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生课程设置在培养优秀的研究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行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并探讨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为学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学术能力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学历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课程设置 英语硕士研究生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一、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肩负着本科生教育与博士生教育之间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Brown, 2002)。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学科设置与课程的教学目标关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博士生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学术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另外,英语硕士研究生具有自身的专业特性。首先,本科阶段的学习能力如果在研究生阶段得不到进一步的继续教育和巩固,很可能会出现语言能力逐渐退化的现象。同时,英语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多服务于对语言的进一步探索。尽管研究方向各异,但是最终的目标多是发现更多语言规律,探索更为先进科学的语言教学方法(McCarthy, 1991)。因此,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由原来单一的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逐渐过渡到学术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二、 英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多是按一级学科授权;二级学科招生和制定培养计划;三级学科确定研究领域(李红英,2006)。本文以某大学为例探讨其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学习年限、培养类型、本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具体要求,总学分不得低于37学分(2013,05)。具体来讲,每一位在读的英语硕士研究生须在三年内至少完成18门课并参加至少8次学术型讲座才在学分方面达到毕业资格要求。虽然,我国研究生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做出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力求达到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平衡性和统一协调性。然而,具体的课程科目安排和课程的课时设置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亟需改进的问题。
三、英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分制的门槛过高与学生学习实践相冲突。学分制的限制使得学生必须在学校期间至少完成18门课程的学习。这虽然能够丰富学习内容,但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学生需从第三个学期开始大量阅读文献,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因此,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前三个学期完成所有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习科目,往往达不到规定中预期的培养目标。
第二,导师选择的时间过于提前。按照学校的惯例,一般会定在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去确定导师人选。然而,多数学生无法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各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理解。另外,对导师的研究方向不清楚,也只能盲目选择。事实上,导师的选择就意味着研究生阶段的研究领域的选择。这对于刚接触研究生教育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第三,课程内容概论化严重并且学科间的交叉性不强。目前开设的课程大多只是从宏观的角度介绍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学生很难从理论中发现与实际教学活动存在的联系。此外,研究生课程过于过分强调分科原则,对于目前国际上大势所趋的课程交叉化、综合化反应不够积极(温静,李恩,陈志权,2007)。从目前的课程安排来看,学校和任课教师往往忽略了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辅以实际研究课题为例视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Nunan, 1992)。
四、关于改进英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第一,减少学分要求的硬性指标。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学制、学科和专业划分等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侯加林,李光提,岳远彬,2008)。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方面,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选择辅修,适当减少学分要求。
第二,推迟导师选择时间。由于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目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很多本科毕业生对于研究生的课程内容知之甚少。将导师选择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研究生导师选择的时间应予以推迟。
第三,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学科间的关联性。少有教师能够达到交叉学科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所从事的研究问题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王庆,蒋小满,张斌荣,2010)。因此,在授课内容方面需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更有利于学生透彻掌握理论的精髓。
五、结语
基于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应减少学分要求的硬性标准;第二,导师选择的时间应推迟到第一学期期末或是第二学期;第三,课程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加强跨学科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Beijing.
[2]McCarthy,M.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Oxford.
[3]Nunan,D.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Cambridge.
[4]侯加林,李光提,岳远彬.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2008(6):57-61.
【关键词】课程设置 英语硕士研究生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一、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肩负着本科生教育与博士生教育之间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Brown, 2002)。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学科设置与课程的教学目标关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博士生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学术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另外,英语硕士研究生具有自身的专业特性。首先,本科阶段的学习能力如果在研究生阶段得不到进一步的继续教育和巩固,很可能会出现语言能力逐渐退化的现象。同时,英语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多服务于对语言的进一步探索。尽管研究方向各异,但是最终的目标多是发现更多语言规律,探索更为先进科学的语言教学方法(McCarthy, 1991)。因此,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由原来单一的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逐渐过渡到学术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二、 英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多是按一级学科授权;二级学科招生和制定培养计划;三级学科确定研究领域(李红英,2006)。本文以某大学为例探讨其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学习年限、培养类型、本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具体要求,总学分不得低于37学分(2013,05)。具体来讲,每一位在读的英语硕士研究生须在三年内至少完成18门课并参加至少8次学术型讲座才在学分方面达到毕业资格要求。虽然,我国研究生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做出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力求达到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平衡性和统一协调性。然而,具体的课程科目安排和课程的课时设置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亟需改进的问题。
三、英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分制的门槛过高与学生学习实践相冲突。学分制的限制使得学生必须在学校期间至少完成18门课程的学习。这虽然能够丰富学习内容,但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学生需从第三个学期开始大量阅读文献,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因此,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前三个学期完成所有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习科目,往往达不到规定中预期的培养目标。
第二,导师选择的时间过于提前。按照学校的惯例,一般会定在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去确定导师人选。然而,多数学生无法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各学科领域有一定的理解。另外,对导师的研究方向不清楚,也只能盲目选择。事实上,导师的选择就意味着研究生阶段的研究领域的选择。这对于刚接触研究生教育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第三,课程内容概论化严重并且学科间的交叉性不强。目前开设的课程大多只是从宏观的角度介绍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学生很难从理论中发现与实际教学活动存在的联系。此外,研究生课程过于过分强调分科原则,对于目前国际上大势所趋的课程交叉化、综合化反应不够积极(温静,李恩,陈志权,2007)。从目前的课程安排来看,学校和任课教师往往忽略了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辅以实际研究课题为例视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Nunan, 1992)。
四、关于改进英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第一,减少学分要求的硬性指标。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学制、学科和专业划分等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侯加林,李光提,岳远彬,2008)。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方面,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选择辅修,适当减少学分要求。
第二,推迟导师选择时间。由于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目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很多本科毕业生对于研究生的课程内容知之甚少。将导师选择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研究生导师选择的时间应予以推迟。
第三,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学科间的关联性。少有教师能够达到交叉学科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所从事的研究问题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王庆,蒋小满,张斌荣,2010)。因此,在授课内容方面需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更有利于学生透彻掌握理论的精髓。
五、结语
基于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应减少学分要求的硬性标准;第二,导师选择的时间应推迟到第一学期期末或是第二学期;第三,课程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加强跨学科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Beijing.
[2]McCarthy,M.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Oxford.
[3]Nunan,D.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Cambridge.
[4]侯加林,李光提,岳远彬.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2008(6):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