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出来的声音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aJov2Qc88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能用牙齿充当耳朵听声音吗?或许有人会说,似乎没有必要吧?但是,对于那些耳聋患者来说,如果有这种功能那就太好了。这绝非那些忽悠人的特异功能,而是美国科学家的新发明。当然,要用牙齿听声音,还得借助一些高科技仪器。
  用牙齿听声音的创意最早来自于200多年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他为什么要用牙齿听声音呢?这并非是他的怪癖,也不是音乐家的特殊听声方法。我们都知道音乐大师贝多芬,但是大概很少有同学知道贝多芬的耳朵并不好使。贝多芬活了57岁,一生中创造出许多传世名曲。令人震惊的是,音乐大师曾经饱受听力损失的困扰。从26岁那年开始,贝多芬的听力慢慢减退,甚至最后全聋。听力丧失让他无法听见弹奏钢琴的声音,于是他用特殊的拐杖一端抵住钢琴发音的地方,另一端则用牙齿咬住,这么一来他就能听到钢琴的声音。
  为什么拐杖能让贝多芬听到声音呢?3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了其中的道理,原来人们可以通过骨骼来传递声音。声音可以两种方式传递给听觉神经,一种是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再传递给听小骨,再传递给听觉神经。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颅骨的振动直接传递给听小骨,这种传声的方式被称为“骨导声”。
  当“骨导声”的原理被发现之后,一些间谍设备生产厂商生产了一些特殊的通信设备,把电话微缩到间谍的牙齿中,当后方的情报人员为前方的间谍提供资料时,与间谍面对面的人都不知道这一资料传输行为。近年来,一些厂家还试图利用这种原理制造“牙齿电话”和音乐播放器,美国的一些青少年还以此为时尚玩了一段时间。但是,大多数人嫌这种装置在嘴里有些碍事,因此这种新发明最终未能推广。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市的一家听力公司的研究人员对“骨导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仔细分析了“牙齿电话”的原理,觉得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开发听力仪器,让耳聋患者可以听到环境中的声音,而不只是用它来听电话或者听音乐。用牙齿听声音不是特异功能,也没有违背人体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这一发明的原理是通过牙齿把声音由颌骨传入内耳神经。而一般人是将声音通过耳蜗传到听小骨,再由听小骨传到内耳神经。耳聋患者听不到声音主要就是因为耳蜗损坏,声音无法从耳蜗传入内耳神经。
  牙齿听声装置的英文名字是Sound Bite,意思是“咬出来的声音”。其实,这种装置还是通过耳朵来收集声音。患者的耳朵里被置入一个微型麦克风,体积很小,也不难看。听声装置的主体是一套环绕在牙齿周围的小型探测装置,可以探测到从麦克风中传来的声音,并把这些声音转化为振动。这些探测装置的体积也很小,而且安装在口腔内部的侧牙上,患者张嘴说话也不会显露这些装置。
  不要害怕这些振动,它们十分微小,微小到我们感觉不到,并不会让我们的牙齿颤动到发酸。振动产生之后,牙齿就派上用场了。牙齿接收到这些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与牙齿相连的颌骨,颌骨再把振动传输到耳朵内的听小骨,通过听小骨传导到内耳神经,这样患者就能听到声音了。通过这种方法,患者不但可以听到环境的声音,还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可以方便他们更好地开口学说话。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呢?为什么不把耳朵麦克风里的声音直接传递给听小骨,而要通过牙齿“绕个大圈子”来传递呢?其实,无论是把麦克风收集声音直接传递给听小骨还是颌骨,都需要做令患者痛苦的外科手术,手术还可能带来后遗症,更换设备也不方便。而牙齿传递声音就不需要做手术了;如果设备出了问题,更换起来也更加方便一些。这套设备还可以像近视眼镜那样在睡前取下来,让患者睡得比普通人更安稳。
  这个发明很重要吗?的确很重要。因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已严重影响到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我国,30%以上的老年人有听力障碍,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我们相信,用牙齿听声音的设备将能像近视眼镜那样得以推广,并且很方便地免除这些患者的痛苦。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鲍比是个法国男人,刚过中年,即成为知名时尚杂志的主编。名和利信手拿来之际,却突发血管疾病陷入重度昏迷,身体机能严重破坏,不能言语,不能动弹,全身只剩左眼可以活动。这只眼睛成为鲍比连接世界的唯一纽带。他的助手拿着写满字母的牌子,依次读每个字母。鲍比用眼睛来选择字母,眨一下代表“是”,眨两下代表“否”。他一次次地眨眼,选择字母,组成单词、句子、段落、一整页文章,最后,“写”出了一本书。  可能有人对这
期刊
心灵风暴  何老师,你好。  高中生活好枯燥。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就是我的生活。每天的作业忙得我晕头转向,同学们之间的话题从来都是这道题怎么解那道题怎么解。我们学校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每年高考录取的学生也就是前几名。我知道以我的成绩是希望渺茫的。我跟妈妈说,我可不可以放弃学业,可是,妈妈说不管怎样都要把高三读完。我看到每个人都在拼命,我也跟着在努力,可是,努力的成果一直看不到,我觉得信心一点
期刊
1986年美国电影《恐怖小店》中吃人的植物“奥黛丽”,能把人一口吞下,最后占领了纽约城,毁灭了人类,这不禁让人感到植物的疯狂至极。这毕竟是在电影中,但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也有一种植物,喜欢吃荤,2007年英国植物学家在菲律宾发现这种植物能将老鼠这样的啮齿类动物整个吞下,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它就是猪笼草。  猪笼草是亚洲地区的热带附生植物,是攀缘状的亚灌木,也可在地面上匍匐生长,不耐寒,怕强
期刊
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自然也是世界最大城市。在这座世界经济中心,却有着不懂得经济头脑的NBA球队。纽约尼克斯,同大多数NBA球队一样,现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豪强争夺总冠军,但是纽约尼克斯和其他NBA弱队不同,他们非常有钱,然而他们总挖不到好球星。  纽约尼克斯也是有过辉煌历史的。上世纪70年代,纽约尼克斯曾经两次获得总冠军,取得了和其城市相媲美的好成绩。但是自此之后,一直到尤因到来,纽约尼克斯和今天
期刊
《盛夏扑面》写的是关于叶婉晴成长的故事,也是许多挣扎在现下社会中你我他的缩影,是真实的情感产物。  林婉晴是一所著名大学的优等生,满怀着崇高的人生理想,要在这世界闯出一片天地。年轻的她始终认为要做出改变这个社会的事,首先要获得相应的权力,才有改变的可能。于是她毕业后走入仕途,在暗潮汹涌的官场中努力搏杀,艰难地走出了自己的路。一时间春风得意,拥有了她当初向往的光鲜亮丽的生活,却也逐渐迷失了最初坚持的
期刊
王猛,东晋16国时的名相,时人曰“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所述两人均为尽显时代风流的英雄;不同的是,谢安出身贵族,富有大家风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镇定自若超乎寻常,那种气度,那种倜傥,足以让东晋江山稳坐风雨;而王猛呢,出身贫寒之家,自幼在乱世之中颠沛求生,所幸的是,此人胸怀大志,在流离失所的生涯里还常常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在兵荒马乱中,他时时观察风云变幻,用心思考;在岁月与苦难的磨砺下
期刊
罗布泊在哪?在中国塔里木盆地最低处。但到底在塔里木盆地哪个方位?又似乎没有人可以很确定地划出其区域,因为罗布泊本来就是非常游移的地方。当具体的地点变得位置不定时,会不会有一种神秘感油然而生?罗布泊已经成为中国西部最神秘地点之一,不仅因为没人可以确定罗布泊到底在哪,还因为那里是一片死亡之地。罗布泊和传说中的楼兰古城一起,成为西部两大神秘地点。  首先要从人烟稀少的西部说起。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住房
期刊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人们是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不便,才成立了政府。不管历史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理论上的确是这样的,大家也都接受。  这个“自然状态”便是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所说的那种“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的那种状态。它就像是一个原始丛林,在这种状态中人们生活得“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想想就可怕,大家当然也不愿意过。  那么成立政府来干什么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美国政治哲学家诺齐克认为,
期刊
“如同一推电闸,电流接通,灯火通明,一切细节都忽然发亮。”“我感到,我的脑子里的思想像一窝受惊的蜜蜂似的蠕动起来,我的想象力越来越敏感。”在灵感女神降临的一刹那,人们都产生了特别的感受,获得了深刻的领悟。  1919年12月的一天上午,郭沫若到日本福冈图书馆去看书,他看着书,但书上的字像在跳舞,突然他有一股感情的热流在胸中奔涌。他走出图书馆,在后面僻静的石子路上,脱掉木屐,赤着脚踱来踱去,“地球,
期刊
大家都读过《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知道通过科举致仕是古代每一个读书人的终极理想,为了实现它,不知道有多少人如痴如狂,耗尽毕生的精力。而宋朝又是一个科举非常发达的王朝,北宋时,来京城赶考的人最高峰可以达到七八万人。然而科举毕竟不是发福利,只要去考就能获得功名,其中之苦难,是今天的我们很难了解到的。  按照宋朝官方的比例,大约是一百人中取一个人。那么剩下的这九十九个名落孙山的读书人他们会怎么办?其中大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