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能用牙齿充当耳朵听声音吗?或许有人会说,似乎没有必要吧?但是,对于那些耳聋患者来说,如果有这种功能那就太好了。这绝非那些忽悠人的特异功能,而是美国科学家的新发明。当然,要用牙齿听声音,还得借助一些高科技仪器。
用牙齿听声音的创意最早来自于200多年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他为什么要用牙齿听声音呢?这并非是他的怪癖,也不是音乐家的特殊听声方法。我们都知道音乐大师贝多芬,但是大概很少有同学知道贝多芬的耳朵并不好使。贝多芬活了57岁,一生中创造出许多传世名曲。令人震惊的是,音乐大师曾经饱受听力损失的困扰。从26岁那年开始,贝多芬的听力慢慢减退,甚至最后全聋。听力丧失让他无法听见弹奏钢琴的声音,于是他用特殊的拐杖一端抵住钢琴发音的地方,另一端则用牙齿咬住,这么一来他就能听到钢琴的声音。
为什么拐杖能让贝多芬听到声音呢?3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了其中的道理,原来人们可以通过骨骼来传递声音。声音可以两种方式传递给听觉神经,一种是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再传递给听小骨,再传递给听觉神经。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颅骨的振动直接传递给听小骨,这种传声的方式被称为“骨导声”。
当“骨导声”的原理被发现之后,一些间谍设备生产厂商生产了一些特殊的通信设备,把电话微缩到间谍的牙齿中,当后方的情报人员为前方的间谍提供资料时,与间谍面对面的人都不知道这一资料传输行为。近年来,一些厂家还试图利用这种原理制造“牙齿电话”和音乐播放器,美国的一些青少年还以此为时尚玩了一段时间。但是,大多数人嫌这种装置在嘴里有些碍事,因此这种新发明最终未能推广。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市的一家听力公司的研究人员对“骨导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仔细分析了“牙齿电话”的原理,觉得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开发听力仪器,让耳聋患者可以听到环境中的声音,而不只是用它来听电话或者听音乐。用牙齿听声音不是特异功能,也没有违背人体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这一发明的原理是通过牙齿把声音由颌骨传入内耳神经。而一般人是将声音通过耳蜗传到听小骨,再由听小骨传到内耳神经。耳聋患者听不到声音主要就是因为耳蜗损坏,声音无法从耳蜗传入内耳神经。
牙齿听声装置的英文名字是Sound Bite,意思是“咬出来的声音”。其实,这种装置还是通过耳朵来收集声音。患者的耳朵里被置入一个微型麦克风,体积很小,也不难看。听声装置的主体是一套环绕在牙齿周围的小型探测装置,可以探测到从麦克风中传来的声音,并把这些声音转化为振动。这些探测装置的体积也很小,而且安装在口腔内部的侧牙上,患者张嘴说话也不会显露这些装置。
不要害怕这些振动,它们十分微小,微小到我们感觉不到,并不会让我们的牙齿颤动到发酸。振动产生之后,牙齿就派上用场了。牙齿接收到这些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与牙齿相连的颌骨,颌骨再把振动传输到耳朵内的听小骨,通过听小骨传导到内耳神经,这样患者就能听到声音了。通过这种方法,患者不但可以听到环境的声音,还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可以方便他们更好地开口学说话。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呢?为什么不把耳朵麦克风里的声音直接传递给听小骨,而要通过牙齿“绕个大圈子”来传递呢?其实,无论是把麦克风收集声音直接传递给听小骨还是颌骨,都需要做令患者痛苦的外科手术,手术还可能带来后遗症,更换设备也不方便。而牙齿传递声音就不需要做手术了;如果设备出了问题,更换起来也更加方便一些。这套设备还可以像近视眼镜那样在睡前取下来,让患者睡得比普通人更安稳。
这个发明很重要吗?的确很重要。因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已严重影响到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我国,30%以上的老年人有听力障碍,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我们相信,用牙齿听声音的设备将能像近视眼镜那样得以推广,并且很方便地免除这些患者的痛苦。
编辑/梁宇清
用牙齿听声音的创意最早来自于200多年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他为什么要用牙齿听声音呢?这并非是他的怪癖,也不是音乐家的特殊听声方法。我们都知道音乐大师贝多芬,但是大概很少有同学知道贝多芬的耳朵并不好使。贝多芬活了57岁,一生中创造出许多传世名曲。令人震惊的是,音乐大师曾经饱受听力损失的困扰。从26岁那年开始,贝多芬的听力慢慢减退,甚至最后全聋。听力丧失让他无法听见弹奏钢琴的声音,于是他用特殊的拐杖一端抵住钢琴发音的地方,另一端则用牙齿咬住,这么一来他就能听到钢琴的声音。
为什么拐杖能让贝多芬听到声音呢?3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了其中的道理,原来人们可以通过骨骼来传递声音。声音可以两种方式传递给听觉神经,一种是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再传递给听小骨,再传递给听觉神经。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颅骨的振动直接传递给听小骨,这种传声的方式被称为“骨导声”。
当“骨导声”的原理被发现之后,一些间谍设备生产厂商生产了一些特殊的通信设备,把电话微缩到间谍的牙齿中,当后方的情报人员为前方的间谍提供资料时,与间谍面对面的人都不知道这一资料传输行为。近年来,一些厂家还试图利用这种原理制造“牙齿电话”和音乐播放器,美国的一些青少年还以此为时尚玩了一段时间。但是,大多数人嫌这种装置在嘴里有些碍事,因此这种新发明最终未能推广。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市的一家听力公司的研究人员对“骨导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仔细分析了“牙齿电话”的原理,觉得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开发听力仪器,让耳聋患者可以听到环境中的声音,而不只是用它来听电话或者听音乐。用牙齿听声音不是特异功能,也没有违背人体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这一发明的原理是通过牙齿把声音由颌骨传入内耳神经。而一般人是将声音通过耳蜗传到听小骨,再由听小骨传到内耳神经。耳聋患者听不到声音主要就是因为耳蜗损坏,声音无法从耳蜗传入内耳神经。
牙齿听声装置的英文名字是Sound Bite,意思是“咬出来的声音”。其实,这种装置还是通过耳朵来收集声音。患者的耳朵里被置入一个微型麦克风,体积很小,也不难看。听声装置的主体是一套环绕在牙齿周围的小型探测装置,可以探测到从麦克风中传来的声音,并把这些声音转化为振动。这些探测装置的体积也很小,而且安装在口腔内部的侧牙上,患者张嘴说话也不会显露这些装置。
不要害怕这些振动,它们十分微小,微小到我们感觉不到,并不会让我们的牙齿颤动到发酸。振动产生之后,牙齿就派上用场了。牙齿接收到这些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与牙齿相连的颌骨,颌骨再把振动传输到耳朵内的听小骨,通过听小骨传导到内耳神经,这样患者就能听到声音了。通过这种方法,患者不但可以听到环境的声音,还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可以方便他们更好地开口学说话。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呢?为什么不把耳朵麦克风里的声音直接传递给听小骨,而要通过牙齿“绕个大圈子”来传递呢?其实,无论是把麦克风收集声音直接传递给听小骨还是颌骨,都需要做令患者痛苦的外科手术,手术还可能带来后遗症,更换设备也不方便。而牙齿传递声音就不需要做手术了;如果设备出了问题,更换起来也更加方便一些。这套设备还可以像近视眼镜那样在睡前取下来,让患者睡得比普通人更安稳。
这个发明很重要吗?的确很重要。因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已严重影响到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我国,30%以上的老年人有听力障碍,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我们相信,用牙齿听声音的设备将能像近视眼镜那样得以推广,并且很方便地免除这些患者的痛苦。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