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供者与小说家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新名词“内容提供者”出现了,尽管在批评领域内这个词带有反讽意味,但必须承认,它已经是某一维度的场合内的合法用词。
  我想,这很容易将其认证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某某特征,这没错,但快速地归咎于资本未免太严肃了。“内容提供者”这个名词的出现,是一种揭示,它告诉我们实质上作家所处的位置,在一个结构体系中,他是谁。世界上有极少数职业是以精神和人格的轻微分裂为代价(或者说荣誉)的,作家是其中之一。
  既然有小说家愿意承认自己是修鞋的手艺人,承认自己是疯子,标榜自己是大师,那么对于“内容提供者”这个称号我想大部分作家也是乐于承认的,毕竟这是一个广泛的定义,不是建立在臧否某个个体的基础上。毕竟这个定义在揭示事实的时候也混淆了另一部分事实,而这恰恰是小说家乐于去做的事情。但乐于接受是一回事,参与其中是另一回事。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小说家所涉及的产业,出版、自媒体,还有影视。这里暂时不把文学奖算成是产业,尽管商业冠名或者学院类的文学奖在我国已经很多。我们可以看到,跟随IP这个词出现的内容提供者,在虚构或非虚构的故事写作中给出了更长的产品路径,二十年前从手稿到发表到出版的简单路线已经扩容,版权交易,改编和收购,上映或开播,软广告,硬广告,公司运作,对外翻译,当然还有相应的各个机构的审核。甚至在热钱退去之后人们才开始明白“内容为王”,说明它和钱的关系并不十分友好——仅仅把内容理解为钱是不太准确的,一个新的结构体系在向虚构和非虚构故事招手。当我们说一本书有其自己的命运时,我们承认它脱离了作者的控制范围,不过它似乎没有成为流星,而是迅速进入了另一恒星的引力范围内。
  它当然是资本主义的,但是很不幸或者很幸运的是,它也是当代的。不幸之处在于,它否决了文本的意义,作者不再是意义的提供者,也不再是无意义的提供者。它否决了文学的虚无主义,但同时也提供了另一种口味的虚无主义。糟糕的内容需求者和某一类糟糕的文学批评相似,不讨论文本节奏,不在乎修辞,不讲究品位,不细读作品,用一种既定的方法进行“策划”。两者的差别在于,糟糕的影视策划专注于他所要的内容,糟糕的文学批评家专注于他想要的意义。在某些时候,当然也会谈到文学性这个东西,但文学性到底是什么,文学性到底还是不是文学,一件时尚奢侈品中是不是也有文学性,这件事不值得再说下去,因为它是诡辩术。
  幸运之处在于,在这个结构体系中,作者获得了额外的驱动力。作者从僵化的文学体系中逃逸出去,或者没有逃逸,而是自我改造。前文已述,轻微人格分裂在文学家身上不是什么坏事。一些刊物平台、出版平台也在进行自我改造。中国文学非常擅长的一点,将大众文化精英化,将外部世界的影响内化为动力,这种激进和保守共存的矛盾性确实可能为文学提供一些新的东西。另外,在结构体系中,写作的专业性得到了巩固,我们无法期待推翻文学体系的作家产生,但可以期待改进内容体系的作家从电脑前面、从创意写作班里走出来。
  不久前我看到告诫青年作家的一篇著名的会议记录,尽管是现场发言,它还是作为内容呈现在了朋友圈,获得了相当的流量。我想到的是,在所谓内容提供者的时代里,青年作家作为一个产品已经不是“著名作家”或者“伟大作家”的雏形,它是一個独立产品,它必须在其应有的产品生命周期内获得更好的口碑和荣誉。结构还没有把这件事讲明,但结构迟早会摊牌的。结构会继续深入地告诉我们,作者是内容的一部分,作者为内容赋予了形象,作者是内容提供者,而属于内容的作者是形象提供者。
  内容提供者是诚实的,结构要求他们忠实于内容,忠实于竞争,即使内容本身一再遭到否决。内容提供者使文本的永恒性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小说家仍然狡猾,小说家不断从内容中溢出,携带着文本不断向内容提出叛变或索求,不断否定他既定的修辞。人们不禁要问,那些忠于内容和竞争的小说家,他们到底是谁?人们不禁要追问,那些服务于既定内容和意义的批评家,他们是不是也在提供一种广义的内容?
  但揭示之前与之后的差别太大了,就像你本来不知道自己的星座是什么,现在知道了,现在你必须接受你命定的星座所赋予你的意义。新的默契和竞争会产生,新的撒娇方式和批评方式我想也会出现。当文学小说的“主体性”在不自觉地逐渐丧失的时候,某一个临界点上,新的外部环境将其“客体化”,并对客体提出规训时,也许能期待着客体自身的觉醒,觉醒之后的新主体到底是被纳入旧主体的怀抱,还是另行开辟空间,都是值得想象的事情。(2019年8月21日,于“70后代表作家与青年批评家对话论坛”发言)
  主持人:黄平
  责任编辑:张元
其他文献
他拎着书包走进更深的夜色  仿佛这么多年,一直都是一个人赶路  他为自己砌了一间房子,困住了自己  他想起学校天桥下的那个老人  佝偻着腰,从来不吆喝  地上摆满各种盆栽,栀子、绿萝、菊花  偶尔有人会驻足,看不同的色彩的城市  他和他们不一样  他会为米白的栀子花哭泣  会为深绿的绿萝歌唱  看着老人挪动着生锈的步子  他想起了丢失的那本诗集  里面讲述一个疯子和他孤独的影子  他偷听风和樹叶的
期刊
一生还要有许多事情去做  一对孪生的羔羊并肩走进  进入羊圈宽阔的羊行大道  他们在一个温暖的下午一起成为  老山羊的儿子  现在他们已经学会吃草,饮水  用有力的头颅抵撞母亲的乳房  入夜前他们成为一对雪白雕塑  月光装进四只宝石般的眼睛  他们一动不动地模仿着  大理石般的坚硬与冰冷  入睡前他们一定心无所虑  而我只是看了他们一眼  身体便被抵抗的情绪占据  再过几个夜晚,我就要离乡  與母
期刊
碎树枝扑簌簌地落,不允许  林子空空,不允许石桌的反光  接近于某種冰凉的隐喻  钟爱于蝉蜕的孩子,驱出  喧闹的鸟群,层云不为所动  盛夏止于阴晴的分界,你给的  影子缥缈而温热,类似这样的事物  我终将为其奔赴一生,反复描述  此刻摇晃的景致、年轻的鬓角  电车疾驰,我们趁着烟尘  大声谈论所爱之物  如同两束兴奋的雨水,初到人间抒情  “后山的覆盆子红了”  父亲在电话中如是说到  还有老了
期刊
温度。我感到让我舒适的温度。这种温度里蕴含了湿润的水汽;我正被温暖的黏液包裹着。气体。我贪婪地寻找气体,供给我心跳脉搏的气体。  可我的眼前是一片黑,彻底深邃的黑。好在是温热的,不恐怖。  终于,我的双手触碰到了某些坚硬的东西。它包围了我,我的双手、双脚、头部、背部都清晰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我决定发力。那似乎是可以打破的东西,且必定是值得打破的东西。我用尽全力,冲锋般撞击,推搡,身体内外都发出
期刊
我的童年起源于一片潮湿、松软的竹林。它与我家因一湾浑浊的小河相隔开,虽然极近,但感觉上极悠远。竹林的夜晚常有不知名的鸟儿停留在最高的枝头,彻夜鸣啼。我至今仍然记得一到晚上它就“咕——咕——”叫着,那种声音明显有别于村里其它鸟儿,沙哑而绵长。似乎经历了长途跋涉,带着异乡的疲惫与苍凉。爷爷说它是从西伯利亚来的,要去更遥远的南方过冬,可能中途掉队了,迷失在这片竹林。对我而言,西伯利亚意味着世上最冷的地方
期刊
扛着40℃的高温,骑行数公里  跨了几个省,为了去看海。  那是我们第一次去看海,二十年  来的第一个海。在内陆生活久的人,  没见过海的脸,一路上都是海的声音。我记得  当海靠近他时,那双穿了许多年有老茧的  帆布鞋,自然滑落在柔软发烫的沙滩上  二十岁的他解放自己的脚,  像海浪一样放缓身体。  细沙就流进他的脚丫缝子,  他说这是海吻,痒痒的,软软的  像走在有余温的午后天空的云朵上,  甚
期刊
在深夜里的快车道上  白天的疾驰已经逃逸,  痕迹被灰尘掩埋  我持枪夜行,路灯有余烬  星光走火,月亮是掉落的凶器  脚印裸陈,在台阶之间  不知去向。捕获成了冷枪  子弹是喉咙匆忙的过客,腰间一壶酒  没有刺穿的倒下不够真诚  指示灯催促,减少的数字唤我  射擊要默数  三,二,一
期刊
1  我脚下的故土  很久以前是海  我对于海的认识  源自于盐  很久以前人们从很远的地方迁徙而来  依水而居  刀耕火種  古老的神农氏智慧  黄土里  长眠着垦荒的祖辈们  夜晚  他们的灵魂像萤火 2  两个恋人在河边的青纱帐里滚了一整天  于是庄稼疯长  河流汹涌  就像闻到荷尔蒙气息的非洲草原的狮子  爱是痛苦的缓释剂  犹如泪水 3  春天布谷鸟叫的时候  仲秋月圆的时候  土地因种
期刊
我依偎着芬香而湿润的春泥  江南的风将我轻轻地拥起  我愿化身一只飛鸟  掠过这一垄垄可爱的土地  去告诉北方的山,一个有故事的江南  繁星自云端坠落  化作一堆黑夜里的篝火  这是我们燃烧的灵魂  从寒风中拎出一段滚烫的秘密  我爱这富有而深沉的世界  如这皑皑的白雪  如这盈盈的山风  恰好今夜,你依偎在我的怀里  白雪是白色的经幡  山风将散落的星辰缓缓吹起  熄灭了昨夜的篝火  将光还给神
期刊
怀中有瓷,她就拥有了  无限江山,拍身、上底  整理内壁,直到打下印章  一把壶来之不易,我爱上了  她掌心里那把壺的温度  以及她怀中隐约的山峦  在古南街,每一处店铺  都让我心生柔软,比如  这个打磨陶瓷的女人  她比怀抱里的那把壶  绷的更紧,时刻让我担心  她也会有崩溃的可能  有时候,她也会休憩一下  微微合上了眼睛,如同  一朵睡莲,在夜幕四合时  轻轻闭上了眼睑,更多时候  她都在
期刊