的东西所震撼。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丰裕的物质生活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精神家园的贫瘠使得人类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生活与爱情永远是都市小说的一大题材,如果我们能用平和且理性的目光去看待周围一切关系,我们才能获取生活与情感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卢敏.戴维·劳伦斯作品导读[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周芳珠.试析劳伦斯的乌托邦思想[J],晋阳学刊,1994(3).
[3]邱瑞玲.劳伦斯《菊馨》之生态解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关键词:地方精神;机械文明;心理学意义
劳伦斯的一生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现存秩序充满矛盾的一生。作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巨匠,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以其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痛苦与无助,他的作品力图表现资本主义机械文明摧残下人性的扭曲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破坏。劳伦斯在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上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因素,又有现代的象征成分。其一反零度写作冷漠的文体风格及文本所体现的地方精神兼具社会和心理双重意义,这恰恰就是劳伦斯小说的魅力所在。
一、创作灵感来源
与美国超验主义领袖爱默生和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一样,劳伦斯也十分崇尚自然并且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应用到小说创作之中。由于受当时哲学思潮和心理学的影响,劳伦斯非常关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心理状态。当与他同时代的人正在为迅猛发展的工业化大唱颂歌的时候,劳伦斯以一种预言家的姿态呼喊着被人们忽略和忘记的真理。他坚信本能,自发性和自由意识,并认为有限的理性并不能解释无限的生活奥秘。为了获得生命力,更加接近生活的奥秘,人们应该回到神秘的自然和和谐的两性关系中去。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人类才能生活地更加有活力,才能摆脱现代社会无尽的痛苦。具有共同特点的悲惨遭遇与渺茫的人生仕途,爱默生选择了华尔登湖畔用沉默打破平静;老子试图寻求一条和谐之路回归自然;而劳伦斯则梦想在流利辗转的生活中建立自己的乌托邦。
尼采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对劳伦斯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尼采站在人本主义立场上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意识深深地影响了劳伦斯的创作倾向。尼采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哲学大师,他对置身其中的工业化时代深感不安;尼采又是一个钟情于大地和天籁之乐的自然主义者,他明确表示了对资本主义的工业制度、教育制度和基督教旧道德价值体系的不满。劳伦斯认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同人的自我实现是背道而驰的,它使人的世界发生了全面的异化:既使人类与大自然异化;也使一部分人与另一个部分人异化;还使社会发展同个人心性之间异化。19世纪中期以后,工业发展进程加快,英国终于实现了全国规模的工业化,劳伦斯家乡的小镇诺丁汉也变成了农田与矿区相杂的、争斗的奇异景象。工业化和机器文明的迅速发展使农村经济濒临全面解体,残余的宗法感情也日益消失,人类越来越沦为机器的奴隶,人的自然本能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受到金钱社会的腐蚀,人已经不是身心统一、完整的人了。现实世界是异化了的,现实的人生也是病弱苦难的,于是像尼采一样,劳伦斯也勾画出一个美好“乌托邦社会”,并且创造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人物——超人,以拯救社会。他认为他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不人道,人像神话中的凤凰一样,只有在死了以后才能从灰烬中复活,取得新生。他梦想在美洲西海岸建立的乌托邦乐园就用凤凰为徽号,以此寄托他关于世界获得新生的理想。
二、创作技巧运用
作为处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叉点上的伟大作家,劳伦斯的早期小说创作从现实主义角度对生命哲学进行了探索。在他早期短篇小说代表作《菊馨》中,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菊馨》的故事取材于发生在劳伦斯叔叔、婶婶家的真实悲剧。小说主题仍然围绕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及其机械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而展开。与其说《菊馨》是一篇短篇小说,不如说它是一片优美的散文。因为故事情节本身并不复杂,撷取了煤矿工人
家庭日常的一个生活片断,更多触动读者心怀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丈夫沃尔特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活动。在该篇小说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缠绵悱恻、温柔甜蜜、至纯至美的真是爱情,我们看到的一幕幕充满争斗和挣扎、寻觅与求索、痛苦然而真实的爱情。由于矿山工作环境和安全条件的缘故,矿工家属盼亲人平安下班归来,是每个矿工家庭天天上演的话剧。劳伦斯出身于英国的矿工家庭,亲身体验过这样的生活,也看到过矿工家属失去亲人后的悲痛情景,他对矿工的生命被工业文明毁灭给以极大的关注,他为田园式古老英国的消失而叹息。劳伦斯的写作手法是传统的,然而每一部作品除了优美的、细致的景色描写外,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与复杂细腻的心理描写着实让人卷不释手,总有一丝困惑与遗憾留在读者心头,萦绕不去。
劳伦斯小说中的诸多意象,比如:树林,花朵,月亮,奔马等都受到评论家的关注和诠释。《菊馨》这部小说拉开序幕之时,菊花便伴随着伊丽莎白而登场了。菊花及其幽香贯穿于故事的开始、发展和高潮整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菊花就代表着女主人公矿工沃尔特的妻子一伊丽莎白。菊花暗示着母亲的坚忍不拔和高尚纯洁,象征着劳动人民的本质特征和美好品性,也象征着他们被无情粉碎的良好的愿望。紧接着和菊花有关的场景是极富启发性的一个细节:庭院外,调皮的儿子扯下菊花花瓣并大把大把地扔着花瓣;伊丽莎白批评了儿子的行为,怜悯之情顿生,她把落花贴在脸上。回到院中,女儿却一把抢过菊花,使劲嗅着它的芳香。花的芬芳无疑是发人深思的,它充满着整个房间,飘逸在秋夜清冷干燥的空气中,宁静而悠远;和矿工妻子因丈夫久久不归而产生愤懑、焦虑与不安交织在一起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菊花的馨香极自然地唤起了矿工妻子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菊花开时,我嫁给了他;菊花开始,你出生了;他第一次醉酒被送回来时,他衣服扣眼里插着褐色的菊花。”花开花落,岁月流逝,她从少女变成矿工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而自己的女儿也即将走进花季的年龄。对她而言,菊花的馨香曾经是那么熟悉和难忘;裙带上的那株粉红的菊花,也许就暗示着她自己的人生。菊花再次出现时也即暗示了沃尔特的死亡,花瓶打碎了,菊花散落一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被完全、彻底的打碎了。
此外,劳氏小说着力描绘的工业化象征便是现代文明的产物-火车、机器。火车、机器的入侵破坏了乡村的宁静,他们的咆哮声惊扰了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人类不得不在这种艰辛环境下从事高压、单调、乏味、危险而收入微薄的工作。俊朗儒雅的硬汉也成了机械文明的牺牲品,变得如此狼狈与颓废,借酒浇愁是麻痹自己的唯一办法。
三、创作主题意义
矛盾、困惑一直是劳氏小说创作的一条主线。劳伦斯以工业文明对人的找害来表达物性对人性的冲突,并以此来展现人在物性的蓬勃发展之下所遭受到的戕害。在劳伦斯以英国中部诺丁汉郡煤炭工业区为创作背景的小说里,工业文明的代表是劳伦斯最为熟悉的煤矿产业,工业文明的栽害对象则是既存在于现实生活又活动于虚拟世界中的矿工群体。在劳伦斯小说的展现中,工业文明对矿工的栽害由物质层面深入至精神层面,不仅给人带来了体貌的丑恶,还遭造就了人类的精神荒原。工业文明巨潮已经将人的道德和人的生命全部吞没,又造出了迷醉于金钱及社会政治生活,而自然的直觉的官能却死灭了的新人类。劳氏小说在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上既具有社会意义,又有心理意义,其风格技巧和主题凸显出彼此相适应的双重性。没有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劳伦斯的作品可能会是另一种样子,用他的话看来说:“现代人类的矛盾与困惑便是精神——光明与肉体——黑暗之间的对立。”
劳伦斯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伟大作家。他虽然只活了四十四岁,但却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评传和不少的文论及书信等,其中多数作品脍炙人口。纵观劳伦斯的全部创作,占主导地位的当推他的小说创作。在劳伦斯的小说作品中充满了哲学思想,实际上他的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也是他对生命哲学的探索过程。劳伦斯认为,哲学和文学应该“统一在小说之中”。如果我们不是抱着好奇、寻求感官刺激的态度走进劳伦斯时,我们会被劳伦斯小说中真正伟大的东西所震撼。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丰裕的物质生活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精神家园的贫瘠使得人类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生活与爱情永远是都市小说的一大题材,如果我们能用平和且理性的目光去看待周围一切关系,我们才能获取生活与情感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卢敏.戴维·劳伦斯作品导读[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周芳珠.试析劳伦斯的乌托邦思想[J],晋阳学刊,1994(3).
[3]邱瑞玲.劳伦斯《菊馨》之生态解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