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心理学相关研究,模仿是人类学习最基本的手段。教师作为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需要不间断对自身的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身各方面都变得更加优秀,每一个行为都能够孩子所模仿。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成为一个全面、优秀的人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那么,教师应如何积极引导幼儿的模仿行为呢?
一、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克服盲目的模仿行为
幼儿的模仿行为大多是盲目的,纯粹是出去好玩的目的。由于幼儿的年龄太小、心智不成熟,根本没有辨别事物对错的能力,因此他们的意识里没有道德标准,他们的模仿行为不存在着专门模仿好的行为,也不存在专门模仿坏的行为,他们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模仿对象。他们感到什么比较有趣,他们对什么比较好奇,他们就去模仿什么。他们在长时间的模仿中,不知不觉的就被模仿的事物所影响,逐渐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师经常会和孩子在一起玩耍。比如在玩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时,教师就可以假设小鹿在公共汽车汽车上坐着,此时上来了一只小熊,这只小熊生病了,然后设计一个小鹿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小熊的场景。这样当游戏结束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教导孩子们为什么小鹿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小熊,让孩子们明白小鹿的行为是对的,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这样在游戏中设置相应的情境,提高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是非观是人处事行为的准则,幼儿期是是非观建立的开始。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真实感受,通过正面引导让幼儿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教师的每一句话对幼儿都能起到强化作用,比如:幼儿捡到了一个钱包而不知道如何处理时,我们从正面引导他:如果你能够把钱包还给失主,你就是一个善良,不贪图钱财的孩子;如果教师负面引导幼儿:如果你不还给失主,就是一个爱占人便宜的孩子。显然正面引导更能使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避免伤害幼儿敏感的心灵。
二、引导幼儿模仿先进英雄榜样
1.老师以身作责做孩子的榜样
也许老师不在意的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引发全班小朋友的竞相模仿。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每时每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时刻想着孩子们就是一面面镜子。老师并不是完美的,也会犯错误的。老师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改正,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老师不光是幼儿的师长,更是他们的朋友。老师必须尊重他们,用平等的姿态与他们相处,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2.引导孩子做同伴的榜样
幼儿之间也会有小小交际圈,他们会比较重视自己在伙伴们心中的形象,需要得到同伴的认同,这是孩子们的精神追求,这也直接决定了幼儿们在幼儿园生活是否快乐。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在班级里树立榜样,引导孩子们人人都争当榜样。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那些较为配合的幼儿给予积极的评价,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其他孩子就会向这位幼儿学习。同时,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观察周围的小朋友是如何做的,并模仿他们的行为。老师此时就可以有意识的促进小朋友间的合作,让合作能力强的小朋友与合作能力弱的小朋友搭配,这样就能让作为榜样的小朋友发挥作用。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榜样。没有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不同,每个孩子的优点都需要老师去发现。有的孩子非常有音乐天赋,有的孩子语言能力较强……老师可以每个月都评选出班级月度小明星,比如评子晋为我们班的“劳动小能手”,因为他能够帮同学和老师做事。蓁蓁为我们班这个月的“音乐小天后”,她唱的歌声最动听。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哪名幼儿表演的才艺能够被大家所认可,他就是我们下个月的月度小明星。通过这种树立榜样的方式,每位幼儿都会去模仿同伴们的优点,每个人都争当“礼貌小绅士”“满勤宝宝”“运动小达人”……这样每个孩子都明白了自己既要向别人学习,同样自己也能够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这样就营造了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孩子们在无意间就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净化孩子成长环境,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模仿行为
成长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关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幼儿生活环境周围的人都非常有礼貌,孩子通过模仿,也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作为家长和老师有义务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的环境比较单一,老师的素质足够高,这就使得教育环境得到了保障。每个家长的素质高低不等,每个幼儿的居住环境差别很大,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家长,让他们去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关注幼儿的模仿行为。比如,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过去一段时间经常和别的小朋友闹矛盾,会推打其他小朋友,口中还一直在发出“嘿嘿”声。通过家访得知,幼儿家里最近搬家了,邻居有一个哥哥最近一直和这个小朋友玩耍,两个人的关系虽然非常好,但是小孩间免不了产生矛盾,最终的结果就是小朋友被那位哥哥用武力给解决了。并且最近这个小朋友还特别喜欢看奥特曼,在家里经常会模仿奥特曼的动作。这个小朋友在不经意间就在模仿哥哥和奥特曼的行为,让他形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老师就告知家长要减少孩子与那个哥哥间的接触时间,同时不让孩子观看含有暴力画面的动画片。这样从源头上净化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孩子接触不到暴力行为,孩子也就无从模仿了。通过家长的配合,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已经不和其它小朋友发生争斗了,也没再看到他模仿打斗的动作。
对幼儿来说,模仿是他们进行学习实践的方式。模仿能够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和增强动手能力。孩子对社会的认知是通过模仿来获得的,孩子们把这些认知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孩子们今后人生的生活基础。但是,幼儿时期的孩子并不能辨别是非,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就会去模仿,这就可能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作为幼儿最主要的学习引导者,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源,他们就负有责任对幼儿的模仿行为进行积极引导。老师通过对孩子模仿行为的积极引导,能够促使幼儿的模仿行为变得有意义,有目标,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克服盲目的模仿行为
幼儿的模仿行为大多是盲目的,纯粹是出去好玩的目的。由于幼儿的年龄太小、心智不成熟,根本没有辨别事物对错的能力,因此他们的意识里没有道德标准,他们的模仿行为不存在着专门模仿好的行为,也不存在专门模仿坏的行为,他们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模仿对象。他们感到什么比较有趣,他们对什么比较好奇,他们就去模仿什么。他们在长时间的模仿中,不知不觉的就被模仿的事物所影响,逐渐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师经常会和孩子在一起玩耍。比如在玩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时,教师就可以假设小鹿在公共汽车汽车上坐着,此时上来了一只小熊,这只小熊生病了,然后设计一个小鹿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小熊的场景。这样当游戏结束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教导孩子们为什么小鹿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小熊,让孩子们明白小鹿的行为是对的,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这样在游戏中设置相应的情境,提高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是非观是人处事行为的准则,幼儿期是是非观建立的开始。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真实感受,通过正面引导让幼儿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教师的每一句话对幼儿都能起到强化作用,比如:幼儿捡到了一个钱包而不知道如何处理时,我们从正面引导他:如果你能够把钱包还给失主,你就是一个善良,不贪图钱财的孩子;如果教师负面引导幼儿:如果你不还给失主,就是一个爱占人便宜的孩子。显然正面引导更能使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避免伤害幼儿敏感的心灵。
二、引导幼儿模仿先进英雄榜样
1.老师以身作责做孩子的榜样
也许老师不在意的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引发全班小朋友的竞相模仿。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每时每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时刻想着孩子们就是一面面镜子。老师并不是完美的,也会犯错误的。老师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改正,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老师不光是幼儿的师长,更是他们的朋友。老师必须尊重他们,用平等的姿态与他们相处,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2.引导孩子做同伴的榜样
幼儿之间也会有小小交际圈,他们会比较重视自己在伙伴们心中的形象,需要得到同伴的认同,这是孩子们的精神追求,这也直接决定了幼儿们在幼儿园生活是否快乐。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在班级里树立榜样,引导孩子们人人都争当榜样。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那些较为配合的幼儿给予积极的评价,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其他孩子就会向这位幼儿学习。同时,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观察周围的小朋友是如何做的,并模仿他们的行为。老师此时就可以有意识的促进小朋友间的合作,让合作能力强的小朋友与合作能力弱的小朋友搭配,这样就能让作为榜样的小朋友发挥作用。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榜样。没有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不同,每个孩子的优点都需要老师去发现。有的孩子非常有音乐天赋,有的孩子语言能力较强……老师可以每个月都评选出班级月度小明星,比如评子晋为我们班的“劳动小能手”,因为他能够帮同学和老师做事。蓁蓁为我们班这个月的“音乐小天后”,她唱的歌声最动听。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哪名幼儿表演的才艺能够被大家所认可,他就是我们下个月的月度小明星。通过这种树立榜样的方式,每位幼儿都会去模仿同伴们的优点,每个人都争当“礼貌小绅士”“满勤宝宝”“运动小达人”……这样每个孩子都明白了自己既要向别人学习,同样自己也能够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这样就营造了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孩子们在无意间就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净化孩子成长环境,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模仿行为
成长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关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幼儿生活环境周围的人都非常有礼貌,孩子通过模仿,也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作为家长和老师有义务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的环境比较单一,老师的素质足够高,这就使得教育环境得到了保障。每个家长的素质高低不等,每个幼儿的居住环境差别很大,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家长,让他们去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关注幼儿的模仿行为。比如,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过去一段时间经常和别的小朋友闹矛盾,会推打其他小朋友,口中还一直在发出“嘿嘿”声。通过家访得知,幼儿家里最近搬家了,邻居有一个哥哥最近一直和这个小朋友玩耍,两个人的关系虽然非常好,但是小孩间免不了产生矛盾,最终的结果就是小朋友被那位哥哥用武力给解决了。并且最近这个小朋友还特别喜欢看奥特曼,在家里经常会模仿奥特曼的动作。这个小朋友在不经意间就在模仿哥哥和奥特曼的行为,让他形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老师就告知家长要减少孩子与那个哥哥间的接触时间,同时不让孩子观看含有暴力画面的动画片。这样从源头上净化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孩子接触不到暴力行为,孩子也就无从模仿了。通过家长的配合,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已经不和其它小朋友发生争斗了,也没再看到他模仿打斗的动作。
对幼儿来说,模仿是他们进行学习实践的方式。模仿能够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和增强动手能力。孩子对社会的认知是通过模仿来获得的,孩子们把这些认知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孩子们今后人生的生活基础。但是,幼儿时期的孩子并不能辨别是非,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就会去模仿,这就可能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作为幼儿最主要的学习引导者,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源,他们就负有责任对幼儿的模仿行为进行积极引导。老师通过对孩子模仿行为的积极引导,能够促使幼儿的模仿行为变得有意义,有目标,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