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这标志着语文课程的一种新思想境界。正是作为素质教育时代象征的“语文素养”,构成了学生个体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也夯实了学好其他课程的文化根基。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语文素养的责任重大,我们应把培养工作贯穿在平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在细节上。
一、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或缺的重要部分,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不仅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还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我们不能仅满足于传输知识,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能仅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要自觉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语文课建立在大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虽不全是名家名篇,但也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范例。在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进行熟读和背诵。这样不但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和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语文是“百科之母”,内容包罗万象,综合性很强,语文课本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要知道,德育意识的渗透,仅仅依靠枯燥说教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教师要用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德育事例,结合实际,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舆论正确、是非分明、积极向上的德育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对一篇文章内容的归纳及主题思想的概括,本身就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归纳概括主题思想既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又要联系实际、画龙点晴,同时做到潜移默化。如学习《愚公移山》时,主题思想概括为:无论面对的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有决心、勇气,有毅力并用行动面对。通过这一概括,引导学生明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需要这种愚公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进步,社会才会进步。这样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谓一举多得。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能力教育,语文教育应贯彻审美教育,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以及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创造美好的生活,从而提高审美素质。通过熟读精思,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作者的感情、语言化作学生的感情和语言,作者鉴赏的美也会变成学生眼中的美。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教学之前,如能让学生重温一些有关周总理革命实践活动的图片和故事,尽可能提供一些能唤起学生联想、帮助学生品评诗味的感性材料,这样再口诵饱含深情的字字句句、心想人民的好总理的桩桩件件时,作品奔腾的感情潮水,一定能涌进学生的心田,与诗人的满腔热血融为一体,引起强烈的共鸣。
四、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作业中最具个性化及创造性的一种形式,但传统的作文布置往往习惯于“一言堂”的求同思维方式,使得作文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有话可说时,却无写作机会;而当学生无话可说时却硬要其下笔。“个性化随笔创作”可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乐于写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受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准备一本个性化的随笔本,写上各具特色的随笔前言,以“感受生活,展示个性”为原则,自选素材,自拟题目等,教师只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上交文章。如一周一篇,学生可在这一周内的任何时间自由创作。有了自主权,学生就会选择最具灵感的时机,真实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要给予学生一个真情实感交流的机会,大胆反馈、评改作文。教师要及时开展鉴赏课,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讲评并互相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小鉴赏家,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谈谈自己读过的作文究竟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充当小老师进行批改,交流同学之间的作文,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实现学生内心潜藏的真性情、新思维。这样的循序渐进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用心投入,更多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展现。
在大力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力争把这项工作落到實处,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这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倪明勇.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速读(中旬),2015(7)
[2]吴皓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训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语文素养的责任重大,我们应把培养工作贯穿在平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在细节上。
一、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或缺的重要部分,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不仅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还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我们不能仅满足于传输知识,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能仅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要自觉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语文课建立在大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虽不全是名家名篇,但也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范例。在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进行熟读和背诵。这样不但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和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语文是“百科之母”,内容包罗万象,综合性很强,语文课本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要知道,德育意识的渗透,仅仅依靠枯燥说教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教师要用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德育事例,结合实际,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舆论正确、是非分明、积极向上的德育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对一篇文章内容的归纳及主题思想的概括,本身就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归纳概括主题思想既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又要联系实际、画龙点晴,同时做到潜移默化。如学习《愚公移山》时,主题思想概括为:无论面对的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有决心、勇气,有毅力并用行动面对。通过这一概括,引导学生明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需要这种愚公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进步,社会才会进步。这样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谓一举多得。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能力教育,语文教育应贯彻审美教育,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以及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创造美好的生活,从而提高审美素质。通过熟读精思,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作者的感情、语言化作学生的感情和语言,作者鉴赏的美也会变成学生眼中的美。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教学之前,如能让学生重温一些有关周总理革命实践活动的图片和故事,尽可能提供一些能唤起学生联想、帮助学生品评诗味的感性材料,这样再口诵饱含深情的字字句句、心想人民的好总理的桩桩件件时,作品奔腾的感情潮水,一定能涌进学生的心田,与诗人的满腔热血融为一体,引起强烈的共鸣。
四、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作业中最具个性化及创造性的一种形式,但传统的作文布置往往习惯于“一言堂”的求同思维方式,使得作文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有话可说时,却无写作机会;而当学生无话可说时却硬要其下笔。“个性化随笔创作”可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乐于写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受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准备一本个性化的随笔本,写上各具特色的随笔前言,以“感受生活,展示个性”为原则,自选素材,自拟题目等,教师只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上交文章。如一周一篇,学生可在这一周内的任何时间自由创作。有了自主权,学生就会选择最具灵感的时机,真实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要给予学生一个真情实感交流的机会,大胆反馈、评改作文。教师要及时开展鉴赏课,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讲评并互相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小鉴赏家,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谈谈自己读过的作文究竟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充当小老师进行批改,交流同学之间的作文,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实现学生内心潜藏的真性情、新思维。这样的循序渐进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用心投入,更多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展现。
在大力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力争把这项工作落到實处,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这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倪明勇.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速读(中旬),2015(7)
[2]吴皓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训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