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h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方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关键词]朗读 目的 方法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方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读书为主,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以往的语文教学,过于重视“讲”,而忽视了学生的“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辨证地处理“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熟读”。一篇课文的学习,总少不了串讲,少不了繁琐的词句分析,学生只是围着老师的问题、讲解在转,“读”则成了一种形式。一篇课文讲完了,可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所记的那些“理解”、“体会”,全都是老师“讲”出来的,这样以来,学生的语文能力停滞不前,仍然不会“说话”、“作文”,原因就是学生读的太少了,自己理解体会的太少了,语言积累的太少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摒弃纷繁复杂的分析,多让学生去读,真正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教师要做好范读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发挥范读的作用。
  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根据文章语言精美和树海四季的不同颜色,主要抓住了“美丽”这一全篇的主线。范读时,句读分明,感情真切,读出语言文字精美、朴实的特点,起到介绍景物,以景引人的感染作用,使学生如临其境,饱览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
  春、夏、秋、冬四季树海的特点,要用不同的语调来展示: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要语调明朗,富有朝气。
  夏天,树木枝叶茂盛,郁郁葱葱,要语势热烈,修饰语重音鲜明,语速较快。
  秋天,虽说黄叶片片,红叶满枝头,但它正是向人们献宝的季节。开始读时,语调稍为平缓,但读到献宝处,又渐趋明朗,赞美丰收。
  冬天,气氛、色彩比较冷清,风雪交加。应以徐缓的语速,较深沉的语调,一字一句清楚地读出东北冬天那大风雪的情景。
  最后一句很重要,读时语调稍扬,充满赞美之情,重读关于小兴安岭的富、美的描写,使之有较强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到:啊!祖国的山多美呀!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况,我把范读分为以下几种 :
  1、范读全文。叙事性课文有时放在解题后范读,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时讲完课文后进行总结性范读,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其融会贯通。
  2、范读重点段落。有些课文重点段的语调较难处理,有的是衬托人物内心活动的地方,学生对语速不好掌握,我就选择这样的段落进行范读。
  3、范读重点语句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难句。对于关键性的语句,声音重轻强弱难以处理的语句要范读。
  4、有些课文可让朗读技巧好的同学范读,但次数不易过多,读前给予提示,读后加以指导,以老师带学生,以学生促学生。
  二、朗读的目的要明确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而且应该认真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演性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做细致而科学的阶段安排。
  一般来说,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该掌握并传达出每部分课文表现的情境和感情。在学习完全篇课文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并表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三、 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
  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表面上看起来是朗读,但只是停留在“声音”上,达不到朗读的要求。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特点而定,不可牵强迈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评读、竞赛读和配乐读。   评读:是对学生或老师的朗读质量作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评读可以是自评或他人评,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评老师。既评朗读的感情,又评朗读技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就会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竞赛读: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时适当运用竞赛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哪一个同学读出了感情。学生的好胜心较强,采用竞赛朗读,不但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激发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
  配乐朗读: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人们的感情。当文学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和谐结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草原》一课,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中心,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在脑海重现课文中叙述的优美意境,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
  四、要加强朗读的训练
  1、端正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统考升学率的影响,往往会重写轻读,狠抓字、词、句、篇的落实,把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挤掉了,或是读几遍,走走过场就算了,结果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低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一定高度,并加强朗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加强朗读训练决不是绊脚石,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2、制定朗读计划。教师制定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时,辅之以朗读计划。全书中哪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哪些文章各具有什么特色?哪些是全文指导?哪些是片段指导?都要事先安排好。在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方面,本期要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明确提出来。只有朗读计划周密,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3、课外阅读博采众长。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课内阅读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博采众家之长。首先要激发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欲望,想阅读。二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随时能读到好书。三要教给方法,如浏览法、摘抄法、剪报法、批注法等等,促使学生养成动笔墨、动工具书、动脑子的良好习惯。同时,再定期举行一些诗歌、散文朗读比赛或朗诵会,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这样说过:“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加强朗读训练,能促使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感悟美、体验美,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摆正朗读在教学中的地位,重视朗读教训练,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层次,使朗读真正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用精彩而实用的朗读实现我们追求的有效课堂。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探讨。  沈德立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说:"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正由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成才过程中的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即优化非智力因素,一直是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初中的科学教育应该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根本,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探究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这里所说的探究就需要以问题作为引导,学生有了疑问才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有探究下去的动力。初中科学教学应该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来促进探究式教学的进行,使得素质教育能够良好的普及,让初中教育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字:初中科学教学;问题情境  一、初中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学 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被动接受。这种唯我独尊,远离
摘要:随着新教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成为热切讨论的课题。笔者在理论学习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于本文中提出了一些训练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见解浅陋,抛砖引玉,以期广大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思想建党的原则,关键在于对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使其具有无产阶级觉悟。同时,辅之制度治党,建立党内一系列法
摘要:《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尤显得重要。本文就是基于此,讨论在高职院校中,如何上好《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有关教学改革。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基础;高职;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1.《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与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每个
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数学课的教学更是责任重大。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同行同事们的交流与沟通,提出以下几点,望大家批评指正,也望我们一起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校生的发展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一.素质教育的宗旨  俗语说,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现实而又重要的任务。数学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期刊
本人从事教育二十载,听了许多公开教学课,可总给人的感觉是:有些老师上课是在作秀给评委观赏,是为了课堂的完美与热烈,是为了教学的统一与喝彩而让课堂教学失真。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和教师民主平等、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如此的课堂才完美动人更具生命力。我认为一堂真实性的课,应从以下三方面体现: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张扬个性  公开课不能一
期刊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这是一件关系到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和全民族素质的大事。实行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行的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基础和重点,它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有着重复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校体育是《纲要》实施的主体  《纲要》规定:“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
期刊
摘要: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改变以往体育教学中只重视体育技能培养,忽视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的教学状态,体育教学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尝试从多方进行体育教学的改进,使得体育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  关键字:新课改;体育教学;尝试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尝试:  首先,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上,塑造一个便于学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