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通高中实施语文新课标中“新”的困惑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x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是一条新的教育之路,但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不断前进,不断克服困难,终会成功。
  【关键词】困惑 误区 解决途径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了学生的明天,为了祖国的未来,陕西省于2007年秋,终于废弃了多年走熟了的教育老路,走上一条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教改之路,但是走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有坎坷也有迷茫。
  对此,本人根据陕南农村的实际情况将高中语文课改探索过程中的困惑和误区简述如下:
  
  一、新课改过程中教学理念求“新”的困惑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而现实的教育管理模式,特别是主管教育的上级乃至国家政策,能让你去实践吗?因为“安全”大于一切,“稳定”大于一切。现在学生在校“不许春(秋)游”“不许下河洗澡”、“不许在马路上晨练”、“不许玩危险的游戏”,学生几乎成为“笼中的鸟”、“温室中的鲜花”,失去了应有的天地,几十人龟缩在几十平方的水泥教室里,教师纵有通天的本事,恐怕也不能将“新”落到实处。基本理念“(二)全面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中的“个性”如何发展?先不说原有的教学中的学生有没有“个性”,且看现在的学生,他们同处一室,同用一种教材,同在一个学习环境中,大概只能“均衡”发展,即使有“个性”,也是本性使然,因为学校的办学条件一时根本无法满足新的课改要求,家长也基本无法支撑孩子的“个性”需求。二者都处于“温饱”阶段,发展个性是美好的理想,或者说是梦想。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之。基本理念“(三)全面增强课程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中的“选择性”,看起来是能实现的,实际上困难重重。因为虽有五个选修系列供学生选择,但是学校有这么多图书吗?学生自己能买得起这方面的书吗?即使两者都能解决,有这么多教室吗?教师能有时间做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吗?
  以上存在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是殛待解决的。
  
  二、新课改过程中易入的误区和解决途径
  
  1、“新”与“旧”的困惑
  我们常说“除旧立新”,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必然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所破才能有所立”,但这绝不意味着对旧的优秀理念的完全背弃。这一次的新课改也是如此,虽然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也应该不要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即多读、多背、多写。
  新课标对“阅读和鉴赏”提出的要求是“高中三年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同时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这个要求的提出体现了新课改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事实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也总结了一条语文学习的规律性的结论:“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诚哉斯言!而多读也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古人早已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验之谈都体现了多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很显然,仅靠课本里的几篇选文来培养阅读能力是不够的,虽然新课改建设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并开设了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到更多的篇章,但这些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当然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但在高中教育中,多读至少可以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事实上,这也是古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名人也对此有很深的体会。可见,背诵确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得到了培养,在积累了大量的文言名篇后,相信不用多分析各种语法、词类活用的现象、各种特殊句式,学生都能在反复涵咏中认知和理解。
  新课程标准中第六条指出:“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从这一条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写作训练的重视,而且对量的要求也是比较大的。事实上,要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还是要多写。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写作上的问题,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很难想象一个平时不注重写作的同学能够在考场上写出优秀的文章来,一个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的同学也很难写出深刻的文章来。不但要多写,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也就是写学生想写的东西。所谓的个性化写作,就是要尽可能解除一些不必要的束缚,还学生以写作的主体地位。很多老师在这一点上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有的老师做过这样的实验,不限内容,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作,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了写作。这种方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表达,这个案例的成功说明了个性化写作的重要作用。但这种方法以及个性化写作的理念仍然是建立在多写的基础上的。新课标第4条说得更加清楚了:“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既使做不到每日一篇,也应该要保持思考的能力,坚持对生命的体验。只有当你的内心向整个世界敞开时,才能在生活中锻炼思维,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在写作中游刃有余。所以,多写也是不能忽视的优秀方法。
  2、好的传统我们要坚持,但面对新的理念我们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对它的理解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而在摸索的过程中,也很容易产生很多误解。试列举如下:
  (1)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第四条讲到要做好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具体说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中特别提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很显然,在当前的形势下,多媒体设备进入语文课堂是必然趋势,但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误区。
  ①一种趋向是平时还是传统教法,而在公开课上却频繁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成了一种装饰门面的标志,而对于整个课堂的改变并无裨益。这种误区的产生一方面是对多媒体的认识不足造成的,一方面可能也是校内资源的限制所致,相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该会有所改善。
  ②一种是没有多媒体就上不成课,就不是“新”课改。这种过分依赖多媒体的误区并不少见,它打着新课改的旗号,行形式主义之实。相对于第一种趋向更需要我们加以警惕。多媒体始终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一种工具,工具是为人所用的,而不能让人变成工具的奴隶。就语文课堂来说,有的篇目比较适合使用多媒体,而有的不适合使用,如诗歌教学更注重诵读,文言文教学更注重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做补充资料之用并无大碍,但如果多媒体运用过多,反而使学生忽视了对文本本身的解读,成了“快餐”文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老师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老师是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如果放弃了教师的主体性而过多地利用其他资源,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2)合作学习的误区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解:
  ①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②合作学习被用得过滥。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分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合作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事实上,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两者并不排斥。
  ③小组中分工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会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这样,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什么才是正确的合作学习?《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解释说 :“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中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特征:“异质性小组即小组成员应该具有差异性,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的学习要相互依赖,教师充当监控者和学习资源的角色,强调个体责任,自我评价,变化合作学习时间”。这些话为我们勾勒出了合作学习的面貌,我们应该以此为标准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必定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发挥师、生、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问题就会逐渐解决。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2、《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3、王怀原《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反思》
  (作者联通:725800陕西省白河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当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总希望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解决与我们预设的答案一致。课堂教学追求 “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效果。特别是在公开教学中更担心学生出错,一旦有学生出错,立即提问其他同学,直到找到教师认为正确的答案为止。错误稍纵即逝,真理似乎是顺理成章地取代了它。同学们都很“聪明”地不再提及刚才的错误答案,那些出错的学生犹如一个摔了一跤的孩子,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摔
期刊
一、培养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人们对外界的直接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人们的感觉器官把外界的各种刺激和信息及时传到大脑,大脑对其外在的属性部分与整体的联系等予以接收、认定,并且转化为经验、知识。感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层次,这个层次的认识,就是所谓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途径有二: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要求他们平时写关心日记,或很好地组织集体郊游,参加考察等活动,使学生直接有目的地感知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采取各种途径来提高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语言 表达能力    现代社会强调合作与交流。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向对方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口语的表达与交际能力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而写作,则更是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可以说,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
期刊
教学改革要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用新教学思想来统帅课堂教学,即重视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多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问题,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我教比较分数大小时,一般方法是: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就比较分子,而分子相同时就比较分母,当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时,就必须通分后再进行比较,除此以外教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改的特色是较为明显的,它除了强调听、说、读、写等基本功的训练,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自主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主要特色,笔者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通过对课文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了解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而且要求学生较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创作思路,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主
期刊
几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利用其趣味性、直观性,培养、启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取得良好的成绩。下面,我对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几点做法。    一、上好序言课,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新课程都会感到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就是一种兴趣。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在讲序言课时,先列举教材中提出的问
期刊
当前,农村不少家庭夫妇双方或者一方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行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给农村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本该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而被迫长时间分离,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这给他们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发展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时候了。    一、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的问题    1、学习兴
期刊
笔者曾对自己所在中学(初中)三个年级200名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归纳出学生作文之所以写不好的原因。对所要写出的对象缺乏了解或不熟悉的为20人,占10%,缺乏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有62人,占31%,缺乏热情,觉得写起来没意思的有98人,占49%。这就说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并不是妨碍作文的主要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对所写的东西缺乏热情。如何才能使自己在作文过程中充满激情呢,你不妨这样试试。  在
期刊
“赏识教育”近年来倍受社会的关注,导致许多人产生了偏见,他们认为只有赏识教育才能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是爱的教育。因此学校、家长都积极地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锻炼和实践,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了不起”。在这期间,学生犯错,绝对禁用惩戒,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说而已,努力地、小心地呵护着他们的自尊心,以保持他们的那份来之不易的热情。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作为一个母亲,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 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但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    一、小组合作讨论     新课改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扩展了自己的认识,并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在这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讨论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