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机电运输是煤矿井下生产步骤中的重中之重,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波及范围广等特点,因此,随着当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相关部门逐渐加大了煤矿运输的机械化程度。这就表明,深入了解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系统,全面分析该系统内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我国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煤矿机电运输安全隐患因素
(一)工作人员因素
从事于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人员属于特种工作人员,此类工作要求相应工作者具有娴熟的特种工作技术。然而,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一、特种工作技术掌握不娴熟等问题,诸如:(1)部分一线工作者的文化与素质水平较低,开展工作之前,未对自身工作进行长期打算,致使其无法提高学习作业技术的兴趣,为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机电运输工作人员面临着频繁的岗位调整、人员调动问题,为机电运输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这是由于大部分特种工作者已通过专业培训,并获得了操作合格证[1],因此,不宜对其工种进行随意变动,然而,由于部分企业领导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忽略特定工种的具体特点,致使无法合理安排特种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最终导致违章违纪、技术不精等问题的出现。
(二)设备、环境因素
设备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忽略与地面维修相关的验收制度,擅自降低检查标准,致使井下极易存在装备固定不牢等安全隐患。此外,若工作人员尚未定期检测、维修机电运输设备,将无法更换腐朽、老化的部件,从而引发危害较大的事故发生。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矿井开采的延伸,部分矿井的挖掘深度已达700~850 m,这就表明,多层次的接力、提升排水,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煤矿供电负荷的增加、线路的增长、网络的复杂等,因此,若相关人员忽略改善矿井的环境条件,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将极易造成煤矿安全事故。
二、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种类
(一)人员伤亡类事故
电火花与电气设备失效而引发的重大瓦斯爆炸事件,占我国煤矿井下瓦斯爆炸事件的35%~45%,例如:某煤矿集团于2005年至2012年,在所发生的人员死亡人数大于10的重大安全事故中,大部分是由井下机电运输安全系统不佳造成,其中,3起事故由机电运输设备造成的摩擦着火引发,4起事故由供电系统发生故障,致使主扇停止工作引发,该公司在2005至2012年间,共造成182人死亡[2]。因此,矿井内部的机电运输安全系统的完善与否,不仅直接引发工作人员的伤亡,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引发煤矿井下重大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二)经济损失类事故
机电运输安全事故能够引发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2010年12月,我国某煤矿采区,由于机电运输系统内部的供电电路发生了线路故障,致使瓦斯无法承受其供电量,而该矿井在恢复其送电体系后,因供电线路失爆造成了影响较大的安全事故。其中,除137人死亡,12人重伤,34人轻伤外,该矿区附近的3121 m巷道受到了严重的破坏,8564 m电缆与131台设备被损坏,致使该矿区所面临的经济损失达1125余万元[3]。除此之外,2011年,我国平顶山附近的某一煤矿,由于工作人员搭乘的筛笼突然坠井,造成15人死亡,使其经济损失达25万元。
三、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强基本安全管理力度
为改善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系统,相关部门需加强基本的安全管理力度,从而使煤矿机电运输内部的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具体做法包括:(1)以我国煤炭工业的“规程”为依据,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章,诸如:实施“工作责任制”,即明确规定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与责任,并以技术操作规程作为规范,从而修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实现井下机电运输系统的规范化[4];(2)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煤矿机电运输体系的技术水平与专业性亦有所提高,同时,技术管理工作于煤矿基础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就表明,我国各大煤矿应及时建立“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并制定全面、详细的“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技术管理考核标准”,从而促使我国井下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与系统化的道路。
(二)加大运输现场监控强度
煤矿开采现场管理环节不仅直接决定着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还是矿井机电运输安全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须做到以下三点:(1)以规范干部工作行为为基础,贯彻落实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例如:深入规划与矿井机电运输管理相关的各级干部的上岗任务与周期,并将其作为考评干部的主要依据;(2)定期对矿井机电运输系统进行专项达标、治理活动,其中,较为重要的四个环节包括:矿井供电、斜巷运输、主辅井提升、皮带运输;(3)定期检修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并保障预防性检查的全面性与深入性,除此之外,应由专业检测团队定期检查、校对、测试所有电气[5]。
(三)提高运输设备技术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工业需顺应时代潮流,加大对科技进步的重视力度,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全面的吸收国外相关领域的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等,从而实现科学技术“生产力”的作用。这就表明,我国煤矿业应逐步实现机电运输安全系统的全数字化、高科技化,诸如:引用模拟量控制法,提高主辅井的工作效率,选用具备“节能、高效”特点的BDK式风机[6],为供电系统配置单板机式自动检测、记录、报警设备,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系统的水平。
四、結论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须将基础管理作为出发点,以提升机电运输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为核心,从而实现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确保机电运输系统的安全,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煤矿机电运输安全隐患因素
(一)工作人员因素
从事于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人员属于特种工作人员,此类工作要求相应工作者具有娴熟的特种工作技术。然而,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一、特种工作技术掌握不娴熟等问题,诸如:(1)部分一线工作者的文化与素质水平较低,开展工作之前,未对自身工作进行长期打算,致使其无法提高学习作业技术的兴趣,为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机电运输工作人员面临着频繁的岗位调整、人员调动问题,为机电运输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这是由于大部分特种工作者已通过专业培训,并获得了操作合格证[1],因此,不宜对其工种进行随意变动,然而,由于部分企业领导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忽略特定工种的具体特点,致使无法合理安排特种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最终导致违章违纪、技术不精等问题的出现。
(二)设备、环境因素
设备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忽略与地面维修相关的验收制度,擅自降低检查标准,致使井下极易存在装备固定不牢等安全隐患。此外,若工作人员尚未定期检测、维修机电运输设备,将无法更换腐朽、老化的部件,从而引发危害较大的事故发生。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矿井开采的延伸,部分矿井的挖掘深度已达700~850 m,这就表明,多层次的接力、提升排水,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煤矿供电负荷的增加、线路的增长、网络的复杂等,因此,若相关人员忽略改善矿井的环境条件,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将极易造成煤矿安全事故。
二、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种类
(一)人员伤亡类事故
电火花与电气设备失效而引发的重大瓦斯爆炸事件,占我国煤矿井下瓦斯爆炸事件的35%~45%,例如:某煤矿集团于2005年至2012年,在所发生的人员死亡人数大于10的重大安全事故中,大部分是由井下机电运输安全系统不佳造成,其中,3起事故由机电运输设备造成的摩擦着火引发,4起事故由供电系统发生故障,致使主扇停止工作引发,该公司在2005至2012年间,共造成182人死亡[2]。因此,矿井内部的机电运输安全系统的完善与否,不仅直接引发工作人员的伤亡,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引发煤矿井下重大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二)经济损失类事故
机电运输安全事故能够引发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2010年12月,我国某煤矿采区,由于机电运输系统内部的供电电路发生了线路故障,致使瓦斯无法承受其供电量,而该矿井在恢复其送电体系后,因供电线路失爆造成了影响较大的安全事故。其中,除137人死亡,12人重伤,34人轻伤外,该矿区附近的3121 m巷道受到了严重的破坏,8564 m电缆与131台设备被损坏,致使该矿区所面临的经济损失达1125余万元[3]。除此之外,2011年,我国平顶山附近的某一煤矿,由于工作人员搭乘的筛笼突然坠井,造成15人死亡,使其经济损失达25万元。
三、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强基本安全管理力度
为改善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系统,相关部门需加强基本的安全管理力度,从而使煤矿机电运输内部的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具体做法包括:(1)以我国煤炭工业的“规程”为依据,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章,诸如:实施“工作责任制”,即明确规定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与责任,并以技术操作规程作为规范,从而修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实现井下机电运输系统的规范化[4];(2)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煤矿机电运输体系的技术水平与专业性亦有所提高,同时,技术管理工作于煤矿基础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就表明,我国各大煤矿应及时建立“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并制定全面、详细的“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技术管理考核标准”,从而促使我国井下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与系统化的道路。
(二)加大运输现场监控强度
煤矿开采现场管理环节不仅直接决定着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还是矿井机电运输安全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须做到以下三点:(1)以规范干部工作行为为基础,贯彻落实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例如:深入规划与矿井机电运输管理相关的各级干部的上岗任务与周期,并将其作为考评干部的主要依据;(2)定期对矿井机电运输系统进行专项达标、治理活动,其中,较为重要的四个环节包括:矿井供电、斜巷运输、主辅井提升、皮带运输;(3)定期检修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并保障预防性检查的全面性与深入性,除此之外,应由专业检测团队定期检查、校对、测试所有电气[5]。
(三)提高运输设备技术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工业需顺应时代潮流,加大对科技进步的重视力度,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全面的吸收国外相关领域的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等,从而实现科学技术“生产力”的作用。这就表明,我国煤矿业应逐步实现机电运输安全系统的全数字化、高科技化,诸如:引用模拟量控制法,提高主辅井的工作效率,选用具备“节能、高效”特点的BDK式风机[6],为供电系统配置单板机式自动检测、记录、报警设备,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系统的水平。
四、結论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须将基础管理作为出发点,以提升机电运输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为核心,从而实现我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确保机电运输系统的安全,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