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3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对自己的历史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以提高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自觉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其中,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 是中学历史教学应该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但在以往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一些教师也认为阅读能力主要是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因而不重视培养历史的阅读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进而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作为历史课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科学设问、导读在先
  一般认为,阅读教学包含“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两个方面。“学生自读”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能动、主动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师导读”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担当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其中学生“读”的实践制约着教师“导”的方式,教师“导”的水平又决定着学生“读”的质量。虽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对教学的成败而言,“教师导读”乃是关键。所以阅读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当在明确教材重难点,新课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梳理知识。
  二、构建教材整体框架,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完整性的角度来说教材的各章节、各部分总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而展开论述的。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篇严密的议论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时要“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如历史教材的“前言”内容是文章的中心,是历史阶段性特征及大事要事的高度浓缩,章节的标题是文章的论点,具体史实可以是文章的论据。历史知识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五要素”“三部曲”“多方面”。
  五要素:时、地、人、事、义。
  “时”指时间观念,既有相对的时间观念,也有必须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的绝对时间观念。“地”指空间观念,有指具体地点、地名,也有泛指的区域、地域范围。“人”指历史进程的活动者,既有个人,也有群体 ( 包括阶级、政党等 )。“事”指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经过。“义”指事件的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经验教训、成败原因、评价等。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由“时、地、人、事、义”五要素构成的,都属于历史基础知识,既是识记的基本点,也是知识和能力考查要求的“再认、再现”的 基本点。
  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
  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都由原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组成,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因果连环。分析因果关系有:远近、内外,必然、偶然,主要、次要,直接、间接,根本、一般,现象、本质,背景、条件,实质、性质,结果、后果等区别。因果关系是识记和理解的重点内容,分析因果关系是能力考查的重点内容。
  多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问题、对外关系。
  一个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各个国家(政权)、民族的历史都是由“多方面”构 成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多方面”相互作用和合力作用的影响。所以各个方面都要掌握,是识记和理解的重点内容。
  三、明确各段要旨,形成理性认识
  本着“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的原则,历史教材中各段 ( 各部分 ) 的中心意旨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往往是历史问答题的答案要点,教学中应当结合教材语言表达的特色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直接找出中心句, 或找出文首“领起式”句子及文末“总结性”句子。
  第二,化形象为抽象, 将教材描述性的表达变成历史结论性的表述。
  因而要养成概括段落大意的习惯,培养归纳能力,将描述性的由于语言表述变成学习者自己的知识认识,在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四、突破关键字词,挖掘隐性知识
  关键字词是教材或历史知识重难点的提示与浓缩,如“萌芽”这一课中的“机户”“机工”“稀疏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等这些表述都十分重要。应当锁定关键字词,反复推敲,细致分析,以形成对教材的正确、全面、深刻的理解,提高记忆的效率。
  另外隐性知识是近年高考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大字、小字、图表、数据等一切有效信息都不能轻易放过,应当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的判断、推理、分析、总结,从而发现隐件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其他可用的方法
  比较法。分内比和外比。内比指本节教材内相似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异同比较或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结构的不同部分(背景、原因、目的、过程、内容、作用、影响……) 本身的主次比较。外比指本节内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其他章节、目相似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异同比较。例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一课中,注意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比较。王安石变法的重心这是王安石变法内容的主次内比,而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异同比较则属于外比。
  延展法。指结合老师讲授的知识和多种相关的教辅资料 ,补充运用破题法、比较法、理解法、整合法、联系法思考教材的不足,使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更全面、更准确。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强调了阅读能力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发展智能必须从培养阅读能力抓起。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课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作为一线的课堂教师应该多做研究,多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果是关系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果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处在农村一线教学的教师,一是教师不知道怎样上好作文课,二是学生害怕写作文,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即便写出来的作文整体质量也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和训练,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果。  
期刊
我记得“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性质与地位的表达。“课程标准”中规定“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那么,该怎样用新的作文指导方法去适应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呢?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抽象化,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
期刊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尽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如何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
期刊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教室的四壁不应是水泥的隔泥墙,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课文,重视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更要树立“大语文观”,从课文中走出来,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巧妙结合在一起,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关注
期刊
从事教学八年,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通过零距离的教学我才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治学的名言。高中教学容易走入误区,那就是要参加高考过于重视知识性,而忽略了对文本趣味性的挖掘。也就是说高中语文教学有着某种功利性,甚至可以说功利色彩浓重。这种功利性就会直接指向高考。注重这一短期目标的生成,而忽略了一种长期的效果就会得不偿失。我时常思考要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们心里埋下一粒文学的种子,使他们爱上语文,爱上文学,
期刊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而言,阅读与写作本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已经到了“闻其色变”的地步,而哈萨克族的农村孩子们对此就更是难上加难。那么阅读与写作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这也是一直苦苦困扰我的一个难题。  不经意间的一眼,我在《语文课程标准》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扩展阅读面,
期刊
听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贵在坚持。在训练、提高听力上要注意讲究听力训练的技巧。我们在学英语中经常提到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 “听”被放在了第一的位置,可见听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近几年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已正逐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标准对听力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对话的涵义;能听懂日常的情景交际对话,并能从中
期刊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开放性作文,在写作时要求学生“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作文是创造性劳动,创新能力是它的核心,通过创新能力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提高语文素养。作文创新主要表现在立意新、选材新、形式新和语言新几面。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构思立意新奇  立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新颖的立意,
期刊
一、课标要求和学生学习现状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构建校园英语文化,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能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中,实现了新课标对课程教育的要求。  二、开展课外活动,寓教与学  (一)英文歌唱比赛  为了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