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彝族本身是一个不缺少美育的民族,不论是凉山彝族地区的城镇学校,还是山区农村贫困学校,他们的美术是植根于生活,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红花绿叶,在这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美丽的青山彝寨是他们的家,是他们最为熟悉和热爱的土地。身着母亲绣的衣裙、鞋子、头帕和飘带,不仅传统深厚,而且图案繁多,花卉瓜果、飞禽走兽、人物风景、神话传说……这些来自于生活的丰富素材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而且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资源库,都有着可以让我们美术教育者吸取的精华。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美丽、质朴、可爱的民族,摄取美丽的自然画面,并以此为媒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色彩能影响我们的情绪,“色彩即语言,色彩即思想,色彩即情绪,色彩即情感,色彩即节奏”。对于外在形象塑造,色彩的重要性显得更强。
一、彝族色彩的审美渊源
彝族服饰的色调搭配五彩斑斓,以红、黄、黑为基础,称为“三色文化”。红、黄、黑、白、青为主色调,这与彝族古代“五色观”的色彩观念密切相关。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东方育龙、木,南方赤龙、火,西方白龙、金.北方黑龙、水,中央黄龙、土。彝族古代还有五色族称。这些与彝族古代许多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观念相关联,反映了天文、历算、宗教、哲学、社会民俗等等方面的深层内涵。由于居住地域不同,“慕吐饵那”即“白天黑地”之白天,在高原地区变成了蓝天,相应就成了蓝天黑地。反映到服饰上就增加了蓝色色调。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五色为基调。探究其本来的内蕴,白或蓝代表天,黑代表地,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青代表绿草森林。
二、彝族的色彩审美
总的来说“黑、红、青、黄,白”构成了彝族服饰中的主要色彩。其中首服多黑底,装饰配色大量使用红、黄、蓝、白等色,其中以红色为主。彝族首服大多选用黑、青色布料为基色,装饰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选用红、黄、蓝等颜色。除了绿色之外,很少用別的过渡性中间色,但经过精心调配,色调鲜艳而且和谐,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
1.五彩斑斓的配色技法
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风格特点,它是形式特征所产生的特定心理效应。影响色彩风格的因素很多,如色彩的明度、纯度、形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由色彩之间复杂的对比关系构成。在整体的彝族服饰中,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就尤为突出和丰富。包豪斯学派的著名艺术教育家伊顿就总结了色彩的七种对比要素,即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继续对比。而彝族首服,可谓是将色彩的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运用的尤为出色,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和实物展示,强调色彩关系的对比效果。明暗对比的效果,侧重在色阶的层次感上,明暗反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色彩的明快与否。彝族首服中较少使用灰层次的颜色,以明度较低的黑色蓝色为底配上纯度较高的黄色、红色,形成的对比效果较为强烈;或是以暗色为底,装饰闪亮的银饰,看上去黑白分明,格外声势夺人。在色相对比中也是选用对比跨度大的颜色进行搭配,几乎是以红、黄、蓝等反差较大的对比色为主,高纯度的色彩占较大比例,在色彩配置上呈现出“跳跃性”,加之色彩形态上经常出现形与形之间的分割、交错、重叠,服饰色彩呈现出引人注目,具有刺激性的视觉效果。彝族的首服配色,最为强烈而大胆,充满了色彩的张力。
2.黑白关系的巧妙运用
由于黑与白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们在色彩关系中的特殊作用,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色彩因素。三原色适量的混合可以得到一种黑灰色,反过来说黑色中包含着所有的原色成分,这个特点使它与所有色彩异中有同,可以相互协调。黑色是最暗的颜色,因而可以形成最强烈的明暗反差;黑色又是纯度最低的色彩,这个特点使它反衬任何颜色都可以使之更为鲜艳、明快。这独到的优势,使黑色在彝族服饰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彝族首服配色喜用反差较大的对比色,这些鲜艳的色彩同时并置会显得浮艳、令人眼花缭乱,但是由于其服饰加以黑色衬底,使服饰的整体效果显得亮丽而不失成稳,浓郁而不失庄重。
白色相对于黑色,虽性质相反,在色彩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却极为相似。白色以它最亮的特点同样可以拉大明暗反差,衬托出色彩的明快,同时以它纯净、素雅的特质营造出特有的情调魅力。在彝族服饰五彩缤纷的色彩关系中,白色以它无彩的特殊性质成为调和或反衬的因素,起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刺绣配色
刺绣是用技巧变化色线塑造成各种形象的造型艺术。色彩的各种组合形式都直接关系着刺绣的表现效果。彝族刺绣的配色,总的说是鲜艳夺目,对比强烈,用色泼辣大胆,既有浅地深花,又有深地艳花,对比中有调和,素雅中见多彩,艳而不俗,素而不简。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彝族刺绣常用的颜色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色,以黑、白、粉红为地,在衣服不同的部位多采用不同的运用方法。一般在裹背、飘带、裤管上多用单色绣,利用底色的映衬,使纹饰协调统一,显得雅致爽朗。在胸襟、环肩、围腰、背披上多运用同一色系的线,如大红、红、玫红、暗红、浅红,绿、深绿、暗绿、浅绿等,利用色彩的明暗深浅,组合成图案,如花瓣纹,不同色彩地运用,自然形成花瓣间的层次感,既统一又有变化,使图案维妙维俏,多姿多彩。此外对比色也是彝族妇女常用的配色方式,如红配绿、黄配紫等,主花与次花色彩不一,对比强烈,之间多用一些中和色过渡。使整个图案布局繁褥而不紊乱,华丽而不轻佻。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和谐生动地配色及巧夺天工的针法,全凭彝族妇女凭着自己对美的把握与领悟,自觉地、随意地组合搭配,使图纹姿意横生,充满离奇的想象,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落在马樱花上,翅膀上长着树枝,树枝上连着果,果上连着梅花,梅花上停着喜鹊。
所以,在凉山彝族地区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结合彝族自身的民族特色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既传承民族的文化,又结合外面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学生同时拥有了继承与创新的活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也能充分发挥民族文艺复兴的作用。
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色彩能影响我们的情绪,“色彩即语言,色彩即思想,色彩即情绪,色彩即情感,色彩即节奏”。对于外在形象塑造,色彩的重要性显得更强。
一、彝族色彩的审美渊源
彝族服饰的色调搭配五彩斑斓,以红、黄、黑为基础,称为“三色文化”。红、黄、黑、白、青为主色调,这与彝族古代“五色观”的色彩观念密切相关。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东方育龙、木,南方赤龙、火,西方白龙、金.北方黑龙、水,中央黄龙、土。彝族古代还有五色族称。这些与彝族古代许多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观念相关联,反映了天文、历算、宗教、哲学、社会民俗等等方面的深层内涵。由于居住地域不同,“慕吐饵那”即“白天黑地”之白天,在高原地区变成了蓝天,相应就成了蓝天黑地。反映到服饰上就增加了蓝色色调。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五色为基调。探究其本来的内蕴,白或蓝代表天,黑代表地,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青代表绿草森林。
二、彝族的色彩审美
总的来说“黑、红、青、黄,白”构成了彝族服饰中的主要色彩。其中首服多黑底,装饰配色大量使用红、黄、蓝、白等色,其中以红色为主。彝族首服大多选用黑、青色布料为基色,装饰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选用红、黄、蓝等颜色。除了绿色之外,很少用別的过渡性中间色,但经过精心调配,色调鲜艳而且和谐,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
1.五彩斑斓的配色技法
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风格特点,它是形式特征所产生的特定心理效应。影响色彩风格的因素很多,如色彩的明度、纯度、形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由色彩之间复杂的对比关系构成。在整体的彝族服饰中,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就尤为突出和丰富。包豪斯学派的著名艺术教育家伊顿就总结了色彩的七种对比要素,即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继续对比。而彝族首服,可谓是将色彩的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运用的尤为出色,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和实物展示,强调色彩关系的对比效果。明暗对比的效果,侧重在色阶的层次感上,明暗反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色彩的明快与否。彝族首服中较少使用灰层次的颜色,以明度较低的黑色蓝色为底配上纯度较高的黄色、红色,形成的对比效果较为强烈;或是以暗色为底,装饰闪亮的银饰,看上去黑白分明,格外声势夺人。在色相对比中也是选用对比跨度大的颜色进行搭配,几乎是以红、黄、蓝等反差较大的对比色为主,高纯度的色彩占较大比例,在色彩配置上呈现出“跳跃性”,加之色彩形态上经常出现形与形之间的分割、交错、重叠,服饰色彩呈现出引人注目,具有刺激性的视觉效果。彝族的首服配色,最为强烈而大胆,充满了色彩的张力。
2.黑白关系的巧妙运用
由于黑与白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们在色彩关系中的特殊作用,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色彩因素。三原色适量的混合可以得到一种黑灰色,反过来说黑色中包含着所有的原色成分,这个特点使它与所有色彩异中有同,可以相互协调。黑色是最暗的颜色,因而可以形成最强烈的明暗反差;黑色又是纯度最低的色彩,这个特点使它反衬任何颜色都可以使之更为鲜艳、明快。这独到的优势,使黑色在彝族服饰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彝族首服配色喜用反差较大的对比色,这些鲜艳的色彩同时并置会显得浮艳、令人眼花缭乱,但是由于其服饰加以黑色衬底,使服饰的整体效果显得亮丽而不失成稳,浓郁而不失庄重。
白色相对于黑色,虽性质相反,在色彩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却极为相似。白色以它最亮的特点同样可以拉大明暗反差,衬托出色彩的明快,同时以它纯净、素雅的特质营造出特有的情调魅力。在彝族服饰五彩缤纷的色彩关系中,白色以它无彩的特殊性质成为调和或反衬的因素,起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刺绣配色
刺绣是用技巧变化色线塑造成各种形象的造型艺术。色彩的各种组合形式都直接关系着刺绣的表现效果。彝族刺绣的配色,总的说是鲜艳夺目,对比强烈,用色泼辣大胆,既有浅地深花,又有深地艳花,对比中有调和,素雅中见多彩,艳而不俗,素而不简。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彝族刺绣常用的颜色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色,以黑、白、粉红为地,在衣服不同的部位多采用不同的运用方法。一般在裹背、飘带、裤管上多用单色绣,利用底色的映衬,使纹饰协调统一,显得雅致爽朗。在胸襟、环肩、围腰、背披上多运用同一色系的线,如大红、红、玫红、暗红、浅红,绿、深绿、暗绿、浅绿等,利用色彩的明暗深浅,组合成图案,如花瓣纹,不同色彩地运用,自然形成花瓣间的层次感,既统一又有变化,使图案维妙维俏,多姿多彩。此外对比色也是彝族妇女常用的配色方式,如红配绿、黄配紫等,主花与次花色彩不一,对比强烈,之间多用一些中和色过渡。使整个图案布局繁褥而不紊乱,华丽而不轻佻。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和谐生动地配色及巧夺天工的针法,全凭彝族妇女凭着自己对美的把握与领悟,自觉地、随意地组合搭配,使图纹姿意横生,充满离奇的想象,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落在马樱花上,翅膀上长着树枝,树枝上连着果,果上连着梅花,梅花上停着喜鹊。
所以,在凉山彝族地区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结合彝族自身的民族特色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既传承民族的文化,又结合外面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学生同时拥有了继承与创新的活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也能充分发挥民族文艺复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