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讨临床采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4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完成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腺样体肥大患者的治疗时,可以优先采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腺样体 鼻内窥镜 切除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091-01
腺样体肥大属于常见病症,患者年龄阔度较大,且在临床治疗时,由于各种原因,患者病症可能出现的时间较长,治疗时如果采用药物治疗,可能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且患者可能治疗时间较长。手术治疗是针对这种病症的最直接治疗方案,但常规手术成本及预后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本次研究通过采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观察患者与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整体我院在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62例,患者年龄在7-54岁之间,入院前,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鼻腔阻塞,流鼻涕,部分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咳嗽、呼吸不顺等症状,通过鼻腔内部检查,患者后淋巴组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肥厚增生,确诊患者的病症为腺样体肥大。临床治疗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案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及病史病程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使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以2%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及鼻咽黏膜充分收缩及麻醉,导入鼻内窥镜检查鼻腔及鼻咽部,在0度广角鼻内镜下切除腺样体,操作过程中避免损伤咽鼓管咽口和后鼻孔边缘,出血较重的患者用肾上腺素纱条压迫或以直等离子探头进行凝固止血,术后伪膜脱落脱落时以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spacer将药物准确递送到腺样体部位使腺样体萎缩[1]。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差异,为临床讨论提供依据。
1.3 疗效评定
研究根据患者的治疗疗效标准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其中治愈为患者的腺样体肥大症状消失;有效为患者腺样体肥大部分减小,恢复正常生活,但腺样体没有恢复到正常大小;无效为患者腺样体肥大无改善,病症表现无缓解,仍然具有鼻涕、开始等症状[2]。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使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基本顺利,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出现2例患者手术期间出血量高于正常标准,但不影响手术效果;对照组患者发生6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停药后恢复正常。
2.2 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患者的治愈、有效数量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详细的比较情况见下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对比
3 讨论
腺样体肥大病症的人群较多,年龄跨度也非常大,患者中很多不能通过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强的手术不适应症状,但是使用保守的药物治疗,很多患者又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病症仍然会给患者的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就可以有效的完成对患者的治疗,且手术不适应症状的患者也可以通过这种微创手术进行治疗[3]。在临床上,腺样体还非常容易与鼻窦炎等病症误诊,由于病症表现较为相似,同时在手术操作时,可使用空间较小,常规手术容易出现手术时的误操作,不仅没有达到手术的目的,还可能引发手术产生的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而鼻内窥镜下手术可以采用电视同步成像的基础,有效的降低误操作,效果非常明显。文献资料也表明,使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效果非常显著,临床治疗有效率在95%以上[4]。
本次研究结果中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治疗时间也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患者治疗时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远远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也都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比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的效果更优异。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48-348.
[2]李学佩,朱莉,赵蕊.成人腺样体临床和形态学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5):264-264.
[3]窦姸,何凡,杜宝军.成人腺样体肥大20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0,14(5):216-217.
[4]李树华,石洪金,董卫东,等.传统腺样体切除术后腺样体残留情况调查[J].中华耳鼻喉头颅外科杂志,2006,41:138-139.
【关键词】 腺样体 鼻内窥镜 切除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091-01
腺样体肥大属于常见病症,患者年龄阔度较大,且在临床治疗时,由于各种原因,患者病症可能出现的时间较长,治疗时如果采用药物治疗,可能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且患者可能治疗时间较长。手术治疗是针对这种病症的最直接治疗方案,但常规手术成本及预后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本次研究通过采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观察患者与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整体我院在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62例,患者年龄在7-54岁之间,入院前,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鼻腔阻塞,流鼻涕,部分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咳嗽、呼吸不顺等症状,通过鼻腔内部检查,患者后淋巴组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肥厚增生,确诊患者的病症为腺样体肥大。临床治疗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案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及病史病程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使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以2%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及鼻咽黏膜充分收缩及麻醉,导入鼻内窥镜检查鼻腔及鼻咽部,在0度广角鼻内镜下切除腺样体,操作过程中避免损伤咽鼓管咽口和后鼻孔边缘,出血较重的患者用肾上腺素纱条压迫或以直等离子探头进行凝固止血,术后伪膜脱落脱落时以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spacer将药物准确递送到腺样体部位使腺样体萎缩[1]。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差异,为临床讨论提供依据。
1.3 疗效评定
研究根据患者的治疗疗效标准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其中治愈为患者的腺样体肥大症状消失;有效为患者腺样体肥大部分减小,恢复正常生活,但腺样体没有恢复到正常大小;无效为患者腺样体肥大无改善,病症表现无缓解,仍然具有鼻涕、开始等症状[2]。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使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基本顺利,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出现2例患者手术期间出血量高于正常标准,但不影响手术效果;对照组患者发生6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停药后恢复正常。
2.2 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患者的治愈、有效数量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详细的比较情况见下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对比
3 讨论
腺样体肥大病症的人群较多,年龄跨度也非常大,患者中很多不能通过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强的手术不适应症状,但是使用保守的药物治疗,很多患者又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病症仍然会给患者的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就可以有效的完成对患者的治疗,且手术不适应症状的患者也可以通过这种微创手术进行治疗[3]。在临床上,腺样体还非常容易与鼻窦炎等病症误诊,由于病症表现较为相似,同时在手术操作时,可使用空间较小,常规手术容易出现手术时的误操作,不仅没有达到手术的目的,还可能引发手术产生的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而鼻内窥镜下手术可以采用电视同步成像的基础,有效的降低误操作,效果非常明显。文献资料也表明,使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效果非常显著,临床治疗有效率在95%以上[4]。
本次研究结果中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治疗时间也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患者治疗时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远远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也都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比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的效果更优异。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48-348.
[2]李学佩,朱莉,赵蕊.成人腺样体临床和形态学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5):264-264.
[3]窦姸,何凡,杜宝军.成人腺样体肥大20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0,14(5):216-217.
[4]李树华,石洪金,董卫东,等.传统腺样体切除术后腺样体残留情况调查[J].中华耳鼻喉头颅外科杂志,2006,4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